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此話一出,讓我更驚奇了。
她通過我一句話就判定出我們的目的和別人不同,這說明她的觀察能力、總結能力、判斷能力都不一般,於是我說,你挺有才啊!
她咯咯一笑,一般有才吧。
我說,你不是司機吧?
她說,你從哪裏看出來的?
我說,通過你的語言,麵相,氣質,個性著裝,都說明你是一個不正常的司機,所以說你不一定是個司機,或者說,就算你是司機,也有不正常的目的。
她聽了我的話,眼睛泛起活潑的靈光,從後視鏡看了我一眼道,你說準了,我確實是一個不正常的司機。
我說,此話怎講?
她說,我父親是個司機,而我是一名網絡作家!
聽了這話,我就明白她此前說的偶爾開出租是什麽意思了,她一定是在體驗生活。
想到這裏,我嗬嗬笑道,沒想到我竟然碰到了一個網絡作家,我最佩服的就是網絡作家了,坐在家裏就能洋洋灑灑,數百萬言,都牛的不得了!
她說,過獎了過獎了。
我說,看樣你是在體驗生活咯?
她說,沒錯,我是懸疑推理作家,專門寫靈異故事的,上一本書剛寫完,閑得慌,就替我爸爸出來開車體驗生活,一方麵減輕我老爸的負擔,一方麵為寫作積累素材,司機這個職業可是認識社會的窗口,南來北往的什麽人都能見到,對於我的創作來說,極為有幫助。
我說,怎麽個有幫助法呢?
她說,對於創作來說,故事外在表現形式和思想內涵大同小異,但裏麵的人物各不相同,所以對於創作來說,創造一個與眾不同的人物至關重要。除此之外,我當司機的時候,還能聽到南來北往的旅行者講述他們的所見所聞,更能增長我的見識。
我說,厲害厲害,沒想到自己能遇到活著的作家,真是三生有幸,話說當年我開書店的時候,最喜歡看的書就是懸疑推理題材的小說了,能告訴我你寫的小說的名字嗎?說不定我還看過呢!
她說,《羅浮覓仙》。
我一拍大腿,激動地叫道,你是,你是——雨、雨後彩虹?
她咦了一聲道,你知道我的筆名?難道你是我小說的讀者?
我叫道,可不是怎麽著,你那本書我看過,可“稀飯”(喜歡)了的說,真沒想到我遇到了作者本人,我可是你的粉絲,這太,這太他媽的巧他娘打巧,巧極了……
我真是沒想到坐個出租車都能遇到自己喜歡的作者,頓時有了見到“活著的偶像”的感覺,一時不知道說什麽好了。
曹有為看我挺激動,叫道,來寶哥你激動個什麽勁?不就一本介紹羅浮山小吃的說明書嗎?你至於的嗎?
我愣了一下道,什麽羅浮山小吃?
曹有為道,羅浮米線,可不就是一本介紹羅浮山腳下米線怎麽個做法和怎麽個吃法的書?
我的天,原來他將覓仙,聽成了米線!
