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若風見我們都好奇的看著她,並沒有說話,而是將我們帶到了船艙。
船艙中上下鋪,下鋪睡著的依舊是沉睡著的張含充,而上鋪上則坐著一個孩子,見我們進來瞪著個黑白分明的眸子,好奇的打量著我們。
這個孩子挺瘦,一身的古銅皮膚,跟非洲孩子也差不了多少了,眼睛長得出奇的漂亮,黑白分明,黑的如煤炭那麽黑,白的如白雲那麽白,出奇的亮,靈氣十足,我從來沒見過眼睛這麽有靈氣的孩子,一看就沒被俗氣沾染過。
這個孩子和狗娃的年齡差不多,也就有十三四歲。
曹有為見到那孩子狐疑的看了看周子興一眼,又狐疑的看了看柳若風一眼,然後做指點江山狀指著那孩子叫道,你們看這孩子的皮膚,長得跟周子興那叫一個模子印出來的,你們再看這孩子的眼睛,大大的真是隨了柳若風小姐了,不用說你們也知道了吧,這孩子鐵定是這兩人的私生子……不過……不過他們是時候將孩子弄到船上來的,我怎麽一點也不知道。
他剛說完這話,屁股上就挨了一腳,出腳的正是站在他後麵的柳若風。
曹有為一個踉蹌向前兩步,立住身子,揉著屁股,轉頭對柳若風叫道,見我撞破你們的奸、情,惱羞成怒了是吧!
莊羽瞪了曹有為一眼道,你個胖子,瞎說什麽呢?這孩子此前沒在我們船上,可是當我們問柳大小姐剛才出現什麽變故的時候她卻帶我們來看這孩子,說明這個孩子不僅和幽靈龍舟有關,應該也和龍舟為什麽沉入海底有關!
曹有為撓了撓腦袋道,我怎麽會不知道呢,隻是開個玩笑,你們也真是的,連個玩笑都開不起,真他媽的沒勁,老子不跟你們玩了!
說完這話,他不再說話,而是雙手環在胸前,眼神顯現出疑惑的神色,盯著上鋪的男孩,估計在思考這孩子是從哪裏冒出來的。
那小男孩見我們打量他,也不害怕,也依次打量著我們。
接下來柳若風就為我們講述了剛才發生的一切:
原來,當我們打開龍舟艙蓋進入觀景樓內部的時候,秦承運和柳若風擔心我們的安危,就打開漁船探照燈強光對周圍海麵進行掃視。
在掃視的過程中忽然發現龍舟靠近水麵的船體出現了一個缺口,狐疑之下便讓老丁頭將船靠近過去看看,剛到近前就發現一個孩子正順著缺口向外爬。
秦承運吃了一驚,大叫不許動。
那個孩子聽到有人大叫,也是吃了一驚,抬頭看了秦承運一眼,嗖一下就跳入了海中。
這孩子出現的怪異,秦承運哪裏能讓他跑了,也嗖一下跳入了海中。
小孩子似乎天生是在水裏長大的,遊動很快,秦承運根本追不上,又怕遊遠了偏離了漁船迷失在茫茫大海之中,就沒有繼續追下去,然後迴到了船上。
迴到船上之後,他在心裏琢磨,既然龍舟裏麵有小孩,那說明這艘船應該是人用的,說不定裏麵還有隱藏的人,於是就準備去幽靈龍舟上告訴我們讓我們小心點,還未動身,就聽水中嘩啦一聲響,一個巨大的怪物從水中冒了出來。
且看那怪物長有八個長長的觸手,每個觸手得有五、六米,竟然是一隻巨大的深海章魚,章魚的一隻觸手正卷著那個逃走的小孩。
秦承運見狀慌忙找了槍械對著章魚就是一梭子子彈,那“深海章魚”冷不丁受到攻擊,被嚇了一跳,緊張之餘,觸手一鬆,那孩子就趁機跳入了海中,隨後飛快的遊到了我們的漁船上,然後躲在秦承運身後大叫,救吾,救吾。
秦承運這時見到巨大的章魚,神經緊繃,根本來不及分辨他舅有舅無的,隻是用衝鋒對著深海章魚射擊。
由於這槍裝有消聲器,所以這個時候戰鬥發出的聲音,在龍舟觀景樓二層的我們根本沒有注意到。
那深海章魚受到槍擊,雖然不足以使它致命,但是它似乎也感覺船上那個大漢不是那麽容易對付,於是嗖嗖就向龍舟遊去,很快就到了龍舟船頭部分,然後八爪一揮,用吸盤吸住船體表麵,就向上爬去。
秦承運被八爪章魚嚇了個半死,如果這隻巨大的章魚爬上觀景樓進入內部,估計呆在裏麵的我們就成為了甕中之鱉,絕對兇多吉少,於是當機立斷,迅速竄入船艙找到火箭筒裝上炮彈,跑出船艙,就見那大章魚已經爬上了龍頭,稍微瞄準對著章魚就來了一發。
他的準頭比曹有為的準頭強多了,這一發炮彈直接擊中章魚,將之打落水麵然後兩者在海中發生了爆炸,隨後呢,呆在龍舟裏麵的我們就感到了船體的晃動。
當秦承運幹掉那隻巨大章魚的時候,身後的小孩指著幽靈龍舟叫道,舟裏亦有!
