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水火不容未為奇,
五行生克本常然;
古今成敗說不透,
從正從邪判祥殃。
接續前言,上文書正說到李老道告訴劉橫順:“魔古道的人接二連三折在你手上,同夥定會上門尋仇。別的倒還罷了,兵來將能擋、水來土能掩,但旁門左道有一件法寶紙棺材,可以托於手掌之上,用一張黃紙寫上活人名姓八字,放在紙棺材中,拜上十二個時辰,生魂即入其中,埋於北方坎位,其人立死。三寸氣在千般用,一旦無常萬事休。劉爺,你可得當心了!”
劉橫順說道:“自古邪不壓正,棺材裏邊哪有咒死的鬼?我劉橫順是何等樣人?穿的是官衣、吃的是官飯、當的是官差,怎麽會相信這一套?再者說來,如果紙棺材真是法寶,還能讓我活到此時?”
李老道說:“正如劉爺所言,你穿的是官衣,辦的是官差,不比尋常百姓,此乃其一;其二,你的名號了不得,緝拿隊的飛毛腿火神爺劉橫順,天津衛誰人不知,哪個不曉?不是十二分命硬的人,可擔不住這個名號;其三,火神廟警察所的形勢厲害,屋子是老時年間的火神廟,你坐在火神爺的正位上,張熾、李燦二巡警一左一右,杜大彪守門,老油條在後,與火神廟先前的格局一般無二,火氣仍盛。旁門左道雖有法寶紙棺材,卻不敢拜你,怕拜不死你,反禍自身。不過你是火命,而水能克火,凡是下大雨發大水的時日,你可千萬別出門。”
還真讓李老道說對了,劉橫順喜的是響晴白日,厭的是天陰雨濕,一下雨就心浮氣躁,幹什麽也不成,說不出什麽原因,此乃秉性使然,可沒把李老道的話放在心上,問完了話迴火神廟警察所當差。
接下來一段時間,天津城沒再出什麽亂子,卻也不能說太平無事,因為接連走水,把水會忙得夠嗆。走水就是失火,過去人避諱這個“火”字,以“走水”代而稱之,九河下梢乃漕運要地,房屋交錯、商鋪林立,著起火來損失慘重,還不是燈芯蠟頭的小火,一著就是大的。以前的屋子多為木質結構,即使外邊有磚有瓦,裏邊的梁柱也是木頭的,見火就著、勢不可當,一燒起來,那可了不得,真叫風助火勢萬道金蛇舞,火趁風行遍地皆通紅,樓台殿閣成火海、房梁屋舍轉眼空。巡警總局和水會派人連更徹夜地巡邏,也沒見到縱火的歹人,無緣無故就起火。不知從哪兒傳出一個謠言——三岔河口的火神廟擋住了龍王爺,以至於城裏城外經常失火,除非把火神爺送走。
其實在當時來說,天津衛早沒有火神廟了,隻留下一個地名,當年的廟堂已然改為火神廟警察所,廟中的神像、供桌、香爐、燭台也沒了,拆廟等於是把警察所拆掉。社會上的謠傳從來不少,官廳也不會當真,可一人道虛、千人傳實,又架不住當地的各大商會反複施壓,官商兩道勾連甚深,一個有權一個有錢,誰也離不開誰,當官的不願意得罪大商大戶,況且拆掉一個小小的警察所也沒什麽大不了的,於是下了一道命令,限期拆除三岔河口的火神廟警察所,一磚一瓦也不留。
上頭一句話,下邊跑斷腿,飛毛腿劉橫順再大的名號,也隻是警察所的一個巡官、緝拿隊的黑名,胳膊擰不過大腿,官廳的命令豈能不聽?無奈拆完了火神廟也不給蓋新房,不是商會不出錢,全進了當官的腰包,下邊一個大子兒也沒見著。警察所挪到旁邊一處又髒又破、透風漏雨的民房,桌椅板凳往裏一堆,門口掛上塊白底黑字的木頭牌子,這就齊了。劉橫順帶上張熾、李燦、老油條、杜大彪,五個人收拾了一整天,累得一身臭汗,滿頭滿臉是土,忙到天黑才吃上飯。張熾、李燦坐在屋裏大發牢騷:“幾百年的火神廟,居然說拆就給拆了,等我們哥兒倆查出是誰傳的謠言,準得給他來點兒好瞧的!”
坐在旁邊的老油條嘀嘀咕咕說了一句:“拆都拆完了,再查誰傳的謠言頂什麽用?說到底咱火神廟就是吃了掛落兒,這些個火可不是燈芯蠟燭頭引著的……”
劉橫順聽出來了,老油條的話裏有話,那意思就是有人放火?知道你早說啊,火神廟也不用拆了,咱們哥兒幾個更不用窩在這破瓦寒窯中受氣,就讓他把話說明白了,到底什麽人放的火?
老油條一臉神秘地說:“劉頭兒,我可沒說放火的是人,實話跟您說吧,火是小鬼兒放的!”
2.
劉橫順太知道老油條的為人了,在一個警察所共事多年,還能看不出他是什麽鳥變的?雖說也是個巡警,卻打骨子裏就不像當差的,一貫膽小怕事、油嘴滑舌,整天張家長、李家短地嚼老婆舌頭,聽風就是雨,給個棒槌就紉針,說不定天津衛有一半的謠言是打他嘴裏傳出去的,口口聲聲說什麽小鬼兒放火,這不狗帶嚼子——胡勒嗎?
老油條說此事千真萬確,所謂“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這一次可是他親眼得見,當場將來龍去脈添油加醋講了一遍。他今年五十多歲,老油條這個外號可跟了他不下三十年,隻因此人最貪小便宜,出門一趟空著手迴家就算吃虧,走路從來不抬頭,就為了能撿著錢,掉了一個銅子兒能追出二裏地去。仗著一身警服,拿人一棵蔥、順人半頭蒜,他還不像張熾、李燦,那倆小子也出去訛錢,但分人,專找地痞無賴、嘎雜子琉璃球下手,你橫我比你還橫,你壞我比你還壞,沒給劉橫順丟過臉。老油條卻不同,一不來橫的、二不來硬的,隻會耍二皮臉,橫的他還不敢惹,就找老實人下手。過去有這麽句老話叫“不怕不要命,就怕不要臉”,舍出一張臉去,那真可以說是天下無敵。隻要能占便宜,什麽丟人現眼的事他都幹得出來,讓他叫聲親爹給套煎餅,他張嘴就叫,還覺得不吃虧。
頭些日子,老油條歇班在家,他住在南小道子一帶的胡同大雜院,家裏就他們兩口子。眼瞅到了飯點兒,老婆問他晚上吃什麽?老油條讓她先不急,出門轉了一趟,迴來告訴他老婆:“快剝蒜,今天吃餃子!”兩口子過了這麽多年,一抬屁股就知道要放什麽屁,老油條這麽一說,他老婆就明白了,原來老油條有個習慣,快飯點兒就去門口溜達,瞧瞧左鄰右舍做的什麽飯,窩頭鹹菜也還罷了,如果說誰家烙餅撈麵、大鍋燉上肉了,他想方設法也得蹭上一頓,要是再趕上包餃子,更了不得了,俗話說“好吃不如餃子,舒坦不如倒著”,不吃上一頓對不起祖宗。蹭吃蹭喝也有門道兒,比如看見這家吃餃子,剁餡兒、和麵的時候不能進去,擀皮兒捏餃子也不能進去,餃子下了鍋煮還不能進去,非得掐準了節骨眼兒,等餃子剛一出鍋,熱氣騰騰往桌上一端,老油條推門就進。尋常百姓家不比深宅大院,不趁值錢的東西,老街舊鄰過來串門,在門口打個招唿就可以進屋,沒那麽多講究,有兩家走得近的,不打招唿也沒人挑理。老油條並非能掐會算,餃子出鍋的香氣他聞得出,撈餃子的響動他聽得到,聞不著、聽不見也不打緊,他還會看煙囪,看見這家煙囪裏冒的是黑煙,這是剛生火,過了一會兒冒白煙了,這就是煮上了,冒了一會兒煙下去了,說明火滅了,餃子也該出鍋了,推開進來先說一句:“哎呦,巧了!”什麽叫巧了?那意思就是我沒吃飯,正趕上您家剛把餃子煮好,其實都在外邊等了一個多時辰了。人家一看鄰居過來串門了,低頭不見抬頭見的,怎麽也不能往外攆,隻得客氣兩句,留他一同吃餃子。老油條就不客氣了,還得拿腔作調:“不叨擾了,您家裏這地方也不寬敞,我端迴去吃吧。”盛上滿滿一大盤剛出鍋的餃子,端迴家跟老婆一吃,不僅解了饞,這頓飯錢也省下了。
那會兒的老百姓輕易吃不上一頓餃子,尤其是老油條住的南小道子一帶,胡同、大雜院兒裏住的都是窮人,說今天改善改善,來上一頓肉絲炒白菜就算不錯了,到肉鋪子買兩個大子兒的肉,那能有多少?還舍不得都用了,炒熟了留出來一半,另一半加上大半棵白菜炒一大碟子,就相當於開葷了。再不就是買點羊雜碎,多來點兒湯,迴頭泡點兒寬粉條,來點兒豆腐,放上白菜熬這麽一鍋。家裏有孩子先不給吃,留著當家的爺們兒迴來才往外拿,先是讓當家的吃飽了,孩子們這才開始上桌上炕,唏了唿嚕一吃,外帶做點兒雜麵湯、棒子渣兒粥,天熱的時候熬點兒綠豆湯。主食吃什麽呢?通常就是窩頭、棒子麵兒餅子。偶爾蒸幾個饅頭也舍不得蒸淨麵的,都是兩摻麵,或者烙點兒金裹銀的餅,裏麵是棒子麵,外頭是白麵皮,外帶著剁點兒蔥花,來點兒五香麵,就著白菜絲兒這麽一吃,也是解飽解饞。如果說家裏頭的婦女心疼自己的爺們兒,出去辛苦一天累了,就給準備些下酒菜,怎麽便宜怎麽來。沒錢買整瓶的酒,上門口雜貨鋪打散酒,來上這麽二兩,再預備一盤五香花生米,天津衛叫果仁兒,帶殼炒好了,爺們兒迴來之前給剝出來,滿仁的、整的挑出來擱在一個小瓶子裏,喝酒的時候倒出來幾個,小的、癟的就給孩子吃了,這日子就算說得過去的。所以除了過年的時候,非得是家裏趕上什麽好事兒,或者爺們兒掙來額外的錢了,才舍得包一頓餃子吃,家裏孩子大人都盼著這頓餃子解饞。街裏街坊的偶爾趕上了,跟著吃上這麽一兩次還成,老油條卻占便宜沒夠,厚著一張臉皮東訛西要,周周圍圍的住戶也瞧出他這人性了,再一再二沒有再三再四的,老油條再來也就不讓他了,換別人沒轍了,老油條臉皮夠多厚?隻要能吃上這口,什麽都不在乎,人家不跟他客氣不要緊,一屁股坐下來,兩眼直勾勾地盯著桌上的盤子,先誇這餃子:“嘿!這餃子好啊,你看這麵,頭號兒的精白麵吧?包出來溜光水滑的多好看吶,麵好放一邊,吃餃子主要吃的是餡兒,我可聞出來了,西葫羊肉的,還沒少放香油,剛出鍋您可別著急吃,得先晾涼了,為什麽呢?燙嘴啊!”
