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拿起一本奏折,眉頭再度皺起。
這本折子來自西北的甘州,奏報當地風沙肆虐,農田多被掩埋,水源亦遭沙礫堵塞,致使莊稼歉收,百姓食不果腹,且有不少村落因風沙侵襲被迫遷移,民生艱難,懇請朝廷撥款賑災並派遣能吏協助治理風沙。
乾隆凝視著奏折,麵露凝重之色,沉思良久,對蕭雲說道:“雲兒,這甘州之事關乎萬千百姓的生死存亡,咱們斷不可掉以輕心。
先寫甘州風沙為患,百姓受苦,朕痛心疾首。”
蕭雲輕點臻首,依言提筆蘸墨,在奏折之上工工整整地書寫,神色間滿是專注。
乾隆接著口述,“著戶部即刻撥銀二十萬兩,專項用於甘州賑災救濟,采買糧食,確保百姓無饑餒之虞。
再令工部選派經驗豐富的水利及治沙能吏十名,星夜趕赴甘州,會同當地官員勘察地形,製定治沙方略。
務必於一年內疏通水源,恢複灌溉,三年內使風沙之勢得到有效遏製,還甘州百姓一方安居樂業之地,若有懈怠延誤,嚴懲不貸。”
蕭雲屏氣斂息,手中之筆如靈動遊龍,在宣紙上遊走不停,將乾隆的旨意一字一句細細記錄。
她深知每一個字都承載著百姓的希望,關乎著甘州的未來,因而不敢有絲毫疏忽,不多時,一份條理清晰、措辭嚴謹的批示完成。
乾隆接過批示,仔細審閱,眼中滿是讚許之意,微微點頭道:“雲兒,你寫的很好,幫了朕大忙!”
蕭雲聽聞,靦腆一笑,“能為弘曆分憂,是我之幸。”
二人相視一笑,那笑容仿若春日暖陽,驅散了因甘州災情帶來的陰霾,禦書房內滿是溫情與默契。
蕭雲在乾隆的悉心指導下,正全神貫注地繼續批閱著奏折。
此時,那些請安的折子於她而言已然駕輕就熟,仿若開啟了一扇熟悉的門扉,極為簡單。
甚至無需乾隆多言,她隻需輕輕抬眸,目光掃過折子,便能一眼洞察其中深意,而後玉手拈起朱筆,在折子上工工整整地寫上“已閱”二字即可。
每一筆落下,都透著一股自信與從容,仿佛她天生就該坐在這禦案之側,參與這軍國大事的決斷。
乾隆斜靠在那雕刻著威嚴金龍、象征著至高無上皇權的龍椅之上。
他深邃的目光卻仿若被一股奇異的力量牽引,仿若世間萬物在這一刻都失去了色彩,唯有她專注的神情、認真的模樣,如同一束璀璨的光,直直地照進他心底。
正在此時,小路子腳步匆匆,卻又極力放輕,仿若生怕驚擾了這室內的寧靜一般,輕手輕腳地走了進來。
他一進殿便立刻微微俯身,畢恭畢敬地輕聲道:“皇上,福大學士在外求見。”
聲音輕柔得如同微風拂過琴弦,在空曠的大殿內迴蕩。
蕭雲此刻也敏銳地聽見了小路子的聲音,手中批閱奏折的筆微微一頓,仿若被一陣微風吹皺了思緒。
隨即,她抬起頭,目光仿若清澈的湖水,望向乾隆,眼中帶著幾分詢問,“弘曆,我要迴避嗎?”
乾隆卻仿若陷入了一場深沉的思索,並未即刻迴應。
他劍眉微蹙,心中暗自思量:在這個時間點,福倫前來求見,這時間拿捏得如此微妙,恐怕並非是為了尋常國事。
依朕看,十有八九乃是為了私事。
他若所猜不錯的話,應該是為了爾康和晴兒的婚事。
既然如此,雲兒在這兒也好,說不定此番情形,能讓她對這兒女情長之事開開竅,也讓她知曉,這世間人情百態。
這般想著,乾隆便擺了擺手,語氣平淡卻不容置疑,“不必,你留下,小路子,宣他,進來。”
小路子心頭一震,不禁有些看不明白皇上的做法了。
他暗自思忖:若是叫福大人看見蕭姑娘在批閱奏折,這事兒要是傳了出去,那豈不是要掀起軒然大波,引起朝野動蕩?