秦承運一時沒轉過腦子,問道,你說什麽。
那小孩道,舟中亦有!
秦承運一愣叫道,你說那龍舟裏麵也有大章魚?
那小孩點了點頭。
秦承運心道,這孩子怎麽這麽古怪,說話竟然帶古風!
他這正思考呢,就聽噗通一聲,有人手持鋼索跳進了水中,仔細看時正是柳若風。
這家夥聽說那龍舟裏麵有大章魚,擔心周子興的安全,早已在我們漁船桅杆拴了鋼絲索,然後跳入了海中,飛快上了龍舟,安好了鋼索,隨後就將我們從龍舟裏叫出來了……
聽完柳若風的講述,我心中頓時駭異,心道,當初臨出龍舟之前,我可是感覺到觀景樓一層有異物爬動的,看來就是那小孩說的呆在龍舟裏的深海大章魚!
那麽,觀景樓三層死得那些罔象,必然是被大章魚給絞殺的。
如果我們冒冒失失的下到第一層,會不會被大章魚給絞殺了?
如不是柳若風及時阻止,後果簡直是不堪設想!
接下來,我們開始詢問那個小孩的來曆。
那小孩疑似先朝遺民,滿口古風,說話雖然簡潔,但其實一點兒也不簡潔,聽起來費勁!
我們聽他說,還得使勁的用腦袋翻譯!
我們這邊聽得費勁,小孩聽我們的問話卻聽得不費勁。
他不僅能聽懂我們的問話,還笑話我們囉嗦,我們還能說什麽呢,隻能聳聳肩,以示自己的無奈之情。
我們和小孩之間的一問一答,雖然費勁,但聊了大概一個多小時之後,我們也弄清了小孩的來曆,龍舟的來曆,以及他為什麽呆在龍舟之內這些事情。
這些事情千頭萬緒,由古到今,諸位還得耐心聽我從頭說來了:
話說秦朝嬴政得了天下,覺得自己了不起了,當然,也確實了不起。
不過,從曆史來看,也就那麽迴事,不就是一個打下天下還治理不好天下的人嗎,比起堯舜禹差遠去了。
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他覺得各個國家用的文字不統一,讓下麵寫個工作總結看起來都費勁,於是統一了文字。
然後他又覺得大家的測量物體方式不一致,不太好,買個布匹、稱個大米都會出現亂子!於是又統一了度量衡。
最後呢,他覺得大家買東西用的錢不一樣也不太好,下去微服私訪了一番,用秦朝貨幣到了當初趙國境內,竟然都買不到飯吃,差點淪為乞丐,於是又統一了貨幣。
隨後走路的時候,一拍大腿又統一了馬路,額,還挺懂得標準化建設的。
這簡單的幾件事,竟然被誇讚成偉大的功績,在我看來實在是稀鬆平常。
任何一個結束戰國之亂統一七個國家的人,都會製定統一的標準,方便人民生活和出行,如果連與老百姓生活緊密相連的這簡單幾件事都搞不好,還治理個什麽天下?
