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老的尼山白村,有一位名叫李東的書生。他醉心於詩詞歌賦,才情出眾,在當地頗負盛名。李東居住在一處清幽之地,旁邊有一泓幽潭,潭水澄澈,每逢春夏之交,潭邊幽蘭綻放,香氣四溢。李東對蘭花喜愛至極,常於花前吟詩作對,流連忘返。


    一日,李東臨潭而立,正沉醉於蘭香之中。忽然,他瞥見兩位妙齡女子沿著潭邊走來。一位身著素白羅裙,一位身著碧色衫子,她們麵容姣好,身姿輕盈,就連俯身嗅蘭的姿態都仿若天人臨世。第二天,這兩位女子又來賞蘭。李東發現,她們每日辰時而來,巳時離去。


    起初,李東隻是默默遠觀,不敢唐突。但日子一長,彼此雖無言語交流,卻也似有了一種默契。一日,兩位女子前來,李東鼓起勇氣說道:“二位姑娘日日來此賞蘭,這山間幽徑或有崎嶇,為何不多停留些時日,盡賞蘭之雅韻?”


    白衣女子淺笑不語。李東又道:“我便居於此間小屋,若姑娘不嫌棄,可入內稍作休憩,品一品新煮的香茗。”白衣女子仍未作答,隻是輕輕擺弄著裙擺。碧衣女子卻笑道:“公子盛情相邀,我們不妨前去一探究竟。”李東欣喜不已,趕忙殷勤相迎。


    李東身旁有個書童,見到兩位女子後大為詫異,問道:“這兩位美貌姑娘從何而來?”李東眼珠一轉,哄騙書童道:“這兩位是遠房表親,前來探望我,你切不可多嘴,隻管依我吩咐行事,準備些精致茶點,事後定有重賞。”書童領命而去。


    碧衣女子打趣道:“都說書生狡黠,今日看來果真如此,這謊話編得倒是順口。”李東尷尬地撓撓頭。不一會兒,茶點備好,三人圍坐,兩位女子對李東甚是親昵,言語間似有絲絲情意。


    飲茶時,李東詢問她們的姓名與住處。白衣女子輕聲道:“我叫蘭幽,小丫鬟名叫芷兒,我們本是這山中之人,居所在山林深處。”當晚,兩位女子並未離去……


    然而,夜幕降臨,月色如水,透過窗欞灑在屋內。李東有些拘謹地站在一旁,而蘭幽和芷兒卻似習以為常,臉上帶著淡淡的笑意。蘭幽輕輕拉過李東的手,說道:“公子,莫要這般生疏。”李東隻覺她的手柔若無骨,心中不禁一陣悸動。


    芷兒在一旁捂嘴輕笑,打趣道:“姐姐,瞧公子都害羞了。”說著,便將李東拉到床邊坐下。


    屋內燭火搖曳,光影在三人身上跳動。蘭幽和芷兒挨著李東坐下,她們身上散發著清幽的香氣,似蘭香又似體香,李東隻覺心猿意馬。


    蘭幽拿起桌上的梳子,輕輕為李東梳理頭發,柔聲道:“公子才情出眾,今日能與公子相聚,實乃我姐妹二人之福。”


    李東紅著臉,輕聲說道:“能得二位姑娘相伴,是我李東幾世修來的福氣。”


    芷兒靠在李東的肩頭,手指在他的手心輕輕劃著,撒嬌道:“公子,日後可不許嫌棄我們。”李東忙道:“怎會嫌棄,我定會真心相待。”


    夜漸深,三人相擁而臥,雖未行夫妻之實,但親昵之情溢於言表。李東感受著兩位女子的溫柔與情意,心中滿是甜蜜與幸福,沉醉在這溫柔鄉中,暗暗發誓要與她們長相廝守,守護這份來之不易的緣分,直至東方漸白,晨曦微露,三人方帶著笑意睡去。


    俄而,晨雞報曉,天色漸明,兩位女子欲走,李東苦苦挽留。蘭幽女子心中不忍,說道:“承蒙公子眷顧,我等感激不盡,亦想長伴君側,可此時必須得走了。


    公子豁達之人,我便如實相告,望公子莫要驚惶。其實我們並非凡人,而是蘭妖。公子若不懼,可於潭邊尋一株最幽翠之蘭,其下有一小叢香草,將它們移至家中,莫傷其根本,置於幽室,以潭水澆灌,切不可讓禽畜驚擾,更不能讓歹人瞧見。如此,我與芷兒便能與公子日夜相守。”李東聽聞,不僅毫無懼意,反而滿心歡愉,將言語牢記於心。


