曇林自稱是達摩的弟子,曾記錄過達摩的‘二入四行說’。〈慧可傳〉中稱他為林法師。北魏·永平元年至東魏·武定元年(508~543)之間,他在洛陽和鄴都參與譯經事業,在菩提流支、佛陀扇多、瞿曇般若流支、毗目智仙等譯場任筆受,是當時參加譯經的重要人物。他博學善講,在鄴都常講《勝鬘經》。
周武滅法期間,他與慧可共同護持經典,被砍掉一臂,人稱‘無臂林’。曇林早年雖曾親近達摩,但他以禪法與義學並重,因此後世所傳達摩臨終對在側弟子們分別印可得皮、肉、骨、髓的說法,沒有提及曇林。曇林在傳承達摩禪法上所記的《略辨大乘入道四行(觀)》於中國禪學史上留下了不朽的業績。
斷臂求法
相傳嵩山有位名叫神光的僧人,聽說達摩大師住在少林寺,於是前往拜謁。達摩麵壁端坐,不置可否。神光沒有氣餒。他暗自思忖:“古人求道,無不曆盡艱難險阻,忍常人所不能忍。古人尚且如此,我有何德何能?當自勉勵!”時置寒冬臘月,紛紛揚揚飄起漫天大雪。夜幕降臨,神光仍在寺外站立不動,天明積雪已沒過他的雙膝。
達摩這時才開口問道:“你久立雪中,所求何事?”神光淚流滿麵說道:“隻願和尚慈悲,為我傳道。”達摩擔心神光隻是一時衝動,難以持久,略有遲疑。神光明白達摩心思,就取利刃自斷左臂,置於達摩麵前。達摩於是就留他在自己的身邊,並為他取名慧可。少林寺內的立雪亭,便是為紀念慧可斷臂求法的事跡而建。達摩禪師以四卷《楞伽經》授予慧可,慧可就是日後禪宗在東土的第二代祖師,自此,禪宗在中國有了傳法世係。
楞伽經文
《楞伽經》者,所明在無相之虛宗。雖亦為法相有宗之典籍。但其說法,處處著眼在破除妄想,顯示實相。妄想者如諸執障,有無等戲論。實相者體用一如,即真如法身,亦即涅盤。菩提達摩主行禪觀法,證知真如。因須契合無相之真如,故觀行在乎遣蕩一切諸相。必罪福並舍,空有兼忘。必心無所得,必忘言絕慮。故道宣論又有曰:”屬有菩提達摩者,神化居宗,闡導江洛。大乘壁觀,功業最高。(中略)審其所慕,則遣蕩之誌存焉。觀其立言,罪福之宗兩舍。詳夫真俗雙翼,空有二輪,帝網之所不拘,愛見莫之能引。靜慮籌此,故絕言乎。“
達摩所修大乘禪法,名曰壁觀。達摩所證,則真俗不二之中道。壁觀者喻如牆壁,中直不移,心無執著,遣蕩一切執見。中道所詮,即無相之實相。以無著之心,契彼真實之理。達摩禪法,旨在於此。
然所謂契者,相應之謂。不二則相應。彼無著之心,與夫真實之理,本無內外。故達摩又拈出心性一義。心性者,即實相,即真如,即涅盤,並非二也。密宗曰,達摩但說心。心性一義,乃達摩說法之特點。而與後來禪宗有最要之關係。(中略)
菩提達摩以四卷《楞伽》授學者。大鑒慧能則偏重《金剛般若》。由此似若古今禪學之別在法相與法性。然而不然。達摩玄旨,本為《般若》法性宗義。在史實上,此有六證。(1)攝山慧布,三論名師,並重禪法。於鄴遇慧可,便以言悟其意。可曰,法師所述,可謂破我除見,莫過此也。(2)三論師興皇法朗教人宗旨,在於無得。達摩所教《楞伽》,亦以‘忘言忘念無得正觀為宗’。(3)道信教人念《般若》。
(4)法融禪師,受學於三論元匠茅山大明法師。而禪宗人認融為牛頭宗初祖。此雖不確,然《三論》與禪之契合可知。(5)慧命禪師,曾著《大品義章》。其所作〈詳玄賦〉載於《廣弘明集》中。而禪宗之《楞伽師資記》,誤以為僧璨所作。可見宗《般若經》之慧命,與楞伽師之僧璨,義理上原少異致。(6)法衝,楞伽師也。然初學於三論宗安州慧暠,後學慧可之《楞伽經》義。
