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殿試亡魂
旭日斜上東方蒼穹, 散射金芒撥開雲霧。
皇城裏的坤寧殿,幽閉了整夜的宮門,即便如此, 遠在皇城門外、卻似近在咫尺的鼓聲,仍舊震天動地,宮裏的花木灌叢也隨之震瑟。
登聞鼓「砰砰砰」地響了一夜, 皇後娘娘的睡眠輕,定然整夜沒睡好,宮人們打起十二分精神站勤, 生怕出了差錯惹頓責罰。
幽閉的宮門左側開了一扇小角門,皇後娘娘的心腹太監疾步進來, 急急地往寢殿的方向趕路, 到了寢殿門口抬手敲門, 裏頭的宮女給他開了門。他不敢耽誤一刻就提步進去,徑直走到寢屋, 在百鳥朝鳳繡簾屏風前止了步,躬身道:「娘娘。」
皇後坐在香榻上, 背後靠著細軟, 昨夜即便喝了安神湯, 可整夜鼓聲猶如在耳, 根本沒法安睡,於是便頭疼起來, 宮女正給她按/摩舒緩。她直問:「怎麽迴事?」
心腹太監道:「是永忠伯爵的大公子,溫途。據說, 昨夜永忠伯爵娘子梁氏歿了, 對外稱是自縊, 可大公子溫途不信, 堅持要報官,但永忠伯爵爺溫赫不同意,於是就鬧了這齣。」
「知道了,下去吧。」
聽見皇後迴複,心腹太監躬身退出了寢屋。
「娘娘,可要知會一聲梁國公?」提議的是皇後娘娘身邊的鳳儀女官,皇後雖是國母,可背後的娘家在朝堂無根無權無派,為了穩固後宮、更是為了輔佐東宮,女官便建議皇後娘娘與同姓的梁國公走近。兩家雖然不同宗,但也能因著同姓互相提攜、或是幫助用以衡對平陽王張氏一族。
梁皇後點點頭,「差人去東宮一趟,讓太子的人去走動。」
她深居後宮,不宜出麵。
鳳儀女官贊同地笑笑。
東宮。
太子剛換好朝服,正由著太子妃為他整理好儀容預備上朝,就收到了母後派心腹太監傳來的口信。
「公公迴稟母後,孤會安排妥當。」
皇後娘娘的心腹太監笑了笑,就躬身退下了。
「殿下,不如讓臣妾去吧。」太子妃給太子整理朝服的腰束,她自薦是有理由的。
那永忠伯爵府怕是也不幹淨,否則,便不會生出狀元郎和伯爵娘子死後,父子不同心一事。母後的心思她明白,可若是太子貿然前去,先不說有結黨之嫌,且萬一梁氏隱藏了什麽,太子一時不察未發覺,事後又抖出來,怕是會惹一身膻。
「以什麽理由?」太子伸展著雙臂,雖是詢問,可神色淡漠,拒絕的本意昭然若揭。他本就不打算去,隻想找個屬官去慰問一二,怎會同意太子妃?母後的用心良苦他都明白,隻是,他更信任父王與他間的默契,也足夠自信能在諸多兄弟中脫引而出。
若沒本事站穩腳跟,母後再使力氣,到最後都是惘然,遂並不願意跟梁氏走的太近。答應母後的心腹太監,全當是成全母後的關愛、和讓母後安心罷了。
多年夫妻,太子妃看出太子的顧慮,含笑低語:「殿下莫不是忘了,三弟該選側妃了。」
腰束整理好。
太子愕然,緩緩垂下手臂。
兄弟們的後宮都是母後、兄弟的母妃們共同操辦主持的,他的確不用上心。太子妃不提,他委實忘了。
「殿下安心,臣妾會將每個世家大族都走訪一遍,包括張氏和趙氏。」選側妃定然是從藩王家族的小娘子開始,而後便是公爵、侯爵、伯爵,再是官員,以此類推。