作為一個皇帝來說,他的那些政績實在是不值得一提。
值得一提的是,這家夥竟然——焚書坑儒!
良心大大的壞了!
但是縱觀曆史,很多皇帝都逃脫不了這個怪圈,他還真以為真相能被永遠掩蓋?還真以為殺點書生,燒個書,砸個廟,就能很好的治理國家了?
人這種情感物種永遠是被感動死的,而不會是被嚇死的。
關於秦始皇焚書坑儒這件事我在初中曆史書上就學到了,當時是什麽感覺呢,感覺這家夥不珍惜圖書,還打壓和殺害搞文字的人,不太像什麽好鳥。
秦始皇是不是覺得愚民好治理?
愚民確實好治理,但是這個“愚”卻不是愚昧的意思,而是說讓人迴歸到質樸,找迴淳樸的天性,人民的天性樸素,敦厚,自然是好治理。
不過呢,這個淳樸的天性,在上古時期發明了絲竹管弦美酒舞蹈之後,就開始喪失了,人的本性就是在紛繁複雜的娛樂生活中一步步廢掉的。
三皇治世,遵道。
五帝治世,用德。
隨後,道德廢,有禮儀仁義。
有禮儀仁義的朝代我估計就是夏商西周。
西周之後,禮儀仁義也沒了。
所以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們提倡這個提倡那個,這個要仁愛那個要兼愛的,總之他們不缺鈣倒缺愛,缺啥提倡啥,於是乎孔子提倡仁義禮智信。
但是戰國那個時候,道德敗壞的可不像話了,四處都是耍心機的人,就算再怎麽提倡這個那個的也不能挽救道德破敗的局麵了。
所以有了酷刑。
商鞅這家夥就提倡酷刑出了名的。
秦始皇用酷刑得了天下,但卻又用酷刑失去了天下。
這個酷刑在打天下的時候叫嚴厲的紀律,可是治理天下的時候就不是一套好的辦法了。
治理天下至少要有仁德吧,你沒有仁德你做做樣子總可以吧,但他連樣子都不做,不做不說,還禁止民間評論國家大事,所以就來了一手焚書坑儒。
可歎,可悲。
他燒掉了春秋戰國那些國家內部的存書,到底有多少?
沒人知道!
不過,他造成的損失極為巨大,文化在他手裏裂了一個大口子,很多書籍我們隻能聽傳說的份了,什麽《三墳》《五典》《八索》《九丘》的,後世一概見不到影子了。
可以這麽說,從文化傳承的角度來看,秦始皇是首屈一指的千古罪人。(當然,這裏秦始皇隻是“毀書”的一個代表,在他之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的時候,刪書毀書的人大有人在,孔子就是一個重要的代表,在他手上毀掉的書不計其數,辯證來看,當時那個時期或許是對的,但是,目前來看,沒給我們後代留下點資料,卻又是罪過了。像《三墳》這類的書就是毀在孔子手裏的,更有一些神話傳說等等)
秦始皇以為將書燒光,將讀書人都殺死,就能禁止輿論,可是輿論這件事能禁止嗎?
不想讓別人說你壞,那你就變的更好啊,可是有些人卻不從根源解決這個問題,而是采用極端的措施,什麽文字獄了,什麽酷刑拉,都上手了。
可是用酷刑能禁止了別人的嘴,能禁止了別人的心嗎?
你不讓人家嘴裏說,那人家就在心裏說。
這有事光憋在心裏可難受極了,還不堵得慌?
隻要心中的“堵得慌”一旦爆發,就是大事,所以陳勝、吳廣不樂意了,站在大澤鄉的田頭上,看著滿天的暴雨,心裏糾結不已。
陳勝道,我本有心守邊疆,無奈老天不讓啊,嗚嗚嗚,孩兒內心苦啊。
吳廣說,耽誤行期,按律當斬啊!
陳勝說,哎,趕去也是個死,那可怎麽辦呢?
吳廣說,咱們國家也太操蛋了,這大暴雨又不是咱們讓它下的,所以耽誤行期,但是律法之中卻沒有說在不可抗拒因素之下耽誤行期是可以饒恕啊!
陳勝說,這個酷刑可讓人受不了,咱們趕去也是死,我看不如反了算了吧。
吳廣說,你說的很有道理的樣子呢!
