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暗中觀察的崇禎
一天拯救大明,我自己也沒底 作者:三才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開門!”李若鏈命令道。
朱媺娖獨自一人進了大堂,她的十名手下不允許進入,蒙著頭的王承恩雙手被反綁也在門外待著。
周圍的軍士都好奇地看著他,但沒人能認出王承恩。
“父皇,你怎麽了?”朱媺娖看著地上的“崇禎”,心中大慟。
“公主殿下,切莫靠近,醫官們正在替陛下療傷。陛下傷得很重。”吳三桂道,聲音故意提的很高,門外的人都聽的真切。
既然陛下要假戲真做,那麽現在可以開始向外傳遞陛下生命垂危的消息了。
王承恩心中咯噔一下,心中一酸,忍不住雙腿發顫,陛下這次真的劫數難逃嗎?大明真的到此為止了嗎?他很想衝過去看一眼崇禎,但是兩把刀牢牢架在他的脖子上。
他一路上聽到周圍的軍士們都在議論陛下又遇刺的消息,心中對湯老爺他們的仇恨已經快要壓不住了。
他一定要抓住湯老爺、藍二十四、胡二十五、尤其要抓住高起潛這個叛徒。
如果陛下有事,他也不想活了。
“李大人,”朱媺娖小聲問李若鏈,“父皇傷得重嗎?父皇會不會有事啊?”
朱媺娖邊問邊流淚,一雙眼睛盯著“崇禎”和醫官們。
大堂內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崇禎”和醫官們的身上,除了一個人。
這個人一身錦衣衛的裝扮,正站在火把不太明亮的位置,不走近根本看不到他的臉。
這個人正是真正的崇禎皇帝!
崇禎對吳三桂和李若鏈的應變和此刻的反應非常滿意。
這兩個人真的是隨機應變的高手,要換作一般的臣子,恐怕早就咋咋唿唿把這人不是崇禎的消息傳到門外去了。
從剛才刺客動手到現在,崇禎可以篤定判斷,吳三桂目前對自己的忠心值得考驗。吳三桂對自己如果有殺心,他有太多的機會了,沒有必要這樣在大庭廣眾之下動手。
問題是,他的關寧軍中被滲透得如此厲害,他難道一點察覺都沒有嗎?
還是知道一些,隻是在默許這種滲透?
還是別有隱情。
崇禎身後還有五名錦衣衛,都隨隨便便站著。但稍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五個人站立的位置都能確保任何人都無法短時間內靠近崇禎。
這五個人中,一個是張伯宗,由於要遮擋他那隻獨眼,他故意把錦衣衛的襆頭拉得很低。
另外一個正是平順伯劉希堯。其餘三人則是崇禎偷偷挑選的錦衣衛。
在翠屏山下的戰場中,崇禎已經想的很明確,最多不過兩日,李自成最後的大軍將會鋪天蓋地打過來,他沒有太多的時間去查找刺客。
隻能通過這種方式來讓薊州城內暗藏的刺客同黨現身。
對方敢在光天化日下刺殺他第一次,就一定有第二次。
第二次的刺殺的最好時機就是崇禎班師迴城的時候。
第二次刺殺的最好地點他不確定,但最讓人放鬆警惕的地方一定是第一次刺殺的那條街。
因為正常人都會覺得這條街上不會發生第二次刺殺。
唯一讓崇禎始料未及的是,沒想到關寧軍中這麽多人都被刺客收買了。
也好,這種暗藏在身邊的危險因素,越早爆發越好。
周皇後 、張皇後、袁貴妃等人對他的在乎和關心,讓穿越過來的崇禎心中大為感動。不知道怎麽的,雖然崇禎漸漸對這些人產生了強大的感情。
崇禎也很好奇朱媺娖為什麽單獨從門外進來,而不是和她的母後周皇後一起進來。
才十五歲的姑娘,放到後世初中還沒有讀完,言談舉止、走路風姿,居然英武非常。
“母後,兒臣有話要說!”朱媺娖走到周皇後身前施禮道。
崇禎恰好距離她們不足十步,她們母女的聲音很清晰。
“母後,兒臣抓了王承恩。他可能與這次刺殺有關!”朱媺娖畢竟年幼,沒有考慮到周圍人多嘴雜,直接就說了出來。
吳三桂、李若鏈等人全都聽到了。
崇禎心中大驚,王承恩?刺殺朕?怎麽可能?他可是願意和朕一起上吊的大忠臣!
朱媺娖是不是搞錯了?
周皇後臉色也變了,“怎麽可能,王公公對陛下忠誠無比,怎麽會呢?”
張皇後急忙道,“媺娖,你可有憑據?這種事情可不是小孩子家隨便能夠亂說的!”
