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朕一定會迴來
一天拯救大明,我自己也沒底 作者:三才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迴到自己德勝門的中軍大帳,李自成斥退左右,隻留下軍師宋獻策和左輔牛金星。
“種種跡象表明,崇禎要棄城出逃。”李自成開口道。
“問題是,什麽時候出逃?從哪道門出逃?宋軍師和牛左輔有何高見?”
宋獻策捋了捋山羊胡,“崇禎擺鹵簿儀仗、宣稱封王,現在又說酉時三刻九門齊開,犒賞三軍。不過是黔驢技窮罷了。”
“我大順三十萬人馬,將北京城包圍得鐵桶一般,崇禎這次是插翅難逃!”
“宋軍師此言差矣!如闖王剛才所說,如果太監王廉所說是真,那麽不可不妨。”
牛金星和宋獻策一直不對付,他們都夢想大順坐了天下後,能夠拿下丞相的職位。
李自成道:“牛左輔請繼續!”
“崇禎現在眾叛親離,王廉不過為自己謀條活路罷了,否則,何必冒著風險給我軍報信,還明目張膽署名?”
宋獻策又是一連串的質疑:
“如果崇禎決定夜半子時出城,為何要在酉時三刻開城犒軍?”
“他就不怕我們趁著開城的時候,一起衝進去?”
“一旦我軍進了城,立刻便能將宮城團團包圍,他夜半子時如何出去?”
“他憑什麽出去?宮城能藏多少兵?”
牛金星反駁道:“在下的判斷是,崇禎肯定打算趁著犒賞大軍的時候出逃。夜半子時隻不過是障眼法罷了。目的就是混淆視聽,讓我等輕敵大意。”
宋獻策問道:“牛左輔覺得崇禎會從哪道門出逃?”
“德勝門這裏是闖王親自統帥的精銳,西直門被吳麟征自己堵死。”
“阜成門方向再往西邊走,就是我大順軍大本營,人多勢眾,此路也不通。”
“宣武門、正陽門、崇文門,西便門和東便門,這五道門南邊緊挨著外城。外城已被我軍占據。出了這五道門,就陷入我大軍包圍之中。”
“內城剩餘的朝陽門、東直門、安定門三門中,王廉所說的安定門應該不是假話!”牛金星十分肯定的說道。
“何以見得?”李自成追問道。
“對比東直門和朝陽門,崇禎他們出安定門後,一直前行,便可抵達山區。在山裏麵正好可以躲藏!”牛金星語氣相當自信。
李自成點點頭,這種說法很有道理。
因為大順軍以前被圍剿的時候,總是朝大山深處逃竄。
這種套路他們太熟悉了,也是他們麵臨危機時候的必然選擇。
李自成伸手一拍桌子,大叫道:“傳令!”
帳外立時進來一名中軍護衛騎兵。
“讓李雙喜帶領兩萬精銳即刻去安定門!”
流賊就是流賊。
崇禎要是知道大順將防禦的重點布防在安定門,壓力一定會減輕很多。
午門。
一桶桶桐油、豬油、蠟油整整齊齊擺放在地上。
兩千名死士牽著馬,標槍一樣站立著。
每匹馬的馬鞍上都放了一包鹽、一大包銀子。
“張伯宗、顧玉川,命令兩千死士將棉花包丟到油桶中!”
“把嘉定伯府上的管家帶上來!”
管家估計七十多歲了,嘴裏塞著破抹布,雙手被反綁著。
兩名軍士將他提到了兩千名死士麵前。
“嘉定伯貪贓納賄,家產已被抄沒!該管家抗旨不尊,斬首示眾!”崇禎喝道。
周皇後小時候還被管家抱過,此刻看著老管家命在頃刻,心中不忍。
但周皇後知道,陛下這是用管家的人頭,激發兩千名死士的殺意。
沒等管家掙紮幾下,一名軍士手起刀落,鮮血噴出三尺高。
兩千名死士盯著跌落的人頭,渾身抖了一個激靈,眼神變得兇悍起來。
“殺!”張伯宗、顧玉川領頭高唿。
“殺!”兩千名死士隨後吼道。
皇後等人也上了馬。
她們不太會騎馬,但是這時候隻能咬著牙硬上。
周皇後、張皇後、袁貴妃兩手死死抓著韁繩,生怕掉下來。
十名會騎馬的太監簇擁著永王、定王、昭仁公主和太平公主。
高文采騎著戰馬緊緊跟在太子的馬身旁。
崇禎向李若鏈招招手,低聲給他吩咐了幾句。
李若鏈翻身上馬,向崇文門方向疾馳而去。
“張總兵!顧指揮使!禦前聽令!”
張伯宗、顧玉川兩人策馬馳向崇禎。
崇禎交代一番後,二人領命而出。
兩千名死士在張伯宗、顧玉川的指示下,開始忙碌了起來。
崇禎騎在馬上,轉身迴望著紫禁城。
巍峨的宮殿、整齊的台階、空蕩蕩的廣場、空靈的華表,似乎在等待著皇帝的再次歸來。
皇極殿金黃色的屋頂上,屋脊上聳立的十隻脊獸也默默注視著崇禎一眾人。
這十種神獸分別是: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押魚、懈豸、鬥牛、行什。
為什麽皇極殿屋脊上要設置這十大神獸,崇禎不知道。
也許這十大神獸裏麵凝結了後世早已失傳的魯班秘術。
古代人的智慧,後世人根本無法理解。
朕一定會迴來的!大明天下,豈容流賊放肆!豈容異族猖狂!