兩人一拍即合,手握鐵鍁,迴到民工駐紮的地方,大吼道,秦朝讓我們日子不好過,我們就讓它不舒坦,耽誤行程去了也是個死,不如就地起義吧!
眾人沉默不語,如看瘋子一般看著這倆貨。
兩人見這些人頑固不化,決定玩點兒封建迷信手段,於是偷偷去市場買了條魚,寫了張紙條塞進魚肚子裏,說這是上天教他們起義的,有了這紙條,又加上一聲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頓時打動了眾人的心。
眾人一琢磨,還真是這個道理,為什麽別人吃蛋糕,而我就吃樹皮呢,幹了吧,為了蛋糕。
這樣以來,曆史上第一個農民起義就在大雨之中產生了!
爭蛋糕,當然是其中的因素。
最關鍵的還是秦朝刑法太苛刻,又加上秦始皇不考慮老百姓能不能吃得上飯,能不能安居樂業,反而大肆修築宮殿,長城,陵墓,弄得怨聲道載,有他打下的這個堅實的禍國殃民的基礎,秦朝滅亡也是在情理之中了。
所以說,治理國家如同治水,在於疏通,而不在於堵。
大禹能治理好洪水,就能將國家治理的不錯。
任何事情都在於疏導,而不在於堵,一堵就不通氣,不通氣還不完蛋?
人一口氣上不來就得憋死,秦朝一口氣上不來就失掉國家。
大到小,道理都是相通的。
就拿現在來說,有的人就喜歡掩蓋真相,犯了錯誤,首先想到的不是正視錯誤,而是刪帖弄這弄那,還真把別人當傻子看了。
將別人當傻子看的人,必然會傻眼,這絕對是經過曆史驗證,經過人民雪亮眼睛檢驗過的真理。
你再牛逼,也比不過“朝陽群眾”,就是這個理。
上麵所說的秦始皇焚書坑儒的原因,是曆史記載的。
不過我聽來的卻不是這個原因。
那麽秦始皇焚書坑儒裏麵到底隱藏了什麽玄機呢?
且聽下迴分解!
船艙中上下鋪,下鋪睡著的依舊是沉睡著的張含充,而上鋪上則坐著一個孩子,見我們進來瞪著個黑白分明的眸子,好奇的打量著我們。
這個孩子挺瘦,一身的古銅皮膚,跟非洲孩子也差不了多少了,眼睛長得出奇的漂亮,黑白分明,黑的如煤炭那麽黑,白的如白雲那麽白,出奇的亮,靈氣十足,我從來沒見過眼睛這麽有靈氣的孩子,一看就沒被俗氣沾染過。
這個孩子和狗娃的年齡差不多,也就有十三四歲。
曹有為見到那孩子狐疑的看了看周子興一眼,又狐疑的看了看柳若風一眼,然後做指點江山狀指著那孩子叫道,你們看這孩子的皮膚,長得跟周子興那叫一個模子印出來的,你們再看這孩子的眼睛,大大的真是隨了柳若風小姐了,不用說你們也知道了吧,這孩子鐵定是這兩人的私生子……不過……不過他們是時候將孩子弄到船上來的,我怎麽一點也不知道。
他剛說完這話,屁股上就挨了一腳,出腳的正是站在他後麵的柳若風。
曹有為一個踉蹌向前兩步,立住身子,揉著屁股,轉頭對柳若風叫道,見我撞破你們的奸、情,惱羞成怒了是吧!
莊羽瞪了曹有為一眼道,你個胖子,瞎說什麽呢?這孩子此前沒在我們船上,可是當我們問柳大小姐剛才出現什麽變故的時候她卻帶我們來看這孩子,說明這個孩子不僅和幽靈龍舟有關,應該也和龍舟為什麽沉入海底有關!
曹有為撓了撓腦袋道,我怎麽會不知道呢,隻是開個玩笑,你們也真是的,連個玩笑都開不起,真他媽的沒勁,老子不跟你們玩了!
