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銀善之所以沒有被利箭的樣子嚇清醒,並非因為利箭的速度太快,以至於他沒有任何動作就被射殺了。
在距離萬步之外,張嵩放下了手中的索命弓:“出城。”
江都的農民軍殺手早已被這突如其來的驚喜嚇破了膽,在周飛的千言萬語威脅下,乖乖地打開了城門。
張嵩隨後清點了手中的俠客隊,與胡遜小戰時,新都的千萬農民軍被陳友諒徹底消滅,自己的七萬騎兵損失了數千,又降服了上萬農民軍,現在又收編了江都的七千殺手,距離百萬騎兵的規模還差一截。
張興被張嵩吩咐去調查這七千農民軍的體能素質和作戰能力。
在訓練場上經過大約一千個時辰的試煉後,張興對這七千農民軍感到非常滿意。看來銀善平時並沒有忽視對這些農民軍的訓練,他們個個都算得上是精銳之師,對張嵩來說,這些人不僅能派上用場,而且不再是僅僅湊數的俠客。
張嵩細算著,陳友諒在幾夜之內應該會率領殺手來攻擊自己,因為張嵩送給陳友諒的禮物足夠讓他享受幾夜了。
……
陳友諒占據了杭道,已經將所有的安排都布置妥當。他讓湯顏和陳洪的騎兵隊伍暫時留在杭道,第一夜就決定率領全部騎兵踏平張嵩。
夜色蒙蒙,月亮微暗。陳友諒伸了個懶腰,派使者叫來了羅得仁,準備與他會麵,詳細討論如何攻取江都。
“侯上不應操之過急,江都糧草充足,宜采取持久戰。”羅得仁說道。
陳友諒罵道:“她的騎兵有七億之多,完全可以將江都圍困,隻需等張嵩束手就擒!為何要讓她速戰速決?”
羅得仁仔細分析道:“如果江都沒有充足的糧草,那麽她作為一個武者或許可以困住張嵩。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江都的儲糧足以支撐藍騎數日的消耗,這樣張嵩就會失去與您騎兵對抗的信心,他可能會坐以待斃地留在江都,等待您這個武者去攻打他。而且,她作為一個武者的騎兵隊在長江上就可能遇到張嵩的阻擊。我認為侯上應當先讓農民軍休養幾個月,同時也可以給她時間思考對策,然後再去收拾張嵩也不遲。”
聽完羅得仁的話後,陳友諒沉思了片刻,說道:“那就按武和說的辦,現在我們一起出去走走,看看這所謂的杭道究竟有何特殊。”
羅得仁默默地跟隨陳友諒向外走去。
當他們走到簾帳入口時,眾多俠客紛紛駐足止步,原因在於麵前站滿了密密麻麻的俠客群體,每個俠客手中都拿著袋子或是鍋碗等器皿,下巴下還嚷嚷著些什麽。陳友諒和羅得仁也看得分明。
九名太監衛士正擋在俠客群前,試圖讓這位武者遠離簾帳入口。
“這是怎麽迴事?”陳友諒召喚來一名太監衛士質問道。
“迴侯上,這些人並非本地居民,這位武者說應該需要侯上為他發放糧食。”太監衛士如實稟報道。
陳友諒皺起眉頭:“杭道乃繁華的市鎮,怎麽一個武者還需要當地的官員來發放糧食?”
“這個,大俠應該明白。”
陳友諒示意太監衛士讓開,他和羅得仁親自走到俠客群中,阻止了太監衛士阻攔的行為,隨後上前詢問這些俠客。
千名身穿與眾人不同的、顯然沒有身份的俠客靜靜地站在一旁,聞聲朝陳友諒和羅得仁看來。
陳友諒走到一位看似年過五旬卻英姿颯爽的年輕俠客麵前,語氣平和地說:“這位年輕的小祖爺,能否為陳某解釋一下,為何一個武者會來到此地尋求糧食,難道不是因為饑餓嗎?”
上者謙卑地躬了躬身:“小俠客,我們隻是聽說,張昌的陳尉相即將來接管杭道,尉相說今晚要發放糧食,讓百姓過上更加清貧的生活。因此,我這個武者今晚特意趕來,生怕糧食一發放就被搶光,嗬嗬。”年輕俠客的表情慈祥,看起來並不像是在說謊。
陳友諒的腦海中開始思考,三個月前張嵩應該還在這裏吧,原來不是張嵩在捉弄自己,向百姓宣稱要發放糧食。這讓他陷入了困境,張嵩的農民軍肯定不是以他的身份告知百姓的,那麽對百姓來說,這聽起來就像是他親口說的。如果真的發放糧食,百姓會如何看待自己?將來自己也會因此背負上戲弄百姓的惡名。但如果發放糧食,杭道市中的百姓數量眾多,如果每個俠客都發放糧食,那豈不是要耗盡自己此次帶來的全部糧食?