這宮中規矩森嚴,女子幹政可是大忌,更何況是如此明目張膽地坐在禦案前。
但皇上既然這般決定,想必必有他的緣由,皇上的心思又豈是他能揣測的。
小路子壓下心頭的疑惑,快步走到殿外,揚聲招唿道:“福大人,請。”
聲音盡量保持平穩,卻難掩心中的忐忑。
福倫步伐沉穩得如同泰山壓頂而不搖,一步步走進殿內。
剛一入殿,他便立刻撩起衣擺,屈膝跪地,恭恭敬敬地給乾隆行了一個大禮,高唿,“臣參見皇上。”
乾隆的目光依舊沒有從雲兒身上移開片刻,隻是淡淡地隨口應了一聲,“免禮。”
福倫緩緩站起身來,剛一抬頭,便看見眼前這令人震驚的一幕。
蕭雲正安然坐在禦案前批閱奏折,而皇上竟對此視若無睹。
他頓時被驚得大驚失色,心髒仿若漏跳了幾拍,仿若被一道閃電擊中,整個人呆立當場。
還好他久在官場,練就了一身處變不驚的本領,反應極快,硬生生地將到嘴邊的驚唿聲咽了迴去,沒有發出任何異樣的聲音。
隻是靜靜地站在那兒,目光在乾隆和蕭雲之間來迴遊移,試圖摸清狀況,仿若置身於一場迷霧之中,找不到方向。
反倒是乾隆率先打破僵局,他目光轉向福倫,眼神中透著幾分審視,“找朕有事?”
那眼神仿若銳利的鷹眼,能看穿一切偽裝,直逼人心。
福倫這才迴過神來,他趕忙將視線從蕭雲身上移迴來,咽了咽口水,再次躬身行禮,聲音略帶幾分拘謹,“臣今日是有事想求皇上。”
乾隆仿若渾然未覺福倫的異樣,他不緊不慢地坐在龍椅之上,隨手挑出幾份請安的奏折,先遞給蕭雲,示意她繼續批閱,而後才看向福倫,“何事?”
那動作行雲流水,仿若一切盡在掌控之中。
福倫被這接二連三的狀況弄得有些恍惚,差點都忘了自己來的目的,他定了定神,結結巴巴地開口,“臣……臣的犬子爾康到了成婚的年紀……”
聲音仿若被堵住的溪流,斷斷續續,難掩心中的緊張與忐忑。
這本折子來自西北的甘州,奏報當地風沙肆虐,農田多被掩埋,水源亦遭沙礫堵塞,致使莊稼歉收,百姓食不果腹,且有不少村落因風沙侵襲被迫遷移,民生艱難,懇請朝廷撥款賑災並派遣能吏協助治理風沙。
乾隆凝視著奏折,麵露凝重之色,沉思良久,對蕭雲說道:“雲兒,這甘州之事關乎萬千百姓的生死存亡,咱們斷不可掉以輕心。
先寫甘州風沙為患,百姓受苦,朕痛心疾首。”
蕭雲輕點臻首,依言提筆蘸墨,在奏折之上工工整整地書寫,神色間滿是專注。
乾隆接著口述,“著戶部即刻撥銀二十萬兩,專項用於甘州賑災救濟,采買糧食,確保百姓無饑餒之虞。
再令工部選派經驗豐富的水利及治沙能吏十名,星夜趕赴甘州,會同當地官員勘察地形,製定治沙方略。
務必於一年內疏通水源,恢複灌溉,三年內使風沙之勢得到有效遏製,還甘州百姓一方安居樂業之地,若有懈怠延誤,嚴懲不貸。”
蕭雲屏氣斂息,手中之筆如靈動遊龍,在宣紙上遊走不停,將乾隆的旨意一字一句細細記錄。
她深知每一個字都承載著百姓的希望,關乎著甘州的未來,因而不敢有絲毫疏忽,不多時,一份條理清晰、措辭嚴謹的批示完成。
乾隆接過批示,仔細審閱,眼中滿是讚許之意,微微點頭道:“雲兒,你寫的很好,幫了朕大忙!”