袁貴妃沒有這麽高的政治敏感度,她隻是覺得不可思議。
朱媺娖迴頭用手指了指門外的王承恩,說道:“兒臣已經將他拿下了,聽憑母後處置。”
在她心中,父皇崇禎此刻躺在地上生死難料,這種大事兒必須母後決定了。
周皇後麵露難色,抬頭看向皇嫂張嫣。
張皇後略作思索,“皇後,依我看,不如請吳總兵和李指揮使過來問問。”
崇禎暗中點頭,皇嫂果然穩重,此時此刻,這種事情,恐怕也隻能吳、李二人介入處理了。
也罷,看看李若鏈和吳三桂到底該如何應對?崇禎內心居然開始興奮起來了,這種藏在暗處查看臣下的感覺真的太好玩了。
司禮監秉筆太監王承恩與刺殺案有關,茲事體大,真正的陛下又不在此地,吳三桂和李若鏈再也顧不得許多了,雙雙走了過去。
“公主殿下,外麵被蒙著臉的那人是王公公?”李若鏈問道。
朱媺娖點點頭。
“臣請殿下說一說事情的來龍去脈。”吳三桂施禮道。
“除了醫官,所有人等退後十步,貼牆站立!”李若鏈出聲命令道。
崇禎心中暗道不妙,距離太遠,可能就聽得不太仔細了。
周圍的家丁營軍士、錦衣衛紛紛後撤,都貼到了衙署大堂的牆邊。
崇禎不想過早暴露身份,隻能跟著後撤。
朱媺娖三言兩語將之前發生的事情給皇後、貴妃、吳三桂、李若鏈等人說了一遍。
幾人都沒有開口說話,王承恩的忠心沒有人懷疑,但知人知麵不知心。
“李指揮使,你們錦衣衛查案向來是一把好手,這件事你怎麽看?”張皇後率先開口道。
張皇後明豔不可方物,又是先帝的皇後,李若鏈眼觀鼻、鼻觀心,沉聲道:
“臣想知道在那房中和王承恩說話的人是誰?”
吳三桂點頭表示同意,跟著問道:“殿下說那個冒充錦衣衛的人臨死前說了兩個字,不知殿下是否聽清?”
朱媺娖仔細迴想了一會兒,“好像是叫什麽高龔?”
李若鏈和吳三桂在腦海中快速想著這兩字,毫無頭緒。
“皇後,咱們宮中可有人叫高龔?”張皇後問周皇後道。
周皇後搖搖頭,滿臉迷茫。
“要不,讓王公公進來,問問吧。”張皇後說道,她也不信王承恩會做出這種事來。
大堂內遠處牆邊的崇禎沒法聽得很清晰,但內心異常篤定:
除了周皇後、張皇後、袁貴妃、朱媺娖、李若鏈等人外,大明兩京一十三省所有人都可能刺殺朕,唯獨大伴不會!
如果王承恩卷入刺殺案,一定有他不得已的苦衷!
否極泰來,說不定這次就是大明和朕的轉運之機!
朱媺娖獨自一人進了大堂,她的十名手下不允許進入,蒙著頭的王承恩雙手被反綁也在門外待著。
周圍的軍士都好奇地看著他,但沒人能認出王承恩。
“父皇,你怎麽了?”朱媺娖看著地上的“崇禎”,心中大慟。
“公主殿下,切莫靠近,醫官們正在替陛下療傷。陛下傷得很重。”吳三桂道,聲音故意提的很高,門外的人都聽的真切。
既然陛下要假戲真做,那麽現在可以開始向外傳遞陛下生命垂危的消息了。
王承恩心中咯噔一下,心中一酸,忍不住雙腿發顫,陛下這次真的劫數難逃嗎?大明真的到此為止了嗎?他很想衝過去看一眼崇禎,但是兩把刀牢牢架在他的脖子上。
他一路上聽到周圍的軍士們都在議論陛下又遇刺的消息,心中對湯老爺他們的仇恨已經快要壓不住了。
他一定要抓住湯老爺、藍二十四、胡二十五、尤其要抓住高起潛這個叛徒。
如果陛下有事,他也不想活了。
“李大人,”朱媺娖小聲問李若鏈,“父皇傷得重嗎?父皇會不會有事啊?”
朱媺娖邊問邊流淚,一雙眼睛盯著“崇禎”和醫官們。
大堂內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崇禎”和醫官們的身上,除了一個人。
這個人一身錦衣衛的裝扮,正站在火把不太明亮的位置,不走近根本看不到他的臉。
這個人正是真正的崇禎皇帝!
崇禎對吳三桂和李若鏈的應變和此刻的反應非常滿意。
這兩個人真的是隨機應變的高手,要換作一般的臣子,恐怕早就咋咋唿唿把這人不是崇禎的消息傳到門外去了。
從剛才刺客動手到現在,崇禎可以篤定判斷,吳三桂目前對自己的忠心值得考驗。吳三桂對自己如果有殺心,他有太多的機會了,沒有必要這樣在大庭廣眾之下動手。
問題是,他的關寧軍中被滲透得如此厲害,他難道一點察覺都沒有嗎?
還是知道一些,隻是在默許這種滲透?