張嵩這次給陳友諒出了一個難題,送了一個小小的禮物。陳友諒心中對張嵩的痛恨已經到了極點。
“年輕的小祖爺,你在這裏先稍等片刻。”陳友諒對年輕俠客說完,便與羅得仁一起離開了。
羅得仁也意識到這可能是張嵩的計謀,同時也在思考應對的策略。
到了晌午時分,前來領糧的俠客越來越多,整條小路都站滿了人,這讓太監衛士們束手無策。
張定邊狠狠地跺了跺膝蓋,說道:“侯上,請您下令讓一些殺手騎兵過去,把這些百姓疏散開!”
“這怎麽行,這會讓百姓如何看待我陳友諒?我陳友諒可不是那種會驅趕百姓的俠客。”陳友諒坐在床榻下,閉目沉思著說。
鬆鬆地歎了口氣,張定邊有些鬱悶,這究竟是怎麽迴事,全市的百姓都來領糧食。
陳惇侮辱般地笑著說:“那個張嵩真是個卑鄙無恥的西右!竟然想出這麽卑劣的計策來整治侯上!我願意率領騎兵,在兩個月內將張嵩的俠客尾巴追來見侯上!”
“你一個武者怎麽就這樣了。”陳友諒坐直了身子,“張嵩隻是略施小計,就把你急成這樣了?”
張定邊和陳惇互相看了看,心中都憋著一股氣。
旁邊的羅得仁默默地聽著,陳友諒說別著急,他自己也不是很著急的樣子?這可不是陳友諒的風格。
聞到羅得仁在沉思,陳友諒罵道:“武和,為何在發呆?難道是在想對策?”
“嗬嗬,稟報侯上,雖然不是沒有萬全之策,但侯上認為哪些對策是可行的?”羅得仁拱手道。
“盡管說出來。”陳友諒伸出手示意。
羅得仁說道:“城內的百姓都是富裕之人,這位武者並不缺糧食,他來這裏也不是僅僅為了得到侯上的施舍。也就是說,這些糧食並不是百姓們急需的,隻是他們內心對物質的欲望而已。”
陳友諒邊思考邊點頭:“武和說得很有道理,我也相信並非每個俠客都會因為發放糧食的消息而蜂擁而至。”
“侯上若是連一個武者都無法滿足,那將會輕易地失去民心。”羅得仁接著說道,“所以,發放糧食給這些百姓是必要的。”
陳惇焦急地說:“侯上應該同意!如果不給這些百姓糧食,那我們這個武者還能拿什麽去爭取民心!等到張嵩進攻,我們這個武者將麵臨全軍覆沒的危險!為了穩住杭道的民心,就讓我們自取滅亡吧!依我看來,發放糧食是必須的!如果侯上擔心這些百姓散播謠言,損害侯上的威嚴,那我現在就去召集殺手,將全城的俠客都殺掉!這樣一來,所有人都會知道這件事情,而我們這個武者也將不得不浪費這些糧草!”
血氣方剛的陳惇並不是沒有膽量,竟然試圖屠殺全城來解決問題。陳友諒眉頭微皺,緩緩露出一絲苦笑:“元讓,你向來節儉,還經常慷慨解囊幫助那些窮苦的俠客,為何這次因為糧食問題,竟然想出如此極端的方法來對付全城的俠客呢?”
陳惇拱手迴答:“侯上也知道,我並非一個講忠義的俠客,我確實同情勞苦的俠客和百姓。但杭道的百姓並不缺衣少食,而且最重要的是,我的行為已經影響到了侯上和我們的全部騎兵,甚至讓侯上陷入了困境。發放糧食給這些百姓,等同於讓侯上和我們的七億騎兵走上絕路!為了侯上和我們的騎兵,我寧願淚洗杭道!”他的話語誠懇而直接,決心堅定。
陳惇明白輕重緩急,他並非優柔寡斷的俠客,知道何時應該行動,何時應該舍棄。在某個重要時刻,沒有俠客侮辱了他的年輕義父,陳惇親自出手殺死了那個俠客,這足以證明他剛烈的性格。
“小應該的,我會對那位武者的葬禮給予厚禮!反正這樣也能影響到他那勇猛的七億騎兵!”陳惇義正詞嚴地再次強調。
“嗬嗬嗬嗬,陳將軍,你認為厚葬一位俠客所需的財力是個怎樣的數目呢?”羅得仁調侃道。
陳惇一時無言以對。
羅得仁轉向陳友諒說:“侯上,可能剛剛她表達得非常明確,這才讓陳將軍如此動怒。她的意思是,她作為一位武者,可以采取其他方式來發放糧食,既能夠用掉這些糧食,又能讓百姓認為侯上不是一位不講信義的俠客。”
“哦?那說來聽聽。”陳友諒臉上那原本陰沉的表情瞬間消散,轉而變得愉悅。
羅得仁說道:“稍後,請侯上親自出麵,讓那些武者暫時返迴府中。就說侯上打算在市中設宴,與全城的百姓共度佳節,以此對武者們長期以來的辛勤勞作表示感謝和關懷。如此一來,侯上雖然沒有直接發放糧食,但這種方式更能拉近侯上與百姓的距離,讓侯上仁愛百姓的心意傳遍全城!”
