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劉跑跑要跑路
魂穿漢末:朕要讓何皇後生二胎 作者:浪滔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中軍大帳內,劉宏點頭輕笑道:“既然劉備的水軍也是新軍,朕的水軍也是新軍,那就傳旨周瑜,令其率領水軍沿江前來此處,朕要一戰拿下九江渡口。”
“臣等遵旨。”
行軍五日,饒是劉宏滿百的武力值,身心也有些乏了。
劉宏擺了擺手道:“都下去休整吧,待周瑜率軍而來,便向九江渡口發起進攻。”
“臣等遵旨。”
眾人離開之後,劉宏便返迴了為自己準備的營帳內,賈詡卻跟著進入了營帳。
“文和,還有事?”
賈詡行了一禮道:“陛下,廬江喬公以及其一對女兒已經渡過了淮河,不知陛下是否要召見,還是直接將他們送往洛陽?”
劉宏聞言沉思片刻道:“大戰將至,還是直接將他們送往洛陽吧,在洛陽購置個庭院,先將他們安頓下來,此外令劉伯溫去接觸一下喬公,看其是否有才華,也可適當安排官職。”
賈詡躬身行了一禮道:“臣明白了,臣告退。”
而此時壽春吳王府內,劉尚一臉懼意的看著眼前的劉備。
隻見此時劉備一臉的凝重之色。
“義父,孩兒聽聞天子親自率軍而來,要不咱們降了吧。”
劉尚言罷,劉備瞪了一眼劉尚怒聲道:“降?你乃吳王,你以為就算你投降天子,他就能饒恕你嗎?不要心存僥幸了,如今唯有死戰了,吾已經派遣使者前往荊州,隻要楚王劉表能夠出兵相助,那麽我等便可安枕無憂,畢竟天子麾下沒有水軍,想要渡過長河支脈淮河並非易事,哪怕天子渡過淮河,我等也可撤往廬江郡,到時有長江天塹,我等未必會輸。”
劉尚聞言,縮了縮脖子不敢直視劉備。
劉備見此冷哼一聲,轉身離開了吳王府。
返迴了自己的府邸書房,劉備一臉陰鬱的坐在椅子上沉思。
“哼,天子親征又能如何,沒有水軍,休想渡河,哼即使渡過淮河又能怎樣,揚州事不可為,那某就前往荊州。”
劉宏在大營之中等待了兩日,周瑜便攜水軍趕來。
中軍大帳內,諸將見禮之後落座。
劉宏看向周瑜道:“公瑾,可有信心奪下九江渡口?”
周瑜起身行禮道:“請陛下放心,揚州水軍的戰力末將是知曉的,而且我軍兩倍於揚州水軍,請陛下明日等待好消息便是。”
“哈哈哈,好,公瑾有此信心,朕心甚慰,那麽便明日發起進攻,一戰奪下九江渡口。”
“臣等遵旨。”
周瑜率領十萬水軍趕來的消息,也傳到了壽春,劉尚聞言直接癱坐在了座椅之上。
揚州文武皆是一臉的陰晴不定。
劉備此時卻是內心苦澀,誰特麽知道什麽時候天子竟然有十萬水軍了?劉備心裏很苦,但是現在卻不能說。
“慌什麽,即使天子有十萬水軍,那也不過是剛組建的水軍,豈能有什麽戰鬥力。”
劉備言罷,劉尚怯懦道:“可是義父,咱們的水軍大半也是新招募的。”
劉備瞥了一眼劉尚,劉尚見此急忙低頭不語。
“張英、笮融、薛禮、樊能你等四人即刻前往水軍大營,一定要率領水軍守住九江渡口。”
張英等人聞言皆是神情一震,但無奈歎息後隻能躬身領命。
四人離開之後,劉備看向揚州文武道:“諸位公卿,如今揚州反叛大漢已成事實,天子親征更是表明了不會放過我等,如今想要保命,隻能拚死一戰,或可有一線生機,望諸位協力同心,守住揚州,如果誰有二心者,不等天子到來,某劉備也會親自將其斬殺,望爾等好自為之。”
劉備言罷冷哼一聲後轉身離去。
揚州治中吳賁看著劉備離去的背影,眼眸之中盡顯殺意。
翌日,辰時,戰鼓聲響起,淮河之上近千條樓船在周瑜的指揮下形成軍陣,緩緩駛離了渡口,向廬江渡口而去。