還是別有隱情。
崇禎身後還有五名錦衣衛,都隨隨便便站著。但稍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五個人站立的位置都能確保任何人都無法短時間內靠近崇禎。
這五個人中,一個是張伯宗,由於要遮擋他那隻獨眼,他故意把錦衣衛的襆頭拉得很低。
另外一個正是平順伯劉希堯。其餘三人則是崇禎偷偷挑選的錦衣衛。
在翠屏山下的戰場中,崇禎已經想的很明確,最多不過兩日,李自成最後的大軍將會鋪天蓋地打過來,他沒有太多的時間去查找刺客。
隻能通過這種方式來讓薊州城內暗藏的刺客同黨現身。
對方敢在光天化日下刺殺他第一次,就一定有第二次。
第二次的刺殺的最好時機就是崇禎班師迴城的時候。
第二次刺殺的最好地點他不確定,但最讓人放鬆警惕的地方一定是第一次刺殺的那條街。
因為正常人都會覺得這條街上不會發生第二次刺殺。
唯一讓崇禎始料未及的是,沒想到關寧軍中這麽多人都被刺客收買了。
也好,這種暗藏在身邊的危險因素,越早爆發越好。
周皇後 、張皇後、袁貴妃等人對他的在乎和關心,讓穿越過來的崇禎心中大為感動。不知道怎麽的,雖然崇禎漸漸對這些人產生了強大的感情。
崇禎也很好奇朱媺娖為什麽單獨從門外進來,而不是和她的母後周皇後一起進來。
才十五歲的姑娘,放到後世初中還沒有讀完,言談舉止、走路風姿,居然英武非常。
“母後,兒臣有話要說!”朱媺娖走到周皇後身前施禮道。
崇禎恰好距離她們不足十步,她們母女的聲音很清晰。
“母後,兒臣抓了王承恩。他可能與這次刺殺有關!”朱媺娖畢竟年幼,沒有考慮到周圍人多嘴雜,直接就說了出來。
吳三桂、李若鏈等人全都聽到了。
崇禎心中大驚,王承恩?刺殺朕?怎麽可能?他可是願意和朕一起上吊的大忠臣!
朱媺娖是不是搞錯了?
周皇後臉色也變了,“怎麽可能,王公公對陛下忠誠無比,怎麽會呢?”
張皇後急忙道,“媺娖,你可有憑據?這種事情可不是小孩子家隨便能夠亂說的!”
袁貴妃沒有這麽高的政治敏感度,她隻是覺得不可思議。
朱媺娖迴頭用手指了指門外的王承恩,說道:“兒臣已經將他拿下了,聽憑母後處置。”
在她心中,父皇崇禎此刻躺在地上生死難料,這種大事兒必須母後決定了。
周皇後麵露難色,抬頭看向皇嫂張嫣。
張皇後略作思索,“皇後,依我看,不如請吳總兵和李指揮使過來問問。”
崇禎暗中點頭,皇嫂果然穩重,此時此刻,這種事情,恐怕也隻能吳、李二人介入處理了。
也罷,看看李若鏈和吳三桂到底該如何應對?崇禎內心居然開始興奮起來了,這種藏在暗處查看臣下的感覺真的太好玩了。
司禮監秉筆太監王承恩與刺殺案有關,茲事體大,真正的陛下又不在此地,吳三桂和李若鏈再也顧不得許多了,雙雙走了過去。
“公主殿下,外麵被蒙著臉的那人是王公公?”李若鏈問道。
朱媺娖點點頭。
“臣請殿下說一說事情的來龍去脈。”吳三桂施禮道。
“除了醫官,所有人等退後十步,貼牆站立!”李若鏈出聲命令道。
崇禎心中暗道不妙,距離太遠,可能就聽得不太仔細了。
周圍的家丁營軍士、錦衣衛紛紛後撤,都貼到了衙署大堂的牆邊。
崇禎不想過早暴露身份,隻能跟著後撤。
朱媺娖三言兩語將之前發生的事情給皇後、貴妃、吳三桂、李若鏈等人說了一遍。
幾人都沒有開口說話,王承恩的忠心沒有人懷疑,但知人知麵不知心。
“李指揮使,你們錦衣衛查案向來是一把好手,這件事你怎麽看?”張皇後率先開口道。
張皇後明豔不可方物,又是先帝的皇後,李若鏈眼觀鼻、鼻觀心,沉聲道:
“臣想知道在那房中和王承恩說話的人是誰?”
吳三桂點頭表示同意,跟著問道:“殿下說那個冒充錦衣衛的人臨死前說了兩個字,不知殿下是否聽清?”
朱媺娖仔細迴想了一會兒,“好像是叫什麽高龔?”
李若鏈和吳三桂在腦海中快速想著這兩字,毫無頭緒。
“皇後,咱們宮中可有人叫高龔?”張皇後問周皇後道。
周皇後搖搖頭,滿臉迷茫。
“要不,讓王公公進來,問問吧。”張皇後說道,她也不信王承恩會做出這種事來。
大堂內遠處牆邊的崇禎沒法聽得很清晰,但內心異常篤定:
除了周皇後、張皇後、袁貴妃、朱媺娖、李若鏈等人外,大明兩京一十三省所有人都可能刺殺朕,唯獨大伴不會!
如果王承恩卷入刺殺案,一定有他不得已的苦衷!
否極泰來,說不定這次就是大明和朕的轉運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