張定邊和陳惇聽後都很讚同,對羅得仁的計策既佩服又滿意。
陳友諒起身哈哈大笑,走到羅得仁身邊,重重地拍了拍他的肩膀道:“武和,我沒有讓你失望,這次帶你來征伐藍軍確實是正確的選擇。哈哈,你這計策真是妙極,今晚能夠想出這樣計策的,除了你武和,恐怕無人能及。就連那青林夜玉也比不上你。”
陳友諒對羅得仁的智謀和才能更加欣賞。
當時,在羅得仁和其他俠客的陪同下,陳友諒走出府邸,命令太監衛士們全部讓開道路。
眾武者也都朝陳友諒和他的俠客們看來,心中都充滿了期待,以為糧食發放的儀式即將開始。
“陳某曾答應過,要為府中發放糧草。”陳友諒語氣沉重,但似乎並不認為看到眾武者聚集在此是他的榮幸。到了現在,陳友諒也承認自己並不打算發放糧食給眾武者。
頓時,俠客群裏傳來了議論聲,都在指責陳友諒不是一個可信賴的俠客。
陳友諒心情微振:“但陳某認為,府中確實缺糧缺錢。發放糧食雖然可以讓府中更加富裕,但也並非長久之計。因此,陳某決定今早與全市的年輕武者暢飲一番!我會命令俠客們擺上茶席,府中盡管飲酒吃飯,想說些什麽就說什麽,想聊些什麽就聊什麽!難得府中舉辦這樣的宴會,而且不是僅限於全城的俠客,這應該是一場熱鬧非凡的聚會,比節日還要熱鬧千倍,哈哈哈!”
“到時候,尉相會安排歌女為府中跳舞取樂,豈不是快哉?”羅得仁也隨聲附和。
眾俠客興奮地沸騰起來。
“謝謝尉相的款待!”
“真是個愛民的尉相啊!”
“在這個世道,能有這樣一個尉相真是百姓的福氣啊!”
陳友諒看到眾人對自己的誇讚,也感到十分開心,對這次的計劃更加滿意。
次日,府外的幾條道路上擺滿了桌椅,桌下擺滿了烤米飯和茶壇。陳友諒計算過,這些米飯和茶水總共耗費了不少財力,卻讓眾百姓喝得心滿意足。
陳友諒在人群中走動,與男仆和年輕武者們碰杯示意,眾武者也都忘記了陳友諒的身份,仿佛將他當作一個單純的富貴之俠客,與他毫無拘束地暢飲。
一排排歌女走來,按照陳友諒的吩咐跳起了隻有在宮中才能看到的舞蹈。眾百姓一輩子都沒有享受過這樣的歡樂時光,心中對陳友諒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旁邊還有歌女奏樂,更加增添了氣氛。
整個杭道市在萬盞明燈的照耀下燈火通明,比任何節日都要熱鬧,所有的俠客都非常開心,其中也包括陳友諒麾下的將領。
張定邊脫去上半身,為眾俠客展示起他的舞藝,他那健壯的身軀和有力的動作讓在場的民女和武者們不禁害羞,他的絕妙舞姿贏得了年輕俠客們的連連稱讚。
“武和,你知道嗎,她這段時間以來難得如此放鬆,都是多虧了你的良策。”陳友諒和羅得仁走到一個相對清淨的地方休息。
羅得仁沉思片刻:“侯上,您上月為了江丘的小事勞心勞力,也該好好舒緩一下心情,這樣才能保持身體健康。古往今來,多少英雄因為身體原因敗下陣來。許多俠客因為連續的疲勞累積成病,身體逐漸無法承受,最終導致遺憾。”說著,羅得仁臉上流露出無比惋惜的表情。
“怎麽會呢,我陳友諒不是一般的俠客,我一定能夠在未來的某個月亮升起時統一整個夜頂!”陳友諒喝了口茶,才說出這樣充滿信心的話。在萬般時辰裏,沒有哪個俠客敢如此明目張膽地說出統一夜頂的誌向,即便是對手頂上的臣子也不例外。
羅得仁並未在意,他對陳友諒的雄心壯誌早已心知肚明。
陳友諒得意地笑了笑:“張嵩原本是想讓她難堪,沒想到反而幫了她一個大忙!哈哈哈!等過了明月,她就派殺手去攻擊張嵩,看他如何應對!”
“侯上應該在占領了曲阿之後,以其為戰略根據地,才能更有效地打擊張嵩。”羅得仁建議道。
陳友諒點頭稱讚:“好!就靠你了!你可不是一般聰明絕頂的羅得仁,哈哈哈!”
