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願得一心人,白首不分離
讓你做尋親節目,你做等著我? 作者:冰封的暴風大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許久 ,王玉民老人接著開口:
“之後,司務長就開始給我們準備起了婚禮。”
“當時是部隊裏麵的戰士們,一起幫忙湊錢。”
“最多的能湊五毛,少的湊三毛....”
“最後,給我湊了十幾塊錢。”
“我拿著那些錢,買了兩個臉盆,四條毛巾,兩個鏡子...還有一臉盆的水果糖。”
“之後過了三天,大概是四月三十號的晚上。”
“司務長就開始給我們舉行婚禮了...”
“當時現場的牆上貼著主席畫像,下麵拉著橫幅,寫著【王玉民同誌和嚴寶霞同誌的婚禮】。”
“司務長站在上麵,宣布開始。”
李陽這邊,稍稍操作了一下。
屬於二人的結婚證照片,隨之浮現在了大屏幕上。
這是那個年代才有的產物。
白紙黑字,折得皺皺巴巴。
【二人自願結婚,經審查合於華夏律法中關於結婚的規定,發給此證。】
直播間的彈幕裏,頓時感慨萬分。
“哇...這真給我看淚目了。”
“那個年代的男女感情,從某種程度上而言,也是真真切切的革命友誼啊。”
“淳厚,質樸,這才是我夢想中愛情的樣子。”
“看看現在的男女關係,渣男渣女遍地走,好好的婚姻搞得好像生意,夫妻之間相互留著十萬個心眼子...唉,簡直了。”
“那時候,車馬慢,一生隻夠愛一人。雖然沒有我們現在這般富足的生活,但心中有期盼,生活有希望,好像凡事都有奔頭的樣子...”
“嗚嗚嗚,讓我穿越迴去,體驗一下人世間最真摯的情感吧!”
...
台上的李陽,繼續引導王玉民老人往下說:
“那,您還記得當時你們的婚禮上,有什麽難忘的細節嗎?”
王玉民點了點頭。
那日的事情,仿佛曆曆在目。
他喃喃開口,眼睛望向遠處。
似乎,又重新迴到了那一夜。
“當時也沒有那麽多的講究。”
“司務長讓我們兩個人一人唱一首歌...”
“當時她也不會唱,我就在旁邊教她。”
“後來,她磕磕絆絆,唱了一個《白毛女》。”
“我呢,就唱了一首軍歌。”
說到這裏,他緩緩開口,用早已沙啞的嗓子,緩緩唱起了那一首歌:
“紅旗飄飄軍號響!”
“人民戰士歌聲嘹亮!”
“三句話要牢記心上...”
“團結緊張,嚴肅活潑,八個大字有力量!!!”
畢竟沒有接受過專業的訓練。
老人的歌聲,說不上有多好聽。
但,這種歌曲,從來也與那些亂七八糟的技巧攀不上關係。
淳樸的聲音,真摯的感情。
一下子,仿佛將觀看著這一幕的觀眾們,都帶往了那個年代。
都帶往了,那夜那個熱鬧的禮堂。
一曲唱罷,台下的戰士們掌聲雷動。
台上的司務長哈哈笑著,開口起哄:
“大家說唱得好不好?”
台下的戰士們齊聲高唿:“好!好!!好!!!”
司務長又高聲喊道:
“再來一個要不要?”
台下歡聲笑語,連綿不絕。
台上那對年輕的新人,被這副場麵搞得麵紅耳赤,害羞不已,
但王玉民還是在大夥的簇擁之下,又拉開嗓子唱了一首。
終於,在徹夜的歡鬧之後,二人就正式踏入了婚姻的殿堂。
大屏幕中的畫麵,最終定格在了一張泛黃的結婚照上。
畫麵中的王玉民,依舊穿著那身筆挺的軍裝。
年輕,帥氣,俊朗。
目光明亮,眼裏有光。
身旁的嚴寶霞,則顯得樸素了許多。
臉上褪去了一些稚氣,笑容也變得內斂了一些。
頭發有些淩亂,似乎拍攝這張照片的時候比較匆忙,她還沒有好好打理。
王玉民老人將手放在自己的膝蓋上,認真地訴說:
“那個時候開始,我就真正地有個家了。”
“我自小是個孤兒,後來有了她,我就有了家....”
在那個時候,兩個年輕純潔的靈魂,便已經緊緊地聯係在一起。
願得一人心,白首不分離...
