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遼起身,對張嵩鞠了一躬,“張嵩,請放心,我不會辜負這份職責。”言畢,他出門去迎接魏續。張遼和張嵩都心知肚明,魏續此來,是為了商談投降的條件。
約莫飲盡一杯茶的功夫,張遼返迴了大廳,臉上洋溢著滿意的笑容,開心地笑道:“張嵩,好事成了。你知道是誰派遣魏續前來的嗎?”
張嵩好奇地問:“難道不是曹操嗎?”
張遼輕輕搖了搖頭:“曹操此刻正忙於南城白門樓指揮徐庶及其他將領攻打侯爺。如今,曹操的軍隊由郭嘉掌舵,負責慰撫準備投降的部隊和安撫民心。因此,是郭嘉派遣魏續前來的。剛剛,我告訴魏續,既然他已經效忠於曹操,我也有了投降之意,因為我控製了侯爺的家人,還俘獲了曹泰。但前提是,曹操必須承諾不會傷害侯爺的家人。魏續建議我不要為侯爺的家人爭取,但我堅持曹操必須親自作出承諾,我才會投降。至少,我期望能得到郭嘉的親口承諾。魏續現在正迴去向郭嘉匯報。”
張遼和曹泰統領的龍驤軍與虎賁軍是呂布旗下最精銳的騎兵。張嵩心中推測,郭嘉可能會親自前來。他感慨道:“我聽說雖然郭嘉最近才投靠曹操,但他深受曹操的重視與信任。如果我們能將他捉住......”
“郭嘉?”張嵩感到一陣頭痛,但同時也暗自慶幸,幸好有張遼這樣的智謀將領輔佐,否則他該如何應對這一切呢?
張嵩的計策是讓張遼偽裝投降,並以保護呂布家族安全為條件,請求曹操親自前來洽談。他心中明白,曹操固然不會親自冒險前來,但派來的使者無疑將是曹操的親信。隻要能夠擒獲此人是非同小可,將對方作為人質,便可對曹操施加壓力。目標自然是地位越高越好,郭嘉便是理想的人選。然而,郭嘉以智謀著稱,並非易於上當之人。
張嵩對郭嘉的到來感到憂心忡忡,但他也清楚,已經沒有退路可選。“將曹泰叔叔綁起來。他們應該很快就到了。”
張遼點頭,示意親兵將曹泰捆綁起來。他深知呂布的兒子和家人對曹操來說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尤其是呂布指揮下的那兩支精銳騎兵——龍驤和虎賁。因此,對方必然會迅速作出迴應。
曹泰仍舊糊裏糊塗,“為什麽要綁我?”
此刻,曹泰的麵容仍顯困惑,這情形不禁讓張嵩和張遼相視而笑。
張嵩向曹泰解釋道:“我的計劃是讓文遠叔叔假裝投降,引誘敵方將領前來此地,進而將其捉拿,作為籌碼向曹操勒索。”
曹泰聽後,恍然大悟,頷首表示理解,但神情依舊有些恍惚。
不久,一名下級軍官前來報告,稱曹操的策略家徐佳和郭嘉已前來求見張遼,並要求與他私下交談。
張遼隨即指示親兵帶領張嵩和曹泰一同前往。張遼並未登上城樓,而是直接打開城門。他隻帶著四名親兵,領著張嵩和曹泰走出城門。親兵在城門外等候,而張遼獨自前行,迎接郭嘉,禮貌地行了一禮。兩人相距大約三丈(約十米)。
在對麵,曹操的士兵排列整齊,分出一條通路,曹仁和魏續從左右兩側走出,後麵跟著一位年輕的書生。
那位書生約摸二十七八歲,氣質優雅。見到張遼獨自前來,他露出微笑,說道:“難道這不是文遠將軍?我是穎川的郭嘉。”
張遼迴應道:“確實,郭嘉先生,我是張遼。我此行有意歸降,但我實在難以忍受見我舊主受到傷害,因此懇請先生能承諾放過年輕侯爺的性命。我身後那位便是侯爺的獨子,他...他的心智受到損傷,智力未達常人。我希望在我向丞相投降之後,丞相能對年輕侯爺網開一麵。”張遼此處提及曹操時,使用了尊稱“丞相”。
張嵩心中暗罵一聲,但麵上不敢有任何異樣。他明白,隻要他們能夠擒獲郭嘉,便足以讓曹操投鼠忌器。張嵩隻能裝作癡傻,對魏續露出呆滯的笑容,嘴角歪斜,口水流淌,“哦,魏叔叔,你是來和我玩遊戲的嗎?”
