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屬虛構,曆史架空,都是白話文,腦子寄存處)


    不曉得袁紹是故意的還是不小心的,林北的正對麵坐著的正是赫赫有名的公孫瓚與劉備二位豪傑。這不就是純純惡心人麽?


    就在林北不想去理會公孫瓚與劉備兇惡的眼神時,袁紹高擎起手中那精美的酒樽,在座眾人見狀亦紛紛效仿,齊齊將各自麵前的酒樽高高舉起,彼此示意後仰頭一飲而盡。


    今日這場討伐董卓的盛會,各路英雄好漢齊聚一堂。然而,仍有部分諸侯選擇作壁上觀,他們或是忌憚董卓的權勢,擔心一旦貿然出手會引火燒身;又或者各自身懷要事難以脫身。


    就拿劉虞來說吧,此人雖一心忠於大漢王朝,但性格卻頗為迂腐刻板。若無天子降下的詔書,他絕不敢輕易率軍南下。而他之所以能如此死心塌地地效忠漢室,實則是因為他曾割舍了一部分自身利益,以此換取公孫瓚揮師南下,參與到這次聯盟之中。


    再看那劉表,其勢力範圍被牢牢限製在了荊襄一帶。究其緣由,無非是“成也世家,敗也世家”這句話所道破的玄機。對於當今天子,劉表內心深處其實並不願予以認同。如今天子身陷董卓之手,對劉表而言無疑是一個絕佳的時機。此時此刻,劉表滿心所想便是能夠在荊襄這塊土地上稱雄稱霸。至於天子的生死安危,即便劉協不幸殞命,恐怕劉表隻會撫掌大笑、暗自慶幸,因為唯有如此,他方能登上那至高無上的九五之尊寶座。


    且說這劉焉,其影響力自是非凡。想當年,正是他提出了州牧製度,此一舉動背後的心思可謂路人皆知。自從他進駐益州之後,便如法炮製,施行了與和平州相同的“閉關鎖國”之策。不僅如此,他還嚴密布防,牢牢把控住各處關隘要道。尤其是讓張魯鎮守漢中地區,猶如一道堅不可摧的屏障,徹底切斷了漢庭與益州之間的聯係。


    然而,時光荏苒,如今的劉焉已然被病魔纏身。至於他究竟為何患病,是當地世家暗中策劃的陰謀,還是僅僅因為正常的生老病死,已難以確切考證。現今,益州真正當家作主之人乃是劉璋。此人資質平平,安於享樂,毫無進取之心。更為糟糕的是,他與地處邊疆的張魯關係頗為緊張,彼此交惡。正因如此,益州與其他各路諸侯之間的聯係幾乎完全斷絕。


    值得一提的是,劉璋與劉表雖同為漢室宗親,但內心深處卻都暗暗期盼著劉協的離世。隻因唯有劉協駕崩,他們才有可能被自己麾下的官員們擁戴稱帝。要知道,那皇帝寶座可是位於天下萬民之巔,至高無上。麵對這樣的誘惑,這些自詡為漢室正統的人物,又有誰能不為之所動、心馳神往呢?


    話說這劉繇,實乃一介草包之輩!竟被那小小的嚴白虎死死纏住,以至於全然無法分心顧及這邊轟轟烈烈的討伐董卓之事。想那嚴白虎不過是個不入流的角色罷了,可這劉繇居然連如此小敵都不能迅速解決,這般無能之徒,又怎能成就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呢?再者說,劉繇麾下明明還有一員猛將名曰曲阿小將,此人武藝高強,曾以一己之力拖住眾多江東虎臣相當長一段時間。隻可惜啊,這劉繇空有良將在手,卻不知如何知人善用,白白浪費了這麽好的資源,真真是絲毫未得他家老祖宗劉邦用人識人的真傳呐!


    再看看那遠在交州的士燮吧。對於此次討伐董卓之舉,實在無需多費口舌去談論他。一則路途遙遠,二則其自身事務繁多,根本無暇分身參與其中。至多也就是在口頭上表示一下支持而已。要知道,南方的那些蠻族就已足夠令士燮頭痛不已啦,他哪裏能像林北那般清閑自在,還有興致跑來跑去地摻和這什麽勞什子的討董行動喲!


    至於涼州的韓遂嘛,他壓根兒就沒把心思放在參與討伐董卓這件事情上。與那虛無縹緲的討伐董卓所能帶來的聲望相比,他更為在意的是能否一舉拿下整個涼州之地。雖說韓遂表麵上與馬騰稱兄道弟、關係親密無間,好似一對莫逆之交。但實際上,此人心機深沉至極,旁人難以猜透他內心真正所想。隻可惜的是涼州雖然沒有了馬騰,但馬騰的兒子馬超在,馬超雖然現在是年少輕狂,但架不住人家能打。


    丁儀(丁原之子,作者編寫人物)


    並州近來,平州的捕奴司異常活躍,他們對抓捕異族一事極為熱衷。此等行徑致使大量的烏桓人為求生存而被迫遷徙。這些烏桓人的逃亡方向大多指向了並州,其中緣由倒也不難理解。一方麵,並州本就聚居著眾多異族,彼此之間多少有些照應;另一方麵,此地芳草鮮美、景色宜人,更重要的是,這裏還生活著一些相對軟弱可欺的漢人。對於烏桓人而言,這樣的地方無疑是一處絕佳的天然駐紮之所。


    隨著越來越多的烏桓人湧入並州,與之相伴而來的還有匈奴和鮮卑等其他外族部落。一時間,並州境內可謂是群魔亂舞,這些外族人肆意橫行,燒殺搶掠無所不為,把個並州攪得天翻地覆。麵對如此混亂不堪的局麵,丁儀真是煩不勝煩。


    此時,正值天下大亂之際,董卓專權,各路諸侯紛紛起兵討伐。按理來說,參與這場討伐之戰,不僅能夠獲得極高的聲望,吸引眾多世家子弟前來效忠,而且有望成就一番驚天動地的偉業。然而,丁儀卻陷入了兩難之境。若要率領自己的部隊投身於討董大業之中,那並州的安危又當如何保障呢?畢竟,如今的並州已然被烏桓人等外族鬧得雞犬不寧,倘若再抽走主力部隊,恐怕後果不堪設想。


    經過深思熟慮,權衡再三之後,丁儀最終還是決定放棄參與討伐董卓之事,選擇堅守並州。盡管心中難免有所遺憾,但他深知守護一方百姓的安寧才是重中之重。於是乎,丁儀隻能眼睜睜地看著其他諸侯在討董戰場上建功立業,自己則全心全意地應對眼前並州的困局。


    各方沒有參與的討伐董卓的勢力,綜上所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末黃巾霸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房東家的大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房東家的大鳥並收藏漢末黃巾霸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