張伯宗的一千死士分成四個縱隊,居左而行。
顧玉川的一千死士分成四個縱隊,居右而行。
八隊騎兵打頭的有兩百人,分成二十五排。
他們是一會兒衝陣的尖刀!這些人都把一隻手用繩子捆在馬鞍上,另一隻手持著長槍。
崇禎看了下,這些長槍,差不多都在八米左右的長度。
本身崇禎年間軍中長槍很少那麽長的,但崇禎要求一定要長!
最後隻能把儀鸞司護衛皇帝出行用的儀仗長槍都拿了過來。
這種長槍一般和斧鉞、金瓜、戈矛等大家夥搭配用,皇帝巡行或者駐蹕的標配。
這兩百人把手捆住的意思是,即便自己戰死了,隻要馬還能跑,就還會向前衝!
打頭的兩百名死士騎兵之後,在八隊騎兵簇擁中,崇禎一馬當先。
身後是太子和高,文采。
後麵依次是周皇後和張皇後,十名太監騎著馬護著兩位小王爺和兩位公主。
趙百戶和他的一百四十九名弟兄騎著馬,跟在後麵。
隊伍最後麵,八隊騎兵又靠攏在一起。
這部分人也有兩百名,手中要麽拿三眼銃,要麽拿弓箭。
確保衝出去後,可以用遠程攻擊壓製敵人的尾隨追擊。
看著被太監抱在懷中的昭仁小公主,趙百戶眉頭緊鎖。
這樣衝陣聞所未聞,抱著小孩子在萬軍叢中,恐怕隻有常山趙子龍能全身而退了。
高文采與太子朱慈烺並肩而行,背後都背著大包袱。
這個十五歲的娃還是很勇敢的,臉上開始有了些紅潤。
不管這次崇禎是死是活,高文采的任務是護送太子去南京。
即便陛下在這次衝陣中駕崩,隻要太子活著抵達南京,大明就還有指望!
高文采拍了拍掛在鞍下的武器和胯下的戰馬,忖道:就靠你們倆啦!
高文采名字雖然文縐縐的,武器卻是兩柄流星金瓜錘!
每一柄大概二十斤,配合連接在後麵的繩索,一擊之下,兩丈外的敵人近不了身。
這真的是個猛人!
“種種跡象表明,崇禎要棄城出逃。”李自成開口道。
“問題是,什麽時候出逃?從哪道門出逃?宋軍師和牛左輔有何高見?”
宋獻策捋了捋山羊胡,“崇禎擺鹵簿儀仗、宣稱封王,現在又說酉時三刻九門齊開,犒賞三軍。不過是黔驢技窮罷了。”
“我大順三十萬人馬,將北京城包圍得鐵桶一般,崇禎這次是插翅難逃!”
“宋軍師此言差矣!如闖王剛才所說,如果太監王廉所說是真,那麽不可不妨。”
牛金星和宋獻策一直不對付,他們都夢想大順坐了天下後,能夠拿下丞相的職位。
李自成道:“牛左輔請繼續!”
“崇禎現在眾叛親離,王廉不過為自己謀條活路罷了,否則,何必冒著風險給我軍報信,還明目張膽署名?”
宋獻策又是一連串的質疑:
“如果崇禎決定夜半子時出城,為何要在酉時三刻開城犒軍?”
“他就不怕我們趁著開城的時候,一起衝進去?”
“一旦我軍進了城,立刻便能將宮城團團包圍,他夜半子時如何出去?”
“他憑什麽出去?宮城能藏多少兵?”
牛金星反駁道:“在下的判斷是,崇禎肯定打算趁著犒賞大軍的時候出逃。夜半子時隻不過是障眼法罷了。目的就是混淆視聽,讓我等輕敵大意。”
宋獻策問道:“牛左輔覺得崇禎會從哪道門出逃?”
“德勝門這裏是闖王親自統帥的精銳,西直門被吳麟征自己堵死。”
“阜成門方向再往西邊走,就是我大順軍大本營,人多勢眾,此路也不通。”
“宣武門、正陽門、崇文門,西便門和東便門,這五道門南邊緊挨著外城。外城已被我軍占據。出了這五道門,就陷入我大軍包圍之中。”
“內城剩餘的朝陽門、東直門、安定門三門中,王廉所說的安定門應該不是假話!”牛金星十分肯定的說道。
“何以見得?”李自成追問道。
“對比東直門和朝陽門,崇禎他們出安定門後,一直前行,便可抵達山區。在山裏麵正好可以躲藏!”牛金星語氣相當自信。
李自成點點頭,這種說法很有道理。
因為大順軍以前被圍剿的時候,總是朝大山深處逃竄。
這種套路他們太熟悉了,也是他們麵臨危機時候的必然選擇。
李自成伸手一拍桌子,大叫道:“傳令!”