說這話就是成心,餃子哪有晾涼了吃的,尤其是羊肉餃子,一放涼了裏邊兒的油就凝了,再吃就不是味兒了,事兒是這麽個事兒,可千萬別搭理他,一搭話就上當了,鄰居要說一句:“餃子又不是切糕,涼了怎麽吃?就得吃燙嘴燙心的。”他問都不問,馬上捏起一個餃子塞進嘴裏,燙得唏了唿嚕地說:“謔,跟您家吃餃子太長學問了,我說怎麽平常吃餃子不對味兒呢,這還真是熱的好吃,那什麽,二嫂子,您了再給我來瓣兒蒜。”這就吃上了,誰還好意思再讓他吐出來?老油條那嘴是練出來的,無論涼的熱的軟的硬的,全能往裏塞,吃完了喝一大碗餃子湯,來個“原湯化原食”,這可不叫完,把碗筷往桌子上一放,還得一邊剔牙一邊說:“二嫂子這餃子包得太好了,又好吃又好看,下鍋裏一煮跟小白鴨兒似的,我家那個倒黴娘兒們可做不出來,活該今天讓她挨餓。”鄰居一想,反正老油條也沒少吃,不差這幾個餃子,就要盛一碟子讓他帶迴去。老油條趕緊說:“哎呦,這話怎麽說的,吃了您的喝了您的,怎麽還能往家捎呢?您別受累了,趕緊坐下吃飯,我自己來,我自己來……”說話接過碟子,滿滿當當盛上七八十個餃子,端迴家去老婆吃不了,後半夜他再找補一頓宵夜,鄰居一家子攏共才包多少餃子?隻得對付個半飽,不夠再拿窩頭兒找齊。老油條倒吃了個滾瓜溜圓,滿嘴油舍不得擦,躺到床上還在舔嘴岔子,就是這麽個貨。
那一天快到飯點兒了,老油條又去門口溜達,正瞅見有鄰居剁餡兒包餃子,他心中竊喜,三步兩步跑迴來,吩咐老婆趕緊剝蒜,吃餃子得趁熱,等端迴來再剝蒜,餃子就涼了。他老婆在屋裏剝蒜,他出去訛餃子,本以為又能解饞了,不承想鄰居家吃一塹長一智,就知道他準得來,包好了餃子愣是不煮,當天仍吃窩頭鹹菜,餃子留到轉天老油條去警察所當班再下鍋,寧可把餃子放塌了也認頭。老油條在鄰居家門口一直等到半夜,餓得前心貼了後背,這才臊眉耷拉眼地迴到家,把經過跟他老婆一說,嘴裏還直埋怨:“這家人不地道,包好了餃子居然舍不得下鍋,愣讓一家老小啃窩頭,不怕噎死?”他老婆白剝了好幾頭蒜,也餓得夠嗆了,就對老油條說你別抱怨了,趕快拿錢出去買倆燒餅吧。老油條一聽說要花錢,他連肝兒都顫,眼淚好懸沒掉下來,趕緊勸他老婆:“我說大奶奶,咱這日子還過不過了?錢又不是大風刮來的,自己掏錢買燒餅,還有王法嗎?要不然這麽著,今天您先湊合湊合,把剝完的這幾瓣蒜吃了,明兒個一早我去河邊巡邏,找人對付兩碗鍋巴菜迴來,那個東西好啊,真正的綠豆麵煎餅切碎了,澆上鹵子,加上韭菜花、醬豆腐,多來香菜,有紅有綠,放夠了辣椒油,老話兒怎麽說的?要解饞,辣和鹹。這邊兒吃著,那邊兒把你爸爸勒死你都不帶心疼的。”他老婆一聽這話不幹了,鍋巴菜雖好,卻是遠水不解近渴,這一宿怎麽過?哪有拿蒜當飯吃的?再怎麽能湊合,那也頂不了餓。老油條又說:“大奶奶,你是怎麽了?這大晚上的,吃一肚子東西難受不難受?再說了,吃完你就躺下睡覺,東西扔在肚子裏下不去,早上還怎麽吃鍋巴菜?你聽我的,桌上有一壺茶葉底子,才喝了三天,正是有滋味兒的時候,你來這個就大蒜,吃完了咂摸咂摸嘴,咬緊了後槽牙使勁逮那個勁兒,絕對能品出餃子味兒!”
老油條舍不得生火,從水缸舀出涼水直接倒進茶壺,倒進去扣嚴實了,得先悶一會兒再喝,給他老婆氣的:“涼水沏茶還悶一會兒?你糊弄鬼呢?”一賭氣抓過壺來,嘴兒對嘴兒長流水兒,“咕咚咕咚”灌了一肚子。老油條的肚子也餓,眼看老婆灌了個水飽兒,他也來了兩大壺,還把剝好的大蒜全吃了,吃飽喝足了不敢走路,稍微一動肚子裏就直晃蕩。
老公母倆一人喝了一肚子涼水,躺在炕上鑽了被窩,飯吃多了不好受,水喝多了也夠嗆,這一宿上來下去淨折騰了,怎麽呢?水喝多了起夜。以往那個年頭,住胡同大雜院的老百姓家裏沒有茅房,尿桶子就擱在屋裏,各家各戶都一樣。老油條兩口子一人一肚子涼水,你起來我躺下,你躺下我起來,不到後半夜尿桶子就滿了。老油條無奈起身,出門去倒尿桶子。屋外月明星稀,他睡眼惺忪,又餓又困,懶得走到大雜院兒門外,想順手倒在那家包了餃子不煮啃窩頭的鄰居門前,給那家添點惡心,剛走了沒兩步,忽覺眼前一亮,隻見一團鬼火穿門進了院子!
3.
老油條心裏頭一激靈,一隻手拎尿桶子,一隻手使勁揉了揉眼,定睛再看真是鬼火,似乎有風吹著,忽忽悠悠貼地而行,鑽入門中直奔柴垛。他以為誰家的灶沒看嚴實,火星子被風吹了出來,這還了得?水火無情,這要燒起來,他這麽多年的家底就完了,其實他那點兒“家底”歸了包堆值不了幾個錢,但是老油條財迷心竅,拉屎擇豆兒、撒尿撇油兒,飯都舍不得吃,還別說把房子燎了,點上一盞油燈就算坑家敗產。他顧不上再去找水,情急之下有什麽是什麽,幹脆把手上的尿桶子一兜底,一桶子尿全潑了出去。咱之前說了,兩口子喝了一肚子涼水,滿滿當當一大桶子尿,那點火頭還滅不掉嗎?當時青煙一冒,火頭就沒了,還濺了他兩腳尿。老油條站在當院嚷嚷了兩句,剛要往屋裏走,卻見火頭熄滅之處有個東西,白乎乎的不知是什麽,撿根樹枝子挑起來一看,是三寸多高一個小紙人兒,有胳膊有腿、有鼻子有眼。老油條心說可不作怪,借月光細一打量,見紙人前胸後背各寫了一個“火”字,兩個手上分寫“霹靂”二字,兩個腳下各寫“飛”和“疾”,均以朱砂寫成,鬼畫符似的。他這個人迷信甚深,當時冷汗就下來了,剛才那點鬼火是這個小紙人兒不成?這不見鬼了?
老油條也顧不得髒了,忙把紙人兒扯了,扔地上踩了兩腳,迴屋上炕心裏頭還在打鼓,怕老婆犯嘀咕,沒敢跟她說,一直憋在肚子裏,今天在警察所發牢騷,話趕話把這件事給說了。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老油條添磚加瓦這麽一說,讓劉橫順想起了李老道之前說的話,心念猛然一動,天津城中接連失火,多半是魔古道以妖術縱火,又放出謠言擾亂民心,隻為了拆掉火神廟。按李老道所言,來天津城作案的鑽天豹、五鬥聖姑、狐狸童子、大白臉,全栽到了劉橫順手上,皆因劉橫順所在的三岔河口火神廟警察所火運當頭,憑借這個形勢,妖魔邪祟不敢近前。而今拆掉了火神廟,旁門左道也該找上門了。劉橫順可不信這個邪,該幹什麽幹什麽,沒了火神廟劉爺還不抓賊了?
可也怪了,打從拆掉三岔河口的老火神廟以來,天津城沒再失過火,一連多少天陰雨連綿。劉橫順心中煩亂,幹什麽都不順,怎麽待著怎麽別扭,但是老天爺要下雨,誰也攔不住。多虧近來比較太平沒什麽案子,不用去緝拿隊當差,除了照常在周圍巡邏,隻須在屋中悶坐。
這一天早上,仍是陰雨天。劉橫順來到警察所當班,剛打開門李老道就來了。李老道一向陰陽有準、法眼無差,見火神廟警察所換了地方,不住地搖頭歎氣,本以為劉橫順憑借火神廟的形勢,盡可以躲過此劫,萬沒想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人家還有這一招釜底抽薪,直接把廟給拆了。
當時張熾、李燦、老油條、杜大彪都在,李老道就當著眾人的麵說出緣由,拐小孩的大白臉被緝拿歸案不久,審訊到一半,突然暴斃於巡警總局,並非受刑不過,那是為了滅口,讓人用紙棺材拜死的。火神廟警察所的巡官劉橫順,一樣是魔古道的眼中釘、肉中刺,但是坐鎮三岔河口火神廟,旁門左道縱有邪法也奈何不得。可沒想火神廟被拆了,事已至此,再說什麽也沒用了。如今這個破屋子,雖然仍掛了火神廟警察所的牌子,形勢卻已不複存在,比不了三岔河口的老火神廟。
幾個巡警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眼瞪小眼,麵麵相覷,一個個都不說話了,以前在老火神廟當差,盡管屋子年久失修,可好歹是廟堂改的,寬敞明亮、梁柱高挑,坐在裏邊就有底氣,如今讓李老道這麽一說,越看眼前的破屋子越別扭。
李老道告訴眾人:“沒了火神廟的形勢,隻怕劉爺死到臨頭了,大限隻在明日!”
