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當聽聞九大世家與二皇子於虎牙關歃血為盟,正厲兵秣馬準備起兵的消息時,瞬間炸開了鍋。


    “這可如何是好!”


    “二皇子此舉,是要謀反啊!”


    大臣們的驚唿聲、議論聲交織在一起。


    皇帝高坐龍椅,臉色陰沉得仿佛能滴出水來,他猛地一拍扶手,怒喝道:“二皇子怎敢如此!朕待他不薄,他竟做出這等大逆不道之事!”


    說罷,皇帝的眼神中閃過一絲沮喪,無力地喃喃道:“難道朕當真治下無方,才讓他生出這般野心?”


    他一直篤定自己乃天命所歸,可如今二皇子這雷霆手段,將他的美夢擊得粉碎。忍不住小聲嘟囔:“我才是天命之人,怎麽會這樣……”


    三皇子嘴角勾起一抹嘲諷的弧度,眼神裏滿是輕蔑,掃向那些主張和談的大臣,嗤笑道:“瞧瞧你們這副怯懦模樣,平日裏盡享榮華富貴,養尊處優,如今二皇子犯上作亂,你們竟還想著卑躬屈膝去求和,簡直荒謬至極!”


    一位求和大臣戰戰兢兢地站出來,拱手說道:“三皇子殿下,如今二皇子勢力強大,我們若貿然開戰,恐怕生靈塗炭啊。不如先和談,再從長計議……”


    “住口!”三皇子打斷他的話,“你這貪生怕死之徒,虧你還食君之祿,竟說出這般沒骨氣的話!”


    就在這劍拔弩張之時,鎮北爺大步跨出,身姿挺拔如鬆,目光堅定似鐵,聲若洪鍾般說道:“陛下!二皇子公然反叛,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我等絕不可坐視不理!必須果斷開戰,否則我朝威嚴何在?國將不國啊!”


    皇帝眉頭擰成一個“川”字,沉思良久,目光灼灼地問道:“王叔,你可有十足把握擊敗二皇子?”


    鎮北王爺上前一步,單膝跪地,雙手抱拳,朗聲道:“陛下放心,臣願披掛上陣,統領大軍,定將那叛軍連根拔起,一個不留!若有違此誓,提頭來見!”


    鎮北王爺眼中閃過一絲狠辣,“此次不將二皇子勢力徹底鏟除,日後必成大患!”


    皇帝凝視著鎮北王爺,見他眼神中透著破釜沉舟的決心,終於緩緩點頭:“好!朕任命你為平叛大帥,即刻調兵遣將,務必迅速平定這場叛亂!”


    鎮北王爺領命後,即刻準備著手調兵事宜。


    此時,殿門處傳來一陣沉穩的腳步聲。眾人循聲望去,隻見段康邁著不疾不徐的步伐踏入朝堂。他身姿清瘦,一襲長袍隨風微動,麵容冷峻,眼神中透著洞悉世事的深邃。


    一時間,朝堂上所有人的目光都像被磁石吸引一般,齊刷刷地聚焦在他身上。大臣們交頭接耳的聲音戛然而止,整個朝堂安靜得連根針掉在地上都能聽見,氣氛凝重得如同暴風雨來臨前的死寂。


    段康抬眼環顧四周,暗自歎了口氣,心中不得不承認,這位曾經被自己視為王朝希望的皇帝,終究還是難當重任,竟將這祖宗留下的錦繡江山折騰到如此岌岌可危的境地。他滿心憂慮,如同被一塊巨石沉甸甸地壓著。


    想到此處,段康深吸一口氣,整了整衣衫,上前一步,雙手抱拳,恭敬地說道:“陛下,臣雖久未上朝,但今時不同往日,局勢已然萬分危急,臣懇請為陛下排憂解難。”


    皇帝原本黯淡的眼神中瞬間閃過一絲光亮,仿佛溺水之人抓住了救命稻草,急切地說道:“老師,您快請講!如今這局麵,實在棘手,您可有良策能助朕渡過難關?”


    段康微微皺眉,沉思片刻後說道:“陛下,當下最要緊的便是穩定軍心與民心。


    臣聽鎮北王已然領命出征,陛下不妨昭告天下,言辭懇切地表明平叛的堅定決心,如此一來,定能極大地鼓舞我軍士氣。同時,對於百姓,可適當減免賦稅,讓百姓得以休養生息,安撫好民生,後方才能安穩,不至於再生事端。”


    一位主戰大臣連忙附和:“段先生所言極是,穩定後方,我軍方能一心向前。”


    又有大臣提出:“可當下國庫空虛,減免賦稅,怕是……”


    段康看向那位大臣,說道:“大人,此時若不舍得這一時之財,待民心盡失,王朝不複存在,再多錢財又有何用?”


    皇帝聽後,如醍醐灌頂,連連點頭,當即下令依計而行。


    然而,朝堂之下,大臣們各懷心思。有的表麵上點頭稱是,一副忠心耿耿的模樣,可眼底卻閃爍著狡黠的光,暗自盤算著如何在這場動亂中明哲保身,甚至借機謀取私利;有的則滿臉愁容,憂心忡忡,望著這混亂不堪的朝堂,滿心擔憂王朝會就此走向衰敗。


    段康看著這暗流湧動的朝堂,心中清楚,一場真正驚心動魄、關乎王朝生死存亡的較量,才剛剛拉開帷幕 。


    段康微微欠身,目光不經意間掃過皇帝身前禦案上堆疊的財政報告。隻是匆匆一瞥,他的眉頭瞬間擰成了死結,眼中滿是不可置信與憤怒。


    “陛下,恕臣冒昧。”段康強壓著內心的波瀾,伸手拿起那份財政報告,聲音微微顫抖,“這些數據,一看便是騙人的。”


    皇帝聞言,滿臉愕然,從龍椅上微微前傾,急切問道:“老師,此話怎講?”


