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應科看到顧玉川到來,前來參見。


    “顧指揮使,三萬民夫都在這裏了,具體以什麽標準來選拔出五千人?”


    顧玉川胸有成竹,一副雲淡風輕的樣子,“召開一場運動會!”


    “運什麽動?”李應科疑惑地問道。他感覺顧玉川和他說的不是同一個國度的語言。


    顧玉川笑道:“這都是陛下的好主意。我來之前,陛下麵授機宜,讓我通過運動會來篩選。”


    “至於什麽是運動會,我也不知道是什麽,隻能實施了再看。”


    一旁的高第全程保持沉默,心中充滿不屑。對他來說,他根本不在乎大明,不在陛下,更不會在意這次所謂的運動會。他隻在意以後怎麽能繼續搞錢、保住富貴。


    按照今天王員外的遭遇來說,崇禎對山海關的整頓恐怕是全方位的。崇禎現在不動他是因為還要倚重他在山海關的那點小勢力。


    幸好早年攀附上湯老爺這棵大樹。湯老爺最近傳話過來,他們要在薊州城有所行動,要求他準備好一千多人的心腹班底。


    高第認準湯老爺必將給自己帶來下半生的輝煌,湯老爺的財力實在太嚇人了。湯老爺這些年給高第的銀子差不多都有百萬兩了。


    顧玉川說著從懷中拿出一張紙來,上麵密密麻麻用蠅頭小楷寫滿了字。上麵記錄的是崇禎讓他怎麽舉辦運動會的內容。


    “李將軍,你去安排人準備一些石磨,石磨找兩種,一百五十斤以下的小磨盤、三百斤的通用磨盤。”


    “另外在軍中找一百杆長槍。在找一些繩子,按照裁衣尺的標準,分別作六尺、九尺兩種標準。”


    崇禎當時給顧玉川說裁衣尺的時候,還發了一番感歎:為何在秦始皇統一度量衡後的大明朝,測量尺還分為裁衣尺、量地尺、營造尺等不同的標準。


    “最後,去城內找一些香,能夠燃燒半個時辰的最好。”


    李應科表情中充滿對未知事物的好奇,但是既然皇帝陛下要求這麽做,他必須照辦。


    顧玉川對嶽駿道:“帶領親兵隊,將這三萬人分成甲乙丙丁四個隊伍。每個隊伍再分成三十個小隊,每個小隊兩百五十人。這樣可以同時很多展開比賽,天黑前,我要選出五千人來。”


    嶽駿領著顧玉川的親兵,騎著馬開始整理隊形。這些民夫沒有受過軍事化訓練,費了很久的功夫才將隊伍按照顧玉川的要求排好。


    “這次運動會分為四個比賽科目,跑、跳、投、舉。四個大隊的人輪流開始這四個科目,然後輪轉。”


    顧玉川又給嶽駿下達了命令:


    “跑的規則:燃香計時,香燃完之前需要跑完十裏路。香已燃盡、沒有跑完的淘汰。半柱香內跑完的為優秀。”


    “跳的規則:站在原地,不能跳六尺的淘汰,能跳九尺或者以上的為優秀。”


    “投的規則:長槍不能夠投擲十八步的淘汰,投擲到三十步及以上的為優秀。”


    “舉的規則:一百五十斤以下的小磨盤舉不起來的淘汰。能夠舉起三百斤磨盤的為優秀。”


    當嶽駿和顧玉川的親兵們向全場三萬民夫將顧玉川的規則講解清楚後,民夫們炸了鍋。很多人相當自信,認為這四個科目真的太簡單了。


    顧玉川騎馬立在一個土坡上,一揮手之下,所有的比賽正式開始。


    甲隊先比賽跑、乙隊比賽跳、丙隊比賽投、丁隊比賽舉。然後各自輪轉。


    甲隊被要求往西邊跑五裏然後折返迴來,加起來就是十裏。線香被點燃,甲隊七千五百人開始奔跑起來。另外三隊的比賽科目也在熱火朝天的喧鬧聲中展開。


    聞訊趕來的山海關百姓圍在四周觀看,這種大規模的、集體的比賽和對決,他們感覺非常新鮮。當有人投擲出超過三十步的距離時,或者跳躍出超過九尺的距離時,人群中爆發出驚天動地的喝彩聲。看到有些身形不是特別高大民夫,舉起三百斤的磨盤石,人們甚至都忘記了歡唿。


    圍觀的吃瓜群眾唯獨對跑那一科不感興趣。跑算個啥,是個人有腿就能跑。


    “是的,人再怎麽跑,也跑不過馬。我看這位將軍的這種選拔方法不太靠譜。”


    “是啊,聽說選出的五千人都是要打建奴的,建奴騎兵多,他們再怎麽能跑,也打不過建奴的騎兵啊。”


    “張老伯你說的對,我侄兒就在關寧軍中當差。他說建奴每次打仗,大頭兵保底都有兩匹戰馬。怪不得我大明總是吃虧。”


    顧玉川聽著附近百姓的議論,想起崇禎的叮囑:如果一個民夫跳、投、舉都合格、甚至都優秀,但是跑不合格的話,絕對不能要。


    “朕認為,我們這個時代的行軍打仗,無論是步兵、還是騎兵,快速移動能力、強大的耐力是作戰的基礎。如果跑個十裏路就累得不行,那仗就不必打了。”


    顧玉川也是頭一迴觀看這種比賽。看著看著,對陛下的英明睿智佩服的五體投地。通過跑,能夠判斷出一個人的基礎耐力。通過跳,能夠判斷一個人身體柔韌度和勁道的迸發情況。通過投,能夠判斷一個人的手臂和腰腹的力道。通過舉,能夠判斷一個人的負重和真實的全身力量。


    這四個科目都合格的人絕對比普通的軍士要強,而四個科目都優秀的人,則基本上屬於精銳中的精銳了。然後再進行軍事和戰術的訓練,必定能成為令敵人聞風喪膽的虎賁之師。


    陛下真的是天縱奇才啊!如此精妙的法子,真的令人歎為觀止。


    崇禎給顧玉川解釋這四個標準其實也不是什麽開創性的做法。


    比如戰國時候吳起訓練的魏武卒的選拔標準極其厲害。吳起要求就每個士兵必須能夠拉開十二石的?弓,身披重鎧、手持長戟,腰懸重劍,背上背著沉重的大盾牌,外加五十支?箭矢,同時必須要攜帶三天的軍糧,在半天內能連續急行軍一百裏。


    當年秦國為了收複河西之地,派出了五十萬大軍,結果被五萬魏武卒硬剛擊敗。


    崇禎當時有一句話令顧玉川很困惑,“朕總有一種感覺,在身體素質和體能上,似乎越古代的人越強。建奴騎射能力夠誇張了吧,可幾百年前的蒙古人射箭能力就是比現在的建奴厲害。”


    “或許生活條件、醫療條件的改善能延長人的壽命,但越是原始的生活方式,越能錘煉人的身體機能。”


    “朕知道有些地方的人,他們的父輩和爺爺輩的力量和耐力遠超他們的後輩。這種情況不知道為什麽沒有人研究。朕也搞不清楚是為什麽。”


    崇禎這句話中,很多詞語讓顧玉川似懂非懂,比如身體素質、醫療條件這些詞語他聞所未聞,但朦朦朧朧中覺得崇禎說的很有道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一天拯救大明,我自己也沒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才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才棍並收藏一天拯救大明,我自己也沒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