達摩相關
語錄
真性頌
“真離性情緣理空忘照寂身至淨明圓始終常妙極”寫成一個圓圈,任憑五言、七言讀都是見性語。
達摩祖師真性頌(夜坐偈)
一更端坐結跏趺怡神寂照泯同虛
曠劫由來不生滅何須生滅滅無餘
一切諸法皆如幻本性自空那用除
若識心性非形像湛然不動自真如
二更凝神轉明淨不起憶想同真性
森羅萬像並歸空更執有空還是病
諸法本自非空有凡夫安想論邪正
若能不二其居懷誰道即凡非是聖
三更心淨等虛空遍滿十方無不通
山河石壁無能障恆沙世界在其中
世界本性真如性亦無無性即含融
非但諸佛能如此有情之類並皆同
四更無滅亦無生量與虛空法界平
無去無來無起滅非有非無非暗明
不起諸見如來見無名可名真佛名
唯有悟者應能識未會眾生由若盲
五更般若照無邊不起一念曆三千
欲見真如平等性慎勿生心即目前
妙理玄奧非心測不用尋逐令疲極
若能無念即真求更若有求還不識
化寂靜宗
問曰:「何名寂靜,於此法中,uu看書 .uuknshu.cm誰靜誰寂?」
彼眾中有尊者答曰:「此心不動,是名為寂。於法無染,名之為靜。」
祖曰:「本心不寂,要假寂靜。本來寂故,何用寂靜?」
彼曰:「諸法本空,以空空故。於彼空空,故名寂靜。」
祖曰:「空空已空,諸法亦爾。寂靜無相,何靜何寂?」
彼尊者聞師指誨,豁然開悟。
二十八祖菩提達摩祖師傳法偈
吾本來茲土,
傳法救迷情。
一花開五葉,
結果自然成。
電影
佛教電影達摩祖師傳
達摩祖師傳
中文名:達摩祖師傳
英文名:tamomonk
發行時間:1994年04月22日
地區:香港對白
語言:普通話
導演:袁振洋
演員:爾冬升高雄午馬樊少皇
周武滅法期間,他與慧可共同護持經典,被砍掉一臂,人稱‘無臂林’。曇林早年雖曾親近達摩,但他以禪法與義學並重,因此後世所傳達摩臨終對在側弟子們分別印可得皮、肉、骨、髓的說法,沒有提及曇林。曇林在傳承達摩禪法上所記的《略辨大乘入道四行(觀)》於中國禪學史上留下了不朽的業績。
斷臂求法
相傳嵩山有位名叫神光的僧人,聽說達摩大師住在少林寺,於是前往拜謁。達摩麵壁端坐,不置可否。神光沒有氣餒。他暗自思忖:“古人求道,無不曆盡艱難險阻,忍常人所不能忍。古人尚且如此,我有何德何能?當自勉勵!”時置寒冬臘月,紛紛揚揚飄起漫天大雪。夜幕降臨,神光仍在寺外站立不動,天明積雪已沒過他的雙膝。
達摩這時才開口問道:“你久立雪中,所求何事?”神光淚流滿麵說道:“隻願和尚慈悲,為我傳道。”達摩擔心神光隻是一時衝動,難以持久,略有遲疑。神光明白達摩心思,就取利刃自斷左臂,置於達摩麵前。達摩於是就留他在自己的身邊,並為他取名慧可。少林寺內的立雪亭,便是為紀念慧可斷臂求法的事跡而建。達摩禪師以四卷《楞伽經》授予慧可,慧可就是日後禪宗在東土的第二代祖師,自此,禪宗在中國有了傳法世係。
楞伽經文
《楞伽經》者,所明在無相之虛宗。雖亦為法相有宗之典籍。但其說法,處處著眼在破除妄想,顯示實相。妄想者如諸執障,有無等戲論。實相者體用一如,即真如法身,亦即涅盤。菩提達摩主行禪觀法,證知真如。因須契合無相之真如,故觀行在乎遣蕩一切諸相。必罪福並舍,空有兼忘。必心無所得,必忘言絕慮。故道宣論又有曰:”屬有菩提達摩者,神化居宗,闡導江洛。大乘壁觀,功業最高。(中略)審其所慕,則遣蕩之誌存焉。觀其立言,罪福之宗兩舍。詳夫真俗雙翼,空有二輪,帝網之所不拘,愛見莫之能引。靜慮籌此,故絕言乎。“