他話一出,一連串銀鈴般的響聲響了起來。
“雨後彩虹”笑得花枝亂顫,胸脯兒一顛一顛的。
我嘿嘿一笑道,大作家您別介意啊,我這兄弟別的不會,就愛開玩笑。
說實話,這話是違心話,但我卻說出來了,沒辦法,誰讓曹有為是我兄弟唻,他某些方麵的無知我知道就行了,在外人麵前自然要維護兄弟的形象,再說了,曹有為上山學藝產生了十年的社會生活空白期,和社會脫節了不少,出山之後又跟我們一起瘋,過的根本不是正常人的生活,也苦了他了。
曹有為聽我維護他,拍了拍我的肩膀,手動為我點了個讚。
這時候,“雨後彩虹”道,咱們還真是有緣啊,能在茫茫人海相遇,這著實令人開心,你叫我的本名郭茉莉就好啦。
我說,這個名字好聽,茉莉妹妹你好。你一定要給我簽個名,不然辜負了咱們相遇一場。
她說,這個要得。
她說這話的時候,臉上神采飛揚。
她高興的樣子,比賺了錢還高興,那是一種發自心底的喜悅。
對於這種喜悅,我特別理解。因為對於一個作者來說,沒有什麽比偶然碰到一個認可她的讀者更為高興的事了。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讀者有可能比作者的家人更了解作者。因為對於一個作者來說,一本書就是他的表達,然而,作者的家人並不一定認可他寫小說,就別說認認真真的去讀作者的小說了。
從這個方麵來說,讀者是作者的心靈上的知音,而一本書,就是作者和讀者溝通的平台,作者所要做的就是將這個平台搭建起來,不僅搭建起來,還要搭建的漂漂亮亮的。
接下來我們就以《羅浮覓仙》這本書的故事為話題,開始了話聊。
郭茉莉這本小說,說的是兩個大學生去羅浮山旅遊,偶然碰到了一個即將死去的道士,然後道士告訴他們了一個“長生不死”的秘密,隨後兩個大學生圍繞著這個秘密以羅浮山為起點探秘各大道教聖地的探險的故事。
當年我看了這本書之後差點認為這個世界真的有神仙,也就是說《羅浮覓仙》雖然是虛構的故事,但虛構的太真實了。
既然我們有這麽一個共同的話題切入點,那麽我們的聊天自然就容易了許多,又加上都是80後,共同話語多,關鍵的是我們的價值取向相同,所以極為投機,氣氛極為熱烈,四個人恨不得推開車門跳到路邊,來個“公路四結義”。
在聊天的過程中,我也了解了許多她創作小說背後的故事,諸如什麽她在創作過程中有時候一個情節想一天啦,什麽有時候被讀者“催更”催的她都急得想砸鍵盤啦,什麽看到讀者不好的評論哭了一天啦,什麽當初她寫網絡小說全家人反對了,說她魔怔了,不務正業,還要找巫師給治治什麽的,還說什麽到最後掙錢了才被認可了怎麽的怎麽的。
她的話讓我了解了網絡作家的艱辛,知道了現在社會上有很多人瞧不起網絡文學,更知道了封建觀念還殘存在父輩們的心理中,著實讓人可憐可悲,但我對此絲毫不同情,因為這就是道的無情,但同時,道的有情又會逐步的改變這一切。
我對她說,對於喜歡創作的人來說,創作是一件痛苦並快樂的事情,如果抱怨連天,不如真正的做司機,多自在啊,也沒人催故事更新,還能聽故事。
她嘴巴一撇道,我沒抱怨。
我說,你還說你沒抱怨呢,你看看我現場版的說你一句你就委屈了,一個作者要內心強大,不能被任何事情所左右,因為作者是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現時代的強者,或者超越時代的強者,不能被任何事情打垮。相比於那些悲催啃著窩窩頭,甚至連飯都吃不上的作家來說,你們就知足吧。我聽說有的網絡作家收入都過百萬甚至上千萬。我的天,你們處在一個最好的創作時代而不自知啊!
她說,有錢就是最好的創作時代?
我說,錢是作品好不好的檢驗標準之一,但不是唯一,但從作者精神財富向經濟財富的轉化力度來看,網絡文學這種形式已經被這個時代的經濟市場,以及至少是80、90、00後年輕“公民”的認可,你們的腳底板子已經踩在了曆史的舞台上了。
她笑道,還曆史舞台呢,網絡作品可被一些傳統文學領域的作家們罵為垃圾呢!
我嗬嗬一笑道,一代一代又一代,代代代溝如黑袋,新鮮事物總是在批判中成長的,你們要感謝那些批判的人,正因為他們的不看好,才使得新鮮事物更好的成長。再說啦,作者在成長,讀者也在成長,咱們就由它,且看它,看二十年之後,二十年不行,還有四十年唻,路雖然漫長,卻也瞬息而至。你們隻要把網絡文學這盤大菜玩出花來,他們就沉默了。
她聽了這話,讚道,要是讀者都像你這麽理性就好啦!
我說,你們不能光要求我們讀者理性,你們作者也要理性啊,互相尊重和理解才是正常文明社會應有的交際和溝通方式,也隻有大家理性起來,這個世界才美好,才有未來啊。
她說,我們該怎麽理性?
我說,理性的認識網絡文學到底是怎樣的文學,以及它應該肩負著的使命。
她說,有什麽使命?