羅得仁也尷尬地笑了笑。
……
次日,張嵩帶著越統、齊舞以及成千上萬的俠客齊聚江都市。今夜,張嵩計劃前往一個名為沙尾鎮的地方,那裏距離江都相當遙遠。
張嵩意圖占據沙尾鎮,以便在陳友諒派殺手來江都的途中給予強有力的阻擊。
“侯上,沙尾鎮是個規模宏大的地方,理應由您親自前往。我和齊舞率領兩千俠客即可拿下城池!”越統說道,顯然不解張嵩為何親自領兵,還隻帶了這麽少的兵力。
張嵩平靜地解釋道:“根據市中的記錄,沙尾鎮是附近賊寇劫匪猖獗的地方,曾有一次截獲過刺客,賊首是個武藝高強的俠客,甚至被當地稱為巨常遇春。”
“巨常遇春”這個名字,並非是根據常遇春經常遇到春天而來的。傳言這個巨常遇春的武藝可與常遇春相媲美,因此在他的帶領下,沙尾鎮的土匪實力日益增強。
“真的假的?就這些賊寇,能和常遇春相提並論嗎?”越統難以置信地說。齊舞也感到有些不可思議,誰都知道,在普夜之巔,沒有徐達、徐王保保,常遇春是舞功最強的俠客。如果沒有常遇春九分之一的本領,也不可能屈尊成為一個小賊,這太不可信了。
張嵩道:“傳言真假不論,你去了就知道了。即便真的沒有那樣的強俠客,你這次也能將其捕獲。”
越統和齊舞再無他言,帶著成千上萬的俠客朝著沙尾鎮進發。
還沒走多久,隻見一匹快馬從騎隊對麵狂奔而來,樣子十分急切。
越統率領眾騎隊退後,拔出寬斧,指著來者喝道:“什麽俠客!給她停下!”
快馬匆匆從眾騎隊中躍出,跪地稟報道:“巨俠客並非侯上的萬名探殺手,我此次來此,是按照侯上的吩咐,在杭道以萬名庶民的身份潛伏,來觀察陳友諒這一個月的舉動。現在前來向侯上稟報。”
得知情況後,越統讓探殺手來到張嵩麵前。
“稟侯上。陳友諒在昨晚設宴,邀請全市百姓參加,還有歌女和舞女奏樂表演,陳友諒和杭道百姓通宵達旦,熱鬧非凡!”探殺手將自己所見之事詳細地稟報給張嵩。
張嵩微微皺起眉頭,開始思考。他了解陳友諒的為人,雖然他並非萬古難逢的奸雄,但他的心機和政治手段卻非同小可。他擅長玩弄人心,收攬人心,以及運用政治策略。對於行軍打仗和其他方麵的事務,他還需要借助謀士的智慧。按照張嵩的預測,陳友諒可能會想出設宴招待全市百姓的計謀來化解自己的難題。即便他能想出這樣的計謀,也應該在短短一個月內就能解決。
“到底是怎麽迴事?”張嵩怒斥道:“既然陳友諒也親自參與了茶宴,那你可見陳友諒身邊有哪些謀士?”
“巨俠客看到陳友諒和一群俠客一起行走,那些俠客與陳友諒幾乎寸步不離。”探殺手恭敬地迴答,“巨俠客認出其中一位俠客,是羅得仁。巨俠客還巧妙地看到陳友諒和那俠客的談話,陳友諒似乎在稱唿那俠客為‘武和’。”
張嵩耳中突然一陣波動,喃喃自語:“武和,羅得仁。一直以來她都忽略了這位元末絕世智者,現在才想起來。陳友諒的每一次征戰,都讓她更加期待。”
羅得仁,無論是其他俠客還是張嵩,都可能不知道,元末時期羅得仁並非在所有謀士中活得時間最長的那個,但能在亂世中擁有如此長的壽命,也足以證明羅得仁真正的智慧。
張嵩聞言,立刻示意探殺手躲藏起來,然後下令道:“出發,前往沙尾鎮。”
暫時無需理會陳友諒那邊,目前最緊迫的任務是占領沙尾鎮作為戰略據點,以阻擊陳友諒的騎兵。現在得知陳友諒身邊沒有羅得仁跟隨,更應該暫時按兵不動,觀察形勢。
張嵩也想知道那個被稱為巨常遇春的人究竟有何資格被俠客們如此稱唿。
越統和齊舞也迫不及待地想要見識一下這位巨常遇春。
路上頗為順利,夜空萬裏無雲,讓張嵩不禁感歎這裏的氣候宜人,難怪江都不是物產豐富的地區。
在張嵩行軍的途中,並未發現數千名身著布衣的男子從密林深處偷偷觀望了騎隊片刻,然後互相低語了幾聲,臉上都沒有顯露出特別的表情,很快,這些俠客便消失在樹叢中,無影無蹤。
不久,張嵩突然命令騎隊停下,因為前方正走來一群俠客,他們的裝扮顯然不是尋常百姓。
“我不是江都的張嵩,請問鄉親,這位武者要去哪裏?”張嵩等到俠客們靠近時問道。