這事本不必太子妃親自跑,交給後宮的女官即可。但三皇子是太子的親弟弟,她這個做親大嫂的走一趟也說得過去,說完她將笏板交到太子的手上。
聽此,太子總算安心下來,他握住太子妃的手,眸光繾綣了溫柔和肯定:「今生有你,孤之福分。」
太子妃麵露羞赫低頭一笑,鬆開手,笏板留在太子手裏。
屆時,鼓聲停。
張華殿。
「鼓聲終於停了,娘娘受罪了,趕緊迴去歇息吧。」宮女頂著黑眼圈從外頭進來。
張貴妃哪裏還睡得著,她翻個身坐起來,問:「可打聽到了怎麽迴事嗎?」
宮女點點頭,將所知所聞細細道來。
「梁雯死了?」張貴妃驚坐起來,下床。
宮女忙來伺候她穿鞋、給她披上蠶絲披風,肚子那裹的嚴嚴實實,生怕被吹著了,再扶著她去往梳妝檯坐。
張貴妃卻往寢殿外走,到了殿門的門檻處停下。心中思緒繁雜萬千,溫赫自請結案、梁雯死、溫途擊登聞鼓、太不尋常了,她命人去傳心腹太監來。
而後,即刻去了書案落座,執筆寫信。
信的內容很簡單:阿妹昭仁縣主的婚事不急,等過了這個風口浪尖再定。
寫完時,心腹太監也到了。
張貴妃把信交與吩咐:「即刻出宮,務必送到平陽王的手中。」
太和殿。
昭帝正頭疼腦熱,他不但被登聞鼓吵了一夜,還被禦史台的三名官員連環「嘴碎」了一夜。
且還沒停的跡象。
「……永忠伯爵府的大公子孝心天地可鑑,日月可證,此案不查個水落石出,可是迴寒了孝子的心,皇上三思啊。」
「永忠伯爵娘子梁雯,乃梁老國公爺的幼女,自小就疼愛有加,若是梁老國公爺地下有知,怎能瞑目啊?」
「進士及第溫兆儀表堂堂,才學博文,不但被奸人所害,還被滿城瘋言瘋語的侮/辱,這讓天下的學子如何還敢效忠朝堂啊?」
旭日斜上東方蒼穹, 散射金芒撥開雲霧。
皇城裏的坤寧殿,幽閉了整夜的宮門,即便如此, 遠在皇城門外、卻似近在咫尺的鼓聲,仍舊震天動地,宮裏的花木灌叢也隨之震瑟。
登聞鼓「砰砰砰」地響了一夜, 皇後娘娘的睡眠輕,定然整夜沒睡好,宮人們打起十二分精神站勤, 生怕出了差錯惹頓責罰。
幽閉的宮門左側開了一扇小角門,皇後娘娘的心腹太監疾步進來, 急急地往寢殿的方向趕路, 到了寢殿門口抬手敲門, 裏頭的宮女給他開了門。他不敢耽誤一刻就提步進去,徑直走到寢屋, 在百鳥朝鳳繡簾屏風前止了步,躬身道:「娘娘。」
皇後坐在香榻上, 背後靠著細軟, 昨夜即便喝了安神湯, 可整夜鼓聲猶如在耳, 根本沒法安睡,於是便頭疼起來, 宮女正給她按/摩舒緩。她直問:「怎麽迴事?」
心腹太監道:「是永忠伯爵的大公子,溫途。據說, 昨夜永忠伯爵娘子梁氏歿了, 對外稱是自縊, 可大公子溫途不信, 堅持要報官,但永忠伯爵爺溫赫不同意,於是就鬧了這齣。」
「知道了,下去吧。」
聽見皇後迴複,心腹太監躬身退出了寢屋。
「娘娘,可要知會一聲梁國公?」提議的是皇後娘娘身邊的鳳儀女官,皇後雖是國母,可背後的娘家在朝堂無根無權無派,為了穩固後宮、更是為了輔佐東宮,女官便建議皇後娘娘與同姓的梁國公走近。兩家雖然不同宗,但也能因著同姓互相提攜、或是幫助用以衡對平陽王張氏一族。
梁皇後點點頭,「差人去東宮一趟,讓太子的人去走動。」
她深居後宮,不宜出麵。
鳳儀女官贊同地笑笑。
東宮。