說完這話,他不再說話,而是雙手環在胸前,眼神顯現出疑惑的神色,盯著上鋪的男孩,估計在思考這孩子是從哪裏冒出來的。
那小男孩見我們打量他,也不害怕,也依次打量著我們。
接下來柳若風就為我們講述了剛才發生的一切:
原來,當我們打開龍舟艙蓋進入觀景樓內部的時候,秦承運和柳若風擔心我們的安危,就打開漁船探照燈強光對周圍海麵進行掃視。
在掃視的過程中忽然發現龍舟靠近水麵的船體出現了一個缺口,狐疑之下便讓老丁頭將船靠近過去看看,剛到近前就發現一個孩子正順著缺口向外爬。
秦承運吃了一驚,大叫不許動。
那個孩子聽到有人大叫,也是吃了一驚,抬頭看了秦承運一眼,嗖一下就跳入了海中。
這孩子出現的怪異,秦承運哪裏能讓他跑了,也嗖一下跳入了海中。
小孩子似乎天生是在水裏長大的,遊動很快,秦承運根本追不上,又怕遊遠了偏離了漁船迷失在茫茫大海之中,就沒有繼續追下去,然後迴到了船上。
迴到船上之後,他在心裏琢磨,既然龍舟裏麵有小孩,那說明這艘船應該是人用的,說不定裏麵還有隱藏的人,於是就準備去幽靈龍舟上告訴我們讓我們小心點,還未動身,就聽水中嘩啦一聲響,一個巨大的怪物從水中冒了出來。
且看那怪物長有八個長長的觸手,每個觸手得有五、六米,竟然是一隻巨大的深海章魚,章魚的一隻觸手正卷著那個逃走的小孩。
秦承運見狀慌忙找了槍械對著章魚就是一梭子子彈,那“深海章魚”冷不丁受到攻擊,被嚇了一跳,緊張之餘,觸手一鬆,那孩子就趁機跳入了海中,隨後飛快的遊到了我們的漁船上,然後躲在秦承運身後大叫,救吾,救吾。
秦承運這時見到巨大的章魚,神經緊繃,根本來不及分辨他舅有舅無的,隻是用衝鋒對著深海章魚射擊。
由於這槍裝有消聲器,所以這個時候戰鬥發出的聲音,在龍舟觀景樓二層的我們根本沒有注意到。
那深海章魚受到槍擊,雖然不足以使它致命,但是它似乎也感覺船上那個大漢不是那麽容易對付,於是嗖嗖就向龍舟遊去,很快就到了龍舟船頭部分,然後八爪一揮,用吸盤吸住船體表麵,就向上爬去。
秦承運被八爪章魚嚇了個半死,如果這隻巨大的章魚爬上觀景樓進入內部,估計呆在裏麵的我們就成為了甕中之鱉,絕對兇多吉少,於是當機立斷,迅速竄入船艙找到火箭筒裝上炮彈,跑出船艙,就見那大章魚已經爬上了龍頭,稍微瞄準對著章魚就來了一發。
他的準頭比曹有為的準頭強多了,這一發炮彈直接擊中章魚,將之打落水麵然後兩者在海中發生了爆炸,隨後呢,呆在龍舟裏麵的我們就感到了船體的晃動。
當秦承運幹掉那隻巨大章魚的時候,身後的小孩指著幽靈龍舟叫道,舟裏亦有!
秦承運一時沒轉過腦子,問道,你說什麽。
那小孩道,舟中亦有!
秦承運一愣叫道,你說那龍舟裏麵也有大章魚?
那小孩點了點頭。
秦承運心道,這孩子怎麽這麽古怪,說話竟然帶古風!
他這正思考呢,就聽噗通一聲,有人手持鋼索跳進了水中,仔細看時正是柳若風。
這家夥聽說那龍舟裏麵有大章魚,擔心周子興的安全,早已在我們漁船桅杆拴了鋼絲索,然後跳入了海中,飛快上了龍舟,安好了鋼索,隨後就將我們從龍舟裏叫出來了……
聽完柳若風的講述,我心中頓時駭異,心道,當初臨出龍舟之前,我可是感覺到觀景樓一層有異物爬動的,看來就是那小孩說的呆在龍舟裏的深海大章魚!
那麽,觀景樓三層死得那些罔象,必然是被大章魚給絞殺的。
如果我們冒冒失失的下到第一層,會不會被大章魚給絞殺了?