張熾和李燦聽不下去了,這不是登門咒劉橫順死來了嗎?一個挖苦道:“你這牛鼻子老道太高了,你是閻王爺的外甥,還是判官的舅舅?偷看過生死簿不成?”另一個恫嚇道:“在白骨塔埋死人真是屈了你的才,不如我幫你把兩個眼珠子捅瞎了,你拿根馬竿兒出去算命,準不少掙錢。”
李老道並不動氣,說你們幾位也不是不知道,明天是五月二十五分龍會。民間俗傳,五月二十五乃一年一度的分龍會,到得這一日,五湖四海九江八河的龍王爺齊聚,商定一整年如何行雲布雨,常言道“虎行有風,龍行有雨”,五湖四海九江八河的龍王爺全出來還了得,帶動的水氣彌天漫地,可以說是一年當中雨水最大的日子。緝拿隊的飛毛腿劉橫順,在天津衛人稱火神爺,有他坐鎮三岔河口,魔古道難以在此作亂。而且劉橫順身上火氣極盛,想用紙棺材拜死他絕非易事,要不然也等不到今日,一定是在五月二十五分龍會當天,趁劉橫順的火運被水氣遮住,才好下手。此時的劉橫順氣色極低,可見那邊已經拜上紙棺材了。說完畫了一道黃紙符,讓劉橫順釘在警察所的門楣上,天塌下來都別出門,黃紙符也摘不得,可保你躲災避禍,否則活不過今天。李老道交代完了,匆匆迴去準備,今夜子時之前再趕來相助。
老油條迷信甚深,張熾、李燦也擔心劉橫順出事,勸劉橫順快把黃紙符釘在門上。劉橫順是什麽脾氣,一把將黃紙符扯碎,抬手扔到了門外,就不信這份邪!
4.
火神廟警察所的劉橫順就這個脾氣,寧讓人打死不讓人嚇死,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不僅把李老道給的符扯了,還想帶人出去巡邏。老油條謹慎慣了,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死活攔住劉橫順,說什麽也不讓他出去,下這麽大的雨,按例不用巡邏,在門口留一個值班的就行。反正無事可做,倒不如在警察所下一鍋麵條,幾個人吃頓打鹵麵。火神廟警察所搬了地方,按說得吃撈麵穩居,擇日不如撞日,不如就在今天了。老油條這麽說,是為了把劉橫順穩住,他們這屋子雖然破舊,門口好歹掛了“火神廟警察所”的牌子,又坐了一屋子穿官衣的巡警,想來邪祟不敢上門。他一邊說一邊對張熾、李燦連使眼色,那二人也緊著勸,好說歹說才讓劉橫順迴屋坐下。張熾、李燦出去買東西,杜大彪刷鍋洗碗,再把灶台收拾出來,老油條放桌子擺板凳。火神廟警察所的幾個人,一同張羅這頓打鹵麵。
按照老天津衛的習慣,上梁動土、買賣開張、放定過禮、喬遷搬家,都得吃撈麵,喜麵、壽麵、子孫麵、下車麵,連生意幹倒了、過日子分家了也得吃一頓散夥麵。吃麵可以省事,打點兒鹵子、炸點兒醬,或者隨便炒一盤寬汁兒的菜,拌上麵條就可以吃。也可以按講究的來,正經吃上一頓打鹵麵,人手少了都不行。首先來說,鹵子裏的東西就得夠多少樣,“木耳、香菇、麵筋、幹貝、蝦仁、肉絲、雞蛋、香幹、花菜”全得有,煎炒烹炸帶勾芡,打這一鍋鹵子一個人都忙不過來。另外還得配上菜碼,該削皮的削皮,該焯水的焯水,該過油的過油,黃瓜、青豆、紅粉皮兒。涼菜也得湊上七碟八碗,連就麵帶下酒,“攤黃菜、炒合菜、素什錦、肉皮凍、肘花、醬肉、豬蹄、火腿”一樣也不能少,吃的是全合、要的是熱鬧。
警察所條件有限,吃打鹵麵沒那麽講究,可也足夠齊全。張熾、李燦出去一趟,該買的東西全買了,應名是買,實際是訛,這倆小子一個大子兒沒掏,用他們的話講,穿官衣的吃飯還得掏錢,那叫沒本事。光蒜就好幾樣,泡蒜、醃蒜、獨頭蒜,想吃什麽有什麽。老幾位一齊動手,切菜、打鹵、煮麵,忙到下半晌,滿滿當當擺了一桌子,一人麵前一大海碗白麵,旁邊一大鍋鹵子,冷葷涼素各式菜碼擺了七八碗。外邊的雨越下越大,屋子裏卻十分悶熱,其餘四人吃麵都過水,劉橫順單吃鍋挑的,麵條打鍋裏撈出來不過涼水,熱氣騰騰直接吃。他也說不出來為了什麽,就覺得身上一陣陣發冷,心裏頭也悶,壓了塊大石頭似的,明知魔古道在天津衛作亂,官廳上卻無人理會,隻憑他一個人,如何將隱匿在城中的魔古道餘孽一網打盡?正好張熾、李燦搬來一壇子老酒,索性來了個“三杯萬事和,一醉解千愁”,幾個人推杯換盞你來我往,一頓酒喝到傍晚時分,劉橫順腦袋瓜子發沉,進裏屋往桌上一趴,昏昏沉沉地睡上了,恍惚之中見到四個身穿黑袍頭頂小帽的人,跪在地上一動不動。
話分兩頭兒,按下進了裏屋的劉橫順不提,再說老油條等人吃飽喝足之餘,也各找地方打盹兒。火神廟警察所的破屋子沒通電,門口掛了個紙皮燈籠,屋裏隻有兩盞油燈,忽明忽暗閃爍不定,外頭仍是風一陣雨一陣,可也沒出什麽怪事。
半夜時分,李老道身後背著寶劍和一個大包袱,腰掛火葫蘆,也沒打傘,淋得跟落湯雞似的,順道袍往下流水,臉色青灰,乍一看跟死人相仿,急匆匆趕迴火神廟警察所,到了門口抬頭一看門楣上沒釘黃紙符,當時吃了一驚,臉色由青轉白,一問給他開門的老油條,才知道讓劉橫順給扔了。李老道十分詫異,按說那道符沒釘在門上,這會兒就該收屍了,劉橫順卻跟沒事兒人似的,仍在裏屋悶頭大睡。
老油條見了便宜絕無不占之理,下半晌吃撈麵的時候也貪杯沒少喝,喝完膽子大了,醉眼乜斜地說:“李道爺,不是說我們不信您,可您也忒小瞧我們劉頭兒了,我們劉頭兒那是什麽人?堂堂火神廟警察所的巡官,天津城緝拿隊有名有號的飛毛腿,破過多少大案,捉拿過多少兇頑的賊人,豈能讓一口紙棺材咒死?”
李老道聽罷連連搖頭,關聖帝君縱然神勇,也難保時運低落敗走麥城,五月二十五分龍會是劉橫順命中一劫,路逢險處須迴避,事到臨頭不自由,可不是坐屋裏睡一覺就能躲過去的。李老道讓老油條帶他到各屋看了一遍,如今的火神廟警察所裏外兩進,外屋一明兩暗,當中是堂屋,桌椅板凳擺得挺滿當,灶頭在東屋,西屋還沒來得及收拾。李老道轉來轉去,瞧見西屋牆角扣了四個雞籠子,暗道一聲“怪哉”!
5.
火神廟警察所西屋的四個雞籠中扣了什麽呢?咱們這個話還得往前說,原來頭些日子天津城接連失火,巡警總局加派人手在城中巡邏站崗,臨時抽調了火神廟警察所的張熾、李燦、杜大彪三個巡警。杜大彪還好說,張熾、李燦這倆壞小子出去巡邏,不訛幾個就叫白巡,當天趕上有大飯莊子開業,他們二人出門沒看黃曆,運氣可還真不賴,趕上買賣了,互相遞了個眼神,讓杜大彪在旁邊等著,他們倆把手往身後一背,大搖大擺地走到門口。開飯莊子做生意講究和氣生財,最怕招惹混混兒和巡警,一旦得罪了這些人,時不時地來攪和一通,買賣就甭幹了。老板一看來了巡警,忙把備好的食盒遞上去,裏頭有酒有菜,就是為了打發這些人的,不光賠笑給東西,還得一個勁兒道辛苦。
張熾、李燦心說罷了,還得說是城裏頭巡邏的差事肥,做買賣的也懂規矩,三岔河口就沒這個章程。等到下了差事已是傍晚時分,他們仨沒迴火神廟,找了個沒人的地方,把食盒打開一看,謔!東西真不含糊,大魚大肉實實在在,酒也是透瓶香,河邊席棚倆大子兒一碗的散酒可比不了。杜大彪見了好吃的,咧開大嘴傻笑,擼胳膊挽袖子抄起來就吃。張熾、李燦這倆壞小子可閑不住,成天無事生非,一想不能讓杜大彪白吃白喝,得拿他尋個開心,就對他連吹帶捧,淨揀好聽的說,簡直把杜大彪捧到上了天。說他勇力賽過金剛,鐵刹庵扔水缸砸死五鬥聖姑、三岔河口活捉大白臉,皆是一等一的功勞,雖說是緝拿隊的差事,可也真給咱火神廟警察所長臉,天津衛的老少爺們兒提起杜大彪,沒有不挑大拇指的,都說咱劉頭兒是腳踏風火輪的火神爺下界,你杜大彪是火神廟鎮殿的將軍,也就是這會兒沒趕上好時候,放在老時年間你這能耐還了得?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首級,定如探囊取物一般,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西楚霸王見了你也不是對手。杜大彪聽了這番話大為受用,平時可沒人這麽拍他馬屁,一杯接一杯地喝酒。張熾見杜大彪喝得差不多了,就在一旁煽風點火:“大夥都說你膂力過人,有扛鼎拔山的本領,不過要讓我看,他們說的對是對,可還不全,你杜大彪不僅能耐大,膽子也大,俗話說這叫藝高人膽大,身上本領這麽高,膽量小得了嗎?頭天我跟李燦這麽一說,你猜怎麽著,這小子居然不服。”李燦接過話頭:“對,說到膂力,你杜大彪在九河下梢是頭一號,那真叫恨天無環、恨地無把,天要是有環,你能把天扯塌了,地要是有把,你能把地拽翻了,可說起膽量,我還真沒見識過。”
杜大彪不知是計,聽了這話火撞頂梁門,當時一拍大腿,瞪著倆大眼嚷嚷開了:“沒見識過不要緊,你畫條道兒,瞧瞧有沒有我不敢來的!”
張熾見火候差不多了,裝作打圓場:“別別別,咱哥兒仨就是說閑話,哪兒說哪兒了,這能當真嗎?喝酒喝酒,甭聽他的。”
杜大彪向來一根筋,豈能讓這倆小子看扁了,不依不饒非讓李燦畫道兒。倆壞小子一看杜大彪上套兒了,暗自發笑,就說南馬道胡同盡頭有一座大屋,如果你有膽子黑天半夜進去走上一趟,我們哥兒倆不僅心服口服,還得給你喝號戴花、擺酒慶功。
南馬道胡同在南門裏,天津城還有城牆的時候,城門兩側都有馬道,可以騎馬直上城頭,後來城牆和馬道全拆了,隻留下當年的地名。南馬道胡同又細又長,盡頭的大屋是處義莊,已然荒廢多年,裏頭還有幾口當成“義柩”的破棺材,用於臨時放置死屍。義莊荒廢以來,夜裏總有怪響,相傳有冤魂作祟,白天還好說,晚上誰也不敢往那邊走。
杜大彪想都沒想:“那有什麽不敢的?別說半夜走上一趟,住一宿又如何?”
李燦一挑大拇指:“還得說是哥哥你膽大包天,旁人跟你比,那真是王奶奶碰上玉奶奶——差了那麽一點兒!”
張熾說:“何止啊,依我看那是馬奶奶碰上馮奶奶——差了兩點兒!”