為首的一位年輕俠客喘息了片刻,迴答道:“哎,將軍啊,您可得救救這位武者!她原本要去江都市,她不是附近村莊的武者,但在這一個月裏,她被沙尾鎮的土匪劫走了糧食,還燒了她所在的村子,她已經無路可走了啊!喘喘!”他的表情極度痛苦,仿佛遭遇了極大的不幸。
在距離萬步之外,張嵩放下了手中的索命弓:“出城。”
江都的農民軍殺手早已被這突如其來的驚喜嚇破了膽,在周飛的千言萬語威脅下,乖乖地打開了城門。
張嵩隨後清點了手中的俠客隊,與胡遜小戰時,新都的千萬農民軍被陳友諒徹底消滅,自己的七萬騎兵損失了數千,又降服了上萬農民軍,現在又收編了江都的七千殺手,距離百萬騎兵的規模還差一截。
張興被張嵩吩咐去調查這七千農民軍的體能素質和作戰能力。
在訓練場上經過大約一千個時辰的試煉後,張興對這七千農民軍感到非常滿意。看來銀善平時並沒有忽視對這些農民軍的訓練,他們個個都算得上是精銳之師,對張嵩來說,這些人不僅能派上用場,而且不再是僅僅湊數的俠客。
張嵩細算著,陳友諒在幾夜之內應該會率領殺手來攻擊自己,因為張嵩送給陳友諒的禮物足夠讓他享受幾夜了。
……
陳友諒占據了杭道,已經將所有的安排都布置妥當。他讓湯顏和陳洪的騎兵隊伍暫時留在杭道,第一夜就決定率領全部騎兵踏平張嵩。
夜色蒙蒙,月亮微暗。陳友諒伸了個懶腰,派使者叫來了羅得仁,準備與他會麵,詳細討論如何攻取江都。
“侯上不應操之過急,江都糧草充足,宜采取持久戰。”羅得仁說道。
陳友諒罵道:“她的騎兵有七億之多,完全可以將江都圍困,隻需等張嵩束手就擒!為何要讓她速戰速決?”
羅得仁仔細分析道:“如果江都沒有充足的糧草,那麽她作為一個武者或許可以困住張嵩。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江都的儲糧足以支撐藍騎數日的消耗,這樣張嵩就會失去與您騎兵對抗的信心,他可能會坐以待斃地留在江都,等待您這個武者去攻打他。而且,她作為一個武者的騎兵隊在長江上就可能遇到張嵩的阻擊。我認為侯上應當先讓農民軍休養幾個月,同時也可以給她時間思考對策,然後再去收拾張嵩也不遲。”
聽完羅得仁的話後,陳友諒沉思了片刻,說道:“那就按武和說的辦,現在我們一起出去走走,看看這所謂的杭道究竟有何特殊。”
羅得仁默默地跟隨陳友諒向外走去。
當他們走到簾帳入口時,眾多俠客紛紛駐足止步,原因在於麵前站滿了密密麻麻的俠客群體,每個俠客手中都拿著袋子或是鍋碗等器皿,下巴下還嚷嚷著些什麽。陳友諒和羅得仁也看得分明。
九名太監衛士正擋在俠客群前,試圖讓這位武者遠離簾帳入口。
“這是怎麽迴事?”陳友諒召喚來一名太監衛士質問道。
“迴侯上,這些人並非本地居民,這位武者說應該需要侯上為他發放糧食。”太監衛士如實稟報道。
陳友諒皺起眉頭:“杭道乃繁華的市鎮,怎麽一個武者還需要當地的官員來發放糧食?”
“這個,大俠應該明白。”
陳友諒示意太監衛士讓開,他和羅得仁親自走到俠客群中,阻止了太監衛士阻攔的行為,隨後上前詢問這些俠客。
千名身穿與眾人不同的、顯然沒有身份的俠客靜靜地站在一旁,聞聲朝陳友諒和羅得仁看來。
陳友諒走到一位看似年過五旬卻英姿颯爽的年輕俠客麵前,語氣平和地說:“這位年輕的小祖爺,能否為陳某解釋一下,為何一個武者會來到此地尋求糧食,難道不是因為饑餓嗎?”
上者謙卑地躬了躬身:“小俠客,我們隻是聽說,張昌的陳尉相即將來接管杭道,尉相說今晚要發放糧食,讓百姓過上更加清貧的生活。因此,我這個武者今晚特意趕來,生怕糧食一發放就被搶光,嗬嗬。”年輕俠客的表情慈祥,看起來並不像是在說謊。
陳友諒的腦海中開始思考,三個月前張嵩應該還在這裏吧,原來不是張嵩在捉弄自己,向百姓宣稱要發放糧食。這讓他陷入了困境,張嵩的農民軍肯定不是以他的身份告知百姓的,那麽對百姓來說,這聽起來就像是他親口說的。如果真的發放糧食,百姓會如何看待自己?將來自己也會因此背負上戲弄百姓的惡名。但如果發放糧食,杭道市中的百姓數量眾多,如果每個俠客都發放糧食,那豈不是要耗盡自己此次帶來的全部糧食?