如不是柳若風及時阻止,後果簡直是不堪設想!
接下來,我們開始詢問那個小孩的來曆。
那小孩疑似先朝遺民,滿口古風,說話雖然簡潔,但其實一點兒也不簡潔,聽起來費勁!
我們聽他說,還得使勁的用腦袋翻譯!
我們這邊聽得費勁,小孩聽我們的問話卻聽得不費勁。
他不僅能聽懂我們的問話,還笑話我們囉嗦,我們還能說什麽呢,隻能聳聳肩,以示自己的無奈之情。
我們和小孩之間的一問一答,雖然費勁,但聊了大概一個多小時之後,我們也弄清了小孩的來曆,龍舟的來曆,以及他為什麽呆在龍舟之內這些事情。
這些事情千頭萬緒,由古到今,諸位還得耐心聽我從頭說來了:
話說秦朝嬴政得了天下,覺得自己了不起了,當然,也確實了不起。
不過,從曆史來看,也就那麽迴事,不就是一個打下天下還治理不好天下的人嗎,比起堯舜禹差遠去了。
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他覺得各個國家用的文字不統一,讓下麵寫個工作總結看起來都費勁,於是統一了文字。
然後他又覺得大家的測量物體方式不一致,不太好,買個布匹、稱個大米都會出現亂子!於是又統一了度量衡。
最後呢,他覺得大家買東西用的錢不一樣也不太好,下去微服私訪了一番,用秦朝貨幣到了當初趙國境內,竟然都買不到飯吃,差點淪為乞丐,於是又統一了貨幣。
隨後走路的時候,一拍大腿又統一了馬路,額,還挺懂得標準化建設的。
這簡單的幾件事,竟然被誇讚成偉大的功績,在我看來實在是稀鬆平常。
任何一個結束戰國之亂統一七個國家的人,都會製定統一的標準,方便人民生活和出行,如果連與老百姓生活緊密相連的這簡單幾件事都搞不好,還治理個什麽天下?
作為一個皇帝來說,他的那些政績實在是不值得一提。
值得一提的是,這家夥竟然——焚書坑儒!
良心大大的壞了!
但是縱觀曆史,很多皇帝都逃脫不了這個怪圈,他還真以為真相能被永遠掩蓋?還真以為殺點書生,燒個書,砸個廟,就能很好的治理國家了?
人這種情感物種永遠是被感動死的,而不會是被嚇死的。
關於秦始皇焚書坑儒這件事我在初中曆史書上就學到了,當時是什麽感覺呢,感覺這家夥不珍惜圖書,還打壓和殺害搞文字的人,不太像什麽好鳥。
秦始皇是不是覺得愚民好治理?
愚民確實好治理,但是這個“愚”卻不是愚昧的意思,而是說讓人迴歸到質樸,找迴淳樸的天性,人民的天性樸素,敦厚,自然是好治理。
不過呢,這個淳樸的天性,在上古時期發明了絲竹管弦美酒舞蹈之後,就開始喪失了,人的本性就是在紛繁複雜的娛樂生活中一步步廢掉的。
三皇治世,遵道。
五帝治世,用德。
隨後,道德廢,有禮儀仁義。
有禮儀仁義的朝代我估計就是夏商西周。
西周之後,禮儀仁義也沒了。
所以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們提倡這個提倡那個,這個要仁愛那個要兼愛的,總之他們不缺鈣倒缺愛,缺啥提倡啥,於是乎孔子提倡仁義禮智信。
但是戰國那個時候,道德敗壞的可不像話了,四處都是耍心機的人,就算再怎麽提倡這個那個的也不能挽救道德破敗的局麵了。
所以有了酷刑。
商鞅這家夥就提倡酷刑出了名的。
秦始皇用酷刑得了天下,但卻又用酷刑失去了天下。
這個酷刑在打天下的時候叫嚴厲的紀律,可是治理天下的時候就不是一套好的辦法了。
治理天下至少要有仁德吧,你沒有仁德你做做樣子總可以吧,但他連樣子都不做,不做不說,還禁止民間評論國家大事,所以就來了一手焚書坑儒。
可歎,可悲。
他燒掉了春秋戰國那些國家內部的存書,到底有多少?
