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a首戰
帶著現代軍火穿越晚清 作者:縱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英軍坦克車體低矮而寬大,履帶幾乎占據了整個車身的兩側,像兩條巨大的鐵鏈,緊緊咬住地麵。炮塔位於車體中央,形狀多為圓形或多邊形,頂部通常裝有一挺機槍,用於防空或近距離防禦。主炮的口徑不大,通常隻有45毫米或88毫米,炮管短粗,顯得有些笨重,但在當時的戰場上,它足以撕開大多數敵方裝甲。
裝甲厚度通常在50到88毫米之間,雖然無法抵禦後期更強大的火力,但在戰爭初期,尤其是麵對步兵部隊,這樣的防護已經足夠讓它們在戰場上橫行一時。車體的前部裝甲往往傾斜設計,以增加跳彈的概率,
坦克的內部空間狹小而擁擠,駕駛員、炮手和裝填手擠在鋼鐵的牢籠中,空氣中彌漫著機油和火藥的味道。發動機的轟鳴聲震耳欲聾,履帶碾過地麵的震動讓整個車身都在顫抖。車內的溫度極高,尤其是在炎熱的戰場上,士兵們汗流浹背,卻不得不全神貫注地操作著這台鋼鐵巨獸。
這些早期坦克的外觀並不華麗,甚至顯得有些醜陋,但它們代表了當時西方最先進的軍事科技。它們的履帶碾過戰場,留下深深的轍痕,仿佛在宣告一個新時代的到來——一個鋼鐵與火藥主宰的時代。
看到英軍的這些坦克,朦朦朧朧中總有現代坦克的影子,但是卻受製於這個時代的製造技術和工藝,造得有些不倫不類,但不管怎麽說,從裝甲、移動能力、火力層麵來看,已經具備了現代坦克的基本特點!當然了這也隻是具備了主戰坦克的基本形態,像是信息化、自動化火控係統和防護能力這些方麵,跟99a這樣的現代大殺器,還是有本質區別的。
唯一的優勢就是數量,雖然英軍坦克性能無法與99a相提並論,但是架不住數量多啊,單單這支英軍部隊就有接近兩百輛坦克,正在浩浩蕩蕩的向著日喀則逼近!
很快,英印聯軍部隊就逼近至2公裏左右的距離時,他們終於發現了前方由18輛99a主戰坦克構築的臨時防線。
此次英軍前鋒部隊的指揮官是麥康納上校,三十多歲的年紀正是年富力強,衝勁十足的時候,在發現99a防線之後,他先是遲疑了一下,隨後從望遠鏡裏看到,對麵十幾隻鋼鐵巨獸隱藏在防線工事之後,麥康納還以為那是華夏軍隊臨時修築的鋼鐵堡壘,於是冷笑一聲,自打進入華夏境內以來,英軍一路高奏凱歌,僅憑借區區十幾座堡壘,是無法阻止自己麾下部隊的,麥康納立刻誌得意滿的放下望遠鏡,下令全軍展開攻擊!
得到進攻的命令之後,英軍軍官們立刻下令麾下的印度士兵向前,這也是英軍的慣用伎倆,每次戰鬥開始,總是讓那些印度士兵衝在前麵當炮灰試探火力,而英國正規軍則跟在後麵伺機而動,有效地避免無謂的傷亡。
數千名印度士兵端著步槍,唿唿啦啦的朝著99a的陣地圍了上來!
”各車注意!主炮不要動,輕重機槍交替射擊,殺傷敵有生力量,注意節約彈藥!“李海洋通過車載無線電大聲下令!
“收到!準備射擊!”
