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北王的書房內,氣氛凝重得如同暴風雨來臨前夕。七皇子的使者匆匆趕到,與鎮北王相對而坐,鎮北王抬手示意對方坐下,目光中滿是探尋:“七殿下如今在江左,情況如何?”
使者喝了口茶潤潤嗓子,急切說道:“王爺,七殿下在江左積極籌備,可二皇子如今登上帝位,對江左一帶管控愈發嚴格。不僅增設關卡,嚴查往來人員物資,還暗中安插眼線,七殿下的諸多行動都受到掣肘。七殿下說,如今急需王爺這邊的支持,一同商討應對之策。”
鎮北王微微皺眉,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麵,沉思片刻後說道:“二皇子此舉是想困死七殿下。告訴七殿下,切勿輕舉妄動,以免打草驚蛇。我這邊也在想辦法,先穩住局勢。”
正說著,又有下人匆匆來報,三皇子的使者求見。鎮北王與七皇子使者對視一眼,點頭示意請進。
三皇子的使者風塵仆仆,進來便行了個大禮,鎮北王連忙扶起:“不必多禮,三殿下在南蠻可好?”
使者苦笑著搖頭:“王爺,三殿下處境艱難。當初二皇子派三殿下鎮守南蠻,卻從不撥糧撥款。如今南蠻之地本就物資匱乏,百姓生活困苦,周邊蠻族又時常侵擾。三殿下多次上書請求支援,都石沉大海。無奈之下,三殿下隻能帶領將士們開墾荒地,勉強維持生計。可如此一來,兵力分散,防禦力量薄弱,蠻族愈發猖獗。”
鎮北王麵色一沉,怒聲道:“二皇子這是故意要置三殿下於死地!”
七皇子的使者忍不住插話:“二皇子狼子野心,如今對我們各個擊破。七殿下那邊也不好過,江左百姓因苛捐雜稅苦不堪言,七殿下想要賑災,卻被二皇子以各種理由阻攔。”
三皇子的使者接著說:“三殿下說了,南蠻不能再這樣下去。他願意出兵相助,與七殿下和王爺一同對抗二皇子,隻是糧草和兵器實在短缺,希望王爺能伸出援手。”
鎮北王站起身來,在書房中來迴踱步,思索良久後說道:“我這裏可以先撥出一部分糧草和兵器給三殿下,解燃眉之急。至於七殿下那邊,我會暗中聯絡江左的一些富商,讓他們在物資上支持七殿下。同時,我們要盡快製定一個詳細的作戰計劃。”
七皇子的使者忙問:“王爺,您有何想法?”
鎮北王停下腳步,目光堅定:“我們要兵分兩路。三殿下從南蠻起兵,吸引二皇子的注意力,讓他將兵力往南調動。七殿下則趁江左兵力空虛,揮師北上,直搗京城。我會在京城周邊集結兵力,待七殿下兵臨城下,裏應外合。”
三皇子的使者麵露擔憂:“王爺,南蠻兵力有限,若二皇子全力反撲,三殿下怕是難以抵擋。”
鎮北王笑道:“這就需要三殿下巧用計謀。南蠻地形複雜,可設下埋伏,引二皇子的軍隊深入。而且,三殿下可與周邊蠻族修好,許以利益,讓他們在後方騷擾二皇子的軍隊,使其首尾不能相顧。”
七皇子的使者點頭稱讚:“王爺此計甚妙。隻是七殿下北上,還需一個合適的借口,名正言順才能得到更多人的支持。”
鎮北王撚著胡須,思索片刻後說:“就以清君側之名。揭露二皇子登基以來的種種惡行,如苛捐雜稅、不顧邊疆將士死活等,讓天下人都知道我們是為了天下蒼生,為了還朝堂一片清明。”
三人又圍繞著計劃的細節,如兵力部署、行軍路線、糧草補給等問題,展開了激烈的討論,直至深夜才散去。鎮北王知道,一場關乎天下歸屬的大戰即將拉開帷幕,而他們必須做好萬全準備,方能在這場較量中勝出。
在京城的朝堂之上,一場激烈的爭辯正在上演。今日的議題本是各地民生,可七皇子的親信大臣李禦史卻突然站了出來,手中捧著一疊文書,神色嚴肅。
“陛下,臣有要事啟奏!”李禦史聲音洪亮,在空曠的朝堂上迴響。
二皇子坐在龍椅上,微微皺眉,心中湧起一絲不悅,但還是故作鎮定地說道:“李禦史,有何事,說來便是。”
李禦史向前一步,朗聲道:“陛下,如今各皇子為了守護我朝疆土,在封地殫精竭慮。可七殿下和三殿下卻遭遇困境。當初陛下恩準各位皇子前往封地,本是為了保我朝四方安穩,可如今七殿下和三殿下卻連基本的糧草軍餉都難以維持。”
二皇子臉色一沉,冷冷道:“朕已準許他們自行籌款,這也有何難?”
