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吳地有一位縣令,實在是記不得他確切的姓和名了。但此人以剛正耿直著稱,其清正廉明的聲譽廣為流傳。
吳地向來有一種根深蒂固的習俗,那就是對城隍神懷著極為尊崇的態度。他們精心用木頭雕刻出城隍神的塑像,塑像工藝精湛,不僅為其披上華麗的錦繡,而且在內部巧妙地設置了機關,使得這神像活靈活現,仿佛真有生命一般。
每當城隍神的壽辰來臨,那可真是當地的一大盛事。居民們紛紛踴躍地籌集資金,齊心協力地舉辦一場極為隆重的慶祝活動。他們用莊重華麗的輦車承載著城隍神像,讓其在那寬闊的通衢大道上遊行展示。神像的四周,高高地樹立著數不勝數的旗幟和幡幢,迎風飄揚,色彩斑斕。還有那仿照官員出行的盛大儀仗隊伍,排列得井然有序。鼓樂之聲震耳欲聾,此起彼伏,彼此交融,熱鬧非凡的喧嘩聲不絕於耳。整個隊伍浩浩蕩蕩,宛如一條蜿蜒的長龍,一眼望不到盡頭。這一盛大的活動已然深深紮根於當地的傳統之中,成為了一種代代相傳的習俗,每一年,沒有任何人膽敢對其有所懈怠。
在某一個平常的日子裏,這位縣令因公外出。當他行至街頭時,正好與這場規模宏大的城隍神巡遊不期而遇。他當即停下腳步,神情嚴肅地向周圍的居民詢問其中的詳情。居民們心懷敬畏,畢恭畢敬地將這一習俗的來龍去脈詳細告知。縣令在傾聽的過程中,眉頭漸漸緊鎖,又進一步仔細地詰問相關的情況,當他了解到舉辦這樣一場活動所耗費的資金竟然如此巨大、極為奢侈時,他的臉色瞬間變得陰沉,憤怒之情溢於言表。
隻見他雙目圓睜,怒發衝冠,伸出手指,直直地指向那高高在上的城隍神塑像,毫不留情地大聲斥責道:“城隍神啊城隍神,你本應是這一縣的主宰,肩負著護佑百姓、維護一方安寧的重任。倘若你愚昧不靈,對百姓的疾苦不聞不問,對世間的善惡是非毫無洞察,那你不過是個昏庸無能、沉迷於淫亂之事的鬼魂罷了,根本不值得百姓如此虔誠地供奉和侍奉。但倘若你真的擁有靈驗,能夠感知世間萬物,能夠明辨是非善惡,那你就應該深知物力的珍貴,明白百姓生活的艱辛,又怎麽能夠容忍他們耗費如此眾多的無益之財,讓他們用辛辛苦苦積攢下來的民脂民膏去舉辦這種勞民傷財的活動呢?”
