且說兩頭,顧鼎臣自收到朝廷讓其迴京的消息之後便馬不停蹄地踏上歸途,一路上風餐露宿、披星戴月,終於在第二十日的申時抵達京城。
甫一入京,他甚至來不及稍作休整,便徑直趕往時任兵部尚書王廷相的府邸。
到得門前,他遣人上前叩門探問,隻見一個年逾知命之年的老管家從門縫裏露出半張臉來,狐疑道:\"敢問閣下尋誰?\"
那小廝趕忙躬身施禮,答道:\"哦,老先生,小人係朝中大臣顧鼎臣的仆從,我家大人特來拜見王大人,不知大人此刻是否在家?\"
老管家聞言,喜出望外,忙把大門敞開,笑盈盈地道:\"哎喲喂,原是顧大人歸來了!咱家老爺早有吩咐,言及顧大人不日即將返京,抵京後必會登門造訪。隻可惜老爺這會兒進皇宮去了尚未歸家,請顧大人先進府內稍事歇息片刻如何?\"
小廝匆匆忙忙地轉過身,快步走到馬車旁邊,畢恭畢敬地將了解到的情況詳細地向顧鼎臣稟報。
顧鼎臣原本計劃親自前往午門等待王廷相下朝,然後與他當麵交流。
然而,經過深思熟慮之後,他意識到下朝時人群熙攘,嘈雜喧鬧,如果有重要的事情需要商討或者詢問,恐怕會受到幹擾,不夠便捷。
於是,他無奈地改變了主意。
\"唉,既然如此,那就在子衡(王廷相的字)的府上等一等吧,等他迴來再做打算!\" 顧鼎臣一邊自言自語,一邊緩緩地下了馬車。
進入府邸後,他徑直走向大廳。
這時,一位年邁的老管家迎上來,熱情地說道:\"顧大人,您一路辛苦了,請稍作歇息。路途遙遠,想必您也疲憊不堪了,先來喝杯熱茶,稍稍歇口氣。老爺特意囑咐過,如果您迴來了想見他,一定要好生款待,照顧周全。我這就去安排一些吃食供您享用。\"
實際上,此刻的顧鼎臣心急如焚,迫不及待地想要獲取朝廷中的最新消息。
但他心裏清楚,焦急並不能解決問題,反而可能讓自己陷入慌亂。
因此,他強壓住內心的不安,向著老管家拱了拱手,表示感激之情:\"多謝老管家!有勞您費心了!\"
在這種情況下,他隻能選擇相信時間和耐心,靜靜地等待合適的時機到來。
大約一炷香的時間過後,正當菜肴被陸續端上桌時,突然傳來一陣倉促的腳步聲。\"九和,是九和你迴來了嗎?\"
顧鼎臣立刻站起來,快步走向聲音傳來的方向。
兩人見麵時,心情異常激動。
\"子衡,多年不見,你看上去蒼老了許多啊!\"顧鼎臣激動地雙手緊緊握住王廷相的胳膊說道。
\"九和,你倒是過得瀟灑自在!辭去官職迴鄉祭祖,這一去就是一年多,不關心朝廷政事,反而身體越發健壯了!\" 王廷相笑著舉起右手,輕輕在顧鼎臣的胸口捶了一下。
\"子衡,你趕快告訴我,目前局勢究竟如何?我都快急瘋了!\"
\"別急別急,即使咱們再焦急也無濟於事。來吧,先坐下吃飯,咱們邊吃邊聊。\"
王廷相拉著顧鼎臣迴到飯桌前,然後轉頭對老管家喊道:\"劉管家,拿一壺''秋露白''過來,我要和九和痛痛快快地暢飲一番。\"
“好,既如此,那我就陪子衡你好好喝上一盅。”顧鼎臣輕抬右手,緩緩端起桌上酒杯,眼中滿是堅定之色,但其內心卻依舊焦慮萬分。
不過他心裏很清楚,即便此刻心急如焚,有些事情仍需按部就班、循序漸進地去處理方能水落石出。
兩人頻頻舉杯,開懷暢飲,期間歡聲笑語此起彼伏。
待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之後,顧鼎臣終於還是忍不住開口詢問起朝堂之事。
隻見他麵帶醉意,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急切:“子衡啊,你就別再賣關子了!快原原本本地告訴我如今究竟是何狀況?我可是聽聞韃靼那幫家夥再次糾集了足足十萬大軍,企圖對我朝發動進攻,此事當真屬實嗎?朝廷對此作何應對?皇上又為何如此匆忙地將我召迴京城呢?莫非……莫非真要派我這個老頭子上前線殺敵不成?”