我說,高爾基先生說過嘛,文學是人學。既然是人學,那麽文學所展現的就是人性,所以文學就要肩負起揭露人性的惡,讚揚人性的美,讓讀者感受到生機勃勃的人性內在美的任務。
她說,你還懂創作?
我搖頭道,我不懂,但我知道文學藝術這種東西是人創造出來的,既然是人創造出來的,體現的總歸是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人與宇宙之間的矛盾,有矛盾就有衝突,有衝突就有情節,有情節就能體現人物性格,而人物的性格又決定了人物的命運,人物命運既然定了,那麽故事就有結局了,不過人物性格影響命運的同時,命運(事件)又會影響人物的性格,所以說文學這種東西關鍵在於寫人的性格和命運在時代(故事背景)中的變化關係,而一個人性格的養成又是在不同的事件中曆練出來的,可以這麽說,創作裏麵的所有元素都是互相交織互相影響的,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她說,你說的有道理,我就是堅持“以人為本”的創作。
我嗬嗬笑道,你那小說我看了,有局限,視野太狹窄,隻是為了自己的私心尋求長生不死,而一個真正成為了“真正的人”的人性是向往真理的,渴望光明的,渴望愛的,他不是單純的想自己肉體或精神不死,而是想著真理不死,所以說文學是發現真理,傳播愛與光明的,這是文學的核心價值觀以及文學所肩負著的使命。
雖然古往今來作家們的切入點不同,“耍筆”的方式不同,選用的題材不同,用的結構手法不同,但總歸是通過展現人的生活百態,展現自然美、事物美、人性美,通過一個個的矛盾衝突將“美”和“真理”充分的表達出來,而真理和美這兩個不是個東西的東西卻是美好的,能激發人內心愛生活,愛美麗的光明內心,既然網絡文學這個載體活躍了起來,也必然逃脫不了這個使命!
郭茉莉道,那些描寫黑暗的打打殺殺的文章呢?
我嗬嗬笑道,要麽真的就是垃圾的很徹底的打打殺殺,要麽打打殺殺的背後是為了揭示光明,為了警示人,即從社會的某一個側麵展現人性,教人該怎麽活著,這是作者的切入點不同導致的題材上的不同,造成作者切入點不同的原因是,作家的“創作個性”是不同的。
她道,什麽是“創作個性”?
我呃了一聲道,作家的知識儲備,生活經曆,性格,成長環境,思想方向都影響了一個作家的個性,所以他在創作的時候不自覺的就加入了這個個性。這叫作家的創作個性。所以對於文學創作來說,就具有了一個原創性。
說到這裏,我嗬嗬笑了一聲道,作家這個職業曆來被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說白了就是人類的精神病醫生,由於作家的個性不同,所以施展的治療手段不同,有人就見不得這精神病,然後以筆為刀直接捅上幾刀子,刀刀見血讓他感受一下什麽叫“多麽痛的領悟”,有的則比較含蓄,玩個什麽“春秋筆法”,含沙射影。有的則直接冷言冷語。有的則什麽都不說,隻是長久的蹲在黑暗之中,用那明亮的眸子在黑暗探索著,發現著光明,因為隻有長久的蹲在黑暗之中,才能更好的解析光明。
她說,在黑暗中不就成了瞎子了嗎?怎麽找光明?我不懂!
我微微一笑道,有眼無珠的人,還不如瞎子的心靈。
她說,我還是有點不懂哎,你能不能說得更明白一點?
我搖頭苦笑道,道理其實最沒有道理,十歲的時候聽了,左耳朵聽了右耳朵出,十八歲的時候撞了南牆頭破血流了才真正知道道理到底是什麽道理,事實上,道理這個東西隻有自己親身感悟了才會知道,所以說,你的生活沉澱還需要加深,我相信你未來會懂的。
說完這話,我瞥了郭茉莉一眼,見她眉頭皺了起來,一副思考的樣子,我見狀就不去打擾她,大約過了一分鍾,她開口道,我認為文學應該是自由的,個性的,如果被什麽所謂價值觀所束縛,應該不太好吧?
我哈哈笑道,自由?這個世界上哪裏來的真正自由?所謂的自由是由不得你自己。
她說,此話怎講?