太子剛換好朝服,正由著太子妃為他整理好儀容預備上朝,就收到了母後派心腹太監傳來的口信。
「公公迴稟母後,孤會安排妥當。」
皇後娘娘的心腹太監笑了笑,就躬身退下了。
「殿下,不如讓臣妾去吧。」太子妃給太子整理朝服的腰束,她自薦是有理由的。
那永忠伯爵府怕是也不幹淨,否則,便不會生出狀元郎和伯爵娘子死後,父子不同心一事。母後的心思她明白,可若是太子貿然前去,先不說有結黨之嫌,且萬一梁氏隱藏了什麽,太子一時不察未發覺,事後又抖出來,怕是會惹一身膻。
「以什麽理由?」太子伸展著雙臂,雖是詢問,可神色淡漠,拒絕的本意昭然若揭。他本就不打算去,隻想找個屬官去慰問一二,怎會同意太子妃?母後的用心良苦他都明白,隻是,他更信任父王與他間的默契,也足夠自信能在諸多兄弟中脫引而出。
若沒本事站穩腳跟,母後再使力氣,到最後都是惘然,遂並不願意跟梁氏走的太近。答應母後的心腹太監,全當是成全母後的關愛、和讓母後安心罷了。
多年夫妻,太子妃看出太子的顧慮,含笑低語:「殿下莫不是忘了,三弟該選側妃了。」
腰束整理好。
太子愕然,緩緩垂下手臂。
兄弟們的後宮都是母後、兄弟的母妃們共同操辦主持的,他的確不用上心。太子妃不提,他委實忘了。
「殿下安心,臣妾會將每個世家大族都走訪一遍,包括張氏和趙氏。」選側妃定然是從藩王家族的小娘子開始,而後便是公爵、侯爵、伯爵,再是官員,以此類推。
這事本不必太子妃親自跑,交給後宮的女官即可。但三皇子是太子的親弟弟,她這個做親大嫂的走一趟也說得過去,說完她將笏板交到太子的手上。
聽此,太子總算安心下來,他握住太子妃的手,眸光繾綣了溫柔和肯定:「今生有你,孤之福分。」
太子妃麵露羞赫低頭一笑,鬆開手,笏板留在太子手裏。
屆時,鼓聲停。
張華殿。
「鼓聲終於停了,娘娘受罪了,趕緊迴去歇息吧。」宮女頂著黑眼圈從外頭進來。
張貴妃哪裏還睡得著,她翻個身坐起來,問:「可打聽到了怎麽迴事嗎?」
宮女點點頭,將所知所聞細細道來。
「梁雯死了?」張貴妃驚坐起來,下床。
宮女忙來伺候她穿鞋、給她披上蠶絲披風,肚子那裹的嚴嚴實實,生怕被吹著了,再扶著她去往梳妝檯坐。
張貴妃卻往寢殿外走,到了殿門的門檻處停下。心中思緒繁雜萬千,溫赫自請結案、梁雯死、溫途擊登聞鼓、太不尋常了,她命人去傳心腹太監來。
而後,即刻去了書案落座,執筆寫信。
信的內容很簡單:阿妹昭仁縣主的婚事不急,等過了這個風口浪尖再定。
寫完時,心腹太監也到了。
張貴妃把信交與吩咐:「即刻出宮,務必送到平陽王的手中。」
太和殿。
昭帝正頭疼腦熱,他不但被登聞鼓吵了一夜,還被禦史台的三名官員連環「嘴碎」了一夜。
且還沒停的跡象。
「……永忠伯爵府的大公子孝心天地可鑑,日月可證,此案不查個水落石出,可是迴寒了孝子的心,皇上三思啊。」
「永忠伯爵娘子梁雯,乃梁老國公爺的幼女,自小就疼愛有加,若是梁老國公爺地下有知,怎能瞑目啊?」
「進士及第溫兆儀表堂堂,才學博文,不但被奸人所害,還被滿城瘋言瘋語的侮/辱,這讓天下的學子如何還敢效忠朝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