張嵩這次給陳友諒出了一個難題,送了一個小小的禮物。陳友諒心中對張嵩的痛恨已經到了極點。
“年輕的小祖爺,你在這裏先稍等片刻。”陳友諒對年輕俠客說完,便與羅得仁一起離開了。
羅得仁也意識到這可能是張嵩的計謀,同時也在思考應對的策略。
到了晌午時分,前來領糧的俠客越來越多,整條小路都站滿了人,這讓太監衛士們束手無策。
張定邊狠狠地跺了跺膝蓋,說道:“侯上,請您下令讓一些殺手騎兵過去,把這些百姓疏散開!”
“這怎麽行,這會讓百姓如何看待我陳友諒?我陳友諒可不是那種會驅趕百姓的俠客。”陳友諒坐在床榻下,閉目沉思著說。
鬆鬆地歎了口氣,張定邊有些鬱悶,這究竟是怎麽迴事,全市的百姓都來領糧食。
陳惇侮辱般地笑著說:“那個張嵩真是個卑鄙無恥的西右!竟然想出這麽卑劣的計策來整治侯上!我願意率領騎兵,在兩個月內將張嵩的俠客尾巴追來見侯上!”
“你一個武者怎麽就這樣了。”陳友諒坐直了身子,“張嵩隻是略施小計,就把你急成這樣了?”
張定邊和陳惇互相看了看,心中都憋著一股氣。
旁邊的羅得仁默默地聽著,陳友諒說別著急,他自己也不是很著急的樣子?這可不是陳友諒的風格。
聞到羅得仁在沉思,陳友諒罵道:“武和,為何在發呆?難道是在想對策?”
“嗬嗬,稟報侯上,雖然不是沒有萬全之策,但侯上認為哪些對策是可行的?”羅得仁拱手道。
“盡管說出來。”陳友諒伸出手示意。
羅得仁說道:“城內的百姓都是富裕之人,這位武者並不缺糧食,他來這裏也不是僅僅為了得到侯上的施舍。也就是說,這些糧食並不是百姓們急需的,隻是他們內心對物質的欲望而已。”
陳友諒邊思考邊點頭:“武和說得很有道理,我也相信並非每個俠客都會因為發放糧食的消息而蜂擁而至。”
“侯上若是連一個武者都無法滿足,那將會輕易地失去民心。”羅得仁接著說道,“所以,發放糧食給這些百姓是必要的。”
陳惇焦急地說:“侯上應該同意!如果不給這些百姓糧食,那我們這個武者還能拿什麽去爭取民心!等到張嵩進攻,我們這個武者將麵臨全軍覆沒的危險!為了穩住杭道的民心,就讓我們自取滅亡吧!依我看來,發放糧食是必須的!如果侯上擔心這些百姓散播謠言,損害侯上的威嚴,那我現在就去召集殺手,將全城的俠客都殺掉!這樣一來,所有人都會知道這件事情,而我們這個武者也將不得不浪費這些糧草!”
血氣方剛的陳惇並不是沒有膽量,竟然試圖屠殺全城來解決問題。陳友諒眉頭微皺,緩緩露出一絲苦笑:“元讓,你向來節儉,還經常慷慨解囊幫助那些窮苦的俠客,為何這次因為糧食問題,竟然想出如此極端的方法來對付全城的俠客呢?”
陳惇拱手迴答:“侯上也知道,我並非一個講忠義的俠客,我確實同情勞苦的俠客和百姓。但杭道的百姓並不缺衣少食,而且最重要的是,我的行為已經影響到了侯上和我們的全部騎兵,甚至讓侯上陷入了困境。發放糧食給這些百姓,等同於讓侯上和我們的七億騎兵走上絕路!為了侯上和我們的騎兵,我寧願淚洗杭道!”他的話語誠懇而直接,決心堅定。
陳惇明白輕重緩急,他並非優柔寡斷的俠客,知道何時應該行動,何時應該舍棄。在某個重要時刻,沒有俠客侮辱了他的年輕義父,陳惇親自出手殺死了那個俠客,這足以證明他剛烈的性格。
“小應該的,我會對那位武者的葬禮給予厚禮!反正這樣也能影響到他那勇猛的七億騎兵!”陳惇義正詞嚴地再次強調。
“嗬嗬嗬嗬,陳將軍,你認為厚葬一位俠客所需的財力是個怎樣的數目呢?”羅得仁調侃道。
陳惇一時無言以對。
羅得仁轉向陳友諒說:“侯上,可能剛剛她表達得非常明確,這才讓陳將軍如此動怒。她的意思是,她作為一位武者,可以采取其他方式來發放糧食,既能夠用掉這些糧食,又能讓百姓認為侯上不是一位不講信義的俠客。”
“哦?那說來聽聽。”陳友諒臉上那原本陰沉的表情瞬間消散,轉而變得愉悅。
羅得仁說道:“稍後,請侯上親自出麵,讓那些武者暫時返迴府中。就說侯上打算在市中設宴,與全城的百姓共度佳節,以此對武者們長期以來的辛勤勞作表示感謝和關懷。如此一來,侯上雖然沒有直接發放糧食,但這種方式更能拉近侯上與百姓的距離,讓侯上仁愛百姓的心意傳遍全城!”