李燦說:“就你小子話多,還王奶奶碰見汪奶奶呢——至少差了三點兒。”
張熾說:“你要這麽論,那就是能奶奶碰上熊奶奶——差了四點兒!不是我話多,是真佩服咱哥哥!”
杜大彪聽得不耐煩了,一口氣喝幹了壺中酒,把眼珠子一瞪:“你爹不在家,放你媽的屁,旁人要是跟我比,那叫王奶奶碰見王麻子——不知道差了多少點兒!”說罷一手拽上一個,大步如飛直奔南門裏。來到南馬道胡同,已過了二更天,此時烏雲遮月,胡同裏漆黑一片,伸手不見五指,時不時吹出一陣冷風,直往脖領子裏灌,使人不寒而栗。杜大彪可不怕,一是膂力驚人,二一個心直膽大,點上馬燈來到義莊門前,“嘎巴”一聲擰斷了門上的銅鎖,推開大門步入其中。張熾、李燦來之前煽風點火,真到了地方,他們倆也發怵,看見杜大彪進去了,從外邊把門一帶,來個涼鍋貼餅子——蔫溜了。
放下兩個壞小子不提,單說杜大彪酒意上湧,手提油燈走進大屋,四仰八叉往地上一躺,片刻之間鼾聲如雷,真是一覺放開天地寬,睡就睡吧,毛病還不少,咬牙放屁吧嗒嘴,哈喇子流了一地。直睡到後半夜,覺得嗓子眼兒發幹想喝水,迷迷糊糊坐起來,全然不知身在何處,借馬燈的光亮往四下一看,屋中積灰覆蓋,到處掛滿了蛛網,牆根下一字排開,擺了七八口薄皮棺材。杜大彪撓了半天的頭,想起這是南馬道胡同的義莊,正要出去找水喝,忽聽棺材“砰砰”作響。杜大彪一愣,酒勁兒還沒過去,他也不知道什麽叫怕,當即拎起馬燈,走上前去看個究竟,但見其中一個棺材沒蓋嚴實,棺蓋半掩,從中伸出一隻皮幹肉枯的死人手。
杜大彪挺納悶兒,有本事你出來,伸隻手幹什麽?等了好一陣也不見動,心想是不是這位死後無人燒紙,因此伸手討錢?杜大彪腦袋不好使,心眼兒卻不壞,他就掏出一枚銅錢,放在那隻手中。說也奇怪,那隻手接了銅錢,便即縮迴棺中。可沒等杜大彪走,死人手又伸了出來。杜大彪氣不打一處來:“你也太不知好歹了,一個大子兒還打發不了你了,我一個月才掙多少錢?給夠了你,讓我喝西北風去?再說死人該用冥錢,怎麽連銅錢也接?”他越說越生氣,一下子將棺蓋揭開,要和死人說理,提起馬燈一照,隻見棺材中的死人皮幹肉枯,僅餘形骸。杜大彪嘟囔道:“你都這樣了還要錢呢?簡直財迷到家了,你是老油條他爹不成?”再一細看,死人抬起來的胳膊底下,有幾團黑乎乎的東西,在那兒一動一動的。杜大彪一瞧這可作怪了,死人身子底下怎麽有活物兒?什麽東西這是?這位爺是真愣,換二一個早就嚇趴下了,他卻一伸手把死人揪起來,壓低了馬燈一探究竟,這才看明白,棺底居然有四隻大刺蝟。
杜大彪見是刺蝟訛他的錢,心中一股無名火起,大罵了一聲,伸手把四隻老刺蝟拎出來。他是當巡警的,身上帶有捆人的繩子,將幾個老刺蝟四腳一捆拴成一串,順手扔在一旁,又提上馬燈往棺材裏找,剛才的銅錢得撿迴來,沒想到棺材中的銅錢不下百枚,看來這四個刺蝟沒少在此訛錢。
書要簡言,杜大彪將銅錢揣在懷中,拎上四隻大刺蝟從義莊出來,迴到火神廟警察所之時,已然天光大亮。進屋一看,劉橫順也剛到。老油條值了一宿夜班,哈欠連天正要迴家睡覺,見杜大彪灰頭土臉的,手上拎了四隻大刺蝟,擰眉瞪眼一步邁進屋來,真把他嚇了一跳,不知杜大彪唱的是哪一出,忙問:“你怎麽把大仙爺逮迴來了?不怕遭報應?”
杜大彪嘴笨,說起話來前言不搭後語,費了半天勁才把事情說明白。老油條聽罷嘖嘖稱奇:“大仙爺顯聖找你借幾個錢,那是你杜大彪的造化,久後準保佑你發財,你可倒好,拿了大仙爺的錢財不說,還都給捉了迴來!”劉橫順說:“什麽大仙爺,這幾個東西在義莊作祟,想來也非善類,趁早扔河裏去。”杜大彪嘴饞,扔河裏那是糟蹋東西,難得這幾個刺蝟這麽大,不如糊上河泥放在灶膛中燒烤,扒下皮來比小雞兒的肉還嫩,想一想就流哈喇子。
老油條嚇了一跳,趕忙攔住杜大彪:“老話講狐黃白柳灰,刺蝟是白大仙,你壽星老兒上吊——活膩歪了,敢吃大仙爺的肉?咱見天兒在一個屋裏待著,你們遭了報應我不得跟著倒黴嗎?您二位瞧我了,高高手兒,饒它們一條命。”他一邊求告,一邊將幾個刺蝟從杜大彪手裏搶過來,找了四個雞籠子,一個下邊扣上一隻,下了差事不忘給它們喂吃喂喝,還得念叨兩句,求大仙爺保佑,原想等哪天下了差事,帶去西頭墳地放生,這些天忙忙叨叨的,又趕上陰天下雨,還沒顧得上去。可當李老道上前揭開雞籠一看,這幾個大刺蝟都是二目圓睜、嘴角帶血,皆已斃命多時。火神廟警察所裏的一幹人等麵麵相覷,四個大刺蝟早上還是活的,怎麽天一黑全死了?
李老道看明白了,多虧四隻大刺蝟做了替死鬼,否則死的就是劉橫順了!
6.
夜近子時,大雨滂沱,雷聲如炸,閃電接地連天,一道亮似一道,屋子本來就破,牆角屋簷嘩嘩漏水,火神廟警察所的幾個人待不住了,上裏屋去叫劉橫順,但是搖晃了半天,劉橫順仍趴在桌上一動不動。他們這才發覺情況不對,劉橫順是追兇拿賊的人,一向敏銳無比,有什麽風吹草動一翻身就坐起來,不可能睡得這麽死,這可不是喝過了!
李老道告訴眾人:“你們別動他了,事不宜遲,快按我說的排兵布陣!”之前李老道說過了,旁門左道有一件法寶紙棺材,將在五月二十五分龍會前後拜死劉橫順,如果警察所還在老火神廟,隻要劉橫順不出去,盡可以躲過此劫,無奈幾百年的老火神廟拆了,又趕上這麽大的暴雨,想保住劉橫順的命,必須聽他李老道的吩咐。
老油條等人真怕劉橫順有個閃失,萬裏還有個一呢,除此之外也別無他法,就聽李老道的也無妨。李老道打開那個大包袱,從中拿出兩麵令旗,紅底金邊,一邊繡金龍、一邊繡北鬥,命張熾、李燦分持令旗;又取出一麵杏黃幡,上寫六個大字“值日上奏靈官”,讓老油條抱在懷中。老油條不情願,心說這叫什麽事兒呢?一把年紀了我還得當迴孝子,當著眾人又不好意思多說。光這樣還不夠,李老道來到堂屋,在地上擺了七個飯碗,一個碗底下壓一雙筷子,又用大葫蘆往碗裏倒燈油,放了撚子點上,不知他這是什麽油,霎時間腥臭撲鼻,嗆得幾個人直捂鼻子。
老油條問李老道:“道爺,您這是什麽燈油?怎麽一股子怪味兒?”
李老道說此乃黑狗油,堂屋中的七盞油燈,等同於劉橫順的三魂七魄,你們可看緊了,千萬別讓燈滅了,滅一盞燈丟一樣,魂魄一散人就完了。說罷交給杜大彪一口寶劍,讓他守住大門,屋外的響動不必理會,天塌下來也不要緊,待住了別動地方,萬一有東西進來,甭管是什麽,你掄寶劍就砍。然後讓老油條和張熾、李燦三人各持旗幡,守在二道門前。等到一切布置妥當,李老道說他還得走,該做的全做了,再留下也沒用,萬事雖由人計較,到頭還看命安排,接下來全憑劉橫順的造化了。
老油條連聲道謝,屁顛屁顛兒地跟去相送。張熾、李燦知道老油條膽小怕事,出門送李老道是假,找機會開溜是真,追上去把他拽了迴來。四個人關緊屋門,吃罷剩下的撈麵,按照李老道的交代各歸各位,坐在警察所中幹等。轉眼到了子時,隻聽雨聲一陣緊似一陣,傾盆大雨下到地上冒出陣陣白煙,天上泛起白光。民間有諺“亮一亮下一丈”,天津衛可有年頭沒下過這麽大的雨了。
不過等到四更天,仍不見異狀。張熾、李燦、杜大彪仨人懈怠了,有一句沒一句地閑聊,但是吃飽了犯困,不知不覺打上了瞌睡。老油條憋了一泡尿,坐在屋中暗暗叫苦,李老道可說了“無論如何不能開門”,不開門如何出去放水?如若尿在屋裏,萬一讓哥兒幾個撞見,還要不要這張老臉了?可是人有三急,到了後半夜,老油條實在忍不住了,活人不能讓尿憋死,再不出去非把尿泡憋炸了不可,又看其餘三人都睡著了,他心存僥幸,覺得開一下門沒什麽,誰也不會發覺,就悄悄穿上雨披子,躡手躡腳來到門前,怎知剛一伸手開門,驀地刮起一陣陰風,打著旋往屋裏鑽。
老油條一向膽小迷信,見陰風來者不善,立時嚇了一跳,這口氣提不住,褲襠一下子濕透了,再關門可來不及了,一道黑氣霎時進了屋,貼著地皮走。張熾、李燦身上一冷,睜眼瞧見老油條將屋門打開了,兩個人都嚇了一跳,隻見一陣黑風在屋中打轉,刮得七盞油燈忽明忽滅,忙將杜大彪拎起來。杜大彪正做夢啃燒雞,突然被人拽起來,迷迷瞪瞪地手持寶劍愣在當場。張熾伸手推了他一把,杜大彪才反應過來,掄寶劍一通亂劈胡砍,黑風化為烏有,一個讓寶劍斬為兩半的小紙人掉落於地,身上寫了一個“風”字。咱們說得慢,事發卻快,屋中的七盞油燈,已被黑風刮滅了六盞,還有一盞沒讓風刮滅,卻讓杜大彪一劍砍翻了,碗中黑狗油潑了一地,燈也滅了。
屋外大雨瓢潑,電閃雷鳴,四個人身上全是冷汗,誰也做聲不得,這可要了劉橫順的命了!正是“人讓人死天不肯,天讓人死有何難”?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迴分解。
水火不容未為奇,
五行生克本常然;
古今成敗說不透,
從正從邪判祥殃。
接續前言,上文書正說到李老道告訴劉橫順:“魔古道的人接二連三折在你手上,同夥定會上門尋仇。別的倒還罷了,兵來將能擋、水來土能掩,但旁門左道有一件法寶紙棺材,可以托於手掌之上,用一張黃紙寫上活人名姓八字,放在紙棺材中,拜上十二個時辰,生魂即入其中,埋於北方坎位,其人立死。三寸氣在千般用,一旦無常萬事休。劉爺,你可得當心了!”