話音未落,縣令毫不遲疑,親自上前,以雷霆萬鈞之勢將那備受尊崇的城隍神塑像從華麗的輦車上用力拖拽到了地上。隨後,他從身旁的差役手中奪過鞭子,毫不手軟地朝著神像抽打了整整二十下。那清脆的鞭聲在空氣中迴蕩,仿佛是對這種奢靡之風的嚴厲警示。
自那一天起,這一延續多年、耗費巨大的習俗瞬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立刻被徹底革除了。再也沒有人敢輕易地舉辦這樣勞民傷財的活動,百姓們也從沉重的負擔中解脫出來。
這位縣令一生清正無私,兩袖清風,為百姓謀福祉,深受民眾的愛戴和敬仰。隻是在他年少之時,尚有幾分孩子般的活潑好動,喜好嬉戲玩鬧。他在這個地方兢兢業業地任職了一年有餘,為當地的發展付出了無數的心血。
然而,命運卻在一個看似平常的時刻發生了意想不到的轉折。那一天,他偶然在縣衙之中,瞧見屋簷下有雀巢,一時興起,想要沿著屋簷的梯子去探尋雀鳥的幼雛。卻不曾想,一個不小心,失足從梯子上墜落下來。這一摔,摔得極重,致使他的大腿骨折,傷勢嚴重。盡管經過了多方的救治和悉心的照料,可最終還是沒能挽迴他的生命,不久之後,便與世長辭。
就在他離世之後,令人驚奇的事情發生了。人們在城隍祠中竟然不斷地聽到傳來縣令大聲憤怒的喧嘩聲,那聲音充滿了不滿和抗爭,似乎他的靈魂在與城隍神激烈地爭辯著什麽,一刻也不停歇。這樣的聲音連續數日都沒有停止,在寂靜的夜晚,顯得格外清晰和令人毛骨悚然。
吳地的百姓們始終沒有忘記縣令生前為他們所做的一切,他的公正、他的清廉、他為百姓謀福祉的種種功績,深深地印刻在每一個人的心中。為了平息這場似乎永無止境的紛爭,百姓們自發地聚集在一起,誠心誠意地祈禱,希望能夠化解這場在陰陽兩界之間的衝突。
經過眾人的商議,他們決定另外修建一座嶄新的祠堂來專門祭祀這位令人尊敬的縣令。這座祠堂莊重肅穆,充滿了人們對他的懷念和敬意。令人欣慰的是,自從這座祠堂建成之後,那城隍祠中喧嘩爭吵的聲音終於漸漸平息,一切又恢複了往日的平靜。
這座為縣令所建的祠堂,同樣也被命名為城隍祠。每年的春秋兩季,百姓們都會懷著無比的虔誠和感恩之心,前來舉行盛大的祭祀活動。這座城隍祠的香火之旺盛,民眾的敬仰之深切,甚至遠遠超過了原來的那座城隍神祠。直到如今,吳地一直都保留著這兩座城隍祠,它們不僅是曆史的見證,更是百姓對公正廉明的向往和對恩德的銘記。
吳地向來有一種根深蒂固的習俗,那就是對城隍神懷著極為尊崇的態度。他們精心用木頭雕刻出城隍神的塑像,塑像工藝精湛,不僅為其披上華麗的錦繡,而且在內部巧妙地設置了機關,使得這神像活靈活現,仿佛真有生命一般。
每當城隍神的壽辰來臨,那可真是當地的一大盛事。居民們紛紛踴躍地籌集資金,齊心協力地舉辦一場極為隆重的慶祝活動。他們用莊重華麗的輦車承載著城隍神像,讓其在那寬闊的通衢大道上遊行展示。神像的四周,高高地樹立著數不勝數的旗幟和幡幢,迎風飄揚,色彩斑斕。還有那仿照官員出行的盛大儀仗隊伍,排列得井然有序。鼓樂之聲震耳欲聾,此起彼伏,彼此交融,熱鬧非凡的喧嘩聲不絕於耳。整個隊伍浩浩蕩蕩,宛如一條蜿蜒的長龍,一眼望不到盡頭。這一盛大的活動已然深深紮根於當地的傳統之中,成為了一種代代相傳的習俗,每一年,沒有任何人膽敢對其有所懈怠。
在某一個平常的日子裏,這位縣令因公外出。當他行至街頭時,正好與這場規模宏大的城隍神巡遊不期而遇。他當即停下腳步,神情嚴肅地向周圍的居民詢問其中的詳情。居民們心懷敬畏,畢恭畢敬地將這一習俗的來龍去脈詳細告知。縣令在傾聽的過程中,眉頭漸漸緊鎖,又進一步仔細地詰問相關的情況,當他了解到舉辦這樣一場活動所耗費的資金竟然如此巨大、極為奢侈時,他的臉色瞬間變得陰沉,憤怒之情溢於言表。
隻見他雙目圓睜,怒發衝冠,伸出手指,直直地指向那高高在上的城隍神塑像,毫不留情地大聲斥責道:“城隍神啊城隍神,你本應是這一縣的主宰,肩負著護佑百姓、維護一方安寧的重任。倘若你愚昧不靈,對百姓的疾苦不聞不問,對世間的善惡是非毫無洞察,那你不過是個昏庸無能、沉迷於淫亂之事的鬼魂罷了,根本不值得百姓如此虔誠地供奉和侍奉。但倘若你真的擁有靈驗,能夠感知世間萬物,能夠明辨是非善惡,那你就應該深知物力的珍貴,明白百姓生活的艱辛,又怎麽能夠容忍他們耗費如此眾多的無益之財,讓他們用辛辛苦苦積攢下來的民脂民膏去舉辦這種勞民傷財的活動呢?”
