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將軍廣者,隴西成紀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時為將,逐得燕太子丹者也。故槐裏,徙成紀。廣家世世受射。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蕭關,而廣以良家子從軍擊胡,用善騎射,殺首虜多,為漢中郎。廣從弟李蔡亦為郎,皆為武騎常侍,秩八百石。嚐從行,有所衝陷折關及格猛獸,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時!如令子當高帝時,萬戶侯豈足道哉!”


    及孝景初立,廣為隴西都尉,徙為騎郎將。吳楚軍時,廣為驍騎都尉,從太尉亞夫擊吳楚軍,取旗,顯功名昌邑下。以梁王授廣將軍印,還,賞不行。徙為上穀太守,匈奴日以合戰。典屬國公孫昆邪為上泣曰:“李廣才氣,天下無雙,自負其能,數與虜敵戰,恐亡之。”於是乃徙為上郡太守。後廣轉為邊郡太守,徙上郡。嚐為隴西、北地、雁門、代郡、雲中太守,皆以力戰為名。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貴人從廣勒習兵擊匈奴。中貴人將騎數十縱,見匈奴三人,與戰。三人還射,傷中貴人,殺其騎且盡。中貴人走廣。廣曰:“是必射雕者也。”廣乃遂從百騎往馳三人。三人亡馬步行,行數十裏。廣令其騎張左右翼,而廣身自射彼三人者,殺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已縛之上馬,望匈奴有數千騎,見廣,以為誘騎,皆驚,上山陳。廣之百騎皆大恐,欲馳還走。廣曰:“吾去大軍數十裏,今如此以百騎走,匈奴追射我立盡。今我留,匈奴必以我為大軍誘,必不敢擊我。”廣令諸騎曰:“前!”前未到匈奴陳二裏所,止,令曰:“皆下馬解鞍!”其騎曰:“虜多且近,即有急,柰匈?”廣曰:“彼虜以我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堅其意。”於是胡騎遂不敢擊。有白馬將出護其兵,李廣上馬與十餘騎餎射殺胡白馬將,而複還至其騎中,解鞍,令士皆縱馬臥。是時會暮,胡兵終怪之,不敢擊。夜半時,胡兵亦以為漢有伏軍於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平旦,李廣乃歸其大軍。大軍不知廣所之,故弗從。


    居久之,孝景崩,武帝立,左右以為廣名將也,於是廣以上郡太守為未央衛尉,而程不識亦為長樂衛尉。程不識故與李廣俱以邊太守將軍屯。及出擊胡,而廣行無部伍行陳,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擊刁鬥以自衛,莫府省約文書籍事,然亦遠斥候,未嚐遇害。程不識正部曲行伍營陳,擊刀鬥,士吏治軍簿至明,軍不得休息,然亦未嚐遇害。不識曰:“李廣軍極簡易,然虜卒犯之,無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樂,鹹樂為之死。我軍雖煩擾,然虜亦不得犯我。”是時漢邊郡李廣、程不識皆為名將,然匈奴畏李廣之略,士卒亦多樂從李廣而苦程不識。程不識孝景時以數直諫為太中大夫。為人廉,謹於文法。


    後漢以馬邑城誘單於,使大軍伏馬邑旁穀,而廣為驍騎將軍,領屬護軍將軍。是時單於覺之,去,漢軍皆無功。其後四歲,廣以衛尉為將軍,出雁門擊匈奴。匈奴兵多,破敗廣軍,生得廣。單於素聞廣賢,令曰:“得李廣必生致之。”胡騎得廣,廣時傷病,置廣兩馬間,絡而盛臥廣。行十餘裏,廣詳死,睨其旁有一胡兒騎善馬,廣暫騰而上胡兒馬,因推墮兒,取其弓,鞭馬南馳數十裏,複得其餘軍,因引而入塞。匈奴捕者騎數百追之,廣行取胡兒弓,射殺追騎,以故得脫。於是至漢,漢下廣吏。吏當廣所失亡多,為虜所生得,當斬,贖為庶人。