    天色大亮後,他雇人在潭邊尋覓,果見一株蘭草幽翠欲滴,仿若翠玉雕琢,其下香草亦散發著獨特清香。李東大喜,重賞來人後,小心翼翼地連土挖出,安置於家中雅室。


    而後,他閉門不出,一心守著這兩株靈草。然三日過去,不見女郎現身。他心下疑慮,思量著女郎是否欺瞞於他,可又覺得不應如此,心中煩悶焦躁,卻也無計可施。


    第四日午後,李東正伏案小憩,忽聞一陣幽香,睜眼一看,兩位女郎已立在身前。蘭幽女子道:“蒙公子悉心照料,感恩不盡。我身子嬌弱,前幾日勞累過度,故而休養了三日,讓公子久等,實在於心不安。”


    李東忙道:“但得長久相伴,一時分離又有何妨。我活了二十餘載,諸多不順,如今得二位佳人相伴,此生無憾。”


    蘭幽女子聽之動容,說道:“功名利祿皆為浮雲,浮生短暫,若不知及時行樂,縱活千載亦如白駒過隙,索然無味。”芷兒與李東皆點頭稱是。自此,三人形影相隨,兩位女郎情同手足,衣物首飾皆可共用,李東有時竟難以分辨。


    一日,李東有事外出,兩位友人前來拜訪。他們未見李東,卻被雅室中的香草吸引,竟將其采去。傍晚,李東歸來,蘭幽哭著告知此事,言說若不速救芷兒,自己亦性命難保。


    李東悲痛大哭,問蘭幽如何施救。蘭幽道:“將她殘根植於淨土之中,每日破曉於其前誦念‘往生咒’三十六遍,半載之後,芷兒便可複生。”李東聞言,趕忙取來潭泥與水,培育香草之根,每日清晨虔誠念咒。


    半年後,香草再度蔥鬱,芷兒姑娘重現人間,雖較之前略顯清瘦,然風姿更勝往昔。三人重逢,悲喜交加,互訴衷。


    李東自與二位女郎相伴,精神煥發,讀書過目成誦,才思更為敏捷。寒冬降臨,冰雪漫天,二位女郎隱匿不見。李東獨居幽室,夜夜垂淚。白晝則守於蘭草之畔,默默祈願。


    終至暖春,隻見蘭幽不見芷兒。蘭幽麵容憔悴,衣帶漸寬。李東為其拭淚,整理雲鬢,問道:“為何如此消瘦孱弱?芷兒為何未與你同來?”


    蘭幽泣不成聲:“君尚念芷妹,她未能熬過酷寒,已然消逝。我亦幾近殞命,雖暫存於世,亦時日無多,恐要與公子永訣了。”李東心痛如絞,幾欲昏厥,幸得蘭幽相伴,方勉強支撐。


    蘭幽身子愈發衰弱,李東延醫請藥。那郎中一見到蘭幽,頓時眼睛直勾勾地盯著她,被她的美貌所傾倒,連診脈都顯得心不在焉,隻是隨意開了一劑藥便匆匆離去。從那以後,這郎中對蘭幽念念不忘,每日都在暗中窺探,隻為再睹蘭幽芳容。


    一日傍晚,李東外出未歸,蘭幽獨自在潭邊踽踽獨行。郎中見四下無人,按捺不住心中的欲念,猛地衝了出來,一把抱住蘭幽,嘴裏嘟囔著:“小美人兒,跟我走吧!”


    蘭幽奮力掙紮,怒聲嗬斥道:“你這登徒子,休要胡來!”郎中卻絲毫不肯放手,還試圖將蘭幽強行拖走。蘭幽拚盡全力,伸手去抓郎中,卻隻扯下了他的一片衣角。蘭幽趁勢掙脫,縱身躍入潭中。


    郎中見狀,心有不甘,伸手去抓蘭幽,就在這時,蘭幽用力拽住郎中的手臂,將他拖入潭中。郎中驚恐萬分,拚命掙紮,卻被蘭幽死死抱住,兩人在潭水中不斷翻騰,濺起層層水花。


    最終,蘭幽與郎中一同沉入潭底,水麵上隻留下一圈圈漣漪,仿佛在訴說著這場悲劇。李東歸來後,聽聞此事,悲痛欲絕,四處尋找蘭幽,卻再也尋不到她的蹤跡。


    此後,李東也悄然失蹤,再無蹤跡可尋。


    此故事意在告誡世人,天地萬物皆具靈性,當敬之愛之。亦應珍視眼前美好,莫因貪念而失去珍貴之物。逢誘惑之際,需守理智與善念,否則恐釀大禍,悔之莫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山村聊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滿故事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滿故事亭並收藏山村聊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