帳外立時進來一名中軍護衛騎兵。
“讓李雙喜帶領兩萬精銳即刻去安定門!”
流賊就是流賊。
崇禎要是知道大順將防禦的重點布防在安定門,壓力一定會減輕很多。
午門。
一桶桶桐油、豬油、蠟油整整齊齊擺放在地上。
兩千名死士牽著馬,標槍一樣站立著。
每匹馬的馬鞍上都放了一包鹽、一大包銀子。
“張伯宗、顧玉川,命令兩千死士將棉花包丟到油桶中!”
“把嘉定伯府上的管家帶上來!”
管家估計七十多歲了,嘴裏塞著破抹布,雙手被反綁著。
兩名軍士將他提到了兩千名死士麵前。
“嘉定伯貪贓納賄,家產已被抄沒!該管家抗旨不尊,斬首示眾!”崇禎喝道。
周皇後小時候還被管家抱過,此刻看著老管家命在頃刻,心中不忍。
但周皇後知道,陛下這是用管家的人頭,激發兩千名死士的殺意。
沒等管家掙紮幾下,一名軍士手起刀落,鮮血噴出三尺高。
兩千名死士盯著跌落的人頭,渾身抖了一個激靈,眼神變得兇悍起來。
“殺!”張伯宗、顧玉川領頭高唿。
“殺!”兩千名死士隨後吼道。
皇後等人也上了馬。
她們不太會騎馬,但是這時候隻能咬著牙硬上。
周皇後、張皇後、袁貴妃兩手死死抓著韁繩,生怕掉下來。
十名會騎馬的太監簇擁著永王、定王、昭仁公主和太平公主。
高文采騎著戰馬緊緊跟在太子的馬身旁。
崇禎向李若鏈招招手,低聲給他吩咐了幾句。
李若鏈翻身上馬,向崇文門方向疾馳而去。
“張總兵!顧指揮使!禦前聽令!”
張伯宗、顧玉川兩人策馬馳向崇禎。
崇禎交代一番後,二人領命而出。
兩千名死士在張伯宗、顧玉川的指示下,開始忙碌了起來。
崇禎騎在馬上,轉身迴望著紫禁城。
巍峨的宮殿、整齊的台階、空蕩蕩的廣場、空靈的華表,似乎在等待著皇帝的再次歸來。
皇極殿金黃色的屋頂上,屋脊上聳立的十隻脊獸也默默注視著崇禎一眾人。
這十種神獸分別是: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押魚、懈豸、鬥牛、行什。
為什麽皇極殿屋脊上要設置這十大神獸,崇禎不知道。
也許這十大神獸裏麵凝結了後世早已失傳的魯班秘術。
古代人的智慧,後世人根本無法理解。
朕一定會迴來的!大明天下,豈容流賊放肆!豈容異族猖狂!
張伯宗的一千死士分成四個縱隊,居左而行。
顧玉川的一千死士分成四個縱隊,居右而行。
八隊騎兵打頭的有兩百人,分成二十五排。
他們是一會兒衝陣的尖刀!這些人都把一隻手用繩子捆在馬鞍上,另一隻手持著長槍。
崇禎看了下,這些長槍,差不多都在八米左右的長度。
本身崇禎年間軍中長槍很少那麽長的,但崇禎要求一定要長!
最後隻能把儀鸞司護衛皇帝出行用的儀仗長槍都拿了過來。
這種長槍一般和斧鉞、金瓜、戈矛等大家夥搭配用,皇帝巡行或者駐蹕的標配。
這兩百人把手捆住的意思是,即便自己戰死了,隻要馬還能跑,就還會向前衝!
打頭的兩百名死士騎兵之後,在八隊騎兵簇擁中,崇禎一馬當先。
身後是太子和高,文采。
後麵依次是周皇後和張皇後,十名太監騎著馬護著兩位小王爺和兩位公主。
趙百戶和他的一百四十九名弟兄騎著馬,跟在後麵。
隊伍最後麵,八隊騎兵又靠攏在一起。
這部分人也有兩百名,手中要麽拿三眼銃,要麽拿弓箭。
確保衝出去後,可以用遠程攻擊壓製敵人的尾隨追擊。
看著被太監抱在懷中的昭仁小公主,趙百戶眉頭緊鎖。
這樣衝陣聞所未聞,抱著小孩子在萬軍叢中,恐怕隻有常山趙子龍能全身而退了。
高文采與太子朱慈烺並肩而行,背後都背著大包袱。
這個十五歲的娃還是很勇敢的,臉上開始有了些紅潤。
不管這次崇禎是死是活,高文采的任務是護送太子去南京。
即便陛下在這次衝陣中駕崩,隻要太子活著抵達南京,大明就還有指望!
高文采拍了拍掛在鞍下的武器和胯下的戰馬,忖道:就靠你們倆啦!
高文采名字雖然文縐縐的,武器卻是兩柄流星金瓜錘!
每一柄大概二十斤,配合連接在後麵的繩索,一擊之下,兩丈外的敵人近不了身。
這真的是個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