她通過我一句話就判定出我們的目的和別人不同,這說明她的觀察能力、總結能力、判斷能力都不一般,於是我說,你挺有才啊!
她咯咯一笑,一般有才吧。
我說,你不是司機吧?
她說,你從哪裏看出來的?
我說,通過你的語言,麵相,氣質,個性著裝,都說明你是一個不正常的司機,所以說你不一定是個司機,或者說,就算你是司機,也有不正常的目的。
她聽了我的話,眼睛泛起活潑的靈光,從後視鏡看了我一眼道,你說準了,我確實是一個不正常的司機。
我說,此話怎講?
她說,我父親是個司機,而我是一名網絡作家!
聽了這話,我就明白她此前說的偶爾開出租是什麽意思了,她一定是在體驗生活。
想到這裏,我嗬嗬笑道,沒想到我竟然碰到了一個網絡作家,我最佩服的就是網絡作家了,坐在家裏就能洋洋灑灑,數百萬言,都牛的不得了!
她說,過獎了過獎了。
我說,看樣你是在體驗生活咯?
她說,沒錯,我是懸疑推理作家,專門寫靈異故事的,上一本書剛寫完,閑得慌,就替我爸爸出來開車體驗生活,一方麵減輕我老爸的負擔,一方麵為寫作積累素材,司機這個職業可是認識社會的窗口,南來北往的什麽人都能見到,對於我的創作來說,極為有幫助。
我說,怎麽個有幫助法呢?
她說,對於創作來說,故事外在表現形式和思想內涵大同小異,但裏麵的人物各不相同,所以對於創作來說,創造一個與眾不同的人物至關重要。除此之外,我當司機的時候,還能聽到南來北往的旅行者講述他們的所見所聞,更能增長我的見識。
我說,厲害厲害,沒想到自己能遇到活著的作家,真是三生有幸,話說當年我開書店的時候,最喜歡看的書就是懸疑推理題材的小說了,能告訴我你寫的小說的名字嗎?說不定我還看過呢!
她說,《羅浮覓仙》。
我一拍大腿,激動地叫道,你是,你是——雨、雨後彩虹?
她咦了一聲道,你知道我的筆名?難道你是我小說的讀者?
我叫道,可不是怎麽著,你那本書我看過,可“稀飯”(喜歡)了的說,真沒想到我遇到了作者本人,我可是你的粉絲,這太,這太他媽的巧他娘打巧,巧極了……
我真是沒想到坐個出租車都能遇到自己喜歡的作者,頓時有了見到“活著的偶像”的感覺,一時不知道說什麽好了。
曹有為看我挺激動,叫道,來寶哥你激動個什麽勁?不就一本介紹羅浮山小吃的說明書嗎?你至於的嗎?
我愣了一下道,什麽羅浮山小吃?
曹有為道,羅浮米線,可不就是一本介紹羅浮山腳下米線怎麽個做法和怎麽個吃法的書?
我的天,原來他將覓仙,聽成了米線!