聽到顧鼎臣一連串的發問,王廷相先是默默看了對方一眼,隨即將手中酒杯一飲而盡,然後才開口說道:“你若想知曉朝堂之上眾人有何反應,恐怕我無從得知。然而關於當下局勢如何,我倒是略知一二,可以與你分享一番。”
“韃靼一直尋求和我朝互市這事你知道吧?”
顧鼎臣微微頷首,表示自己對此事略有耳聞:“但據我所知,他們的請求似乎都被聖上給迴絕了啊!”
“誰說不是呢!”王廷相一臉憤然地說道,並狠狠地一巴掌拍在桌上,震得茶杯都險些倒了下來。
“這已經是第四次了!俗話說‘事不過三’,韃靼都已經第四次請求互市了,可陛下還是毫不猶豫地拒絕了。”
顧鼎臣緊緊皺起眉頭,滿臉憂慮地說道:“那麽其他大臣們對此事持何種看法呢?難道竟無人嚐試規勸陛下嗎?”
王廷相重重地歎了口氣,臉上露出一絲無可奈何的神情,緩緩地搖了搖頭,迴答道:“怎會無人進諫呢?然而陛下卻如同被邪魔附身一般,執意不肯應允與韃靼通商往來!”
“哎……”顧鼎臣仰天長歎一聲,開始仔細分析其中緣由。
“想必韃靼如今也是走投無路了。畢竟去歲剛曆經一場驚心動魄、慘絕人寰之戰,其內部紛爭愈發激烈。且近年來,韃靼財政吃緊,生活困苦不堪。故而對他們來說,開展雙邊貿易實乃有百利而無一弊之舉。隻可惜陛下一直未能洞悉此理啊……”
“誰說不是啊!”王廷相一臉憤慨地說道:“韃靼小王子已經明確表態,隻要我們同意互市,他便會約束麾下士兵,不再侵犯我國邊境;如若不然,他們將大舉南侵,燒殺搶掠無惡不作。這可讓聖上犯了難,最近幾日一直愁眉不展呐!就我所了解到的情況而言,韃靼小王子之所以渴望與我方開展貿易往來,無非是想要獲取他們稀缺的物資罷了。然而,朝廷中的大多數臣子卻對此表示強烈反對,在他們眼中,與韃靼人互通有無無異於與虎謀皮。遙想當年,我朝雖曾允許與韃靼互市,但無論是交易的商品品類、數量規模,還是運輸路徑以及交易頻次等方麵,均有著極為嚴苛的限製條件。想必那時朝堂之上的許多達官顯貴便是借此機會,通過私下販賣各類違禁品而大發橫財吧!如今這些人極力阻撓互市之事,我看呐,多半是擔心自身財源受阻。哼……真真是一群自私自利之徒!”
說到激動處,王廷相忍不住怒啐一口。
顧鼎臣接著問道:“那麽現如今陛下究竟作何打算呢?”
“怎麽想的?陛下心中所思所想旁人豈能輕易揣度!他的脾氣向來倔強固執得很呐!對於互市這件事,朝中諸多大臣紛紛表示反對;可若要開戰,卻又無十足勝算。別看大同那邊號稱十幾萬人馬,但依我之見,這些軍隊不過是空有其表、外強中幹罷了,真正能夠上陣殺敵的將士恐怕連十分之一都不到啊!”