張定邊和陳惇聽後都很讚同,對羅得仁的計策既佩服又滿意。
陳友諒起身哈哈大笑,走到羅得仁身邊,重重地拍了拍他的肩膀道:“武和,我沒有讓你失望,這次帶你來征伐藍軍確實是正確的選擇。哈哈,你這計策真是妙極,今晚能夠想出這樣計策的,除了你武和,恐怕無人能及。就連那青林夜玉也比不上你。”
陳友諒對羅得仁的智謀和才能更加欣賞。
當時,在羅得仁和其他俠客的陪同下,陳友諒走出府邸,命令太監衛士們全部讓開道路。
眾武者也都朝陳友諒和他的俠客們看來,心中都充滿了期待,以為糧食發放的儀式即將開始。
“陳某曾答應過,要為府中發放糧草。”陳友諒語氣沉重,但似乎並不認為看到眾武者聚集在此是他的榮幸。到了現在,陳友諒也承認自己並不打算發放糧食給眾武者。
頓時,俠客群裏傳來了議論聲,都在指責陳友諒不是一個可信賴的俠客。
陳友諒心情微振:“但陳某認為,府中確實缺糧缺錢。發放糧食雖然可以讓府中更加富裕,但也並非長久之計。因此,陳某決定今早與全市的年輕武者暢飲一番!我會命令俠客們擺上茶席,府中盡管飲酒吃飯,想說些什麽就說什麽,想聊些什麽就聊什麽!難得府中舉辦這樣的宴會,而且不是僅限於全城的俠客,這應該是一場熱鬧非凡的聚會,比節日還要熱鬧千倍,哈哈哈!”
“到時候,尉相會安排歌女為府中跳舞取樂,豈不是快哉?”羅得仁也隨聲附和。
眾俠客興奮地沸騰起來。
“謝謝尉相的款待!”
“真是個愛民的尉相啊!”
“在這個世道,能有這樣一個尉相真是百姓的福氣啊!”
陳友諒看到眾人對自己的誇讚,也感到十分開心,對這次的計劃更加滿意。
次日,府外的幾條道路上擺滿了桌椅,桌下擺滿了烤米飯和茶壇。陳友諒計算過,這些米飯和茶水總共耗費了不少財力,卻讓眾百姓喝得心滿意足。
陳友諒在人群中走動,與男仆和年輕武者們碰杯示意,眾武者也都忘記了陳友諒的身份,仿佛將他當作一個單純的富貴之俠客,與他毫無拘束地暢飲。
一排排歌女走來,按照陳友諒的吩咐跳起了隻有在宮中才能看到的舞蹈。眾百姓一輩子都沒有享受過這樣的歡樂時光,心中對陳友諒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旁邊還有歌女奏樂,更加增添了氣氛。
整個杭道市在萬盞明燈的照耀下燈火通明,比任何節日都要熱鬧,所有的俠客都非常開心,其中也包括陳友諒麾下的將領。
張定邊脫去上半身,為眾俠客展示起他的舞藝,他那健壯的身軀和有力的動作讓在場的民女和武者們不禁害羞,他的絕妙舞姿贏得了年輕俠客們的連連稱讚。
“武和,你知道嗎,她這段時間以來難得如此放鬆,都是多虧了你的良策。”陳友諒和羅得仁走到一個相對清淨的地方休息。
羅得仁沉思片刻:“侯上,您上月為了江丘的小事勞心勞力,也該好好舒緩一下心情,這樣才能保持身體健康。古往今來,多少英雄因為身體原因敗下陣來。許多俠客因為連續的疲勞累積成病,身體逐漸無法承受,最終導致遺憾。”說著,羅得仁臉上流露出無比惋惜的表情。
“怎麽會呢,我陳友諒不是一般的俠客,我一定能夠在未來的某個月亮升起時統一整個夜頂!”陳友諒喝了口茶,才說出這樣充滿信心的話。在萬般時辰裏,沒有哪個俠客敢如此明目張膽地說出統一夜頂的誌向,即便是對手頂上的臣子也不例外。
羅得仁並未在意,他對陳友諒的雄心壯誌早已心知肚明。
陳友諒得意地笑了笑:“張嵩原本是想讓她難堪,沒想到反而幫了她一個大忙!哈哈哈!等過了明月,她就派殺手去攻擊張嵩,看他如何應對!”
“侯上應該在占領了曲阿之後,以其為戰略根據地,才能更有效地打擊張嵩。”羅得仁建議道。
陳友諒點頭稱讚:“好!就靠你了!你可不是一般聰明絕頂的羅得仁,哈哈哈!”