他話一出,一連串銀鈴般的響聲響了起來。
“雨後彩虹”笑得花枝亂顫,胸脯兒一顛一顛的。
我嘿嘿一笑道,大作家您別介意啊,我這兄弟別的不會,就愛開玩笑。
說實話,這話是違心話,但我卻說出來了,沒辦法,誰讓曹有為是我兄弟唻,他某些方麵的無知我知道就行了,在外人麵前自然要維護兄弟的形象,再說了,曹有為上山學藝產生了十年的社會生活空白期,和社會脫節了不少,出山之後又跟我們一起瘋,過的根本不是正常人的生活,也苦了他了。
曹有為聽我維護他,拍了拍我的肩膀,手動為我點了個讚。
這時候,“雨後彩虹”道,咱們還真是有緣啊,能在茫茫人海相遇,這著實令人開心,你叫我的本名郭茉莉就好啦。
我說,這個名字好聽,茉莉妹妹你好。你一定要給我簽個名,不然辜負了咱們相遇一場。
她說,這個要得。
她說這話的時候,臉上神采飛揚。
她高興的樣子,比賺了錢還高興,那是一種發自心底的喜悅。
對於這種喜悅,我特別理解。因為對於一個作者來說,沒有什麽比偶然碰到一個認可她的讀者更為高興的事了。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讀者有可能比作者的家人更了解作者。因為對於一個作者來說,一本書就是他的表達,然而,作者的家人並不一定認可他寫小說,就別說認認真真的去讀作者的小說了。
從這個方麵來說,讀者是作者的心靈上的知音,而一本書,就是作者和讀者溝通的平台,作者所要做的就是將這個平台搭建起來,不僅搭建起來,還要搭建的漂漂亮亮的。
接下來我們就以《羅浮覓仙》這本書的故事為話題,開始了話聊。
郭茉莉這本小說,說的是兩個大學生去羅浮山旅遊,偶然碰到了一個即將死去的道士,然後道士告訴他們了一個“長生不死”的秘密,隨後兩個大學生圍繞著這個秘密以羅浮山為起點探秘各大道教聖地的探險的故事。
當年我看了這本書之後差點認為這個世界真的有神仙,也就是說《羅浮覓仙》雖然是虛構的故事,但虛構的太真實了。
既然我們有這麽一個共同的話題切入點,那麽我們的聊天自然就容易了許多,又加上都是80後,共同話語多,關鍵的是我們的價值取向相同,所以極為投機,氣氛極為熱烈,四個人恨不得推開車門跳到路邊,來個“公路四結義”。
在聊天的過程中,我也了解了許多她創作小說背後的故事,諸如什麽她在創作過程中有時候一個情節想一天啦,什麽有時候被讀者“催更”催的她都急得想砸鍵盤啦,什麽看到讀者不好的評論哭了一天啦,什麽當初她寫網絡小說全家人反對了,說她魔怔了,不務正業,還要找巫師給治治什麽的,還說什麽到最後掙錢了才被認可了怎麽的怎麽的。
她的話讓我了解了網絡作家的艱辛,知道了現在社會上有很多人瞧不起網絡文學,更知道了封建觀念還殘存在父輩們的心理中,著實讓人可憐可悲,但我對此絲毫不同情,因為這就是道的無情,但同時,道的有情又會逐步的改變這一切。
我對她說,對於喜歡創作的人來說,創作是一件痛苦並快樂的事情,如果抱怨連天,不如真正的做司機,多自在啊,也沒人催故事更新,還能聽故事。
她嘴巴一撇道,我沒抱怨。
我說,你還說你沒抱怨呢,你看看我現場版的說你一句你就委屈了,一個作者要內心強大,不能被任何事情所左右,因為作者是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現時代的強者,或者超越時代的強者,不能被任何事情打垮。相比於那些悲催啃著窩窩頭,甚至連飯都吃不上的作家來說,你們就知足吧。我聽說有的網絡作家收入都過百萬甚至上千萬。我的天,你們處在一個最好的創作時代而不自知啊!
她說,有錢就是最好的創作時代?
我說,錢是作品好不好的檢驗標準之一,但不是唯一,但從作者精神財富向經濟財富的轉化力度來看,網絡文學這種形式已經被這個時代的經濟市場,以及至少是80、90、00後年輕“公民”的認可,你們的腳底板子已經踩在了曆史的舞台上了。
她笑道,還曆史舞台呢,網絡作品可被一些傳統文學領域的作家們罵為垃圾呢!
我嗬嗬一笑道,一代一代又一代,代代代溝如黑袋,新鮮事物總是在批判中成長的,你們要感謝那些批判的人,正因為他們的不看好,才使得新鮮事物更好的成長。再說啦,作者在成長,讀者也在成長,咱們就由它,且看它,看二十年之後,二十年不行,還有四十年唻,路雖然漫長,卻也瞬息而至。你們隻要把網絡文學這盤大菜玩出花來,他們就沉默了。
她聽了這話,讚道,要是讀者都像你這麽理性就好啦!
我說,你們不能光要求我們讀者理性,你們作者也要理性啊,互相尊重和理解才是正常文明社會應有的交際和溝通方式,也隻有大家理性起來,這個世界才美好,才有未來啊。
她說,我們該怎麽理性?
我說,理性的認識網絡文學到底是怎樣的文學,以及它應該肩負著的使命。
她說,有什麽使命?