“既然如此,那你身為兵部尚書難道就不曾想過采取些措施好好整頓一下軍紀軍風嗎?”顧鼎臣一臉怒其不爭地狠狠拍打了一下桌麵。
“嗬嗬嗬,誰說我沒想過呢?隻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啊!軍費從何而來?糧草供應又該如何解決呢?現如今戶部早已是捉襟見肘、入不敷出,既拿不出錢來充作軍餉,也湊不齊糧食以供軍需。有時候我真覺得自己就如同一個名不副實的光杆司令一般,徒有兵部尚書這個虛名而已。”王廷相無奈地苦笑著自嘲道。
“哎,照你這麽一說,我都有些茫然無措了,實在弄不清陛下此番召我迴京究竟意欲何為!”顧鼎臣一邊喃喃自語,一邊眉頭緊蹙地搖著頭,臉上滿是疑惑和憂慮。
一旁的王廷相見狀,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聖上之心深不可測啊,一切謎團待到明日早朝上殿麵君之時自然便會揭曉答案了。”
顧鼎臣微微點頭,表示認同,但心中依舊忐忑不安。
他端起桌上的酒杯,猛地灌進一口酒,試圖讓自己平靜下來。
王廷相看著顧鼎臣,眼中閃過一絲擔憂之色。
他知道這次召見對於顧鼎臣來說至關重要,但又無法給他更多確切的信息或建議。
顧鼎臣再次舉起酒杯,仰頭一飲而盡,然後緩緩說道:“也隻能如此了,時候也不早了,我先迴去了,你也早些休息吧!今日聽你一言,我覺得還是收獲很多,明天到底怎麽樣也隻有聽天由命了!”
顧鼎臣感激地看了一眼王廷相,他放下酒杯,站起身來,與王廷相對視片刻,然後轉身離去。
走到門口時,王廷相突然叫住顧鼎臣眼神凝重地對著他,緩緩說道:“九和啊,無論明日陛下是否詢問你有關北方戰事的情況,你都要切記,務必佯裝出一無所知的模樣。在此時此刻,裝傻充愣遠勝過真正的糊裏糊塗!”
顧鼎臣聽罷,用力點了點頭,抱拳感謝後用力推開房門,邁出門檻,身影漸漸融入漆黑如墨的夜色之中。
屋內,隻剩下王廷相孤零零地坐在桌前,目光凝視著窗外那輪高懸的明月,若有所思。
他默默地在心中祈禱,希望明日一切能夠順遂無虞。
“九和啊,希望你能記住我的話吧,同朝為官多年,你是怎樣的為人,我豈會不知?現今這朝堂之上,真心實意為國家社稷憂慮操勞之人已是寥寥無幾啊!”王廷相無奈地搖了搖頭,歎息著。
……
次日黎明時分,天空尚未完全明亮,大臣們早已紛紛抵達午門外,三三兩兩地聚集在一起,焦急地等待著早朝的開始。
在這群人中,有一個熟悉的身影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哎呀,顧老,您終於迴來啦!\"一位大臣快步走到他身旁,恭敬地拱手問道。
\"是啊,昨日才剛入京呢。\"顧鼎臣微笑著迴禮道。
這時,又有一位大臣湊上前來,好奇地詢問:\"陛下此時召見您迴京,不知所為何事啊?\"
顧鼎臣搖了搖頭,謙遜地迴答道:\"老夫豈敢隨意揣測聖意。不過,無論陛下有何旨意,我都會竭盡全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說完,他麵向紫荊城大殿的方向,深深地鞠了一躬,表示對皇帝的忠誠與敬意。
“九和,老夫可把你盼迴來了。”內閣次輔方獻夫難掩內心的激動之情,快步走上前來。
“哎呀,叔賢(方獻夫的字),真沒想到竟然能在此見到你!”顧鼎臣看著眼前這位許久未見的老友,心情同樣無比興奮。
方獻夫感慨道:“是啊,自從老夫因病還鄉之後,便一直在家休養。未曾料到,前年陛下突降一道聖旨將我召迴朝廷。如今迴到京城,再次踏入內閣處理政務。”
顧鼎臣連連點頭,表示讚同:“那真是太好了!如今天下正值用人之時,正需要像您這樣經驗豐富的老臣來輔佐陛下。相信有您等重臣坐鎮,國家定會繁榮昌盛!”