這時,三皇子的舊部王侍郎出列,拱手道:“陛下,七殿下封地富饒,自行籌款或許可行。但三殿下遠在南蠻,那本就是偏遠貧瘠之地,百姓生活困苦,又時常遭受蠻族侵擾,別說籌款,就連百姓溫飽都難以解決,更何談為軍隊籌備糧草軍餉?三殿下多次上書請求支援,卻都未得到迴應,如今南蠻軍隊士氣低落,邊疆危矣!”
二皇子冷笑一聲:“三皇子既接受了鎮守南蠻的重任,就該自行解決困難。朕登基之初,國庫空虛,哪有那麽多錢財物資撥給他們?”
李禦史連忙道:“陛下,三殿下一心為國,鎮守南蠻,不懼艱苦。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長此以往,南蠻之地如何能守得住?一旦蠻族入侵,百姓生靈塗炭,我朝邊疆防線也將岌岌可危。”
朝堂上的大臣們開始交頭接耳,有的麵露擔憂之色,有的則在觀望二皇子的態度。
這時,二皇子的心腹大臣趙太師站出來,嗬斥道:“李禦史、王侍郎,你們莫要危言聳聽!三皇子若真有能力,自會想出辦法。況且,這也是曆練他們的機會,怎能一遇到困難就向朝廷伸手?”
李禦史毫不退縮,直視趙太師:“趙太師,這並非危言聳聽。三殿下鎮守南蠻,保我朝邊疆安寧,如今卻因糧草軍餉不足陷入困境,這難道不是朝廷的責任嗎?若不及時解決,恐怕寒了邊疆將士的心。”
王侍郎也附和道:“是啊,陛下。三殿下當初雖半路支持,可後來也是一心為朝廷效力。如今卻落得如此境地,實在令人心寒。”
二皇子不耐煩地擺了擺手:“此事朕自有考量,退朝!”說罷,起身拂袖而去。
朝堂下的大臣們紛紛散去,李禦史和王侍郎對視一眼,眼中滿是無奈與擔憂。
李禦史低聲道:“看來二皇子是鐵了心不管三殿下了。”
王侍郎歎了口氣:“這樣下去,南蠻危在旦夕。我們得想辦法通知三殿下,讓他早做打算。”
而在南蠻,三皇子收到朝堂傳來的消息後,怒不可遏,將手中的茶杯狠狠摔在地上。
“二皇子欺人太甚!我一心為他鎮守邊疆,他卻如此對待我!”三皇子在營帳中來迴踱步,眼中滿是怒火。
副將憂心忡忡地說:“殿下,如今朝堂上我們說話也沒人聽,糧草軍餉又沒著落,這可如何是好?”