沒人知道!
不過,他造成的損失極為巨大,文化在他手裏裂了一個大口子,很多書籍我們隻能聽傳說的份了,什麽《三墳》《五典》《八索》《九丘》的,後世一概見不到影子了。
可以這麽說,從文化傳承的角度來看,秦始皇是首屈一指的千古罪人。(當然,這裏秦始皇隻是“毀書”的一個代表,在他之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的時候,刪書毀書的人大有人在,孔子就是一個重要的代表,在他手上毀掉的書不計其數,辯證來看,當時那個時期或許是對的,但是,目前來看,沒給我們後代留下點資料,卻又是罪過了。像《三墳》這類的書就是毀在孔子手裏的,更有一些神話傳說等等)
秦始皇以為將書燒光,將讀書人都殺死,就能禁止輿論,可是輿論這件事能禁止嗎?
不想讓別人說你壞,那你就變的更好啊,可是有些人卻不從根源解決這個問題,而是采用極端的措施,什麽文字獄了,什麽酷刑拉,都上手了。
可是用酷刑能禁止了別人的嘴,能禁止了別人的心嗎?
你不讓人家嘴裏說,那人家就在心裏說。
這有事光憋在心裏可難受極了,還不堵得慌?
隻要心中的“堵得慌”一旦爆發,就是大事,所以陳勝、吳廣不樂意了,站在大澤鄉的田頭上,看著滿天的暴雨,心裏糾結不已。
陳勝道,我本有心守邊疆,無奈老天不讓啊,嗚嗚嗚,孩兒內心苦啊。
吳廣說,耽誤行期,按律當斬啊!
陳勝說,哎,趕去也是個死,那可怎麽辦呢?
吳廣說,咱們國家也太操蛋了,這大暴雨又不是咱們讓它下的,所以耽誤行期,但是律法之中卻沒有說在不可抗拒因素之下耽誤行期是可以饒恕啊!
陳勝說,這個酷刑可讓人受不了,咱們趕去也是死,我看不如反了算了吧。
吳廣說,你說的很有道理的樣子呢!
兩人一拍即合,手握鐵鍁,迴到民工駐紮的地方,大吼道,秦朝讓我們日子不好過,我們就讓它不舒坦,耽誤行程去了也是個死,不如就地起義吧!
眾人沉默不語,如看瘋子一般看著這倆貨。
兩人見這些人頑固不化,決定玩點兒封建迷信手段,於是偷偷去市場買了條魚,寫了張紙條塞進魚肚子裏,說這是上天教他們起義的,有了這紙條,又加上一聲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頓時打動了眾人的心。
眾人一琢磨,還真是這個道理,為什麽別人吃蛋糕,而我就吃樹皮呢,幹了吧,為了蛋糕。
這樣以來,曆史上第一個農民起義就在大雨之中產生了!
爭蛋糕,當然是其中的因素。
最關鍵的還是秦朝刑法太苛刻,又加上秦始皇不考慮老百姓能不能吃得上飯,能不能安居樂業,反而大肆修築宮殿,長城,陵墓,弄得怨聲道載,有他打下的這個堅實的禍國殃民的基礎,秦朝滅亡也是在情理之中了。
所以說,治理國家如同治水,在於疏通,而不在於堵。
大禹能治理好洪水,就能將國家治理的不錯。
任何事情都在於疏導,而不在於堵,一堵就不通氣,不通氣還不完蛋?
人一口氣上不來就得憋死,秦朝一口氣上不來就失掉國家。
大到小,道理都是相通的。
就拿現在來說,有的人就喜歡掩蓋真相,犯了錯誤,首先想到的不是正視錯誤,而是刪帖弄這弄那,還真把別人當傻子看了。
將別人當傻子看的人,必然會傻眼,這絕對是經過曆史驗證,經過人民雪亮眼睛檢驗過的真理。
你再牛逼,也比不過“朝陽群眾”,就是這個理。
上麵所說的秦始皇焚書坑儒的原因,是曆史記載的。
不過我聽來的卻不是這個原因。
那麽秦始皇焚書坑儒裏麵到底隱藏了什麽玄機呢?
且聽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