劉橫順說道:“自古邪不壓正,棺材裏邊哪有咒死的鬼?我劉橫順是何等樣人?穿的是官衣、吃的是官飯、當的是官差,怎麽會相信這一套?再者說來,如果紙棺材真是法寶,還能讓我活到此時?”
李老道說:“正如劉爺所言,你穿的是官衣,辦的是官差,不比尋常百姓,此乃其一;其二,你的名號了不得,緝拿隊的飛毛腿火神爺劉橫順,天津衛誰人不知,哪個不曉?不是十二分命硬的人,可擔不住這個名號;其三,火神廟警察所的形勢厲害,屋子是老時年間的火神廟,你坐在火神爺的正位上,張熾、李燦二巡警一左一右,杜大彪守門,老油條在後,與火神廟先前的格局一般無二,火氣仍盛。旁門左道雖有法寶紙棺材,卻不敢拜你,怕拜不死你,反禍自身。不過你是火命,而水能克火,凡是下大雨發大水的時日,你可千萬別出門。”
還真讓李老道說對了,劉橫順喜的是響晴白日,厭的是天陰雨濕,一下雨就心浮氣躁,幹什麽也不成,說不出什麽原因,此乃秉性使然,可沒把李老道的話放在心上,問完了話迴火神廟警察所當差。
接下來一段時間,天津城沒再出什麽亂子,卻也不能說太平無事,因為接連走水,把水會忙得夠嗆。走水就是失火,過去人避諱這個“火”字,以“走水”代而稱之,九河下梢乃漕運要地,房屋交錯、商鋪林立,著起火來損失慘重,還不是燈芯蠟頭的小火,一著就是大的。以前的屋子多為木質結構,即使外邊有磚有瓦,裏邊的梁柱也是木頭的,見火就著、勢不可當,一燒起來,那可了不得,真叫風助火勢萬道金蛇舞,火趁風行遍地皆通紅,樓台殿閣成火海、房梁屋舍轉眼空。巡警總局和水會派人連更徹夜地巡邏,也沒見到縱火的歹人,無緣無故就起火。不知從哪兒傳出一個謠言——三岔河口的火神廟擋住了龍王爺,以至於城裏城外經常失火,除非把火神爺送走。
其實在當時來說,天津衛早沒有火神廟了,隻留下一個地名,當年的廟堂已然改為火神廟警察所,廟中的神像、供桌、香爐、燭台也沒了,拆廟等於是把警察所拆掉。社會上的謠傳從來不少,官廳也不會當真,可一人道虛、千人傳實,又架不住當地的各大商會反複施壓,官商兩道勾連甚深,一個有權一個有錢,誰也離不開誰,當官的不願意得罪大商大戶,況且拆掉一個小小的警察所也沒什麽大不了的,於是下了一道命令,限期拆除三岔河口的火神廟警察所,一磚一瓦也不留。
上頭一句話,下邊跑斷腿,飛毛腿劉橫順再大的名號,也隻是警察所的一個巡官、緝拿隊的黑名,胳膊擰不過大腿,官廳的命令豈能不聽?無奈拆完了火神廟也不給蓋新房,不是商會不出錢,全進了當官的腰包,下邊一個大子兒也沒見著。警察所挪到旁邊一處又髒又破、透風漏雨的民房,桌椅板凳往裏一堆,門口掛上塊白底黑字的木頭牌子,這就齊了。劉橫順帶上張熾、李燦、老油條、杜大彪,五個人收拾了一整天,累得一身臭汗,滿頭滿臉是土,忙到天黑才吃上飯。張熾、李燦坐在屋裏大發牢騷:“幾百年的火神廟,居然說拆就給拆了,等我們哥兒倆查出是誰傳的謠言,準得給他來點兒好瞧的!”
坐在旁邊的老油條嘀嘀咕咕說了一句:“拆都拆完了,再查誰傳的謠言頂什麽用?說到底咱火神廟就是吃了掛落兒,這些個火可不是燈芯蠟燭頭引著的……”
劉橫順聽出來了,老油條的話裏有話,那意思就是有人放火?知道你早說啊,火神廟也不用拆了,咱們哥兒幾個更不用窩在這破瓦寒窯中受氣,就讓他把話說明白了,到底什麽人放的火?
老油條一臉神秘地說:“劉頭兒,我可沒說放火的是人,實話跟您說吧,火是小鬼兒放的!”
2.
劉橫順太知道老油條的為人了,在一個警察所共事多年,還能看不出他是什麽鳥變的?雖說也是個巡警,卻打骨子裏就不像當差的,一貫膽小怕事、油嘴滑舌,整天張家長、李家短地嚼老婆舌頭,聽風就是雨,給個棒槌就紉針,說不定天津衛有一半的謠言是打他嘴裏傳出去的,口口聲聲說什麽小鬼兒放火,這不狗帶嚼子——胡勒嗎?
老油條說此事千真萬確,所謂“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這一次可是他親眼得見,當場將來龍去脈添油加醋講了一遍。他今年五十多歲,老油條這個外號可跟了他不下三十年,隻因此人最貪小便宜,出門一趟空著手迴家就算吃虧,走路從來不抬頭,就為了能撿著錢,掉了一個銅子兒能追出二裏地去。仗著一身警服,拿人一棵蔥、順人半頭蒜,他還不像張熾、李燦,那倆小子也出去訛錢,但分人,專找地痞無賴、嘎雜子琉璃球下手,你橫我比你還橫,你壞我比你還壞,沒給劉橫順丟過臉。老油條卻不同,一不來橫的、二不來硬的,隻會耍二皮臉,橫的他還不敢惹,就找老實人下手。過去有這麽句老話叫“不怕不要命,就怕不要臉”,舍出一張臉去,那真可以說是天下無敵。隻要能占便宜,什麽丟人現眼的事他都幹得出來,讓他叫聲親爹給套煎餅,他張嘴就叫,還覺得不吃虧。
頭些日子,老油條歇班在家,他住在南小道子一帶的胡同大雜院,家裏就他們兩口子。眼瞅到了飯點兒,老婆問他晚上吃什麽?老油條讓她先不急,出門轉了一趟,迴來告訴他老婆:“快剝蒜,今天吃餃子!”兩口子過了這麽多年,一抬屁股就知道要放什麽屁,老油條這麽一說,他老婆就明白了,原來老油條有個習慣,快飯點兒就去門口溜達,瞧瞧左鄰右舍做的什麽飯,窩頭鹹菜也還罷了,如果說誰家烙餅撈麵、大鍋燉上肉了,他想方設法也得蹭上一頓,要是再趕上包餃子,更了不得了,俗話說“好吃不如餃子,舒坦不如倒著”,不吃上一頓對不起祖宗。蹭吃蹭喝也有門道兒,比如看見這家吃餃子,剁餡兒、和麵的時候不能進去,擀皮兒捏餃子也不能進去,餃子下了鍋煮還不能進去,非得掐準了節骨眼兒,等餃子剛一出鍋,熱氣騰騰往桌上一端,老油條推門就進。尋常百姓家不比深宅大院,不趁值錢的東西,老街舊鄰過來串門,在門口打個招唿就可以進屋,沒那麽多講究,有兩家走得近的,不打招唿也沒人挑理。老油條並非能掐會算,餃子出鍋的香氣他聞得出,撈餃子的響動他聽得到,聞不著、聽不見也不打緊,他還會看煙囪,看見這家煙囪裏冒的是黑煙,這是剛生火,過了一會兒冒白煙了,這就是煮上了,冒了一會兒煙下去了,說明火滅了,餃子也該出鍋了,推開進來先說一句:“哎呦,巧了!”什麽叫巧了?那意思就是我沒吃飯,正趕上您家剛把餃子煮好,其實都在外邊等了一個多時辰了。人家一看鄰居過來串門了,低頭不見抬頭見的,怎麽也不能往外攆,隻得客氣兩句,留他一同吃餃子。老油條就不客氣了,還得拿腔作調:“不叨擾了,您家裏這地方也不寬敞,我端迴去吃吧。”盛上滿滿一大盤剛出鍋的餃子,端迴家跟老婆一吃,不僅解了饞,這頓飯錢也省下了。
那會兒的老百姓輕易吃不上一頓餃子,尤其是老油條住的南小道子一帶,胡同、大雜院兒裏住的都是窮人,說今天改善改善,來上一頓肉絲炒白菜就算不錯了,到肉鋪子買兩個大子兒的肉,那能有多少?還舍不得都用了,炒熟了留出來一半,另一半加上大半棵白菜炒一大碟子,就相當於開葷了。再不就是買點羊雜碎,多來點兒湯,迴頭泡點兒寬粉條,來點兒豆腐,放上白菜熬這麽一鍋。家裏有孩子先不給吃,留著當家的爺們兒迴來才往外拿,先是讓當家的吃飽了,孩子們這才開始上桌上炕,唏了唿嚕一吃,外帶做點兒雜麵湯、棒子渣兒粥,天熱的時候熬點兒綠豆湯。主食吃什麽呢?通常就是窩頭、棒子麵兒餅子。偶爾蒸幾個饅頭也舍不得蒸淨麵的,都是兩摻麵,或者烙點兒金裹銀的餅,裏麵是棒子麵,外頭是白麵皮,外帶著剁點兒蔥花,來點兒五香麵,就著白菜絲兒這麽一吃,也是解飽解饞。如果說家裏頭的婦女心疼自己的爺們兒,出去辛苦一天累了,就給準備些下酒菜,怎麽便宜怎麽來。沒錢買整瓶的酒,上門口雜貨鋪打散酒,來上這麽二兩,再預備一盤五香花生米,天津衛叫果仁兒,帶殼炒好了,爺們兒迴來之前給剝出來,滿仁的、整的挑出來擱在一個小瓶子裏,喝酒的時候倒出來幾個,小的、癟的就給孩子吃了,這日子就算說得過去的。所以除了過年的時候,非得是家裏趕上什麽好事兒,或者爺們兒掙來額外的錢了,才舍得包一頓餃子吃,家裏孩子大人都盼著這頓餃子解饞。街裏街坊的偶爾趕上了,跟著吃上這麽一兩次還成,老油條卻占便宜沒夠,厚著一張臉皮東訛西要,周周圍圍的住戶也瞧出他這人性了,再一再二沒有再三再四的,老油條再來也就不讓他了,換別人沒轍了,老油條臉皮夠多厚?隻要能吃上這口,什麽都不在乎,人家不跟他客氣不要緊,一屁股坐下來,兩眼直勾勾地盯著桌上的盤子,先誇這餃子:“嘿!這餃子好啊,你看這麵,頭號兒的精白麵吧?包出來溜光水滑的多好看吶,麵好放一邊,吃餃子主要吃的是餡兒,我可聞出來了,西葫羊肉的,還沒少放香油,剛出鍋您可別著急吃,得先晾涼了,為什麽呢?燙嘴啊!”