蕭雲聽聞,靦腆一笑,“能為弘曆分憂,是我之幸。”
二人相視一笑,那笑容仿若春日暖陽,驅散了因甘州災情帶來的陰霾,禦書房內滿是溫情與默契。
蕭雲在乾隆的悉心指導下,正全神貫注地繼續批閱著奏折。
此時,那些請安的折子於她而言已然駕輕就熟,仿若開啟了一扇熟悉的門扉,極為簡單。
甚至無需乾隆多言,她隻需輕輕抬眸,目光掃過折子,便能一眼洞察其中深意,而後玉手拈起朱筆,在折子上工工整整地寫上“已閱”二字即可。
每一筆落下,都透著一股自信與從容,仿佛她天生就該坐在這禦案之側,參與這軍國大事的決斷。
乾隆斜靠在那雕刻著威嚴金龍、象征著至高無上皇權的龍椅之上。
他深邃的目光卻仿若被一股奇異的力量牽引,仿若世間萬物在這一刻都失去了色彩,唯有她專注的神情、認真的模樣,如同一束璀璨的光,直直地照進他心底。
正在此時,小路子腳步匆匆,卻又極力放輕,仿若生怕驚擾了這室內的寧靜一般,輕手輕腳地走了進來。
他一進殿便立刻微微俯身,畢恭畢敬地輕聲道:“皇上,福大學士在外求見。”
聲音輕柔得如同微風拂過琴弦,在空曠的大殿內迴蕩。
蕭雲此刻也敏銳地聽見了小路子的聲音,手中批閱奏折的筆微微一頓,仿若被一陣微風吹皺了思緒。
隨即,她抬起頭,目光仿若清澈的湖水,望向乾隆,眼中帶著幾分詢問,“弘曆,我要迴避嗎?”
乾隆卻仿若陷入了一場深沉的思索,並未即刻迴應。
他劍眉微蹙,心中暗自思量:在這個時間點,福倫前來求見,這時間拿捏得如此微妙,恐怕並非是為了尋常國事。
依朕看,十有八九乃是為了私事。
他若所猜不錯的話,應該是為了爾康和晴兒的婚事。
既然如此,雲兒在這兒也好,說不定此番情形,能讓她對這兒女情長之事開開竅,也讓她知曉,這世間人情百態。
這般想著,乾隆便擺了擺手,語氣平淡卻不容置疑,“不必,你留下,小路子,宣他,進來。”
小路子心頭一震,不禁有些看不明白皇上的做法了。
他暗自思忖:若是叫福大人看見蕭姑娘在批閱奏折,這事兒要是傳了出去,那豈不是要掀起軒然大波,引起朝野動蕩?
這宮中規矩森嚴,女子幹政可是大忌,更何況是如此明目張膽地坐在禦案前。
但皇上既然這般決定,想必必有他的緣由,皇上的心思又豈是他能揣測的。
小路子壓下心頭的疑惑,快步走到殿外,揚聲招唿道:“福大人,請。”
聲音盡量保持平穩,卻難掩心中的忐忑。
福倫步伐沉穩得如同泰山壓頂而不搖,一步步走進殿內。
剛一入殿,他便立刻撩起衣擺,屈膝跪地,恭恭敬敬地給乾隆行了一個大禮,高唿,“臣參見皇上。”
乾隆的目光依舊沒有從雲兒身上移開片刻,隻是淡淡地隨口應了一聲,“免禮。”
福倫緩緩站起身來,剛一抬頭,便看見眼前這令人震驚的一幕。
蕭雲正安然坐在禦案前批閱奏折,而皇上竟對此視若無睹。
他頓時被驚得大驚失色,心髒仿若漏跳了幾拍,仿若被一道閃電擊中,整個人呆立當場。
還好他久在官場,練就了一身處變不驚的本領,反應極快,硬生生地將到嘴邊的驚唿聲咽了迴去,沒有發出任何異樣的聲音。
隻是靜靜地站在那兒,目光在乾隆和蕭雲之間來迴遊移,試圖摸清狀況,仿若置身於一場迷霧之中,找不到方向。
反倒是乾隆率先打破僵局,他目光轉向福倫,眼神中透著幾分審視,“找朕有事?”
那眼神仿若銳利的鷹眼,能看穿一切偽裝,直逼人心。
福倫這才迴過神來,他趕忙將視線從蕭雲身上移迴來,咽了咽口水,再次躬身行禮,聲音略帶幾分拘謹,“臣今日是有事想求皇上。”
乾隆仿若渾然未覺福倫的異樣,他不緊不慢地坐在龍椅之上,隨手挑出幾份請安的奏折,先遞給蕭雲,示意她繼續批閱,而後才看向福倫,“何事?”
那動作行雲流水,仿若一切盡在掌控之中。
福倫被這接二連三的狀況弄得有些恍惚,差點都忘了自己來的目的,他定了定神,結結巴巴地開口,“臣……臣的犬子爾康到了成婚的年紀……”
聲音仿若被堵住的溪流,斷斷續續,難掩心中的緊張與忐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