魏續冷笑一聲,未作迴答。曹操的士兵們紛紛發出哄笑,覺得呂布的這個傻兒子愚蠢得有趣。魏續在郭嘉耳邊低聲嘀咕,顯然是在稱唿呂布的兒子為傻瓜或白癡。
郭嘉的目光掃過張嵩,見他茫然地四處張望,自然不會起疑,畢竟眾所周知,呂布的兒子是個癡傻之人。郭嘉笑了笑,說道:“文遠將軍的忠誠與正義,令人敬佩!郭嘉在此承諾,若文遠將軍願降,我將以個人名義保證年輕侯爺的安全。”
張遼聞言,心中大喜,向前邁出兩步,單膝跪地,行禮道:“謝謝,謀士。張遼願率部向丞相投降。”郭嘉見到張遼為了保護呂布之子而跪拜,心中更是感動。他向前走了幾步,伸手想要扶起張遼,“文遠將軍,快快請起。你的行為令我感到羞愧!”
曹仁率領幾名親兵緊隨郭嘉其後,小心翼翼地保護著這位謀士。
張嵩原本的計劃是讓張遼假意與他一同投降,以此誘使曹操的親信前來談判。待張遼跪地表示感謝,表達投降意願時,對方出於禮節,肯定會上前扶起張遼,屆時張遼就有機會抓住對方。這也是張遼得知來者是郭嘉後如此高興的原因。他認為這個計劃雖然有些冒險,但如果是對付其他將軍,他可能無法確保能夠成功抓住對方,畢竟他們身邊都有親兵護衛。然而,對付像郭嘉這樣的文人,他信心滿滿。
張遼眼中閃過一絲猶豫,隨即微笑著站起身來,拉著張嵩向郭嘉展示,笑道:“張嵩,你不打算感謝謀士的恩典嗎?”
張嵩心中緊張,但一聽到張遼的話,立刻明白了他的意圖。他暗自感歎張遼確實是文武雙全,而非魯莽之輩。隨後,張嵩模仿張遼的動作,單膝跪地,裝作癡傻地說:“張嵩,哦張嵩,謝謝你,謝謝那個謀士……”郭嘉見狀,微微搖頭,向前一步,伸手欲扶張嵩起身。
約莫飲盡一杯茶的功夫,張遼返迴了大廳,臉上洋溢著滿意的笑容,開心地笑道:“張嵩,好事成了。你知道是誰派遣魏續前來的嗎?”
張嵩好奇地問:“難道不是曹操嗎?”
張遼輕輕搖了搖頭:“曹操此刻正忙於南城白門樓指揮徐庶及其他將領攻打侯爺。如今,曹操的軍隊由郭嘉掌舵,負責慰撫準備投降的部隊和安撫民心。因此,是郭嘉派遣魏續前來的。剛剛,我告訴魏續,既然他已經效忠於曹操,我也有了投降之意,因為我控製了侯爺的家人,還俘獲了曹泰。但前提是,曹操必須承諾不會傷害侯爺的家人。魏續建議我不要為侯爺的家人爭取,但我堅持曹操必須親自作出承諾,我才會投降。至少,我期望能得到郭嘉的親口承諾。魏續現在正迴去向郭嘉匯報。”
張遼和曹泰統領的龍驤軍與虎賁軍是呂布旗下最精銳的騎兵。張嵩心中推測,郭嘉可能會親自前來。他感慨道:“我聽說雖然郭嘉最近才投靠曹操,但他深受曹操的重視與信任。如果我們能將他捉住......”
“郭嘉?”張嵩感到一陣頭痛,但同時也暗自慶幸,幸好有張遼這樣的智謀將領輔佐,否則他該如何應對這一切呢?
張嵩的計策是讓張遼偽裝投降,並以保護呂布家族安全為條件,請求曹操親自前來洽談。他心中明白,曹操固然不會親自冒險前來,但派來的使者無疑將是曹操的親信。隻要能夠擒獲此人是非同小可,將對方作為人質,便可對曹操施加壓力。目標自然是地位越高越好,郭嘉便是理想的人選。然而,郭嘉以智謀著稱,並非易於上當之人。
張嵩對郭嘉的到來感到憂心忡忡,但他也清楚,已經沒有退路可選。“將曹泰叔叔綁起來。他們應該很快就到了。”
張遼點頭,示意親兵將曹泰捆綁起來。他深知呂布的兒子和家人對曹操來說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尤其是呂布指揮下的那兩支精銳騎兵——龍驤和虎賁。因此,對方必然會迅速作出迴應。
曹泰仍舊糊裏糊塗,“為什麽要綁我?”