說這話就是成心,餃子哪有晾涼了吃的,尤其是羊肉餃子,一放涼了裏邊兒的油就凝了,再吃就不是味兒了,事兒是這麽個事兒,可千萬別搭理他,一搭話就上當了,鄰居要說一句:“餃子又不是切糕,涼了怎麽吃?就得吃燙嘴燙心的。”他問都不問,馬上捏起一個餃子塞進嘴裏,燙得唏了唿嚕地說:“謔,跟您家吃餃子太長學問了,我說怎麽平常吃餃子不對味兒呢,這還真是熱的好吃,那什麽,二嫂子,您了再給我來瓣兒蒜。”這就吃上了,誰還好意思再讓他吐出來?老油條那嘴是練出來的,無論涼的熱的軟的硬的,全能往裏塞,吃完了喝一大碗餃子湯,來個“原湯化原食”,這可不叫完,把碗筷往桌子上一放,還得一邊剔牙一邊說:“二嫂子這餃子包得太好了,又好吃又好看,下鍋裏一煮跟小白鴨兒似的,我家那個倒黴娘兒們可做不出來,活該今天讓她挨餓。”鄰居一想,反正老油條也沒少吃,不差這幾個餃子,就要盛一碟子讓他帶迴去。老油條趕緊說:“哎呦,這話怎麽說的,吃了您的喝了您的,怎麽還能往家捎呢?您別受累了,趕緊坐下吃飯,我自己來,我自己來……”說話接過碟子,滿滿當當盛上七八十個餃子,端迴家去老婆吃不了,後半夜他再找補一頓宵夜,鄰居一家子攏共才包多少餃子?隻得對付個半飽,不夠再拿窩頭兒找齊。老油條倒吃了個滾瓜溜圓,滿嘴油舍不得擦,躺到床上還在舔嘴岔子,就是這麽個貨。
那一天快到飯點兒了,老油條又去門口溜達,正瞅見有鄰居剁餡兒包餃子,他心中竊喜,三步兩步跑迴來,吩咐老婆趕緊剝蒜,吃餃子得趁熱,等端迴來再剝蒜,餃子就涼了。他老婆在屋裏剝蒜,他出去訛餃子,本以為又能解饞了,不承想鄰居家吃一塹長一智,就知道他準得來,包好了餃子愣是不煮,當天仍吃窩頭鹹菜,餃子留到轉天老油條去警察所當班再下鍋,寧可把餃子放塌了也認頭。老油條在鄰居家門口一直等到半夜,餓得前心貼了後背,這才臊眉耷拉眼地迴到家,把經過跟他老婆一說,嘴裏還直埋怨:“這家人不地道,包好了餃子居然舍不得下鍋,愣讓一家老小啃窩頭,不怕噎死?”他老婆白剝了好幾頭蒜,也餓得夠嗆了,就對老油條說你別抱怨了,趕快拿錢出去買倆燒餅吧。老油條一聽說要花錢,他連肝兒都顫,眼淚好懸沒掉下來,趕緊勸他老婆:“我說大奶奶,咱這日子還過不過了?錢又不是大風刮來的,自己掏錢買燒餅,還有王法嗎?要不然這麽著,今天您先湊合湊合,把剝完的這幾瓣蒜吃了,明兒個一早我去河邊巡邏,找人對付兩碗鍋巴菜迴來,那個東西好啊,真正的綠豆麵煎餅切碎了,澆上鹵子,加上韭菜花、醬豆腐,多來香菜,有紅有綠,放夠了辣椒油,老話兒怎麽說的?要解饞,辣和鹹。這邊兒吃著,那邊兒把你爸爸勒死你都不帶心疼的。”他老婆一聽這話不幹了,鍋巴菜雖好,卻是遠水不解近渴,這一宿怎麽過?哪有拿蒜當飯吃的?再怎麽能湊合,那也頂不了餓。老油條又說:“大奶奶,你是怎麽了?這大晚上的,吃一肚子東西難受不難受?再說了,吃完你就躺下睡覺,東西扔在肚子裏下不去,早上還怎麽吃鍋巴菜?你聽我的,桌上有一壺茶葉底子,才喝了三天,正是有滋味兒的時候,你來這個就大蒜,吃完了咂摸咂摸嘴,咬緊了後槽牙使勁逮那個勁兒,絕對能品出餃子味兒!”
老油條舍不得生火,從水缸舀出涼水直接倒進茶壺,倒進去扣嚴實了,得先悶一會兒再喝,給他老婆氣的:“涼水沏茶還悶一會兒?你糊弄鬼呢?”一賭氣抓過壺來,嘴兒對嘴兒長流水兒,“咕咚咕咚”灌了一肚子。老油條的肚子也餓,眼看老婆灌了個水飽兒,他也來了兩大壺,還把剝好的大蒜全吃了,吃飽喝足了不敢走路,稍微一動肚子裏就直晃蕩。
老公母倆一人喝了一肚子涼水,躺在炕上鑽了被窩,飯吃多了不好受,水喝多了也夠嗆,這一宿上來下去淨折騰了,怎麽呢?水喝多了起夜。以往那個年頭,住胡同大雜院的老百姓家裏沒有茅房,尿桶子就擱在屋裏,各家各戶都一樣。老油條兩口子一人一肚子涼水,你起來我躺下,你躺下我起來,不到後半夜尿桶子就滿了。老油條無奈起身,出門去倒尿桶子。屋外月明星稀,他睡眼惺忪,又餓又困,懶得走到大雜院兒門外,想順手倒在那家包了餃子不煮啃窩頭的鄰居門前,給那家添點惡心,剛走了沒兩步,忽覺眼前一亮,隻見一團鬼火穿門進了院子!
3.
老油條心裏頭一激靈,一隻手拎尿桶子,一隻手使勁揉了揉眼,定睛再看真是鬼火,似乎有風吹著,忽忽悠悠貼地而行,鑽入門中直奔柴垛。他以為誰家的灶沒看嚴實,火星子被風吹了出來,這還了得?水火無情,這要燒起來,他這麽多年的家底就完了,其實他那點兒“家底”歸了包堆值不了幾個錢,但是老油條財迷心竅,拉屎擇豆兒、撒尿撇油兒,飯都舍不得吃,還別說把房子燎了,點上一盞油燈就算坑家敗產。他顧不上再去找水,情急之下有什麽是什麽,幹脆把手上的尿桶子一兜底,一桶子尿全潑了出去。咱之前說了,兩口子喝了一肚子涼水,滿滿當當一大桶子尿,那點火頭還滅不掉嗎?當時青煙一冒,火頭就沒了,還濺了他兩腳尿。老油條站在當院嚷嚷了兩句,剛要往屋裏走,卻見火頭熄滅之處有個東西,白乎乎的不知是什麽,撿根樹枝子挑起來一看,是三寸多高一個小紙人兒,有胳膊有腿、有鼻子有眼。老油條心說可不作怪,借月光細一打量,見紙人前胸後背各寫了一個“火”字,兩個手上分寫“霹靂”二字,兩個腳下各寫“飛”和“疾”,均以朱砂寫成,鬼畫符似的。他這個人迷信甚深,當時冷汗就下來了,剛才那點鬼火是這個小紙人兒不成?這不見鬼了?
老油條也顧不得髒了,忙把紙人兒扯了,扔地上踩了兩腳,迴屋上炕心裏頭還在打鼓,怕老婆犯嘀咕,沒敢跟她說,一直憋在肚子裏,今天在警察所發牢騷,話趕話把這件事給說了。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老油條添磚加瓦這麽一說,讓劉橫順想起了李老道之前說的話,心念猛然一動,天津城中接連失火,多半是魔古道以妖術縱火,又放出謠言擾亂民心,隻為了拆掉火神廟。按李老道所言,來天津城作案的鑽天豹、五鬥聖姑、狐狸童子、大白臉,全栽到了劉橫順手上,皆因劉橫順所在的三岔河口火神廟警察所火運當頭,憑借這個形勢,妖魔邪祟不敢近前。而今拆掉了火神廟,旁門左道也該找上門了。劉橫順可不信這個邪,該幹什麽幹什麽,沒了火神廟劉爺還不抓賊了?
可也怪了,打從拆掉三岔河口的老火神廟以來,天津城沒再失過火,一連多少天陰雨連綿。劉橫順心中煩亂,幹什麽都不順,怎麽待著怎麽別扭,但是老天爺要下雨,誰也攔不住。多虧近來比較太平沒什麽案子,不用去緝拿隊當差,除了照常在周圍巡邏,隻須在屋中悶坐。
這一天早上,仍是陰雨天。劉橫順來到警察所當班,剛打開門李老道就來了。李老道一向陰陽有準、法眼無差,見火神廟警察所換了地方,不住地搖頭歎氣,本以為劉橫順憑借火神廟的形勢,盡可以躲過此劫,萬沒想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人家還有這一招釜底抽薪,直接把廟給拆了。
當時張熾、李燦、老油條、杜大彪都在,李老道就當著眾人的麵說出緣由,拐小孩的大白臉被緝拿歸案不久,審訊到一半,突然暴斃於巡警總局,並非受刑不過,那是為了滅口,讓人用紙棺材拜死的。火神廟警察所的巡官劉橫順,一樣是魔古道的眼中釘、肉中刺,但是坐鎮三岔河口火神廟,旁門左道縱有邪法也奈何不得。可沒想火神廟被拆了,事已至此,再說什麽也沒用了。如今這個破屋子,雖然仍掛了火神廟警察所的牌子,形勢卻已不複存在,比不了三岔河口的老火神廟。
幾個巡警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眼瞪小眼,麵麵相覷,一個個都不說話了,以前在老火神廟當差,盡管屋子年久失修,可好歹是廟堂改的,寬敞明亮、梁柱高挑,坐在裏邊就有底氣,如今讓李老道這麽一說,越看眼前的破屋子越別扭。
李老道告訴眾人:“沒了火神廟的形勢,隻怕劉爺死到臨頭了,大限隻在明日!”