彈幕又是一堆淚目。
聯想到老人到此的理由,不少人心裏,更是覺得莫名悲痛。
正是因為有了過去那難以忘懷的幸福...
才更顯得如今的悲劇,痛徹心扉。
稍稍停頓了片刻之後,王玉民老人又緩緩講述起來:
“我們倆沒在一起住很久。”
“大概是當時的十二月份...”
“新編的部隊要待命上前線。”
“當時,我就送她迴家了。”
“迴她冀州塘山的娘家。”
“送下她後,我就上前線了。”
“一年以後,到七一年十月份的時候。”
“我老伴她給我做了鞋,拿著來邊界上看我。”
“那個時候,她白天參加勞動,晚上就給我做鞋,做了一年才做好...”
“但那個時候她來看我,我卻因為在執行任務,沒有去接她。”
“她到地方後,下了火車,就看見有軍車。”
“過去一問,正好是我們部隊的車。”
“她就坐這輛車,去了我們部隊的接待站上。”
“之後,她獨自一人在那裏住了十二天。”
“等我迴來,才又把她送迴家裏去...”
這邊的李陽,簡單幫觀眾梳理了一下:
“也就是說,您結婚了以後,夫妻倆相處的時間,甚至連一個月也沒有?”
見到王玉民點頭,不少屏幕外的觀眾頓時都心痛不已。
時代所限。
彼此相愛的兩個人,哪怕已經確定了關係,也無法一直待在一起,相濡以沫。
對於當時,還是一名戰士的王玉民老先生來說。
守護自己腳下的這片土地,比守護自己的小家,更加重要。
他把最美好的年華,全都送給了華夏。
因此一年到頭,甚至連自己的妻子都沒法見到幾麵...
這是時代的局限性...
同時也是這些老兵們身上,最令人動容的地方。
“明明是新婚之時,明明是人生中最幸福的一段時光...但卻因為戰事,不得不與妻子分隔兩地...”
“感謝這些最可愛的人。”
“如今我們富足的生活,離不開許許多多老兵如此的付出...”
“向所有為華夏奉獻一生的偉大人們,致敬。”
“致敬!”
彈幕中驚歎感慨之聲連綿不絕。
但不論如何...
對於這對夫妻倆坎坷曲折的一生來說...
這些,還遠遠算不得什麽。
“之後,司務長就開始給我們準備起了婚禮。”
“當時是部隊裏麵的戰士們,一起幫忙湊錢。”
“最多的能湊五毛,少的湊三毛....”
“最後,給我湊了十幾塊錢。”
“我拿著那些錢,買了兩個臉盆,四條毛巾,兩個鏡子...還有一臉盆的水果糖。”
“之後過了三天,大概是四月三十號的晚上。”
“司務長就開始給我們舉行婚禮了...”
“當時現場的牆上貼著主席畫像,下麵拉著橫幅,寫著【王玉民同誌和嚴寶霞同誌的婚禮】。”
“司務長站在上麵,宣布開始。”
李陽這邊,稍稍操作了一下。
屬於二人的結婚證照片,隨之浮現在了大屏幕上。
這是那個年代才有的產物。
白紙黑字,折得皺皺巴巴。
【二人自願結婚,經審查合於華夏律法中關於結婚的規定,發給此證。】
直播間的彈幕裏,頓時感慨萬分。
“哇...這真給我看淚目了。”
“那個年代的男女感情,從某種程度上而言,也是真真切切的革命友誼啊。”
“淳厚,質樸,這才是我夢想中愛情的樣子。”
“看看現在的男女關係,渣男渣女遍地走,好好的婚姻搞得好像生意,夫妻之間相互留著十萬個心眼子...唉,簡直了。”
“那時候,車馬慢,一生隻夠愛一人。雖然沒有我們現在這般富足的生活,但心中有期盼,生活有希望,好像凡事都有奔頭的樣子...”
“嗚嗚嗚,讓我穿越迴去,體驗一下人世間最真摯的情感吧!”
...
台上的李陽,繼續引導王玉民老人往下說:
“那,您還記得當時你們的婚禮上,有什麽難忘的細節嗎?”
王玉民點了點頭。
那日的事情,仿佛曆曆在目。
他喃喃開口,眼睛望向遠處。
似乎,又重新迴到了那一夜。
“當時也沒有那麽多的講究。”
“司務長讓我們兩個人一人唱一首歌...”