我說,高爾基先生說過嘛,文學是人學。既然是人學,那麽文學所展現的就是人性,所以文學就要肩負起揭露人性的惡,讚揚人性的美,讓讀者感受到生機勃勃的人性內在美的任務。
她說,你還懂創作?
我搖頭道,我不懂,但我知道文學藝術這種東西是人創造出來的,既然是人創造出來的,體現的總歸是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人與宇宙之間的矛盾,有矛盾就有衝突,有衝突就有情節,有情節就能體現人物性格,而人物的性格又決定了人物的命運,人物命運既然定了,那麽故事就有結局了,不過人物性格影響命運的同時,命運(事件)又會影響人物的性格,所以說文學這種東西關鍵在於寫人的性格和命運在時代(故事背景)中的變化關係,而一個人性格的養成又是在不同的事件中曆練出來的,可以這麽說,創作裏麵的所有元素都是互相交織互相影響的,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她說,你說的有道理,我就是堅持“以人為本”的創作。
我嗬嗬笑道,你那小說我看了,有局限,視野太狹窄,隻是為了自己的私心尋求長生不死,而一個真正成為了“真正的人”的人性是向往真理的,渴望光明的,渴望愛的,他不是單純的想自己肉體或精神不死,而是想著真理不死,所以說文學是發現真理,傳播愛與光明的,這是文學的核心價值觀以及文學所肩負著的使命。
雖然古往今來作家們的切入點不同,“耍筆”的方式不同,選用的題材不同,用的結構手法不同,但總歸是通過展現人的生活百態,展現自然美、事物美、人性美,通過一個個的矛盾衝突將“美”和“真理”充分的表達出來,而真理和美這兩個不是個東西的東西卻是美好的,能激發人內心愛生活,愛美麗的光明內心,既然網絡文學這個載體活躍了起來,也必然逃脫不了這個使命!
郭茉莉道,那些描寫黑暗的打打殺殺的文章呢?
我嗬嗬笑道,要麽真的就是垃圾的很徹底的打打殺殺,要麽打打殺殺的背後是為了揭示光明,為了警示人,即從社會的某一個側麵展現人性,教人該怎麽活著,這是作者的切入點不同導致的題材上的不同,造成作者切入點不同的原因是,作家的“創作個性”是不同的。
她道,什麽是“創作個性”?
我呃了一聲道,作家的知識儲備,生活經曆,性格,成長環境,思想方向都影響了一個作家的個性,所以他在創作的時候不自覺的就加入了這個個性。這叫作家的創作個性。所以對於文學創作來說,就具有了一個原創性。
說到這裏,我嗬嗬笑了一聲道,作家這個職業曆來被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說白了就是人類的精神病醫生,由於作家的個性不同,所以施展的治療手段不同,有人就見不得這精神病,然後以筆為刀直接捅上幾刀子,刀刀見血讓他感受一下什麽叫“多麽痛的領悟”,有的則比較含蓄,玩個什麽“春秋筆法”,含沙射影。有的則直接冷言冷語。有的則什麽都不說,隻是長久的蹲在黑暗之中,用那明亮的眸子在黑暗探索著,發現著光明,因為隻有長久的蹲在黑暗之中,才能更好的解析光明。
她說,在黑暗中不就成了瞎子了嗎?怎麽找光明?我不懂!
我微微一笑道,有眼無珠的人,還不如瞎子的心靈。
她說,我還是有點不懂哎,你能不能說得更明白一點?
我搖頭苦笑道,道理其實最沒有道理,十歲的時候聽了,左耳朵聽了右耳朵出,十八歲的時候撞了南牆頭破血流了才真正知道道理到底是什麽道理,事實上,道理這個東西隻有自己親身感悟了才會知道,所以說,你的生活沉澱還需要加深,我相信你未來會懂的。
說完這話,我瞥了郭茉莉一眼,見她眉頭皺了起來,一副思考的樣子,我見狀就不去打擾她,大約過了一分鍾,她開口道,我認為文學應該是自由的,個性的,如果被什麽所謂價值觀所束縛,應該不太好吧?
我哈哈笑道,自由?這個世界上哪裏來的真正自由?所謂的自由是由不得你自己。
她說,此話怎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