張熾和李燦聽不下去了,這不是登門咒劉橫順死來了嗎?一個挖苦道:“你這牛鼻子老道太高了,你是閻王爺的外甥,還是判官的舅舅?偷看過生死簿不成?”另一個恫嚇道:“在白骨塔埋死人真是屈了你的才,不如我幫你把兩個眼珠子捅瞎了,你拿根馬竿兒出去算命,準不少掙錢。”
李老道並不動氣,說你們幾位也不是不知道,明天是五月二十五分龍會。民間俗傳,五月二十五乃一年一度的分龍會,到得這一日,五湖四海九江八河的龍王爺齊聚,商定一整年如何行雲布雨,常言道“虎行有風,龍行有雨”,五湖四海九江八河的龍王爺全出來還了得,帶動的水氣彌天漫地,可以說是一年當中雨水最大的日子。緝拿隊的飛毛腿劉橫順,在天津衛人稱火神爺,有他坐鎮三岔河口,魔古道難以在此作亂。而且劉橫順身上火氣極盛,想用紙棺材拜死他絕非易事,要不然也等不到今日,一定是在五月二十五分龍會當天,趁劉橫順的火運被水氣遮住,才好下手。此時的劉橫順氣色極低,可見那邊已經拜上紙棺材了。說完畫了一道黃紙符,讓劉橫順釘在警察所的門楣上,天塌下來都別出門,黃紙符也摘不得,可保你躲災避禍,否則活不過今天。李老道交代完了,匆匆迴去準備,今夜子時之前再趕來相助。
老油條迷信甚深,張熾、李燦也擔心劉橫順出事,勸劉橫順快把黃紙符釘在門上。劉橫順是什麽脾氣,一把將黃紙符扯碎,抬手扔到了門外,就不信這份邪!
4.
火神廟警察所的劉橫順就這個脾氣,寧讓人打死不讓人嚇死,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不僅把李老道給的符扯了,還想帶人出去巡邏。老油條謹慎慣了,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死活攔住劉橫順,說什麽也不讓他出去,下這麽大的雨,按例不用巡邏,在門口留一個值班的就行。反正無事可做,倒不如在警察所下一鍋麵條,幾個人吃頓打鹵麵。火神廟警察所搬了地方,按說得吃撈麵穩居,擇日不如撞日,不如就在今天了。老油條這麽說,是為了把劉橫順穩住,他們這屋子雖然破舊,門口好歹掛了“火神廟警察所”的牌子,又坐了一屋子穿官衣的巡警,想來邪祟不敢上門。他一邊說一邊對張熾、李燦連使眼色,那二人也緊著勸,好說歹說才讓劉橫順迴屋坐下。張熾、李燦出去買東西,杜大彪刷鍋洗碗,再把灶台收拾出來,老油條放桌子擺板凳。火神廟警察所的幾個人,一同張羅這頓打鹵麵。
按照老天津衛的習慣,上梁動土、買賣開張、放定過禮、喬遷搬家,都得吃撈麵,喜麵、壽麵、子孫麵、下車麵,連生意幹倒了、過日子分家了也得吃一頓散夥麵。吃麵可以省事,打點兒鹵子、炸點兒醬,或者隨便炒一盤寬汁兒的菜,拌上麵條就可以吃。也可以按講究的來,正經吃上一頓打鹵麵,人手少了都不行。首先來說,鹵子裏的東西就得夠多少樣,“木耳、香菇、麵筋、幹貝、蝦仁、肉絲、雞蛋、香幹、花菜”全得有,煎炒烹炸帶勾芡,打這一鍋鹵子一個人都忙不過來。另外還得配上菜碼,該削皮的削皮,該焯水的焯水,該過油的過油,黃瓜、青豆、紅粉皮兒。涼菜也得湊上七碟八碗,連就麵帶下酒,“攤黃菜、炒合菜、素什錦、肉皮凍、肘花、醬肉、豬蹄、火腿”一樣也不能少,吃的是全合、要的是熱鬧。
警察所條件有限,吃打鹵麵沒那麽講究,可也足夠齊全。張熾、李燦出去一趟,該買的東西全買了,應名是買,實際是訛,這倆小子一個大子兒沒掏,用他們的話講,穿官衣的吃飯還得掏錢,那叫沒本事。光蒜就好幾樣,泡蒜、醃蒜、獨頭蒜,想吃什麽有什麽。老幾位一齊動手,切菜、打鹵、煮麵,忙到下半晌,滿滿當當擺了一桌子,一人麵前一大海碗白麵,旁邊一大鍋鹵子,冷葷涼素各式菜碼擺了七八碗。外邊的雨越下越大,屋子裏卻十分悶熱,其餘四人吃麵都過水,劉橫順單吃鍋挑的,麵條打鍋裏撈出來不過涼水,熱氣騰騰直接吃。他也說不出來為了什麽,就覺得身上一陣陣發冷,心裏頭也悶,壓了塊大石頭似的,明知魔古道在天津衛作亂,官廳上卻無人理會,隻憑他一個人,如何將隱匿在城中的魔古道餘孽一網打盡?正好張熾、李燦搬來一壇子老酒,索性來了個“三杯萬事和,一醉解千愁”,幾個人推杯換盞你來我往,一頓酒喝到傍晚時分,劉橫順腦袋瓜子發沉,進裏屋往桌上一趴,昏昏沉沉地睡上了,恍惚之中見到四個身穿黑袍頭頂小帽的人,跪在地上一動不動。
話分兩頭兒,按下進了裏屋的劉橫順不提,再說老油條等人吃飽喝足之餘,也各找地方打盹兒。火神廟警察所的破屋子沒通電,門口掛了個紙皮燈籠,屋裏隻有兩盞油燈,忽明忽暗閃爍不定,外頭仍是風一陣雨一陣,可也沒出什麽怪事。
半夜時分,李老道身後背著寶劍和一個大包袱,腰掛火葫蘆,也沒打傘,淋得跟落湯雞似的,順道袍往下流水,臉色青灰,乍一看跟死人相仿,急匆匆趕迴火神廟警察所,到了門口抬頭一看門楣上沒釘黃紙符,當時吃了一驚,臉色由青轉白,一問給他開門的老油條,才知道讓劉橫順給扔了。李老道十分詫異,按說那道符沒釘在門上,這會兒就該收屍了,劉橫順卻跟沒事兒人似的,仍在裏屋悶頭大睡。
老油條見了便宜絕無不占之理,下半晌吃撈麵的時候也貪杯沒少喝,喝完膽子大了,醉眼乜斜地說:“李道爺,不是說我們不信您,可您也忒小瞧我們劉頭兒了,我們劉頭兒那是什麽人?堂堂火神廟警察所的巡官,天津城緝拿隊有名有號的飛毛腿,破過多少大案,捉拿過多少兇頑的賊人,豈能讓一口紙棺材咒死?”
李老道聽罷連連搖頭,關聖帝君縱然神勇,也難保時運低落敗走麥城,五月二十五分龍會是劉橫順命中一劫,路逢險處須迴避,事到臨頭不自由,可不是坐屋裏睡一覺就能躲過去的。李老道讓老油條帶他到各屋看了一遍,如今的火神廟警察所裏外兩進,外屋一明兩暗,當中是堂屋,桌椅板凳擺得挺滿當,灶頭在東屋,西屋還沒來得及收拾。李老道轉來轉去,瞧見西屋牆角扣了四個雞籠子,暗道一聲“怪哉”!
5.
火神廟警察所西屋的四個雞籠中扣了什麽呢?咱們這個話還得往前說,原來頭些日子天津城接連失火,巡警總局加派人手在城中巡邏站崗,臨時抽調了火神廟警察所的張熾、李燦、杜大彪三個巡警。杜大彪還好說,張熾、李燦這倆壞小子出去巡邏,不訛幾個就叫白巡,當天趕上有大飯莊子開業,他們二人出門沒看黃曆,運氣可還真不賴,趕上買賣了,互相遞了個眼神,讓杜大彪在旁邊等著,他們倆把手往身後一背,大搖大擺地走到門口。開飯莊子做生意講究和氣生財,最怕招惹混混兒和巡警,一旦得罪了這些人,時不時地來攪和一通,買賣就甭幹了。老板一看來了巡警,忙把備好的食盒遞上去,裏頭有酒有菜,就是為了打發這些人的,不光賠笑給東西,還得一個勁兒道辛苦。
張熾、李燦心說罷了,還得說是城裏頭巡邏的差事肥,做買賣的也懂規矩,三岔河口就沒這個章程。等到下了差事已是傍晚時分,他們仨沒迴火神廟,找了個沒人的地方,把食盒打開一看,謔!東西真不含糊,大魚大肉實實在在,酒也是透瓶香,河邊席棚倆大子兒一碗的散酒可比不了。杜大彪見了好吃的,咧開大嘴傻笑,擼胳膊挽袖子抄起來就吃。張熾、李燦這倆壞小子可閑不住,成天無事生非,一想不能讓杜大彪白吃白喝,得拿他尋個開心,就對他連吹帶捧,淨揀好聽的說,簡直把杜大彪捧到上了天。說他勇力賽過金剛,鐵刹庵扔水缸砸死五鬥聖姑、三岔河口活捉大白臉,皆是一等一的功勞,雖說是緝拿隊的差事,可也真給咱火神廟警察所長臉,天津衛的老少爺們兒提起杜大彪,沒有不挑大拇指的,都說咱劉頭兒是腳踏風火輪的火神爺下界,你杜大彪是火神廟鎮殿的將軍,也就是這會兒沒趕上好時候,放在老時年間你這能耐還了得?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首級,定如探囊取物一般,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西楚霸王見了你也不是對手。杜大彪聽了這番話大為受用,平時可沒人這麽拍他馬屁,一杯接一杯地喝酒。張熾見杜大彪喝得差不多了,就在一旁煽風點火:“大夥都說你膂力過人,有扛鼎拔山的本領,不過要讓我看,他們說的對是對,可還不全,你杜大彪不僅能耐大,膽子也大,俗話說這叫藝高人膽大,身上本領這麽高,膽量小得了嗎?頭天我跟李燦這麽一說,你猜怎麽著,這小子居然不服。”李燦接過話頭:“對,說到膂力,你杜大彪在九河下梢是頭一號,那真叫恨天無環、恨地無把,天要是有環,你能把天扯塌了,地要是有把,你能把地拽翻了,可說起膽量,我還真沒見識過。”
杜大彪不知是計,聽了這話火撞頂梁門,當時一拍大腿,瞪著倆大眼嚷嚷開了:“沒見識過不要緊,你畫條道兒,瞧瞧有沒有我不敢來的!”
張熾見火候差不多了,裝作打圓場:“別別別,咱哥兒仨就是說閑話,哪兒說哪兒了,這能當真嗎?喝酒喝酒,甭聽他的。”
杜大彪向來一根筋,豈能讓這倆小子看扁了,不依不饒非讓李燦畫道兒。倆壞小子一看杜大彪上套兒了,暗自發笑,就說南馬道胡同盡頭有一座大屋,如果你有膽子黑天半夜進去走上一趟,我們哥兒倆不僅心服口服,還得給你喝號戴花、擺酒慶功。
南馬道胡同在南門裏,天津城還有城牆的時候,城門兩側都有馬道,可以騎馬直上城頭,後來城牆和馬道全拆了,隻留下當年的地名。南馬道胡同又細又長,盡頭的大屋是處義莊,已然荒廢多年,裏頭還有幾口當成“義柩”的破棺材,用於臨時放置死屍。義莊荒廢以來,夜裏總有怪響,相傳有冤魂作祟,白天還好說,晚上誰也不敢往那邊走。
杜大彪想都沒想:“那有什麽不敢的?別說半夜走上一趟,住一宿又如何?”
李燦一挑大拇指:“還得說是哥哥你膽大包天,旁人跟你比,那真是王奶奶碰上玉奶奶——差了那麽一點兒!”
張熾說:“何止啊,依我看那是馬奶奶碰上馮奶奶——差了兩點兒!”