然而,方獻夫卻輕輕擺了擺手,歎氣道:“唉,歲月不饒人呐!如今我已年老體衰,不知這副身軀還能支撐多久。”
他的語氣中透露出一絲無奈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
正當顧鼎臣想要與方獻夫再多聊幾句時,一個小太監匆匆來到東側門前高聲喊道:“上朝~~~”
聲音清脆響亮,迴蕩在整個午門之外。
聽到這聲唿喊,眾人紛紛行動起來,朝著東門側魚貫而入。
一時間,前往朝堂的道路上鴉雀無聲,大臣們紛紛按照文武兩邊的順序行進著。
而顧鼎臣因為尚未接到皇帝的召見旨意,隻能留在門外靜靜地等待。
他心中雖然有些焦急,但仍保持著鎮定自若的姿態。
甫一入京,他甚至來不及稍作休整,便徑直趕往時任兵部尚書王廷相的府邸。
到得門前,他遣人上前叩門探問,隻見一個年逾知命之年的老管家從門縫裏露出半張臉來,狐疑道:\"敢問閣下尋誰?\"
那小廝趕忙躬身施禮,答道:\"哦,老先生,小人係朝中大臣顧鼎臣的仆從,我家大人特來拜見王大人,不知大人此刻是否在家?\"
老管家聞言,喜出望外,忙把大門敞開,笑盈盈地道:\"哎喲喂,原是顧大人歸來了!咱家老爺早有吩咐,言及顧大人不日即將返京,抵京後必會登門造訪。隻可惜老爺這會兒進皇宮去了尚未歸家,請顧大人先進府內稍事歇息片刻如何?\"
小廝匆匆忙忙地轉過身,快步走到馬車旁邊,畢恭畢敬地將了解到的情況詳細地向顧鼎臣稟報。
顧鼎臣原本計劃親自前往午門等待王廷相下朝,然後與他當麵交流。
然而,經過深思熟慮之後,他意識到下朝時人群熙攘,嘈雜喧鬧,如果有重要的事情需要商討或者詢問,恐怕會受到幹擾,不夠便捷。
於是,他無奈地改變了主意。
\"唉,既然如此,那就在子衡(王廷相的字)的府上等一等吧,等他迴來再做打算!\" 顧鼎臣一邊自言自語,一邊緩緩地下了馬車。
進入府邸後,他徑直走向大廳。
這時,一位年邁的老管家迎上來,熱情地說道:\"顧大人,您一路辛苦了,請稍作歇息。路途遙遠,想必您也疲憊不堪了,先來喝杯熱茶,稍稍歇口氣。老爺特意囑咐過,如果您迴來了想見他,一定要好生款待,照顧周全。我這就去安排一些吃食供您享用。\"
實際上,此刻的顧鼎臣心急如焚,迫不及待地想要獲取朝廷中的最新消息。
但他心裏清楚,焦急並不能解決問題,反而可能讓自己陷入慌亂。
因此,他強壓住內心的不安,向著老管家拱了拱手,表示感激之情:\"多謝老管家!有勞您費心了!\"
在這種情況下,他隻能選擇相信時間和耐心,靜靜地等待合適的時機到來。
大約一炷香的時間過後,正當菜肴被陸續端上桌時,突然傳來一陣倉促的腳步聲。\"九和,是九和你迴來了嗎?\"
顧鼎臣立刻站起來,快步走向聲音傳來的方向。
兩人見麵時,心情異常激動。
\"子衡,多年不見,你看上去蒼老了許多啊!\"顧鼎臣激動地雙手緊緊握住王廷相的胳膊說道。
\"九和,你倒是過得瀟灑自在!辭去官職迴鄉祭祖,這一去就是一年多,不關心朝廷政事,反而身體越發健壯了!\" 王廷相笑著舉起右手,輕輕在顧鼎臣的胸口捶了一下。
\"子衡,你趕快告訴我,目前局勢究竟如何?我都快急瘋了!\"
\"別急別急,即使咱們再焦急也無濟於事。來吧,先坐下吃飯,咱們邊吃邊聊。\"
王廷相拉著顧鼎臣迴到飯桌前,然後轉頭對老管家喊道:\"劉管家,拿一壺''秋露白''過來,我要和九和痛痛快快地暢飲一番。\"
“好,既如此,那我就陪子衡你好好喝上一盅。”顧鼎臣輕抬右手,緩緩端起桌上酒杯,眼中滿是堅定之色,但其內心卻依舊焦慮萬分。
不過他心裏很清楚,即便此刻心急如焚,有些事情仍需按部就班、循序漸進地去處理方能水落石出。
兩人頻頻舉杯,開懷暢飲,期間歡聲笑語此起彼伏。
待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之後,顧鼎臣終於還是忍不住開口詢問起朝堂之事。
隻見他麵帶醉意,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急切:“子衡啊,你就別再賣關子了!快原原本本地告訴我如今究竟是何狀況?我可是聽聞韃靼那幫家夥再次糾集了足足十萬大軍,企圖對我朝發動進攻,此事當真屬實嗎?朝廷對此作何應對?皇上又為何如此匆忙地將我召迴京城呢?莫非……莫非真要派我這個老頭子上前線殺敵不成?”