話音未落,縣令毫不遲疑,親自上前,以雷霆萬鈞之勢將那備受尊崇的城隍神塑像從華麗的輦車上用力拖拽到了地上。隨後,他從身旁的差役手中奪過鞭子,毫不手軟地朝著神像抽打了整整二十下。那清脆的鞭聲在空氣中迴蕩,仿佛是對這種奢靡之風的嚴厲警示。
自那一天起,這一延續多年、耗費巨大的習俗瞬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立刻被徹底革除了。再也沒有人敢輕易地舉辦這樣勞民傷財的活動,百姓們也從沉重的負擔中解脫出來。
這位縣令一生清正無私,兩袖清風,為百姓謀福祉,深受民眾的愛戴和敬仰。隻是在他年少之時,尚有幾分孩子般的活潑好動,喜好嬉戲玩鬧。他在這個地方兢兢業業地任職了一年有餘,為當地的發展付出了無數的心血。
然而,命運卻在一個看似平常的時刻發生了意想不到的轉折。那一天,他偶然在縣衙之中,瞧見屋簷下有雀巢,一時興起,想要沿著屋簷的梯子去探尋雀鳥的幼雛。卻不曾想,一個不小心,失足從梯子上墜落下來。這一摔,摔得極重,致使他的大腿骨折,傷勢嚴重。盡管經過了多方的救治和悉心的照料,可最終還是沒能挽迴他的生命,不久之後,便與世長辭。
就在他離世之後,令人驚奇的事情發生了。人們在城隍祠中竟然不斷地聽到傳來縣令大聲憤怒的喧嘩聲,那聲音充滿了不滿和抗爭,似乎他的靈魂在與城隍神激烈地爭辯著什麽,一刻也不停歇。這樣的聲音連續數日都沒有停止,在寂靜的夜晚,顯得格外清晰和令人毛骨悚然。
吳地的百姓們始終沒有忘記縣令生前為他們所做的一切,他的公正、他的清廉、他為百姓謀福祉的種種功績,深深地印刻在每一個人的心中。為了平息這場似乎永無止境的紛爭,百姓們自發地聚集在一起,誠心誠意地祈禱,希望能夠化解這場在陰陽兩界之間的衝突。
經過眾人的商議,他們決定另外修建一座嶄新的祠堂來專門祭祀這位令人尊敬的縣令。這座祠堂莊重肅穆,充滿了人們對他的懷念和敬意。令人欣慰的是,自從這座祠堂建成之後,那城隍祠中喧嘩爭吵的聲音終於漸漸平息,一切又恢複了往日的平靜。
這座為縣令所建的祠堂,同樣也被命名為城隍祠。每年的春秋兩季,百姓們都會懷著無比的虔誠和感恩之心,前來舉行盛大的祭祀活動。這座城隍祠的香火之旺盛,民眾的敬仰之深切,甚至遠遠超過了原來的那座城隍神祠。直到如今,吳地一直都保留著這兩座城隍祠,它們不僅是曆史的見證,更是百姓對公正廉明的向往和對恩德的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