劉宏站在岸邊高地,看向淮河之上不由得感歎道:“草原之上近百萬大軍廝殺在一起的場景朕見了,但是在這江河之上,如此場景倒是絲毫不弱於百萬大軍交戰。”
曹操點了點頭道:“陛下說的是,看水軍陣容,周公瑾果然是位大才,陛下的識人之明,著實令臣欽佩。”
程昱行了一禮道:“陛下,我軍十萬水軍同時進攻,想必今日我軍便可渡江了。”
“哈哈哈,朕自是相信周瑜的實力,而且揚州並無水軍大將,隻要拿下九江渡口,那麽揚州便輕而易舉的平定。”
“臣等先恭賀陛下了。”
劉宏搖頭輕笑道:“有何值得恭賀的,隻不過拿出原本便屬於朕的東西罷了,好了返迴大營,等待戰報即可。”
“諾。”
午時左右,一名錦衣衛躬身進入大營行禮道:“啟稟陛下,周瑜將軍已經拿下了九江渡口,周瑜將軍派人來詢問陛下是否今日要渡江。”
“哈哈哈,那是自然,來人,傳令三軍,準備渡淮河。”
“諾。”
千艘樓船,來迴運輸大軍,傍晚時分,三軍便全部渡過淮河,進入了揚州九江郡的地界。
劉宏踏足九江郡時,周瑜押解著四人來到了劉宏麵前。
“啟奏陛下,此四人便是揚州水軍統領,還請陛下發落。”
劉宏看著跪倒在地的四人道:“爾等都是何人?”
“張英、笮融、薛禮、樊能拜見陛下,陛下萬年。”
四人急忙行禮道。
劉宏搖頭輕笑道:“你們還知道朕是陛下,竟敢跟隨劉繇、劉備之流反叛大漢,罪不可赦,來人推下去斬了吧。”
“陛下,不要啊,臣等知道錯了,我等也是被劉備那小人蠱惑,還請陛下饒恕我等啊。”
劉宏擺了擺手,四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拿來祭旗是最合適不過了。
幾名龍騎出列,將四人押下去了處決。
劉宏看向周瑜道:“公瑾,水軍首戰便立軍功,戰後朕自當賞賜。”
“末將多謝陛下,不過末將還請陛下寬恕揚州水軍士卒。”
“他們皆是朕的子民,而且他們不過是聽令行事,朕自是不會深究,你可挑選精銳編入水軍之中。”
“臣等遵旨。”
行軍五日,饒是劉宏滿百的武力值,身心也有些乏了。
劉宏擺了擺手道:“都下去休整吧,待周瑜率軍而來,便向九江渡口發起進攻。”
“臣等遵旨。”
眾人離開之後,劉宏便返迴了為自己準備的營帳內,賈詡卻跟著進入了營帳。
“文和,還有事?”
賈詡行了一禮道:“陛下,廬江喬公以及其一對女兒已經渡過了淮河,不知陛下是否要召見,還是直接將他們送往洛陽?”
劉宏聞言沉思片刻道:“大戰將至,還是直接將他們送往洛陽吧,在洛陽購置個庭院,先將他們安頓下來,此外令劉伯溫去接觸一下喬公,看其是否有才華,也可適當安排官職。”
賈詡躬身行了一禮道:“臣明白了,臣告退。”
而此時壽春吳王府內,劉尚一臉懼意的看著眼前的劉備。
隻見此時劉備一臉的凝重之色。
“義父,孩兒聽聞天子親自率軍而來,要不咱們降了吧。”
劉尚言罷,劉備瞪了一眼劉尚怒聲道:“降?你乃吳王,你以為就算你投降天子,他就能饒恕你嗎?不要心存僥幸了,如今唯有死戰了,吾已經派遣使者前往荊州,隻要楚王劉表能夠出兵相助,那麽我等便可安枕無憂,畢竟天子麾下沒有水軍,想要渡過長河支脈淮河並非易事,哪怕天子渡過淮河,我等也可撤往廬江郡,到時有長江天塹,我等未必會輸。”
劉尚聞言,縮了縮脖子不敢直視劉備。
劉備見此冷哼一聲,轉身離開了吳王府。
返迴了自己的府邸書房,劉備一臉陰鬱的坐在椅子上沉思。
“哼,天子親征又能如何,沒有水軍,休想渡河,哼即使渡過淮河又能怎樣,揚州事不可為,那某就前往荊州。”
劉宏在大營之中等待了兩日,周瑜便攜水軍趕來。
中軍大帳內,諸將見禮之後落座。
劉宏看向周瑜道:“公瑾,可有信心奪下九江渡口?”
