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個時候的我,腦海在飛速運轉,最終將齙牙妹的話總結為一句話,那就是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即以人民為中心,以社會運轉機製公平、整體物質和文化提高為兩個基本點,如此才能人人如龍,則群龍在天,人類大幸。


    乍一看,好像有點形而上,但是這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卻是推動時代進步的最強力推動力,可是,一個人如何做到有智慧呢?這還是一個比較難解的問題!


    於是我出口問齙牙妹道,人如何有智?


    齙牙妹放下酒杯,看了一眼迷瞪著雙眼要睡覺的曹有為道,智成於思,思成於識,識成於辨,辯成於學,學成於師。


    我哦了一聲道,什麽老師才是好老師?


    齙牙妹道,以天地為師者可以成神,這種人開天辟地唯有一人,乃伏羲,那麽以神為師者可以成聖,周文王是聖,老子是聖,孔子亦是聖,像這樣的人少數,皆是天之驕子。


    那麽以聖者為師的人,成不了聖者,最次成賢者。


    以賢者為師的人,成不了賢者,最次成為有智慧的人。


    一個好老師首先是一個好學生,他心中明白以誰為老師。


    達到這一步,隨後他知道如何教,教學的目的在於讓人知本。


    知本即是做人之本和做事之本。


    教做人之本少不了要拿古往今來的各種案例來教會學生如何做一個正直的人,教做事之本,少不了要從事物的源頭和流變來去教人認識事物的發展,然後如何正確的看待事物。


    如果有這樣的老師,得之甚幸。


    聽了這話,我明白了一個道理,這個道理是和教育有關的!


    因為這個時候,我想起了一首詩來,這詩是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此詩據說是駱賓王七歲的時候寫出來的。


    這個人出身寒門,家庭條件也不好,但是卻能七歲成詩,雖然是天縱奇才,但卻也與家庭教育分不開,如果沒有他的父母激發他的靈智,那麽他是不可能做到七歲成詩的。


    照這麽個邏輯推理的話,孩子的三歲到七歲之前是一個特別重要的時期。


    一歲兩歲到三歲這幾年是幼兒長身體的時候,三歲之後則開始探索這個世界了,是一個主觀上模仿大人的時候,也是一個能夠最為主動接受事物的時期,而這個時候小孩子的接受教育和探索的熱情是自然生發的,與道相合,所以接受能力和記憶力都特別好,那麽,父母如何在孩子三歲到七歲的時候進行發現孩子的天性,點燃它的天性之火,就成了一個極為重要的問題!


    我剛想到這裏,齙牙妹又出口道,得良師,人生三幸之一。


    我問,什麽是人生三幸?


    齙牙妹道,得良師,交良友,行良事。


    我說,良師你說了,良事我也知道,就是做善良的事和正確的事,那良友是什麽?


    齙牙妹道,能觀人之行,辨人之德,識理明智者為良友。見人不善能勸者為良友,不善者被規勸而不改,勸者及時避開不與之交往者為良友,無非見賢思齊,從善如流。


    我說,得這三者即為智者了嗎?


    齙牙妹搖頭道,有良師者不學,有良友之勸不聽,有良事而不行,怎麽能成為智者?


    我說,那到底如何才能成為一個智者?


    齙牙妹道,之前我不是說了嗎?


    我道,你說的智成於思,思成於識,識成於辨,辯成於學,學成於師,這話太籠統,我天生愚鈍,腦袋轉不過來。


    齙牙妹道,你說的這句話倒是大實話,你看你身邊這位,看似昏昏欲睡,卻是隻聽不說,在心裏默默理解和反駁,不出口詢問,這才是真正的大智若愚呢!


    我呃了一聲,點讚道,你說的很對,我這位朋友就是一個智者!


    本昏昏欲睡的曹有為聽有人誇他,猛地抬起頭道,瞪大眼睛,一副求知若渴的樣子,點頭道,你們說的很對,繼續說下去。


    齙牙妹哈哈一笑道,見你們如此好學,我就一一給你們分解分解吧,學在於明德,德在於知理,知理在於辨別是非,是非既辨,則可識人識事識物,識別這三者才能融會貫通形成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思維方式既然成了,那麽由此進行長久的思考,就擁有了自己的智慧,智與道通,則道德通。


    我說,這話倒是通俗易懂了,不過在這些之中最難的是識人,識人如何識?


    齙牙妹道,識人有三步,第一步聽其言是否明是非,第二步辨其思是否明道理,第三步,觀其行是否言行一致,如果這人言思行一致,那麽可為良友。


    我說,如果這人是一個善於隱藏的人呢?


    齙牙妹道,以色利誘之,以情迷之,以是非惑之,如不動,則是智者。


    我說,何解?


    齙牙妹道,抱守元一,是為道,但是,善用智的人,在不同的情景之中往往會反其道而行之,所以善於用智的人,不拘泥於規矩,會靈活變通。


    我說,如何反其道而行?


    齙牙妹道,別人以色誘接納之,以利誘得之,以情迷裝作不知,以是非惑之從你是非之辯而不辯,迷惑你從而駕馭你。


    我說,靠,這太玄了,不可理解。


    齙牙妹道,和平年代用這招的是下三濫,但是在戰爭年代為了獲得戰爭勝利為了獲得情報,為了自己的信仰達到戰局大勝的目的,在非常情況下,用之也未嚐不可,前提是,你能駕馭得了。所以,不處在同一個時期去理解一個人是很難的。


    我說,你所說的反其道之智,很顯然是詭道!


