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羽道,張含充雖然失去了記憶,但是他不僅行動於常人無異,就連家傳武藝也還依舊使得虎虎生風,不僅對我們遭不成障礙,而且還能幫助我們一二。


    我說,依他現在這智商,說不定在行動過程中就被人忽悠了,對我們倒打一耙,這就有好戲看了。


    莊羽咯咯一笑道,來寶哥盡管放心,在我診治張含充的這段日子裏,他對我可依賴了,對我的話言聽計從,隻要呆在我身邊,保管不會出問題。


    我聽了這話,內心一陣翻騰,如果張含充這輩子記憶恢複不了,他奶奶的就算我最後得逞娶了莊羽,估計還得養著張含充這個拖油瓶,無語……


    她話都說到這份上了,我不好再說什麽,就同意了她帶著張含充上路的提議,不僅如此我們還一致決定帶著黑皮金剛上路,用它做打探情報的先鋒隊員,不過這些醬油君除了占用點作者的一點筆墨之外,幾乎沒一點卵用。


    一夜無話,第二天我們起了個大早,收拾了一番裝備,然後由秦承運聯絡了他河南的一個朋友,將能發物流的裝備全部發了物流,一行人就輕裝上陣坐上飛機前往河南洛陽,空中隻花了兩個多小時,落地之後,我們一行人叫了兩輛出租車,先是到了秦承運那個朋友那裏休息了一小會侃了會大山,然後取了裝備叫了出租直奔洛陽龍門山,根本顧不得遊覽洛陽這十三朝古都的大好景致。


    抵達龍門山腳下吃了個午飯,找了個山腳下的旅館就住了下來。


    入住之後,秦承運開始打電話,聯絡他叔叔伯伯們到哪兒了,得到迴答是在趕往四川的路上,他聽到之後就放下心來。


    他的這些叔叔伯伯個個都有著正當生意,都很忙,沒想到他一個電話都給召喚過來了,心下也有些得意。


    我們見後備軍團沒有什麽問題,都放下心來。


    二叔將秦承運叫到他的屋子商議事情,莊羽照顧張含充,而我和曹有為閑的無聊就決定出去走走,向當地人打聽一下關於龍門山的傳說和典故。


    要說我為什麽每次抵達探險目的地要詢問當地老百姓這山的傳說,那是大有深意的,按照二叔的“想象力是有根基”的觀點,任何神話傳說、民間故事裏麵都隱藏了極為豐富的真相,雖然絕大部分傳說故事做不得準,但裏麵有部分是真實發生過的事情,不過被進行了誇張和抽象的描述,不過需要你的智慧去辨認和解讀。


    出了旅館,我發現自己沒帶煙出來,恰巧煙癮犯了,迴去拿吧又不至於的,見路邊有家很小的小賣部,就和曹有為走了進去。


    小賣部不大,十五個平方,收拾的甚為整潔,貨物排列有致,一個老者正看著門外出神,且看這老者長有一張長臉,一頭花白的頭發,留了一撮花白的山羊胡,顯得甚為精神。


    我心道,山水之間真養人呢?這龍門山腳下的老者竟然有點仙骨道風的氣派。於是出口問道,大爺您今年高壽?


    老者收迴視線,看了我一眼,嬉笑道,你猜?


    聽了這話,我頓時一愣,心道,這老者看麵相不像隨便開玩笑之人,怎麽的出口就讓我猜,典型的老頑童做派,可真是好玩至極。


    我嘿嘿一笑道,你讓我猜那我就鬥膽猜上一猜,您今年五十冒頭吧。


    他聽了之後哈哈大笑道,再加上你的歲數差不多。


    我聽後頓時吃驚,笑道,老大爺您今年竟然七十多了,真是看不出來。


    我邊說邊從口袋摸出錢遞給老者買了一包南京,遞給老者一根,老者擺手拒絕,還說了些小夥子少抽煙對身體不好之類的話。


    這老者典型話簍子做派,而且看樣子就是在龍門山腳下長大的,肚子裏定然有貨,於是出口詢問關於龍門山的事情。


    他聽了我這話,搬了個馬紮子,坐到了門前,就準備開講。


    我和曹有為見狀,不等他邀請,自個在店裏摸了倆馬紮也坐到了門口,抽著小煙,就聽老者講關於龍門山的傳說。


    老者告訴我們他姓白,讓我們叫他白先生就行。


    聽他這麽說我們各自報了自家姓名。


    白先生含笑點頭一捋胡須,說道:提到這龍門山故事就多了,古代的現代的有的是,不知你們是想聽現代的故事還是古代的故事?