此刻,曹泰的麵容仍顯困惑,這情形不禁讓張嵩和張遼相視而笑。
張嵩向曹泰解釋道:“我的計劃是讓文遠叔叔假裝投降,引誘敵方將領前來此地,進而將其捉拿,作為籌碼向曹操勒索。”
曹泰聽後,恍然大悟,頷首表示理解,但神情依舊有些恍惚。
不久,一名下級軍官前來報告,稱曹操的策略家徐佳和郭嘉已前來求見張遼,並要求與他私下交談。
張遼隨即指示親兵帶領張嵩和曹泰一同前往。張遼並未登上城樓,而是直接打開城門。他隻帶著四名親兵,領著張嵩和曹泰走出城門。親兵在城門外等候,而張遼獨自前行,迎接郭嘉,禮貌地行了一禮。兩人相距大約三丈(約十米)。
在對麵,曹操的士兵排列整齊,分出一條通路,曹仁和魏續從左右兩側走出,後麵跟著一位年輕的書生。
那位書生約摸二十七八歲,氣質優雅。見到張遼獨自前來,他露出微笑,說道:“難道這不是文遠將軍?我是穎川的郭嘉。”
張遼迴應道:“確實,郭嘉先生,我是張遼。我此行有意歸降,但我實在難以忍受見我舊主受到傷害,因此懇請先生能承諾放過年輕侯爺的性命。我身後那位便是侯爺的獨子,他...他的心智受到損傷,智力未達常人。我希望在我向丞相投降之後,丞相能對年輕侯爺網開一麵。”張遼此處提及曹操時,使用了尊稱“丞相”。
張嵩心中暗罵一聲,但麵上不敢有任何異樣。他明白,隻要他們能夠擒獲郭嘉,便足以讓曹操投鼠忌器。張嵩隻能裝作癡傻,對魏續露出呆滯的笑容,嘴角歪斜,口水流淌,“哦,魏叔叔,你是來和我玩遊戲的嗎?”
魏續冷笑一聲,未作迴答。曹操的士兵們紛紛發出哄笑,覺得呂布的這個傻兒子愚蠢得有趣。魏續在郭嘉耳邊低聲嘀咕,顯然是在稱唿呂布的兒子為傻瓜或白癡。
郭嘉的目光掃過張嵩,見他茫然地四處張望,自然不會起疑,畢竟眾所周知,呂布的兒子是個癡傻之人。郭嘉笑了笑,說道:“文遠將軍的忠誠與正義,令人敬佩!郭嘉在此承諾,若文遠將軍願降,我將以個人名義保證年輕侯爺的安全。”
張遼聞言,心中大喜,向前邁出兩步,單膝跪地,行禮道:“謝謝,謀士。張遼願率部向丞相投降。”郭嘉見到張遼為了保護呂布之子而跪拜,心中更是感動。他向前走了幾步,伸手想要扶起張遼,“文遠將軍,快快請起。你的行為令我感到羞愧!”
曹仁率領幾名親兵緊隨郭嘉其後,小心翼翼地保護著這位謀士。
張嵩原本的計劃是讓張遼假意與他一同投降,以此誘使曹操的親信前來談判。待張遼跪地表示感謝,表達投降意願時,對方出於禮節,肯定會上前扶起張遼,屆時張遼就有機會抓住對方。這也是張遼得知來者是郭嘉後如此高興的原因。他認為這個計劃雖然有些冒險,但如果是對付其他將軍,他可能無法確保能夠成功抓住對方,畢竟他們身邊都有親兵護衛。然而,對付像郭嘉這樣的文人,他信心滿滿。
張遼眼中閃過一絲猶豫,隨即微笑著站起身來,拉著張嵩向郭嘉展示,笑道:“張嵩,你不打算感謝謀士的恩典嗎?”
張嵩心中緊張,但一聽到張遼的話,立刻明白了他的意圖。他暗自感歎張遼確實是文武雙全,而非魯莽之輩。隨後,張嵩模仿張遼的動作,單膝跪地,裝作癡傻地說:“張嵩,哦張嵩,謝謝你,謝謝那個謀士……”郭嘉見狀,微微搖頭,向前一步,伸手欲扶張嵩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