“當時她也不會唱,我就在旁邊教她。”
“後來,她磕磕絆絆,唱了一個《白毛女》。”
“我呢,就唱了一首軍歌。”
說到這裏,他緩緩開口,用早已沙啞的嗓子,緩緩唱起了那一首歌:
“紅旗飄飄軍號響!”
“人民戰士歌聲嘹亮!”
“三句話要牢記心上...”
“團結緊張,嚴肅活潑,八個大字有力量!!!”
畢竟沒有接受過專業的訓練。
老人的歌聲,說不上有多好聽。
但,這種歌曲,從來也與那些亂七八糟的技巧攀不上關係。
淳樸的聲音,真摯的感情。
一下子,仿佛將觀看著這一幕的觀眾們,都帶往了那個年代。
都帶往了,那夜那個熱鬧的禮堂。
一曲唱罷,台下的戰士們掌聲雷動。
台上的司務長哈哈笑著,開口起哄:
“大家說唱得好不好?”
台下的戰士們齊聲高唿:“好!好!!好!!!”
司務長又高聲喊道:
“再來一個要不要?”
台下歡聲笑語,連綿不絕。
台上那對年輕的新人,被這副場麵搞得麵紅耳赤,害羞不已,
但王玉民還是在大夥的簇擁之下,又拉開嗓子唱了一首。
終於,在徹夜的歡鬧之後,二人就正式踏入了婚姻的殿堂。
大屏幕中的畫麵,最終定格在了一張泛黃的結婚照上。
畫麵中的王玉民,依舊穿著那身筆挺的軍裝。
年輕,帥氣,俊朗。
目光明亮,眼裏有光。
身旁的嚴寶霞,則顯得樸素了許多。
臉上褪去了一些稚氣,笑容也變得內斂了一些。
頭發有些淩亂,似乎拍攝這張照片的時候比較匆忙,她還沒有好好打理。
王玉民老人將手放在自己的膝蓋上,認真地訴說:
“那個時候開始,我就真正地有個家了。”
“我自小是個孤兒,後來有了她,我就有了家....”
在那個時候,兩個年輕純潔的靈魂,便已經緊緊地聯係在一起。
願得一人心,白首不分離...
彈幕又是一堆淚目。
聯想到老人到此的理由,不少人心裏,更是覺得莫名悲痛。
正是因為有了過去那難以忘懷的幸福...
才更顯得如今的悲劇,痛徹心扉。
稍稍停頓了片刻之後,王玉民老人又緩緩講述起來:
“我們倆沒在一起住很久。”
“大概是當時的十二月份...”
“新編的部隊要待命上前線。”
“當時,我就送她迴家了。”
“迴她冀州塘山的娘家。”
“送下她後,我就上前線了。”
“一年以後,到七一年十月份的時候。”
“我老伴她給我做了鞋,拿著來邊界上看我。”
“那個時候,她白天參加勞動,晚上就給我做鞋,做了一年才做好...”
“但那個時候她來看我,我卻因為在執行任務,沒有去接她。”
“她到地方後,下了火車,就看見有軍車。”
“過去一問,正好是我們部隊的車。”
“她就坐這輛車,去了我們部隊的接待站上。”
“之後,她獨自一人在那裏住了十二天。”
“等我迴來,才又把她送迴家裏去...”
這邊的李陽,簡單幫觀眾梳理了一下:
“也就是說,您結婚了以後,夫妻倆相處的時間,甚至連一個月也沒有?”
見到王玉民點頭,不少屏幕外的觀眾頓時都心痛不已。
時代所限。
彼此相愛的兩個人,哪怕已經確定了關係,也無法一直待在一起,相濡以沫。
對於當時,還是一名戰士的王玉民老先生來說。
守護自己腳下的這片土地,比守護自己的小家,更加重要。
他把最美好的年華,全都送給了華夏。
因此一年到頭,甚至連自己的妻子都沒法見到幾麵...
這是時代的局限性...
同時也是這些老兵們身上,最令人動容的地方。
“明明是新婚之時,明明是人生中最幸福的一段時光...但卻因為戰事,不得不與妻子分隔兩地...”
“感謝這些最可愛的人。”
“如今我們富足的生活,離不開許許多多老兵如此的付出...”
“向所有為華夏奉獻一生的偉大人們,致敬。”
“致敬!”
彈幕中驚歎感慨之聲連綿不絕。
但不論如何...
對於這對夫妻倆坎坷曲折的一生來說...
這些,還遠遠算不得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