達摩所修大乘禪法,名曰壁觀。達摩所證,則真俗不二之中道。壁觀者喻如牆壁,中直不移,心無執著,遣蕩一切執見。中道所詮,即無相之實相。以無著之心,契彼真實之理。達摩禪法,旨在於此。
然所謂契者,相應之謂。不二則相應。彼無著之心,與夫真實之理,本無內外。故達摩又拈出心性一義。心性者,即實相,即真如,即涅盤,並非二也。密宗曰,達摩但說心。心性一義,乃達摩說法之特點。而與後來禪宗有最要之關係。(中略)
菩提達摩以四卷《楞伽》授學者。大鑒慧能則偏重《金剛般若》。由此似若古今禪學之別在法相與法性。然而不然。達摩玄旨,本為《般若》法性宗義。在史實上,此有六證。(1)攝山慧布,三論名師,並重禪法。於鄴遇慧可,便以言悟其意。可曰,法師所述,可謂破我除見,莫過此也。(2)三論師興皇法朗教人宗旨,在於無得。達摩所教《楞伽》,亦以‘忘言忘念無得正觀為宗’。(3)道信教人念《般若》。
(4)法融禪師,受學於三論元匠茅山大明法師。而禪宗人認融為牛頭宗初祖。此雖不確,然《三論》與禪之契合可知。(5)慧命禪師,曾著《大品義章》。其所作〈詳玄賦〉載於《廣弘明集》中。而禪宗之《楞伽師資記》,誤以為僧璨所作。可見宗《般若經》之慧命,與楞伽師之僧璨,義理上原少異致。(6)法衝,楞伽師也。然初學於三論宗安州慧暠,後學慧可之《楞伽經》義。
達摩相關
語錄
真性頌
“真離性情緣理空忘照寂身至淨明圓始終常妙極”寫成一個圓圈,任憑五言、七言讀都是見性語。
達摩祖師真性頌(夜坐偈)
一更端坐結跏趺怡神寂照泯同虛
曠劫由來不生滅何須生滅滅無餘
一切諸法皆如幻本性自空那用除
若識心性非形像湛然不動自真如
二更凝神轉明淨不起憶想同真性
森羅萬像並歸空更執有空還是病
諸法本自非空有凡夫安想論邪正
若能不二其居懷誰道即凡非是聖
三更心淨等虛空遍滿十方無不通
山河石壁無能障恆沙世界在其中
世界本性真如性亦無無性即含融
非但諸佛能如此有情之類並皆同
四更無滅亦無生量與虛空法界平
無去無來無起滅非有非無非暗明
不起諸見如來見無名可名真佛名
唯有悟者應能識未會眾生由若盲
五更般若照無邊不起一念曆三千
欲見真如平等性慎勿生心即目前
妙理玄奧非心測不用尋逐令疲極
若能無念即真求更若有求還不識
化寂靜宗
問曰:「何名寂靜,於此法中,uu看書 .uuknshu.cm誰靜誰寂?」
彼眾中有尊者答曰:「此心不動,是名為寂。於法無染,名之為靜。」
祖曰:「本心不寂,要假寂靜。本來寂故,何用寂靜?」
彼曰:「諸法本空,以空空故。於彼空空,故名寂靜。」
祖曰:「空空已空,諸法亦爾。寂靜無相,何靜何寂?」
彼尊者聞師指誨,豁然開悟。
二十八祖菩提達摩祖師傳法偈
吾本來茲土,
傳法救迷情。
一花開五葉,
結果自然成。
電影
佛教電影達摩祖師傳
達摩祖師傳
中文名:達摩祖師傳
英文名:tamomonk
發行時間:1994年04月22日
地區:香港對白
語言:普通話
導演:袁振洋
演員:爾冬升高雄午馬樊少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