聽到顧鼎臣一連串的發問,王廷相先是默默看了對方一眼,隨即將手中酒杯一飲而盡,然後才開口說道:“你若想知曉朝堂之上眾人有何反應,恐怕我無從得知。然而關於當下局勢如何,我倒是略知一二,可以與你分享一番。”
“韃靼一直尋求和我朝互市這事你知道吧?”
顧鼎臣微微頷首,表示自己對此事略有耳聞:“但據我所知,他們的請求似乎都被聖上給迴絕了啊!”
“誰說不是呢!”王廷相一臉憤然地說道,並狠狠地一巴掌拍在桌上,震得茶杯都險些倒了下來。
“這已經是第四次了!俗話說‘事不過三’,韃靼都已經第四次請求互市了,可陛下還是毫不猶豫地拒絕了。”
顧鼎臣緊緊皺起眉頭,滿臉憂慮地說道:“那麽其他大臣們對此事持何種看法呢?難道竟無人嚐試規勸陛下嗎?”
王廷相重重地歎了口氣,臉上露出一絲無可奈何的神情,緩緩地搖了搖頭,迴答道:“怎會無人進諫呢?然而陛下卻如同被邪魔附身一般,執意不肯應允與韃靼通商往來!”
“哎……”顧鼎臣仰天長歎一聲,開始仔細分析其中緣由。
“想必韃靼如今也是走投無路了。畢竟去歲剛曆經一場驚心動魄、慘絕人寰之戰,其內部紛爭愈發激烈。且近年來,韃靼財政吃緊,生活困苦不堪。故而對他們來說,開展雙邊貿易實乃有百利而無一弊之舉。隻可惜陛下一直未能洞悉此理啊……”
“誰說不是啊!”王廷相一臉憤慨地說道:“韃靼小王子已經明確表態,隻要我們同意互市,他便會約束麾下士兵,不再侵犯我國邊境;如若不然,他們將大舉南侵,燒殺搶掠無惡不作。這可讓聖上犯了難,最近幾日一直愁眉不展呐!就我所了解到的情況而言,韃靼小王子之所以渴望與我方開展貿易往來,無非是想要獲取他們稀缺的物資罷了。然而,朝廷中的大多數臣子卻對此表示強烈反對,在他們眼中,與韃靼人互通有無無異於與虎謀皮。遙想當年,我朝雖曾允許與韃靼互市,但無論是交易的商品品類、數量規模,還是運輸路徑以及交易頻次等方麵,均有著極為嚴苛的限製條件。想必那時朝堂之上的許多達官顯貴便是借此機會,通過私下販賣各類違禁品而大發橫財吧!如今這些人極力阻撓互市之事,我看呐,多半是擔心自身財源受阻。哼……真真是一群自私自利之徒!”
說到激動處,王廷相忍不住怒啐一口。
顧鼎臣接著問道:“那麽現如今陛下究竟作何打算呢?”
“怎麽想的?陛下心中所思所想旁人豈能輕易揣度!他的脾氣向來倔強固執得很呐!對於互市這件事,朝中諸多大臣紛紛表示反對;可若要開戰,卻又無十足勝算。別看大同那邊號稱十幾萬人馬,但依我之見,這些軍隊不過是空有其表、外強中幹罷了,真正能夠上陣殺敵的將士恐怕連十分之一都不到啊!”