    齙牙妹道,用兵在於詭,詭道即兵道,兵道即是詭道。


    我說,怎麽又扯上兵道了。


    齙牙妹道,我說的那些話,皆出自一本兵書。


    我說,什麽兵書?


    齙牙妹道,《奇門遁甲術》。


    我問,從何而來?


    齙牙妹道,此書乃黃帝身邊良臣“風後”融合了《陰符經》之後所著,用於戰事,其書第一篇就是智字篇,教人如何擁有智慧運用智慧,而我說的那些話,無非是我的理解而已。


    我哦了一聲道,《陰符經》這書我知道,是黃帝在夢中習得的兵書,傳說此書來自九天玄女,是真是假?


    齙牙妹道,假的!黃帝的《陰符經》出自飛天羽神,是此人從東方伊甸園帶出來的《靈山經》中的一部分!


    我驚異的道,《靈山經》裏麵竟然還有一本兵書?


    齙牙妹道,《靈山經》本有五部分,一為《巫鬼經》說天下巫鬼之事記巫醫之術,二為《點金術》觀辨相定見陰陽,可查天下寶藏埋藏之地。


    三為《機甲密要》,天下機關之術莫不出自於此,四為《解夢書》,解夢織夢之術出於此,五為《陰符經》,天下兵書的源頭。


    飛天羽神傳這五本書的前四本於民間,被巴蜀兩族得到,後流轉於世。


    《陰符經》乃兵書,帝王之學,不能授予一般人,隻能擇有德之人授之,所以飛天羽神來到人間,先是選擇了神農,試圖幫神農得天下,然而神農死得早,隨後她又扶植神農部落其他首領,然而皆是扶不起的阿鬥,最後黃帝天縱奇才打敗神農部落。


    但是,飛天羽神覺得自己擁有兵書都沒鬥過黃帝,比較慚愧,就躲到了神農夢之空間,不打算再見人,沒想到黃帝對其人卻很感興趣,率軍來將其抓走了。


    經過互相了解,飛天羽神覺得黃帝擁有“土德”,大地之德為厚德,可載物亦可載萬民,於是將兵書授予黃帝,也擔任了黃帝的幕後軍師,幫助黃帝打敗了蚩尤,一統天下。


    我聽了這話,頓時吃驚無比,心道,沒想到飛天羽神就是九天玄女!


    要是這樣的話,這個脈絡就清晰了,飛天羽神出自伊甸園,而伊甸園與仙女星人女媧和西王母有關,所以民間流傳黃帝的兵書是西王母授意九天玄女教會黃帝的,照這麽看的話,一切合情合理,如此以來,尋找飛天羽神就要找到黃帝。


    想到這裏,我出口問道,傳言黃帝乘龍飛天,不知真假?


    齙牙妹道,不知。


    我再問,可有黃帝下落。


    齙牙妹道,問他作甚?


    我說,要找飛天羽神,就必須找到黃帝。


    齙牙妹道,黃帝在與蚩尤作戰的時候,為了防備蚩尤的“斬首計劃”,建奇門九宮以隱藏。


    我說,為什麽要躲,痛痛快快的打一架不行嗎?


    齙牙妹道,行軍打仗在於謀略和行軍,謀略出自軍師,行軍在於將帥調遣,將帥和軍師不能露於明處,此乃兵道中的隱藏之道。


    她說到這裏,頓了一下又道,黃帝和飛天羽神一個是將一個是軍師,與蚩尤作戰的第一個階段皆藏於奇門九宮,最後全麵圍剿蚩尤的時候才現身。也就是說,黃帝奇門九宮裏麵或許有黃帝和飛天羽神的線索,至於他們戰勝蚩尤之後去了哪兒,無人知曉。


    我說,黃帝奇門九宮在哪?


    齙牙妹道,不知。


    我說,我看你無所不知,怎麽會不知?


    齙牙妹道,我生來知之,隻知已知,不知者皆不知。


    這話很熟悉,時間老人也說過這樣的話,看來夢之空間的人都明白一些事,但卻不知道一些事,我知道問下去也白搭了,遂作罷!


    齙牙妹看著我微笑道,黃帝奇門九宮危險莫測,深藏不測殺機,就算你找到了奇門九宮的線索進入了,也不能闖到最後的“隱宮”。


    我說,就算死我也要去!


    齙牙妹嘿嘿一笑道,你看吧,你們人就樣,從來不聽人勸,算了,就當我沒說吧。


    我聽了這話,又要說些人定勝天的場麵話,忽然身邊的傳來撲通的聲音,我扭頭一看,曹有為倒在了床上唿唿大睡。


    我搖頭苦笑一聲,準備喊曹有為起來去尋找夢之空間的神獸白猿,抓緊離開這裏。可是對麵的齙牙妹忽然張口對我吹了一口氣,隨後我覺得昏昏欲睡,眼睛一閉,倒在了床上。


    卻不知後事如何,且聽下迴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黃河生死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慕容關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慕容關康並收藏黃河生死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