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王爺和公主下落不明
一天拯救大明,我自己也沒底 作者:三才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崇禎和他的突圍大軍一直保持著高速衝擊的態勢。
前麵已經是廣渠門城門洞。
隻有四五百名大順守軍。
“砸銀子!”張伯 宗吼道。
四五百錠銀元寶飛了過去,落在人群中。
然後在一片混亂、慘叫聲中,崇禎他們衝出去了。
衝出了廣渠門!衝出了北京城!
奇怪!廣渠門外的 曠野上,根本沒有什麽防守的大順軍士。
所以說,李自成和他的大順軍隊,真的缺乏戰略布局和謀劃應對能力。
“這樣的人,居然還能覆滅一個王朝!”崇禎心中十分不屑。
要知道,攻下北京城、滅掉大明王朝後,山海關方向、遼東方向的吳三桂、王永吉、高第、多爾袞這些人,兵強馬壯,一旦他們決定攻擊大順軍占據的北京城,廣渠門方向必然是重點。
要不是我穿越過來,明朝滅的真冤枉。
李自成根本沒想到能攻下北京城,結果他攻下來了,明軍各種花式投降。
建奴多爾袞根本沒想到這麽快就占了山海關、這麽快打垮李自成。
曆史記載,多爾袞他們趕跑李自成後,根本沒有足夠的兵力去南方。
有時候,實在沒有辦法,湊個兩三百人的隊伍,找個投降的明朝官員,就能兵不血刃收服一個縣、甚至一個府。
明朝滅亡的速度太快了!快得所有當事人都莫名其妙。
“摘下蒙馬布!”顧玉川命令道。
此時天已黑透,從郊野、從通州方向吹過來的夜風,輕輕拂在頭臉之上,眾人無不感覺到清爽、振奮、高興。
崇禎卻額外多了一份劫後餘生的酸爽,但他根本沒有時間惆悵,更沒有時間去複盤這次的出城之戰!
城外遇到敵人,以後都是野戰!他這點人馬,還不夠塞牙縫的。
周皇後、張皇後、袁貴妃都活著,各有不同程度輕傷。
太子、定王均安好,長平公主也安好。
“永王和昭仁公主呢?”崇禎大聲問道,他沒有看到這兩個孩子,也沒有看見抱著永王、昭仁公主的太監。
身旁的王承恩腦中轟了一下。
完了,永王和昭仁公主沒有跟上來。
昭仁公主乃周皇後所生。在火把照耀下,周皇後也注意到昭仁公主不見了。
“陛下,昭仁不見了,我的孩子……,”傷心哀痛之下,周皇後身體搖搖欲墜,身邊一名太監急忙騎馬過來扶住了周皇後。
永王乃田貴妃所生。田貴妃早在兩年前就已病逝。現在永王失蹤,居然無人問起永王。崇禎不由得感歎,無情最是帝王家。沒有母妃和後族的庇護,皇宮中未成年的小王爺命如草芥!
剛才一路衝殺突圍,兩個孩子即便沒有被弓箭火銃打死,恐怕也會被踩死。
僥幸活著也會被大順軍俘虜,遭遇隻會更慘。
當年漢高祖劉邦的老父親被項羽抓住,劉邦隻能隱忍遁走。我崇禎雖沒有劉邦的絕情,但此時根本沒機會管這兩個孩子。
“前後接力傳令,繼續衝!目標方向:通州潞河驛方向!”崇禎向王承恩命令道。
陛下的命令一聲接一聲傳遞了出去。
戰馬的體能已不在巔峰,此時如果大順騎兵追來,結局不用多說。隻有盡量提前抵達潞河驛,武裝泅渡大運河,依托河水的阻擋,延緩大順軍大隊人馬的追殺。
“李若鏈!觀察戰損情況!馬上匯報!”
李若鏈一直在崇禎身後,距離崇禎有三匹馬遠。他雙腿用力夾緊馬腹,直起身來前後左右大致觀察了下。
“迴陛下!兩千名死士目前剩餘大概一千二百名!
“趙百戶所領軍士,在後軍位置,看的不是很清,大概剩餘一百名。”
“前軍位置,張伯宗和顧玉川兩位大人都活著!”李若鏈說完,頓感不可思議。
在大順軍重重包圍下,用這麽低的戰損居然衝了出來!
但是崇禎並不樂觀。他們僥幸衝出來,有三點原因:
第一,九道城門開啟後,大順圍城的兵力相當一部分進了城。這導致大順無法短時間內集結重兵來阻擊他們。尤其李自成親自統帥的數萬騎兵,都不在崇文門和廣渠門。
第二,所有人都等著崇禎死!盼著他死!但沒想到,崇禎居然振作起來了,還通過一係列微操,把隊伍帶起來了!
第三,身邊這些人,還有那些戰死的人,都是忠心耿耿的大明好兒郎!