三皇子停下腳步,沉思片刻後說:“看來,不能再指望二皇子了。我們得自己想辦法,派人去聯絡鎮北王和七殿下,看看他們那邊能否給予支援。”
副將點頭道:“也隻能如此了。隻是,南蠻與江左路途遙遠,聯係起來實在不便。”
三皇子皺著眉,思索良久後說:“不管有多困難,都要試試。如今我們與七殿下、鎮北王是一條船上的人,隻有聯合起來,才能對抗二皇子。”
於是,三皇子再次派出使者,帶著他的親筆書信,踏上了前往江左的艱難路途,一場更為複雜的局勢正在悄然醞釀著。
使者喝了口茶潤潤嗓子,急切說道:“王爺,七殿下在江左積極籌備,可二皇子如今登上帝位,對江左一帶管控愈發嚴格。不僅增設關卡,嚴查往來人員物資,還暗中安插眼線,七殿下的諸多行動都受到掣肘。七殿下說,如今急需王爺這邊的支持,一同商討應對之策。”
鎮北王微微皺眉,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麵,沉思片刻後說道:“二皇子此舉是想困死七殿下。告訴七殿下,切勿輕舉妄動,以免打草驚蛇。我這邊也在想辦法,先穩住局勢。”
正說著,又有下人匆匆來報,三皇子的使者求見。鎮北王與七皇子使者對視一眼,點頭示意請進。
三皇子的使者風塵仆仆,進來便行了個大禮,鎮北王連忙扶起:“不必多禮,三殿下在南蠻可好?”
使者苦笑著搖頭:“王爺,三殿下處境艱難。當初二皇子派三殿下鎮守南蠻,卻從不撥糧撥款。如今南蠻之地本就物資匱乏,百姓生活困苦,周邊蠻族又時常侵擾。三殿下多次上書請求支援,都石沉大海。無奈之下,三殿下隻能帶領將士們開墾荒地,勉強維持生計。可如此一來,兵力分散,防禦力量薄弱,蠻族愈發猖獗。”
鎮北王麵色一沉,怒聲道:“二皇子這是故意要置三殿下於死地!”
七皇子的使者忍不住插話:“二皇子狼子野心,如今對我們各個擊破。七殿下那邊也不好過,江左百姓因苛捐雜稅苦不堪言,七殿下想要賑災,卻被二皇子以各種理由阻攔。”
三皇子的使者接著說:“三殿下說了,南蠻不能再這樣下去。他願意出兵相助,與七殿下和王爺一同對抗二皇子,隻是糧草和兵器實在短缺,希望王爺能伸出援手。”
鎮北王站起身來,在書房中來迴踱步,思索良久後說道:“我這裏可以先撥出一部分糧草和兵器給三殿下,解燃眉之急。至於七殿下那邊,我會暗中聯絡江左的一些富商,讓他們在物資上支持七殿下。同時,我們要盡快製定一個詳細的作戰計劃。”
七皇子的使者忙問:“王爺,您有何想法?”
鎮北王停下腳步,目光堅定:“我們要兵分兩路。三殿下從南蠻起兵,吸引二皇子的注意力,讓他將兵力往南調動。七殿下則趁江左兵力空虛,揮師北上,直搗京城。我會在京城周邊集結兵力,待七殿下兵臨城下,裏應外合。”
三皇子的使者麵露擔憂:“王爺,南蠻兵力有限,若二皇子全力反撲,三殿下怕是難以抵擋。”
鎮北王笑道:“這就需要三殿下巧用計謀。南蠻地形複雜,可設下埋伏,引二皇子的軍隊深入。而且,三殿下可與周邊蠻族修好,許以利益,讓他們在後方騷擾二皇子的軍隊,使其首尾不能相顧。”
七皇子的使者點頭稱讚:“王爺此計甚妙。隻是七殿下北上,還需一個合適的借口,名正言順才能得到更多人的支持。”
鎮北王撚著胡須,思索片刻後說:“就以清君側之名。揭露二皇子登基以來的種種惡行,如苛捐雜稅、不顧邊疆將士死活等,讓天下人都知道我們是為了天下蒼生,為了還朝堂一片清明。”
三人又圍繞著計劃的細節,如兵力部署、行軍路線、糧草補給等問題,展開了激烈的討論,直至深夜才散去。鎮北王知道,一場關乎天下歸屬的大戰即將拉開帷幕,而他們必須做好萬全準備,方能在這場較量中勝出。
在京城的朝堂之上,一場激烈的爭辯正在上演。今日的議題本是各地民生,可七皇子的親信大臣李禦史卻突然站了出來,手中捧著一疊文書,神色嚴肅。
“陛下,臣有要事啟奏!”李禦史聲音洪亮,在空曠的朝堂上迴響。
二皇子坐在龍椅上,微微皺眉,心中湧起一絲不悅,但還是故作鎮定地說道:“李禦史,有何事,說來便是。”
李禦史向前一步,朗聲道:“陛下,如今各皇子為了守護我朝疆土,在封地殫精竭慮。可七殿下和三殿下卻遭遇困境。當初陛下恩準各位皇子前往封地,本是為了保我朝四方安穩,可如今七殿下和三殿下卻連基本的糧草軍餉都難以維持。”
二皇子臉色一沉,冷冷道:“朕已準許他們自行籌款,這也有何難?”