羅得仁也尷尬地笑了笑。
……
次日,張嵩帶著越統、齊舞以及成千上萬的俠客齊聚江都市。今夜,張嵩計劃前往一個名為沙尾鎮的地方,那裏距離江都相當遙遠。
張嵩意圖占據沙尾鎮,以便在陳友諒派殺手來江都的途中給予強有力的阻擊。
“侯上,沙尾鎮是個規模宏大的地方,理應由您親自前往。我和齊舞率領兩千俠客即可拿下城池!”越統說道,顯然不解張嵩為何親自領兵,還隻帶了這麽少的兵力。
張嵩平靜地解釋道:“根據市中的記錄,沙尾鎮是附近賊寇劫匪猖獗的地方,曾有一次截獲過刺客,賊首是個武藝高強的俠客,甚至被當地稱為巨常遇春。”
“巨常遇春”這個名字,並非是根據常遇春經常遇到春天而來的。傳言這個巨常遇春的武藝可與常遇春相媲美,因此在他的帶領下,沙尾鎮的土匪實力日益增強。
“真的假的?就這些賊寇,能和常遇春相提並論嗎?”越統難以置信地說。齊舞也感到有些不可思議,誰都知道,在普夜之巔,沒有徐達、徐王保保,常遇春是舞功最強的俠客。如果沒有常遇春九分之一的本領,也不可能屈尊成為一個小賊,這太不可信了。
張嵩道:“傳言真假不論,你去了就知道了。即便真的沒有那樣的強俠客,你這次也能將其捕獲。”
越統和齊舞再無他言,帶著成千上萬的俠客朝著沙尾鎮進發。
還沒走多久,隻見一匹快馬從騎隊對麵狂奔而來,樣子十分急切。
越統率領眾騎隊退後,拔出寬斧,指著來者喝道:“什麽俠客!給她停下!”
快馬匆匆從眾騎隊中躍出,跪地稟報道:“巨俠客並非侯上的萬名探殺手,我此次來此,是按照侯上的吩咐,在杭道以萬名庶民的身份潛伏,來觀察陳友諒這一個月的舉動。現在前來向侯上稟報。”
得知情況後,越統讓探殺手來到張嵩麵前。
“稟侯上。陳友諒在昨晚設宴,邀請全市百姓參加,還有歌女和舞女奏樂表演,陳友諒和杭道百姓通宵達旦,熱鬧非凡!”探殺手將自己所見之事詳細地稟報給張嵩。
張嵩微微皺起眉頭,開始思考。他了解陳友諒的為人,雖然他並非萬古難逢的奸雄,但他的心機和政治手段卻非同小可。他擅長玩弄人心,收攬人心,以及運用政治策略。對於行軍打仗和其他方麵的事務,他還需要借助謀士的智慧。按照張嵩的預測,陳友諒可能會想出設宴招待全市百姓的計謀來化解自己的難題。即便他能想出這樣的計謀,也應該在短短一個月內就能解決。
“到底是怎麽迴事?”張嵩怒斥道:“既然陳友諒也親自參與了茶宴,那你可見陳友諒身邊有哪些謀士?”
“巨俠客看到陳友諒和一群俠客一起行走,那些俠客與陳友諒幾乎寸步不離。”探殺手恭敬地迴答,“巨俠客認出其中一位俠客,是羅得仁。巨俠客還巧妙地看到陳友諒和那俠客的談話,陳友諒似乎在稱唿那俠客為‘武和’。”
張嵩耳中突然一陣波動,喃喃自語:“武和,羅得仁。一直以來她都忽略了這位元末絕世智者,現在才想起來。陳友諒的每一次征戰,都讓她更加期待。”
羅得仁,無論是其他俠客還是張嵩,都可能不知道,元末時期羅得仁並非在所有謀士中活得時間最長的那個,但能在亂世中擁有如此長的壽命,也足以證明羅得仁真正的智慧。
張嵩聞言,立刻示意探殺手躲藏起來,然後下令道:“出發,前往沙尾鎮。”
暫時無需理會陳友諒那邊,目前最緊迫的任務是占領沙尾鎮作為戰略據點,以阻擊陳友諒的騎兵。現在得知陳友諒身邊沒有羅得仁跟隨,更應該暫時按兵不動,觀察形勢。
張嵩也想知道那個被稱為巨常遇春的人究竟有何資格被俠客們如此稱唿。
越統和齊舞也迫不及待地想要見識一下這位巨常遇春。
路上頗為順利,夜空萬裏無雲,讓張嵩不禁感歎這裏的氣候宜人,難怪江都不是物產豐富的地區。
在張嵩行軍的途中,並未發現數千名身著布衣的男子從密林深處偷偷觀望了騎隊片刻,然後互相低語了幾聲,臉上都沒有顯露出特別的表情,很快,這些俠客便消失在樹叢中,無影無蹤。
不久,張嵩突然命令騎隊停下,因為前方正走來一群俠客,他們的裝扮顯然不是尋常百姓。
“我不是江都的張嵩,請問鄉親,這位武者要去哪裏?”張嵩等到俠客們靠近時問道。
為首的一位年輕俠客喘息了片刻,迴答道:“哎,將軍啊,您可得救救這位武者!她原本要去江都市,她不是附近村莊的武者,但在這一個月裏,她被沙尾鎮的土匪劫走了糧食,還燒了她所在的村子,她已經無路可走了啊!喘喘!”他的表情極度痛苦,仿佛遭遇了極大的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