周瑜起身行禮道:“請陛下放心,揚州水軍的戰力末將是知曉的,而且我軍兩倍於揚州水軍,請陛下明日等待好消息便是。”
“哈哈哈,好,公瑾有此信心,朕心甚慰,那麽便明日發起進攻,一戰奪下九江渡口。”
“臣等遵旨。”
周瑜率領十萬水軍趕來的消息,也傳到了壽春,劉尚聞言直接癱坐在了座椅之上。
揚州文武皆是一臉的陰晴不定。
劉備此時卻是內心苦澀,誰特麽知道什麽時候天子竟然有十萬水軍了?劉備心裏很苦,但是現在卻不能說。
“慌什麽,即使天子有十萬水軍,那也不過是剛組建的水軍,豈能有什麽戰鬥力。”
劉備言罷,劉尚怯懦道:“可是義父,咱們的水軍大半也是新招募的。”
劉備瞥了一眼劉尚,劉尚見此急忙低頭不語。
“張英、笮融、薛禮、樊能你等四人即刻前往水軍大營,一定要率領水軍守住九江渡口。”
張英等人聞言皆是神情一震,但無奈歎息後隻能躬身領命。
四人離開之後,劉備看向揚州文武道:“諸位公卿,如今揚州反叛大漢已成事實,天子親征更是表明了不會放過我等,如今想要保命,隻能拚死一戰,或可有一線生機,望諸位協力同心,守住揚州,如果誰有二心者,不等天子到來,某劉備也會親自將其斬殺,望爾等好自為之。”
劉備言罷冷哼一聲後轉身離去。
揚州治中吳賁看著劉備離去的背影,眼眸之中盡顯殺意。
翌日,辰時,戰鼓聲響起,淮河之上近千條樓船在周瑜的指揮下形成軍陣,緩緩駛離了渡口,向廬江渡口而去。
劉宏站在岸邊高地,看向淮河之上不由得感歎道:“草原之上近百萬大軍廝殺在一起的場景朕見了,但是在這江河之上,如此場景倒是絲毫不弱於百萬大軍交戰。”
曹操點了點頭道:“陛下說的是,看水軍陣容,周公瑾果然是位大才,陛下的識人之明,著實令臣欽佩。”
程昱行了一禮道:“陛下,我軍十萬水軍同時進攻,想必今日我軍便可渡江了。”
“哈哈哈,朕自是相信周瑜的實力,而且揚州並無水軍大將,隻要拿下九江渡口,那麽揚州便輕而易舉的平定。”
“臣等先恭賀陛下了。”
劉宏搖頭輕笑道:“有何值得恭賀的,隻不過拿出原本便屬於朕的東西罷了,好了返迴大營,等待戰報即可。”
“諾。”
午時左右,一名錦衣衛躬身進入大營行禮道:“啟稟陛下,周瑜將軍已經拿下了九江渡口,周瑜將軍派人來詢問陛下是否今日要渡江。”
“哈哈哈,那是自然,來人,傳令三軍,準備渡淮河。”
“諾。”
千艘樓船,來迴運輸大軍,傍晚時分,三軍便全部渡過淮河,進入了揚州九江郡的地界。
劉宏踏足九江郡時,周瑜押解著四人來到了劉宏麵前。
“啟奏陛下,此四人便是揚州水軍統領,還請陛下發落。”
劉宏看著跪倒在地的四人道:“爾等都是何人?”
“張英、笮融、薛禮、樊能拜見陛下,陛下萬年。”
四人急忙行禮道。
劉宏搖頭輕笑道:“你們還知道朕是陛下,竟敢跟隨劉繇、劉備之流反叛大漢,罪不可赦,來人推下去斬了吧。”
“陛下,不要啊,臣等知道錯了,我等也是被劉備那小人蠱惑,還請陛下饒恕我等啊。”
劉宏擺了擺手,四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拿來祭旗是最合適不過了。
幾名龍騎出列,將四人押下去了處決。
劉宏看向周瑜道:“公瑾,水軍首戰便立軍功,戰後朕自當賞賜。”
“末將多謝陛下,不過末將還請陛下寬恕揚州水軍士卒。”
“他們皆是朕的子民,而且他們不過是聽令行事,朕自是不會深究,你可挑選精銳編入水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