    頃之,家居數歲。廣家與故潁陰侯孫屏野居藍田南山中射獵。嚐夜從一騎出,從人田間飲。還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嗬止廣。廣騎曰:“故李將軍。”尉曰:“今將軍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廣宿亭下。居無何,匈奴入殺遼西太守,敗韓將軍,後韓將軍徙右北平。於是天子乃召拜廣為右北平太守。廣即請霸陵尉與俱,至軍而斬之。


    廣居右北平,匈奴聞之,號曰“漢之飛將軍”,避之數歲,不敢入右北平。


    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鏃,視之石也。因複更射之,終不能複入石矣。廣所居郡聞有虎,嚐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騰傷廣,廣亦竟射殺之。


    廣廉,得賞賜輒分其麾下,飲食與士共之。終廣之身,為二千石四十餘年,家無餘財,終不言家產事。廣為人長,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雖其子孫他人學者,莫能及廣。廣訥口少言,與人居則畫地為軍陳,射闊狹以飲。專以射為戲,竟死。廣之將兵,乏絕之處,見水,士卒不盡飲,廣不近水,士卒不盡食,廣不嚐食。寬緩不苛,士以此愛樂為用。其射,見敵急,非在數十步之內,度不中不發,發即應弦而倒。用此,其將兵數困辱,其射猛獸亦為所傷雲。


    居頃之,石建卒,於是上召廣代建為郎中令。元朔六年,廣複為後將軍,從大將軍軍出定襄,擊匈奴。諸將多中首虜率,以功為侯者,而廣軍無功。後二歲,廣以郎中令將四千騎出右北平,博望侯張騫將萬騎與廣俱,異道。行可數百裏,匈奴左賢王將四萬騎圍廣,廣軍士皆恐,廣乃使其子敢往馳之。敢獨與數十騎馳,直貫胡騎,出其左右而還,告廣曰:“胡虜易與耳。”軍士乃安。廣為圜陳外鄉,胡急擊之,矢下如雨。漢兵死者過半,漢矢且盡。廣乃令士持滿毋發,而廣身自以大黃射其裨將,殺數人,胡虜益解。會日暮,吏士皆無人色,而廣意氣自如,益治軍。軍中自是服其勇也。明日,複力戰,而博望侯軍亦至,匈奴軍乃解去。漢軍罷,弗能追。是時廣軍幾沒,罷歸。漢法,博望侯留遲後期,當死,贖為庶人。廣軍功自如,無賞。


    初,廣之從弟李蔡與廣俱事孝文帝。景帝時,蔡積功勞至二千石。孝武帝時,至代相。以元朔五年為輕車將車,從大將軍擊右賢王,有功中率,封為樂安侯。元狩二年中,代公孫弘為丞相。蔡為人在下中,名聲出廣下甚遠,然廣不得爵邑,官不過九卿,而蔡為列侯,位至三公。諸廣之軍吏及士卒或取封侯。廣嚐與望氣王朔燕語,曰:“自漢擊匈奴而廣未嚐不在其中,而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擊胡軍功取侯者數十人,而廣不為後人,然無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豈吾相不當侯邪?且固命也?”朔曰:“將軍自念,豈嚐有所恨乎?”廣曰:“吾嚐為隴西守,羌嚐反,吾誘而降,降者八百餘人,吾詐而同日殺之。至今大恨獨此耳。”朔曰:“禍莫大於殺已降,此乃將軍所以不得侯者也。”