“既然如此,那你身為兵部尚書難道就不曾想過采取些措施好好整頓一下軍紀軍風嗎?”顧鼎臣一臉怒其不爭地狠狠拍打了一下桌麵。
“嗬嗬嗬,誰說我沒想過呢?隻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啊!軍費從何而來?糧草供應又該如何解決呢?現如今戶部早已是捉襟見肘、入不敷出,既拿不出錢來充作軍餉,也湊不齊糧食以供軍需。有時候我真覺得自己就如同一個名不副實的光杆司令一般,徒有兵部尚書這個虛名而已。”王廷相無奈地苦笑著自嘲道。
“哎,照你這麽一說,我都有些茫然無措了,實在弄不清陛下此番召我迴京究竟意欲何為!”顧鼎臣一邊喃喃自語,一邊眉頭緊蹙地搖著頭,臉上滿是疑惑和憂慮。
一旁的王廷相見狀,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聖上之心深不可測啊,一切謎團待到明日早朝上殿麵君之時自然便會揭曉答案了。”
顧鼎臣微微點頭,表示認同,但心中依舊忐忑不安。
他端起桌上的酒杯,猛地灌進一口酒,試圖讓自己平靜下來。
王廷相看著顧鼎臣,眼中閃過一絲擔憂之色。
他知道這次召見對於顧鼎臣來說至關重要,但又無法給他更多確切的信息或建議。
顧鼎臣再次舉起酒杯,仰頭一飲而盡,然後緩緩說道:“也隻能如此了,時候也不早了,我先迴去了,你也早些休息吧!今日聽你一言,我覺得還是收獲很多,明天到底怎麽樣也隻有聽天由命了!”
顧鼎臣感激地看了一眼王廷相,他放下酒杯,站起身來,與王廷相對視片刻,然後轉身離去。
走到門口時,王廷相突然叫住顧鼎臣眼神凝重地對著他,緩緩說道:“九和啊,無論明日陛下是否詢問你有關北方戰事的情況,你都要切記,務必佯裝出一無所知的模樣。在此時此刻,裝傻充愣遠勝過真正的糊裏糊塗!”
顧鼎臣聽罷,用力點了點頭,抱拳感謝後用力推開房門,邁出門檻,身影漸漸融入漆黑如墨的夜色之中。
屋內,隻剩下王廷相孤零零地坐在桌前,目光凝視著窗外那輪高懸的明月,若有所思。
他默默地在心中祈禱,希望明日一切能夠順遂無虞。
“九和啊,希望你能記住我的話吧,同朝為官多年,你是怎樣的為人,我豈會不知?現今這朝堂之上,真心實意為國家社稷憂慮操勞之人已是寥寥無幾啊!”王廷相無奈地搖了搖頭,歎息著。
……
次日黎明時分,天空尚未完全明亮,大臣們早已紛紛抵達午門外,三三兩兩地聚集在一起,焦急地等待著早朝的開始。
在這群人中,有一個熟悉的身影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哎呀,顧老,您終於迴來啦!\"一位大臣快步走到他身旁,恭敬地拱手問道。
\"是啊,昨日才剛入京呢。\"顧鼎臣微笑著迴禮道。
這時,又有一位大臣湊上前來,好奇地詢問:\"陛下此時召見您迴京,不知所為何事啊?\"
顧鼎臣搖了搖頭,謙遜地迴答道:\"老夫豈敢隨意揣測聖意。不過,無論陛下有何旨意,我都會竭盡全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說完,他麵向紫荊城大殿的方向,深深地鞠了一躬,表示對皇帝的忠誠與敬意。
“九和,老夫可把你盼迴來了。”內閣次輔方獻夫難掩內心的激動之情,快步走上前來。
“哎呀,叔賢(方獻夫的字),真沒想到竟然能在此見到你!”顧鼎臣看著眼前這位許久未見的老友,心情同樣無比興奮。
方獻夫感慨道:“是啊,自從老夫因病還鄉之後,便一直在家休養。未曾料到,前年陛下突降一道聖旨將我召迴朝廷。如今迴到京城,再次踏入內閣處理政務。”
顧鼎臣連連點頭,表示讚同:“那真是太好了!如今天下正值用人之時,正需要像您這樣經驗豐富的老臣來輔佐陛下。相信有您等重臣坐鎮,國家定會繁榮昌盛!”
然而,方獻夫卻輕輕擺了擺手,歎氣道:“唉,歲月不饒人呐!如今我已年老體衰,不知這副身軀還能支撐多久。”
他的語氣中透露出一絲無奈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
正當顧鼎臣想要與方獻夫再多聊幾句時,一個小太監匆匆來到東側門前高聲喊道:“上朝~~~”
聲音清脆響亮,迴蕩在整個午門之外。
聽到這聲唿喊,眾人紛紛行動起來,朝著東門側魚貫而入。
一時間,前往朝堂的道路上鴉雀無聲,大臣們紛紛按照文武兩邊的順序行進著。
而顧鼎臣因為尚未接到皇帝的召見旨意,隻能留在門外靜靜地等待。
他心中雖然有些焦急,但仍保持著鎮定自若的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