這時,三皇子的舊部王侍郎出列,拱手道:“陛下,七殿下封地富饒,自行籌款或許可行。但三殿下遠在南蠻,那本就是偏遠貧瘠之地,百姓生活困苦,又時常遭受蠻族侵擾,別說籌款,就連百姓溫飽都難以解決,更何談為軍隊籌備糧草軍餉?三殿下多次上書請求支援,卻都未得到迴應,如今南蠻軍隊士氣低落,邊疆危矣!”
二皇子冷笑一聲:“三皇子既接受了鎮守南蠻的重任,就該自行解決困難。朕登基之初,國庫空虛,哪有那麽多錢財物資撥給他們?”
李禦史連忙道:“陛下,三殿下一心為國,鎮守南蠻,不懼艱苦。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長此以往,南蠻之地如何能守得住?一旦蠻族入侵,百姓生靈塗炭,我朝邊疆防線也將岌岌可危。”
朝堂上的大臣們開始交頭接耳,有的麵露擔憂之色,有的則在觀望二皇子的態度。
這時,二皇子的心腹大臣趙太師站出來,嗬斥道:“李禦史、王侍郎,你們莫要危言聳聽!三皇子若真有能力,自會想出辦法。況且,這也是曆練他們的機會,怎能一遇到困難就向朝廷伸手?”
李禦史毫不退縮,直視趙太師:“趙太師,這並非危言聳聽。三殿下鎮守南蠻,保我朝邊疆安寧,如今卻因糧草軍餉不足陷入困境,這難道不是朝廷的責任嗎?若不及時解決,恐怕寒了邊疆將士的心。”
王侍郎也附和道:“是啊,陛下。三殿下當初雖半路支持,可後來也是一心為朝廷效力。如今卻落得如此境地,實在令人心寒。”
二皇子不耐煩地擺了擺手:“此事朕自有考量,退朝!”說罷,起身拂袖而去。
朝堂下的大臣們紛紛散去,李禦史和王侍郎對視一眼,眼中滿是無奈與擔憂。
李禦史低聲道:“看來二皇子是鐵了心不管三殿下了。”
王侍郎歎了口氣:“這樣下去,南蠻危在旦夕。我們得想辦法通知三殿下,讓他早做打算。”
而在南蠻,三皇子收到朝堂傳來的消息後,怒不可遏,將手中的茶杯狠狠摔在地上。
“二皇子欺人太甚!我一心為他鎮守邊疆,他卻如此對待我!”三皇子在營帳中來迴踱步,眼中滿是怒火。
副將憂心忡忡地說:“殿下,如今朝堂上我們說話也沒人聽,糧草軍餉又沒著落,這可如何是好?”
三皇子停下腳步,沉思片刻後說:“看來,不能再指望二皇子了。我們得自己想辦法,派人去聯絡鎮北王和七殿下,看看他們那邊能否給予支援。”
副將點頭道:“也隻能如此了。隻是,南蠻與江左路途遙遠,聯係起來實在不便。”
三皇子皺著眉,思索良久後說:“不管有多困難,都要試試。如今我們與七殿下、鎮北王是一條船上的人,隻有聯合起來,才能對抗二皇子。”
於是,三皇子再次派出使者,帶著他的親筆書信,踏上了前往江左的艱難路途,一場更為複雜的局勢正在悄然醞釀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