    後二歲,大將軍、驃騎將軍大出擊匈奴,廣數自請行。天子以為老,弗許;良久乃許之,以為前將軍。是歲,元狩四年也。


    廣既從大將軍青擊匈奴,既出塞,青捕虜知單於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而令廣並於右將軍軍,出東道。東道少迴遠,而大軍行水草少,其勢不屯行。廣自請曰:“臣部為前將軍,今大將軍乃徙令臣出東道,且臣結發而與匈奴戰,今乃一得當單於,臣原居前,先死單於。”大將軍青亦陰受上誡,以為李廣老,數奇,毋令當單於,恐不得所欲。而是時公孫敖新失侯,為中將軍從大將軍,大將軍亦欲使敖與俱當單於,故徙前將軍廣。廣時知之,固自辭於大將軍。大將軍不聽,令長史封書與廣之莫府,曰:“急詣部,如書。”廣不謝大將軍而起行,意甚慍怒而就部,引兵與右將軍食其合軍出東道。軍亡導,或失道,後大將軍。大將軍與單於接戰,單於遁走,弗能得而還。南絕幕,遇前將軍、右將軍。廣已見大將軍,還入軍。大將軍使長史持糒醪遺廣,因問廣、食其失道狀,青欲上書報天子軍曲折。廣未對,大將軍使長史急責廣之幕府對簿。廣曰:“諸校尉無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


    至莫府,廣謂其麾下曰;“廣結發與匈奴大小七十餘戰,今幸從大將軍出接單於兵,而大將軍又徙廣部行迴遠,而又迷失道,豈非天哉!且廣年六十餘矣,終不能複對刀筆之吏。”遂引刀自剄。廣軍士大夫一軍皆哭。百姓聞之,知與不知,無老壯皆為垂涕。而右將軍獨下吏,當死,贖為庶人。


    廣子三人,曰當戶、椒、敢,為郎。天子與韓嫣戲,嫣少不遜,當戶擊嫣,嫣走。於是天子以為勇。當戶早死,拜椒為代郡太守,皆先廣死。當戶有遺腹子名陵。廣死軍時,敢從驃騎將軍。廣死明年,李蔡以丞相坐侵孝景園壖地,當下吏治,蔡亦自殺,不對獄,國除。李敢以校尉從驃騎將軍擊胡左賢王,力戰,奪左賢王鼓旗,斬首多,賜爵關內侯,食邑二百戶,代廣為郎中令。頃之,怨大將軍青之恨其父,乃擊傷大將軍,大將軍匿諱之。居無何,敢從上雍,至甘泉宮獵。驃騎將軍去病與青有親,射殺敢。去病時方貴幸,上諱雲鹿觸殺之。居歲餘,去病死。而敢有女為太子中人,愛幸,敢男禹有寵於太子,然好利,李氏陵遲衰微矣。


    李陵既壯,選為建章監,監諸騎。善射,愛士卒。天子以為李氏世將,而使將八百騎。嚐深入匈奴二千餘裏,過居延視地形,無所見虜而還。拜為騎都尉,將丹陽楚人五千人,教射酒泉、張掖以屯衛胡。


    數歲,天漢二年秋,貳師將軍李廣利將三萬騎擊匈奴右賢王於祁連天山,而使陵將其射士步兵五千人出居延北可千餘裏,欲以分匈奴兵,毋令專走貳師也。陵既至期還,而單於以兵八萬圍擊陵軍。陵軍五千人,兵矢既盡,士死者過半,而所殺傷匈奴亦萬餘人。且引且戰,連鬥八日,還未到居延百餘裏,匈奴遮狹絕道,陵食乏而救兵不到,虜急擊招降陵。陵曰:“無麵目報陛下。”遂降匈奴。其兵盡沒,餘亡散得歸漢者四百餘人。


    單於既得陵,素聞其家聲,及戰又壯,乃以其女妻陵而貴之。漢聞,族陵母妻子。自是之後,李氏名敗,而隴西之士居門下者皆用為恥焉。


    太史公曰:傳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其李將軍之謂也?餘睹李將軍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辭。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彼其忠實心誠信於士大夫也?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諭大也。


    猿臂善射,實負其能。解鞍卻敵,圓陣摧鋒。邊郡屢守,大軍再從。失道見斥,數奇不封。惜哉名將,天下無雙!