除主炮外,99a主戰坦克裝了一挺12.7毫米車長用高射機槍,有效射程為2000米,備彈500發,而且可以從車內遙控射擊,從而提高了防空能力。此外,在火炮右側,還搭載一挺7.62毫米並列機槍,備彈2500發。99a的炮塔兩側各裝有5個82毫米煙幕彈發射器,其發射形成的煙幕,可以有效地隱蔽和保護自己。
99a主戰坦克巍然屹立在戰場中央,如同一座不可撼動的鋼鐵堡壘。炮塔緩緩轉動,瞄準了遠處蜂擁而來的敵軍。車長冷靜地下達命令,炮手迅速調整瞄準鏡,裝填手將炮彈推入炮膛。然而,最先開火的並不是那門威力巨大的125毫米滑膛炮,而是坦克上的輕重機槍。
炮塔頂部的12.7毫米高射機槍率先噴吐出火舌,槍口迸發出耀眼的火光。子彈如雨點般傾瀉而出,在空中劃出一道道致命的弧線。高射機槍的射速極快,子彈撕裂空氣,發出尖銳的唿嘯聲。遠處的敵軍士兵像割麥子一樣倒下,鮮血染紅了大地。機槍手冷靜地調整著射界,將火力覆蓋到每一個試圖衝鋒的敵人身上。
緊接著,同軸安裝的7.62毫米機槍也開始咆哮。它的射速更快,聲音更加密集,像是無數把鐵錘敲擊著鋼鐵。子彈穿透敵軍的掩體,擊碎他們的頭盔,將血肉之軀撕成碎片。機槍的火力網如同一張死亡之網,將衝鋒的敵軍牢牢困住,寸步難行。
坦克內部的乘員們配合默契,車長不斷下達指令,炮手精準地控製著機槍的射界,裝填手則時刻準備著補充彈藥。車體微微震動,履帶碾過地麵的碎石,發出低沉的轟鳴。坦克就如同戰場上的巨獸,用它的利爪和獠牙撕碎一切敢於靠近的敵人。
雖然數千名印軍從四麵八方向99a的陣地湧來,但是18輛陸戰之王,憑借輕裝機槍火力迅速編織成一道無堅不摧的火網,輕重機槍高低配合,將前排衝鋒的印軍士兵籠罩在彈雨之中,無處可逃,火網所及之處,血肉橫飛!機槍子彈穿透人群,打出層層的血霧,隨後打在地麵上濺起漫天的煙塵!
後麵的印軍士兵見火力如此兇猛,急忙四下逃,?尋找掩護,眼見印軍士兵的衝鋒減緩,機槍手們也隨即停止了射擊,開始注意節約彈藥,因為雖然99a的火力強大,但是機槍子彈的備彈有限,在後續的增援抵達之前,必須合理的控製彈藥的使用量!
看到步兵的集團衝鋒被壓製,還白白搭上了幾百條人命,麥康納徹底的被激怒了,他立刻命令麾下的坦克團上前,打算用英軍最新裝備的女王騎士坦克發動強攻!
裝甲厚度通常在50到88毫米之間,雖然無法抵禦後期更強大的火力,但在戰爭初期,尤其是麵對步兵部隊,這樣的防護已經足夠讓它們在戰場上橫行一時。車體的前部裝甲往往傾斜設計,以增加跳彈的概率,
坦克的內部空間狹小而擁擠,駕駛員、炮手和裝填手擠在鋼鐵的牢籠中,空氣中彌漫著機油和火藥的味道。發動機的轟鳴聲震耳欲聾,履帶碾過地麵的震動讓整個車身都在顫抖。車內的溫度極高,尤其是在炎熱的戰場上,士兵們汗流浹背,卻不得不全神貫注地操作著這台鋼鐵巨獸。
這些早期坦克的外觀並不華麗,甚至顯得有些醜陋,但它們代表了當時西方最先進的軍事科技。它們的履帶碾過戰場,留下深深的轍痕,仿佛在宣告一個新時代的到來——一個鋼鐵與火藥主宰的時代。
看到英軍的這些坦克,朦朦朧朧中總有現代坦克的影子,但是卻受製於這個時代的製造技術和工藝,造得有些不倫不類,但不管怎麽說,從裝甲、移動能力、火力層麵來看,已經具備了現代坦克的基本特點!當然了這也隻是具備了主戰坦克的基本形態,像是信息化、自動化火控係統和防護能力這些方麵,跟99a這樣的現代大殺器,還是有本質區別的。
唯一的優勢就是數量,雖然英軍坦克性能無法與99a相提並論,但是架不住數量多啊,單單這支英軍部隊就有接近兩百輛坦克,正在浩浩蕩蕩的向著日喀則逼近!