李燦說:“就你小子話多,還王奶奶碰見汪奶奶呢——至少差了三點兒。”
張熾說:“你要這麽論,那就是能奶奶碰上熊奶奶——差了四點兒!不是我話多,是真佩服咱哥哥!”
杜大彪聽得不耐煩了,一口氣喝幹了壺中酒,把眼珠子一瞪:“你爹不在家,放你媽的屁,旁人要是跟我比,那叫王奶奶碰見王麻子——不知道差了多少點兒!”說罷一手拽上一個,大步如飛直奔南門裏。來到南馬道胡同,已過了二更天,此時烏雲遮月,胡同裏漆黑一片,伸手不見五指,時不時吹出一陣冷風,直往脖領子裏灌,使人不寒而栗。杜大彪可不怕,一是膂力驚人,二一個心直膽大,點上馬燈來到義莊門前,“嘎巴”一聲擰斷了門上的銅鎖,推開大門步入其中。張熾、李燦來之前煽風點火,真到了地方,他們倆也發怵,看見杜大彪進去了,從外邊把門一帶,來個涼鍋貼餅子——蔫溜了。
放下兩個壞小子不提,單說杜大彪酒意上湧,手提油燈走進大屋,四仰八叉往地上一躺,片刻之間鼾聲如雷,真是一覺放開天地寬,睡就睡吧,毛病還不少,咬牙放屁吧嗒嘴,哈喇子流了一地。直睡到後半夜,覺得嗓子眼兒發幹想喝水,迷迷糊糊坐起來,全然不知身在何處,借馬燈的光亮往四下一看,屋中積灰覆蓋,到處掛滿了蛛網,牆根下一字排開,擺了七八口薄皮棺材。杜大彪撓了半天的頭,想起這是南馬道胡同的義莊,正要出去找水喝,忽聽棺材“砰砰”作響。杜大彪一愣,酒勁兒還沒過去,他也不知道什麽叫怕,當即拎起馬燈,走上前去看個究竟,但見其中一個棺材沒蓋嚴實,棺蓋半掩,從中伸出一隻皮幹肉枯的死人手。
杜大彪挺納悶兒,有本事你出來,伸隻手幹什麽?等了好一陣也不見動,心想是不是這位死後無人燒紙,因此伸手討錢?杜大彪腦袋不好使,心眼兒卻不壞,他就掏出一枚銅錢,放在那隻手中。說也奇怪,那隻手接了銅錢,便即縮迴棺中。可沒等杜大彪走,死人手又伸了出來。杜大彪氣不打一處來:“你也太不知好歹了,一個大子兒還打發不了你了,我一個月才掙多少錢?給夠了你,讓我喝西北風去?再說死人該用冥錢,怎麽連銅錢也接?”他越說越生氣,一下子將棺蓋揭開,要和死人說理,提起馬燈一照,隻見棺材中的死人皮幹肉枯,僅餘形骸。杜大彪嘟囔道:“你都這樣了還要錢呢?簡直財迷到家了,你是老油條他爹不成?”再一細看,死人抬起來的胳膊底下,有幾團黑乎乎的東西,在那兒一動一動的。杜大彪一瞧這可作怪了,死人身子底下怎麽有活物兒?什麽東西這是?這位爺是真愣,換二一個早就嚇趴下了,他卻一伸手把死人揪起來,壓低了馬燈一探究竟,這才看明白,棺底居然有四隻大刺蝟。
杜大彪見是刺蝟訛他的錢,心中一股無名火起,大罵了一聲,伸手把四隻老刺蝟拎出來。他是當巡警的,身上帶有捆人的繩子,將幾個老刺蝟四腳一捆拴成一串,順手扔在一旁,又提上馬燈往棺材裏找,剛才的銅錢得撿迴來,沒想到棺材中的銅錢不下百枚,看來這四個刺蝟沒少在此訛錢。
書要簡言,杜大彪將銅錢揣在懷中,拎上四隻大刺蝟從義莊出來,迴到火神廟警察所之時,已然天光大亮。進屋一看,劉橫順也剛到。老油條值了一宿夜班,哈欠連天正要迴家睡覺,見杜大彪灰頭土臉的,手上拎了四隻大刺蝟,擰眉瞪眼一步邁進屋來,真把他嚇了一跳,不知杜大彪唱的是哪一出,忙問:“你怎麽把大仙爺逮迴來了?不怕遭報應?”
杜大彪嘴笨,說起話來前言不搭後語,費了半天勁才把事情說明白。老油條聽罷嘖嘖稱奇:“大仙爺顯聖找你借幾個錢,那是你杜大彪的造化,久後準保佑你發財,你可倒好,拿了大仙爺的錢財不說,還都給捉了迴來!”劉橫順說:“什麽大仙爺,這幾個東西在義莊作祟,想來也非善類,趁早扔河裏去。”杜大彪嘴饞,扔河裏那是糟蹋東西,難得這幾個刺蝟這麽大,不如糊上河泥放在灶膛中燒烤,扒下皮來比小雞兒的肉還嫩,想一想就流哈喇子。
老油條嚇了一跳,趕忙攔住杜大彪:“老話講狐黃白柳灰,刺蝟是白大仙,你壽星老兒上吊——活膩歪了,敢吃大仙爺的肉?咱見天兒在一個屋裏待著,你們遭了報應我不得跟著倒黴嗎?您二位瞧我了,高高手兒,饒它們一條命。”他一邊求告,一邊將幾個刺蝟從杜大彪手裏搶過來,找了四個雞籠子,一個下邊扣上一隻,下了差事不忘給它們喂吃喂喝,還得念叨兩句,求大仙爺保佑,原想等哪天下了差事,帶去西頭墳地放生,這些天忙忙叨叨的,又趕上陰天下雨,還沒顧得上去。可當李老道上前揭開雞籠一看,這幾個大刺蝟都是二目圓睜、嘴角帶血,皆已斃命多時。火神廟警察所裏的一幹人等麵麵相覷,四個大刺蝟早上還是活的,怎麽天一黑全死了?
李老道看明白了,多虧四隻大刺蝟做了替死鬼,否則死的就是劉橫順了!
6.
夜近子時,大雨滂沱,雷聲如炸,閃電接地連天,一道亮似一道,屋子本來就破,牆角屋簷嘩嘩漏水,火神廟警察所的幾個人待不住了,上裏屋去叫劉橫順,但是搖晃了半天,劉橫順仍趴在桌上一動不動。他們這才發覺情況不對,劉橫順是追兇拿賊的人,一向敏銳無比,有什麽風吹草動一翻身就坐起來,不可能睡得這麽死,這可不是喝過了!
李老道告訴眾人:“你們別動他了,事不宜遲,快按我說的排兵布陣!”之前李老道說過了,旁門左道有一件法寶紙棺材,將在五月二十五分龍會前後拜死劉橫順,如果警察所還在老火神廟,隻要劉橫順不出去,盡可以躲過此劫,無奈幾百年的老火神廟拆了,又趕上這麽大的暴雨,想保住劉橫順的命,必須聽他李老道的吩咐。
老油條等人真怕劉橫順有個閃失,萬裏還有個一呢,除此之外也別無他法,就聽李老道的也無妨。李老道打開那個大包袱,從中拿出兩麵令旗,紅底金邊,一邊繡金龍、一邊繡北鬥,命張熾、李燦分持令旗;又取出一麵杏黃幡,上寫六個大字“值日上奏靈官”,讓老油條抱在懷中。老油條不情願,心說這叫什麽事兒呢?一把年紀了我還得當迴孝子,當著眾人又不好意思多說。光這樣還不夠,李老道來到堂屋,在地上擺了七個飯碗,一個碗底下壓一雙筷子,又用大葫蘆往碗裏倒燈油,放了撚子點上,不知他這是什麽油,霎時間腥臭撲鼻,嗆得幾個人直捂鼻子。
老油條問李老道:“道爺,您這是什麽燈油?怎麽一股子怪味兒?”
李老道說此乃黑狗油,堂屋中的七盞油燈,等同於劉橫順的三魂七魄,你們可看緊了,千萬別讓燈滅了,滅一盞燈丟一樣,魂魄一散人就完了。說罷交給杜大彪一口寶劍,讓他守住大門,屋外的響動不必理會,天塌下來也不要緊,待住了別動地方,萬一有東西進來,甭管是什麽,你掄寶劍就砍。然後讓老油條和張熾、李燦三人各持旗幡,守在二道門前。等到一切布置妥當,李老道說他還得走,該做的全做了,再留下也沒用,萬事雖由人計較,到頭還看命安排,接下來全憑劉橫順的造化了。
老油條連聲道謝,屁顛屁顛兒地跟去相送。張熾、李燦知道老油條膽小怕事,出門送李老道是假,找機會開溜是真,追上去把他拽了迴來。四個人關緊屋門,吃罷剩下的撈麵,按照李老道的交代各歸各位,坐在警察所中幹等。轉眼到了子時,隻聽雨聲一陣緊似一陣,傾盆大雨下到地上冒出陣陣白煙,天上泛起白光。民間有諺“亮一亮下一丈”,天津衛可有年頭沒下過這麽大的雨了。
不過等到四更天,仍不見異狀。張熾、李燦、杜大彪仨人懈怠了,有一句沒一句地閑聊,但是吃飽了犯困,不知不覺打上了瞌睡。老油條憋了一泡尿,坐在屋中暗暗叫苦,李老道可說了“無論如何不能開門”,不開門如何出去放水?如若尿在屋裏,萬一讓哥兒幾個撞見,還要不要這張老臉了?可是人有三急,到了後半夜,老油條實在忍不住了,活人不能讓尿憋死,再不出去非把尿泡憋炸了不可,又看其餘三人都睡著了,他心存僥幸,覺得開一下門沒什麽,誰也不會發覺,就悄悄穿上雨披子,躡手躡腳來到門前,怎知剛一伸手開門,驀地刮起一陣陰風,打著旋往屋裏鑽。
老油條一向膽小迷信,見陰風來者不善,立時嚇了一跳,這口氣提不住,褲襠一下子濕透了,再關門可來不及了,一道黑氣霎時進了屋,貼著地皮走。張熾、李燦身上一冷,睜眼瞧見老油條將屋門打開了,兩個人都嚇了一跳,隻見一陣黑風在屋中打轉,刮得七盞油燈忽明忽滅,忙將杜大彪拎起來。杜大彪正做夢啃燒雞,突然被人拽起來,迷迷瞪瞪地手持寶劍愣在當場。張熾伸手推了他一把,杜大彪才反應過來,掄寶劍一通亂劈胡砍,黑風化為烏有,一個讓寶劍斬為兩半的小紙人掉落於地,身上寫了一個“風”字。咱們說得慢,事發卻快,屋中的七盞油燈,已被黑風刮滅了六盞,還有一盞沒讓風刮滅,卻讓杜大彪一劍砍翻了,碗中黑狗油潑了一地,燈也滅了。
屋外大雨瓢潑,電閃雷鳴,四個人身上全是冷汗,誰也做聲不得,這可要了劉橫順的命了!正是“人讓人死天不肯,天讓人死有何難”?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