崇禎原以為廣渠門前一定會遭遇大順的重兵攔截,本想著自己一套龍袍、張伯宗手下的死士一套龍袍、顧玉川手下的死士一套龍袍,可以用來分散敵人。然後太子和自己分頭行動。
沒想到,主動打開九門後,這個計劃根本不需要。
接下來的戰略規劃和行動方向至關重要,稍有不慎,一樣死翹翹。
崇禎的選擇並不多。北方基本打爛了,隻能指望南方的大明官僚體係和軍隊。原計劃去南京,但是去了南京,重新掌握軍隊、控製大臣和官僚,結局是難以預料!
當務之急,他需要一支強大的軍隊,而且最好是騎兵。自己身邊這支隊伍,隻有剩餘一千多人了,還不是正規的騎兵。
以後要和建奴對決,要擊垮數量龐大的大順造反軍隊,像以前那樣打守城戰,絕對不行了。大明朝能否延續下去,必須學會打運動戰、殲滅戰。
正史中的大明軍隊為何越打越少,根源在於兵力的分散。遼東和東北的建奴、西北和中原腹地的李自成、流竄湖廣和四川的張獻忠,北邊還要防止蒙古人趁火打劫。
四線作戰,即便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複生,也是枉然。
最關鍵的是,自從洪承疇投降建奴後,大明真正能夠坐鎮一方的統帥級人才沒有了。
建奴多爾袞、大順李自成、大西張獻忠、蒙古人諸部落,這四個敵人,最好要有四個統帥級人物來獨當一麵。
倉促提拔的張伯宗、顧玉川當然是將才,但未必能成為帥才。李若鏈以後要掌控錦衣衛,很多髒活累活他要幹。高文采要輔佐太子南下。
在稀稀拉拉的火把照耀下,崇禎注意已定,他確定了他以後的人才戰略:
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敵人搞得少少的。隻要有能力,要錢給錢,要女人給女人,要權力給權力。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這些僅僅是軍事方麵的考慮,要維持好一個王朝,做一個合格的皇帝,還要考慮民生,朝堂上也要有一批忠臣、能臣站在朕的身邊。
要做的事情太多,可是我現在是一個逃命的皇帝,天下大部分人此時未必鳥我!沒有穩固的朝堂、沒有強大的軍隊、沒有糧食和銀子,誰會頭鐵跟你混啊!
崇禎身後,北京城模糊的輪廓漸漸融入黑暗之中,他們已衝出了五裏多路。
“王承恩!傳令全軍,前方五裏,就地休整!”
“李若鏈!命趙百戶帶領三百人馬就地結陣,阻擊追兵!”
前麵已經是廣渠門城門洞。
隻有四五百名大順守軍。
“砸銀子!”張伯 宗吼道。
四五百錠銀元寶飛了過去,落在人群中。
然後在一片混亂、慘叫聲中,崇禎他們衝出去了。
衝出了廣渠門!衝出了北京城!
奇怪!廣渠門外的 曠野上,根本沒有什麽防守的大順軍士。
所以說,李自成和他的大順軍隊,真的缺乏戰略布局和謀劃應對能力。
“這樣的人,居然還能覆滅一個王朝!”崇禎心中十分不屑。
要知道,攻下北京城、滅掉大明王朝後,山海關方向、遼東方向的吳三桂、王永吉、高第、多爾袞這些人,兵強馬壯,一旦他們決定攻擊大順軍占據的北京城,廣渠門方向必然是重點。
要不是我穿越過來,明朝滅的真冤枉。
李自成根本沒想到能攻下北京城,結果他攻下來了,明軍各種花式投降。
建奴多爾袞根本沒想到這麽快就占了山海關、這麽快打垮李自成。
曆史記載,多爾袞他們趕跑李自成後,根本沒有足夠的兵力去南方。
有時候,實在沒有辦法,湊個兩三百人的隊伍,找個投降的明朝官員,就能兵不血刃收服一個縣、甚至一個府。
明朝滅亡的速度太快了!快得所有當事人都莫名其妙。
“摘下蒙馬布!”顧玉川命令道。
此時天已黑透,從郊野、從通州方向吹過來的夜風,輕輕拂在頭臉之上,眾人無不感覺到清爽、振奮、高興。
崇禎卻額外多了一份劫後餘生的酸爽,但他根本沒有時間惆悵,更沒有時間去複盤這次的出城之戰!
城外遇到敵人,以後都是野戰!他這點人馬,還不夠塞牙縫的。
周皇後、張皇後、袁貴妃都活著,各有不同程度輕傷。
太子、定王均安好,長平公主也安好。
“永王和昭仁公主呢?”崇禎大聲問道,他沒有看到這兩個孩子,也沒有看見抱著永王、昭仁公主的太監。
身旁的王承恩腦中轟了一下。
完了,永王和昭仁公主沒有跟上來。
昭仁公主乃周皇後所生。在火把照耀下,周皇後也注意到昭仁公主不見了。
“陛下,昭仁不見了,我的孩子……,”傷心哀痛之下,周皇後身體搖搖欲墜,身邊一名太監急忙騎馬過來扶住了周皇後。
永王乃田貴妃所生。田貴妃早在兩年前就已病逝。現在永王失蹤,居然無人問起永王。崇禎不由得感歎,無情最是帝王家。沒有母妃和後族的庇護,皇宮中未成年的小王爺命如草芥!