    將軍李廣,是隴西郡成紀縣人。他的先祖叫李信,秦國時任將軍,就是追獲了燕太子丹的那位將軍。他的家原來在槐裏縣,後來遷到成紀。李廣家世代傳習射箭之術。文帝十四年(前166),匈奴人大肆舉兵侵入蕭關,李廣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參軍抗擊匈奴,因為他善於騎術和射箭,斬殺敵人首級眾多,所以被任為中郎。李廣的堂弟李蔡,也被任為中郎。二人又都任武騎常侍,年俸八百石糧食。李廣曾跟隨皇帝出行,常有衝鋒陷陣、抵禦敵人,以及格殺猛獸的事,文帝說:“可惜啊!你沒遇到好時機,如果你趕上高祖時代,封個萬戶侯那還在話下嗎!”


    到景帝即位後,李廣任隴西都尉,又改任騎郎將。吳、楚七國叛亂的時候,李廣任曉騎都尉,隨從太尉周亞夫反擊吳、楚叛軍,在昌邑城下奪取了敵人的軍旗,立功揚名。可是由於梁孝王私自把將軍印授予李廣,迴朝後朝廷沒有對他封賞。調他任上穀太守,匈奴每天都來交戰。典屬國公孫昆邪對皇上哭著說:“李廣的才氣,天下無雙,他倚仗自己的才能,屢次和敵人正麵作戰,恐怕會失去這員良將。”於是又調他任上郡太守。以後李廣轉任邊境各郡太守,又調任上郡太守。他曾任隴西、北地、雁門、代郡、雲中等太守,都以奮力作戰而出名。


    匈奴大舉入侵上郡,天子派來一名宦官跟隨李廣學習軍事,抗擊匈奴。這位宦官帶領幾十名騎兵縱馬馳騁,遇到三個匈奴人,就和他們交戰,三個匈奴人迴身放箭,射傷了宦官,幾乎殺光了他的騎兵。宦官逃迴到李廣那裏,李廣說:“這一定是匈奴的射雕能手。”李廣於是就帶上一百名騎兵前去追趕那三個匈奴人。那三個人沒有馬,就徒步前行。走了幾十裏,李廣命令他的騎兵左右散開,兩路包抄,他親自去射殺那三個人,射死了兩個,活捉了一個,果然是匈奴的射雕手。把他捆綁上馬之後,遠遠望見幾千名匈奴騎兵。他們看到李廣,以為是誘敵之騎兵,都很吃驚,跑上山去擺好了陣勢。李廣的百名騎兵也都大為驚恐,想縱馬往迴跑。李廣說:“我們離開大軍幾十裏,照現在這樣的情況,我們這一百名騎兵隻要一跑,匈奴就要來追擊射殺我們,會立刻被殺光的。如果我們停留不走,匈奴一定以為我們是大軍來誘敵的,必定不敢攻打我們。”李廣向騎兵下令:“前進!”騎兵向前進發,到了離奴陣地還有大約二裏的地方,停下來,下令說:“全體下馬解下馬鞍!”騎兵們說:“敵人那麽多,並且又離得近,如果有了緊急情況,怎麽辦?”李廣說:“那些敵人原以為我們會逃跑,現在我們都解下馬鞍表示不逃,這樣就能使他們更堅定地相信我們是誘敵之兵。”於是匈奴騎兵終於不敢來攻擊。有一名騎白馬的匈奴將領出陣來監護他的士兵,李廣立即上馬和十幾名騎兵一起奔馳,射死了那騎白馬的匈奴將領,之後又迴到自己的騎兵隊裏,解下馬鞍,讓士兵們都放開馬,隨便躺臥。這時正值日暮黃昏,匈奴軍隊始終覺得奇怪,不敢進攻。到了半夜,匈奴兵又以為漢朝有伏兵在附近,想趁夜偷襲他們,因而匈奴就領兵撤離了。第二天早晨,李廣才迴到他的大軍營中,大軍不知道李廣的去向,所以無法隨後接應。