    段康展開報告,指著上麵的數字,痛心疾首道:“陛下請看,這稅收賬目,平白無故多出了許多,可據臣所知,多地因災歉收,百姓生活困苦,根本無力承擔如此賦稅,何來這增長的巨額稅收?


    再看這開支一項,軍備修繕費用竟少得可憐,可如今邊境動蕩,戰事頻發,這怎麽可能?分明是有人在虛報賬目,欺上瞞下!”


    朝堂之上,一片嘩然。大臣們麵麵相覷,有的眼神閃躲,有的則強裝鎮定。


    “這……這怎麽會?”皇帝的臉色瞬間變得煞白,身體也微微顫抖起來,“為何朕一直被蒙在鼓裏?”


    段康緩緩抬起頭,目光冷峻地掃視著朝堂上的諸位大臣,心中對當朝大臣的不作為感到無比憤怒。


    “陛下,長久以來,朝堂風氣已然腐朽。這些大臣,隻顧著自己的榮華富貴,中飽私囊,全然不顧國家危亡、百姓死活。如此欺君罔上,怎能不讓人心寒!”


    想到曾經那個繁花似錦、百姓安居樂業的太平盛世,再看看如今這內憂外患、千瘡百孔的江山,段康悲從中來。


    “想之前年,我朝國富民強,四方來朝。可如今呢?二皇子叛亂,邊疆戰事吃緊,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朝堂之上,竟還充斥著這般虛假與腐敗。這江山,怎會變成如今這副模樣……”段康的聲音哽咽,眼眶泛紅,滿心都是對江山社稷的深切悲痛。


    “陛下,若再不對朝堂進行整治,即便此次能平定二皇子的叛亂,日後也必定會有更多禍事。”段康的眼神中透著決絕,“必須徹查這些賬目,嚴懲那些貪汙腐敗、不作為的官員,方能重振朝綱,挽救我朝於危難。”


    皇帝聽著段康的肺腑之言,緊咬著牙關,眼中閃過一絲決然:“老師所言極是!朕定要將此事查個水落石出,絕不姑息!”


    然而,朝堂之下,不少大臣額頭冒出細密汗珠,眼神中滿是恐懼與不安。


    鎮北王爺闊步上前,雙手抱拳,聲若洪鍾般說道:“陛下,段先生所言句句在理,隻是當下燃眉之急是平定二皇子叛亂。此刻徹查朝堂,必會引發動蕩,人心惶惶,嚴重分散我軍精力,影響戰事。依臣之見,不如等戰爭結束,再著手徹查,屆時證據確鑿,定能將貪官汙吏一網打盡!”


    皇帝微微頷首,陷入沉思。


    段康眉頭緊皺,還欲再言,鎮北王爺懇切地看向他:“段先生,您一心為國,我欽佩不已。但如今戰事十萬火急,那些大臣們即便再無用、再貪汙,驟然拿下他們,朝堂瞬間群龍無首,軍中也會因無人調度而陷入混亂。所以,還請暫且隱忍,待大局已定,再做處置。”


    幾位主戰大臣連忙附和:“鎮北王所言極是,先集中精力平定叛亂,內部整頓稍後再議。”


    一位求和大臣也顫顫巍巍地站出來:“陛下,此時不宜再生事端,穩定軍心才是首要大事。”


    段康目光掃過眾人,長歎一聲,無奈道:“陛下,臣並非不知當下局勢嚴峻。隻是擔心若不趁此機會清理朝堂,日後腐敗之風定會愈演愈烈,到那時想要根除,談何容易。既然諸位都這麽認為,臣也隻能暫且擱置。隻望陛下牢記今日之事,戰後務必徹查,還朝堂一片清明。”


    皇帝鄭重點頭:“段先生放心,朕定會銘記。等此次叛亂平定,朕一定全力整治朝堂,絕不姑息任何貪官汙吏!”


    這時,鎮北王爺神色一振,接著說道:“陛下,臣還有一事要奏。臣的軍隊已從邊關日夜兼程往此處趕來,共計有將近15萬人的大軍。不日便可抵達,聽候陛下調遣!有此大軍相助,平定二皇子叛亂指日可待!”


    皇帝眼中閃過驚喜,龍顏大悅:“好!好!王爺此舉,實乃我朝之幸!有這15萬大軍,朕心中底氣更足了。”


    “有了這支援軍,平叛勝算大增!”


    “鎮北王不愧是我朝棟梁!”


    大臣們紛紛讚不絕口。


    正被王爺昂首挺胸,自信滿滿道:“陛下放心,臣定當率領大軍,奮勇殺敵,早日平定叛亂,凱旋而歸!”


    皇帝神情凝重,囑托道:“王爺隻管放心出征,朝堂之事朕自會妥善處理。朕盼著王爺早日得勝歸來,與諸位愛卿一同見證我朝再度昌盛!”


    朝堂之上,眾人齊聲高唿:“願為陛下效命,祝王爺旗開得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吾乃帝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皓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皓易並收藏吾乃帝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