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爺,李若鏈此刻應該在守城,但不知道具體在何處。”


    王承恩說完立刻就站起身來,想出去喊人分頭去找李若鏈。


    兵兇戰危,城隨時可破,他不得不加快速度。


    “李若鏈正在崇文門守城,你親自去,快去!”崇禎急道。


    身為穿越者,多少還是帶點上帝視角的。


    正史記載,李若鏈武進士出身。後世也有私人筆記考證認為他是武狀元。


    李自成攻打北京城,他在崇文門血戰不退,城破後自殺殉國。


    雖然不知道皇帝找李若鏈做什麽,但大明朝最後的時刻無疑即將到來


    門外的軍士們無不神情肅穆。


    這一百五十名軍士都是王承恩在軍中培植的心腹。


    他們都是孤兒,幼時被王承恩收養。


    崇禎二年建奴入關後,崇禎有感於京城軍隊的糜爛,皇權不穩,下令王承恩秘密組建了一支隻聽命於他們二人的隊伍。


    這支隊伍的規模隻有兩千人,散布在京城各處,這批孤兒就包含在內。


    他們的命隻屬於王承恩和崇禎。


    隻要王承恩和崇禎一聲令下,哪怕讓他們馬上跳樓跳河、甚至自裁都不會皺一下眉頭。


    如果作為一名修理工,隨身攜帶一柄扳手很合理。


    那麽作為一代帝王,哪怕快要滅國了,手底下的人給他培養兩千名死士,當然也很合理!


    總比有些不講武德的穿越者,一上來就是整座現代化的軍火庫,要來的靠譜。


    內閣首輔、兵部尚書、錦衣衛都指揮使、李自成、多爾袞等等勢力,在這些孤兒眼中都不值一文。


    他們的命是王承恩和皇爺給的,他們隨時準備好報恩。


    王承恩疾步衝向殿門口,邊走邊喊:“趙百戶,備馬,給我十名弟兄。”


    趙百戶中等身材,舉手投足都充滿無窮的力量。


    他默默把韁繩遞給王承恩,朝身後揮了揮手,十名軍士身背三眼火銃,立刻翻身上馬,隨著王承恩一路狂奔而去。


    趙百戶再一揮手,剩餘一百三十九名弟兄立刻把皇極殿大門護了起來。


    大明可以亡、皇爺可以死,但必須從他們屍體上踏過。


    任何帝王的落幕,都不乏忠貞血勇之士,崇禎當然也不例外。


    此時大勢已去,崇禎決意讓李若鏈護送自己先逃到南京。


    憑借黃河、淮河和長江三道天塹,以後有的是機會東山再起。


    然後再向北反擊,痛擊建奴、剿滅大順軍。


    實際上多爾袞、多鐸這些建奴高層,從來都沒指望能夠一口吃下大明王朝。


    打下北京城後,甚至有好多建奴將領都等著搶一波後早點迴東北。


    畢竟大明幅員遼闊、人口和資源眾多。


    即便北京城破,南方各地還有上百萬大明軍隊,南京城還有整套的六部衙門體係和大量的官員。


    江南賦稅貢獻在大明全國的占比高達百分之二十,銀子和糧食有保障。


    到南京去是唯一正確的選項。


    況且,打下北京城後他們還要和大順軍在北方對線火拚,根本沒有時間和足夠的兵力立刻揮師南進、一統天下。


    如果利用這個時間段,苟在南方猥瑣發育、甚至打野,反敗為勝並非多麽大的難事。


    曆史上真實的崇禎兩個月前已經有意遷都南京。


    但他自己好麵子,朝中大臣也反對,加上性格又猶豫不決,南遷計劃就此作罷。


    大臣們反對南遷,主要有三個原因:


    其一:南方是東林黨的大本營,北方的大臣們和他們尿不到一壺。


    從官員升遷任免到地方賦稅徭役,都是由支持東林黨的的士紳階層控製。


    北方的大佬們根本玩不轉。


    其二:朝中大臣們都不是傻子,他們知道大明的國運早就沒了。


    他們的田產、店鋪和家財都在京城和周邊區域,一旦南遷,他們損失巨大。


    在他們心中,李自成也好,多爾袞也好,誰來當老大都無所謂。


    無非是換個主子下跪罷了。


    第三:這些大臣們早就集體拋棄了崇禎和大明朝,隻有把崇禎困在北京,才能搞死他。


    比如前幾個月,崇禎號召在京朝臣、勳貴和宗室捐款,結果一個個都哭窮。


    嘉定伯周奎是周皇後的親生父親,按理說崇禎作為自家女婿,他困難了搭把手應該問題不大。


    結果嘉定伯死活不捐,後來沒有辦法捐了一萬兩銀子。


    周皇後看不過去了,把自己的五千兩的私房錢給他讓他捐出去。


    結果嘉定伯又私吞了兩千兩!


    為了錢,連親女兒都騙!


    但是後來李自成把周奎一頓酷刑之後,他立刻奉上了五十三萬兩白銀!


    還有大量的珠寶、首飾、古玩、字畫、地契。


    這就是崇禎的老丈人!這就是大明的國丈爺!


    他寧願自己的女婿去死也不幫!


    當朝內閣首輔魏藻德,隻捐了五百兩。


    結果李自成占領北京城後,一通拷打之下,他拿出了三萬兩!


    類似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整個官僚階層完全置大明於不顧。


    大明朝廷在北京城有兩千多名官員,李自成打下北京後,隻有二十一名官員殉國。


    剩餘的大部分都排著隊在李自成那裏登記報名要重新當官。


    忠君愛國這些觀念在朝中文武百官看來,簡直就是笑話,那都是忽悠傻子的。


    想到這些,化身崇禎的林孤帆心中暗自歎了一口氣:人性不過如此。


    改變人性,堯舜禹湯也做不到,我崇禎何德何能?


    得不到大臣們的支持,崇禎自身也有問題。


    處理問題之時從來沒有全局觀念,更沒有抓重點和抓主要矛盾的指導思想。


    在位十七年,賜死一名內閣首輔、內閣大學士撤了五十人、六部尚書撤了六十七人、都察院禦史撤了一百三十二人。另外還殺掉七名總督、十一名巡撫、七名兵部尚書。


    簡直是殺神附體!


    即便這些人中大部分罪有應得,但什麽時候處理、怎麽處理,他都沒有細細思考。


    更沒有借刀殺人的策略和技巧,完全憑借自身九五之尊,去硬剛、去硬砍,所以最後幾乎把所有人都得罪了。


    事實上,皇帝當然能殺人,但皇帝殺人還是要講究藝術的。


    罷了,不想了,現在生死關頭、命在頃刻,這些曆史功過的盤點都不是重點了。


    現在的問題是,李自成把北京城鐵桶一樣包圍了。


    門外一百五十名軍士,在加上李若鏈的親兵,在三十萬大軍麵前,如滄海之一粟,怎麽才能衝出去?


    根本不可能。


    而且在衝出去的過程中,一旦大順軍發現崇禎,那他基本上就是移動的最高軍功,遠超過陷陣、先登、斬將、奪旗。


    他們一個個絕逼會紅了眼往他身邊殺過來!


    想想西楚霸王項羽,垓下之圍的時候,有多少漢軍士兵要分他身上一塊肉去換個爵位!


    究極之戰、滅國之戰,擊殺或者抓住對方首領,後代十輩子都不愁了。


    所以大張旗鼓、硬剛三十萬大軍衝出去沒有任何成功的可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一天拯救大明,我自己也沒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才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才棍並收藏一天拯救大明,我自己也沒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