剛才一路衝殺突圍,兩個孩子即便沒有被弓箭火銃打死,恐怕也會被踩死。
僥幸活著也會被大順軍俘虜,遭遇隻會更慘。
當年漢高祖劉邦的老父親被項羽抓住,劉邦隻能隱忍遁走。我崇禎雖沒有劉邦的絕情,但此時根本沒機會管這兩個孩子。
“前後接力傳令,繼續衝!目標方向:通州潞河驛方向!”崇禎向王承恩命令道。
陛下的命令一聲接一聲傳遞了出去。
戰馬的體能已不在巔峰,此時如果大順騎兵追來,結局不用多說。隻有盡量提前抵達潞河驛,武裝泅渡大運河,依托河水的阻擋,延緩大順軍大隊人馬的追殺。
“李若鏈!觀察戰損情況!馬上匯報!”
李若鏈一直在崇禎身後,距離崇禎有三匹馬遠。他雙腿用力夾緊馬腹,直起身來前後左右大致觀察了下。
“迴陛下!兩千名死士目前剩餘大概一千二百名!
“趙百戶所領軍士,在後軍位置,看的不是很清,大概剩餘一百名。”
“前軍位置,張伯宗和顧玉川兩位大人都活著!”李若鏈說完,頓感不可思議。
在大順軍重重包圍下,用這麽低的戰損居然衝了出來!
但是崇禎並不樂觀。他們僥幸衝出來,有三點原因:
第一,九道城門開啟後,大順圍城的兵力相當一部分進了城。這導致大順無法短時間內集結重兵來阻擊他們。尤其李自成親自統帥的數萬騎兵,都不在崇文門和廣渠門。
第二,所有人都等著崇禎死!盼著他死!但沒想到,崇禎居然振作起來了,還通過一係列微操,把隊伍帶起來了!
第三,身邊這些人,還有那些戰死的人,都是忠心耿耿的大明好兒郎!
崇禎原以為廣渠門前一定會遭遇大順的重兵攔截,本想著自己一套龍袍、張伯宗手下的死士一套龍袍、顧玉川手下的死士一套龍袍,可以用來分散敵人。然後太子和自己分頭行動。
沒想到,主動打開九門後,這個計劃根本不需要。
接下來的戰略規劃和行動方向至關重要,稍有不慎,一樣死翹翹。
崇禎的選擇並不多。北方基本打爛了,隻能指望南方的大明官僚體係和軍隊。原計劃去南京,但是去了南京,重新掌握軍隊、控製大臣和官僚,結局是難以預料!
當務之急,他需要一支強大的軍隊,而且最好是騎兵。自己身邊這支隊伍,隻有剩餘一千多人了,還不是正規的騎兵。
以後要和建奴對決,要擊垮數量龐大的大順造反軍隊,像以前那樣打守城戰,絕對不行了。大明朝能否延續下去,必須學會打運動戰、殲滅戰。
正史中的大明軍隊為何越打越少,根源在於兵力的分散。遼東和東北的建奴、西北和中原腹地的李自成、流竄湖廣和四川的張獻忠,北邊還要防止蒙古人趁火打劫。
四線作戰,即便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複生,也是枉然。
最關鍵的是,自從洪承疇投降建奴後,大明真正能夠坐鎮一方的統帥級人才沒有了。
建奴多爾袞、大順李自成、大西張獻忠、蒙古人諸部落,這四個敵人,最好要有四個統帥級人物來獨當一麵。
倉促提拔的張伯宗、顧玉川當然是將才,但未必能成為帥才。李若鏈以後要掌控錦衣衛,很多髒活累活他要幹。高文采要輔佐太子南下。
在稀稀拉拉的火把照耀下,崇禎注意已定,他確定了他以後的人才戰略:
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敵人搞得少少的。隻要有能力,要錢給錢,要女人給女人,要權力給權力。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這些僅僅是軍事方麵的考慮,要維持好一個王朝,做一個合格的皇帝,還要考慮民生,朝堂上也要有一批忠臣、能臣站在朕的身邊。
要做的事情太多,可是我現在是一個逃命的皇帝,天下大部分人此時未必鳥我!沒有穩固的朝堂、沒有強大的軍隊、沒有糧食和銀子,誰會頭鐵跟你混啊!
崇禎身後,北京城模糊的輪廓漸漸融入黑暗之中,他們已衝出了五裏多路。
“王承恩!傳令全軍,前方五裏,就地休整!”
“李若鏈!命趙百戶帶領三百人馬就地結陣,阻擊追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