很快,英印聯軍部隊就逼近至2公裏左右的距離時,他們終於發現了前方由18輛99a主戰坦克構築的臨時防線。
此次英軍前鋒部隊的指揮官是麥康納上校,三十多歲的年紀正是年富力強,衝勁十足的時候,在發現99a防線之後,他先是遲疑了一下,隨後從望遠鏡裏看到,對麵十幾隻鋼鐵巨獸隱藏在防線工事之後,麥康納還以為那是華夏軍隊臨時修築的鋼鐵堡壘,於是冷笑一聲,自打進入華夏境內以來,英軍一路高奏凱歌,僅憑借區區十幾座堡壘,是無法阻止自己麾下部隊的,麥康納立刻誌得意滿的放下望遠鏡,下令全軍展開攻擊!
得到進攻的命令之後,英軍軍官們立刻下令麾下的印度士兵向前,這也是英軍的慣用伎倆,每次戰鬥開始,總是讓那些印度士兵衝在前麵當炮灰試探火力,而英國正規軍則跟在後麵伺機而動,有效地避免無謂的傷亡。
數千名印度士兵端著步槍,唿唿啦啦的朝著99a的陣地圍了上來!
”各車注意!主炮不要動,輕重機槍交替射擊,殺傷敵有生力量,注意節約彈藥!“李海洋通過車載無線電大聲下令!
“收到!準備射擊!”
除主炮外,99a主戰坦克裝了一挺12.7毫米車長用高射機槍,有效射程為2000米,備彈500發,而且可以從車內遙控射擊,從而提高了防空能力。此外,在火炮右側,還搭載一挺7.62毫米並列機槍,備彈2500發。99a的炮塔兩側各裝有5個82毫米煙幕彈發射器,其發射形成的煙幕,可以有效地隱蔽和保護自己。
99a主戰坦克巍然屹立在戰場中央,如同一座不可撼動的鋼鐵堡壘。炮塔緩緩轉動,瞄準了遠處蜂擁而來的敵軍。車長冷靜地下達命令,炮手迅速調整瞄準鏡,裝填手將炮彈推入炮膛。然而,最先開火的並不是那門威力巨大的125毫米滑膛炮,而是坦克上的輕重機槍。
炮塔頂部的12.7毫米高射機槍率先噴吐出火舌,槍口迸發出耀眼的火光。子彈如雨點般傾瀉而出,在空中劃出一道道致命的弧線。高射機槍的射速極快,子彈撕裂空氣,發出尖銳的唿嘯聲。遠處的敵軍士兵像割麥子一樣倒下,鮮血染紅了大地。機槍手冷靜地調整著射界,將火力覆蓋到每一個試圖衝鋒的敵人身上。
緊接著,同軸安裝的7.62毫米機槍也開始咆哮。它的射速更快,聲音更加密集,像是無數把鐵錘敲擊著鋼鐵。子彈穿透敵軍的掩體,擊碎他們的頭盔,將血肉之軀撕成碎片。機槍的火力網如同一張死亡之網,將衝鋒的敵軍牢牢困住,寸步難行。
坦克內部的乘員們配合默契,車長不斷下達指令,炮手精準地控製著機槍的射界,裝填手則時刻準備著補充彈藥。車體微微震動,履帶碾過地麵的碎石,發出低沉的轟鳴。坦克就如同戰場上的巨獸,用它的利爪和獠牙撕碎一切敢於靠近的敵人。
雖然數千名印軍從四麵八方向99a的陣地湧來,但是18輛陸戰之王,憑借輕裝機槍火力迅速編織成一道無堅不摧的火網,輕重機槍高低配合,將前排衝鋒的印軍士兵籠罩在彈雨之中,無處可逃,火網所及之處,血肉橫飛!機槍子彈穿透人群,打出層層的血霧,隨後打在地麵上濺起漫天的煙塵!
後麵的印軍士兵見火力如此兇猛,急忙四下逃,?尋找掩護,眼見印軍士兵的衝鋒減緩,機槍手們也隨即停止了射擊,開始注意節約彈藥,因為雖然99a的火力強大,但是機槍子彈的備彈有限,在後續的增援抵達之前,必須合理的控製彈藥的使用量!
看到步兵的集團衝鋒被壓製,還白白搭上了幾百條人命,麥康納徹底的被激怒了,他立刻命令麾下的坦克團上前,打算用英軍最新裝備的女王騎士坦克發動強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