    我笑道,越古老越好。


    白先生點點頭,出口道,提起這龍門山不得不說洛陽,洛陽乃十三朝古都,自夏朝開始,先後有商、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後梁、後唐、後晉這十三個朝代和一百零五位帝王在這裏問鼎中原,建都累積時間長達壹仟陸佰伍拾年,是曆史上建都最早,時間最長,朝代最多,跨度最大的都城。


    為什麽這麽多朝代都選擇在洛陽建都,那是因為此地乃風水寶地,美景美不勝收,傳說故事比牛身上的毛毛還多,聖人出了一個又一個,伏羲、女媧、燧人氏等等都是,可以說洛陽乃中華文化發源地之一,像此處黃河支流就出過一隻龍馬負書獻給伏羲,伏羲始才創八卦。大禹治水的時候有神龜負文出洛水,他因此才列出了治理天下的九類大法,鑄九鼎分九州也是因此而來。


    洛陽除了文化地位之外,還有數不清的美景吸引著國內外的遊客慕名而來,其中洛陽八景最出名,有詩《洛陽八景》為證:


    龍門山色馬寺鍾


    金穀春晴洛浦風


    天津曉月銅駝雨


    邙山晚眺平泉遊


    洛陽八景之中以龍門山色為首,唐代詩人白居易曾發出洛陽四野山水之勝龍門首焉的讚歎,龍門山中林木蔥蘢,鳥鳴山幽,碧水飛濺是難得的旅遊勝地,不僅如此,他還是中國三大石窟龍門石窟的所在地,乃佛教勝地。


    為什麽龍門山會成為佛教勝地?


    那肯定是因為龍門山風水極佳,是休養生息煉魂養魄的絕佳之地,黃河的鯉魚都知道此地甚有靈性,不辭辛苦到這山水之間修陶冶情操,所以才有了個“鯉魚跳龍門”奇妙佳話。


    我詫異道,鯉魚跳龍門和龍門山有關?


    白先生嘿嘿一笑道,鯉魚跳龍門的故事不止在河南有,在山西和四川都有,過去的時候還未了是誰是正統鯉魚跳龍門故事的發源地爭得不可開交,都想沾點兒古氣,為自己的城市添點了文化底蘊,最後也不了了之。


    我嗬嗬一笑道,現在的人就這樣,一方麵罵著老祖宗,一方麵吃著老祖宗的飯,一方麵還破壞文物古跡,一方麵有爭一些古文化的源頭,可喜人了。


    白先生哈哈大笑道,不理會這個,咱們繼續說這鯉魚跳龍門的故事。相傳很久很久以前,龍門山是包含了現今西山龍門山和東山香山的一整座大山。傳說龍門山裏有道龍門,無論人獸隻要越過龍門就能飛身化龍,不僅吸引了許多修道之人在這龍門山上修煉,就連黃河水族聽說之後也蜂擁而來。


    有一隻想成龍的金尾紅色大鯉魚,本居黃河之中,聽了龍門山的奇異之處,於是唿朋喚友,率領左鄰右舍的小夥伴們從孟津黃河出發,一路南下,過洛水順伊水來到龍門山。


    這金尾鯉魚天生靈異,竟然感應到了龍門所在之處,帶領小夥伴們順地下暗河遊到龍門外,使出全身力氣奮身一跳,頓時像離弦之箭飛了起來,這一跳竟然高過龍門大半截,它頓時大喜,心道此番就要化龍了。


    想法剛起,空中雲來風起大雨傾盆,它身體頓時開始發生變化,風吹即長,一長一丈,頃刻功夫就化成了一條長滿了金光閃閃的龍鱗且長約數十丈的大黃龍。


    於是它仰天長嘯,嘎嘎大笑,內心狂喜不已,數百載塵世修行,終於可以榮登天界,怎麽能不興奮。


    常言道,禍福兩相依,有福禍必存,有禍福必跟,說的是任何事情都有好與不好的兩個方麵,告誡世人在得意之時不要太驕傲,要低調。


    金尾鯉魚苦修百載一朝成龍,怎麽可能能低調的起來,就在它得意之時,忽然一團天火自龍門飛出,剛化身飛龍的鯉魚一時不防被燒掉了尾巴,這條龍自那之後就沒了尾巴,民間傳說的禿尾巴老李就是這條龍的分身之一。


    白先生頓了一下繼續道,金尾鯉魚帶來的小夥伴們一見本和自己同樣是條魚的鯉魚大哥竟然飛身化龍,就要去往天宮封職掛帥登上人生巔峰,迎娶白富美了,頓時個個羨慕不已,紛紛騰空而起擠上了跳龍門這條獨木橋,都妄想跳過龍門成為飛龍,成為人上人成為魚上魚,但大都失敗,隻有少數的化龍而去。


    那些失敗的跳龍門鯉魚從空中落下時,都會被天門射出來的天雷轟擊,雖然沒死了但額頭留下了一條黑疤。自那之後黑疤不去,到現在黃河大鯉魚額頭上還生有黑疤。後來唐代詩人李白專門為鯉魚跳龍門的故事寫過一首詩,詩曰:


    黃河三尺鯉,本在孟津居。


    點額不成龍,歸來伴凡魚。


    白先生講完這個故事,我一根煙也抽完了,心裏嘖嘖稱奇。


    我笑道,龍門山中有龍門,果然不負龍門山之稱號。卻不知這龍門是否還在龍門山中。


    白先生哈哈一笑道,我就這麽一講,你就這麽一聽,千萬別當真,如龍門山中有龍門,一躍龍門則化龍,那龍門山早被邪惡生物入侵壞了風水了。


    我說,白先生說的是。


    說完這話,我正要再打聽打聽關於龍門山的其他傳說,哪知此時空中一道黑影飛箭一般,直撲我們而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黃河生死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慕容關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慕容關康並收藏黃河生死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