    過了好幾年,景帝去世,武帝即位。左右近臣都認為李廣是名將,於是李廣由上郡太守調任未央宮的禁衛軍長官,程不識也來任長樂宮的禁衛軍長官。程不識和李廣從前都任邊郡太守並兼管軍隊駐防。到出攻打匈奴的時候,李廣行軍沒有嚴格的隊列和陣勢,靠近水豐草茂的地方駐紮軍隊,築營停宿,人人都感到便利,晚上也不打更自衛,幕府簡化各種文書簿冊,但他遠遠地布置了哨兵,所以沒有遭遇過危險。程不識對隊伍的編製、行軍隊列、駐營陣勢等要求很嚴格,夜裏打更,文書軍吏處理考績等公文簿冊要到天明,軍隊得不到休息,但也從來沒有遭遇過危險。程不識說:“李廣治兵簡便易行,然而敵人如果突然進犯他,他就無法阻擋了;而他的士卒倒也安逸快樂,都甘心為他拚死。我的軍隊雖然軍務紛繁忙亂,但是敵人也不敢侵犯我。”那時漢朝邊那的李廣、程不識都是名將,但是匈奴人害怕李廣的謀略,士兵也大多願意跟隨李廣而以跟隨程不識為苦。程不識在景帝時由於屢次直言進諫被封為太中大夫,為人清廉,謹守朝廷文書法令


    後來,漢朝用馬邑城引誘單於,派大軍在馬邑附近的山穀埋伏,李廣任驍騎將軍,受護軍將軍韓安國統領節製。當時單於發覺了漢軍的計謀,就逃跑了。漢軍都沒有戰功。四年以後,李廣由衛尉被任為將軍,出雁門關進攻匈奴。匈奴兵多,打敗了李廣的軍隊,並生擒李廣。單於平時就聽說李廣很有才能,下令說:“俘獲李廣一定要活著送來。”匈奴騎兵捉到了李廣,當時李廣有傷病,就把李廣放在兩匹馬中間,裝在繩編的網兜裏躺著。走了十多裏,李廣假裝死去,斜眼看到他旁邊的一個匈奴少年騎著一匹好馬,李廣突然一縱身跳上何奴少年的馬,趁勢把少年推下去,奪了他的弓,打馬向南飛馳數十裏,又重新遇到了他的剩餘部隊,於是帶領他們進入關塞。匈奴出動幾百名騎兵來追趕他,李廣一邊逃一邊拿起匈奴少年的弓射殺追來的騎兵,因此才能逃脫。於是迴到漢朝京城,朝廷把李廣交給執法官更。執法官判決李廣損失傷亡太多,他自己又被敵人活捉,應該斬首,李廣用錢物贖了死罪,削職為民。


    轉眼間,李廣在家已閑居數年,李廣家和已故穎陰侯灌嬰的孫子灌強一起隱居在藍田,常到南山中打獵。曾在一天夜裏帶著一名騎馬的隨從外出,和別人一起在田野間飲酒。迴來時走到霸陵亭,霸陵尉喝醉了,大聲喝斥,禁止李廣通行。李廣的隨從說:“這是前任李將軍。”亭尉說:“現任將軍尚且不許通行,何況是前任呢!”便扣留了李廣,讓他停宿在霸陵亭下。沒過多久,匈奴入侵殺死遼西太守,打敗了韓將軍(韓安國),韓將軍遷調右北平。於是天子就召見李廣,任他為右北平太守。李廣隨即請求派霸陵尉一起赴任,到了軍中就把他殺了。


    李廣駐守右北平,匈奴聽說後,稱他為“漢朝的飛將軍”,躲避他好幾年,不敢入侵右北平。


    李廣外出打獵,看見草叢中有塊石頭,認為是老虎就向它射去,射中了石頭,箭頭都射進去了,過去一看,原來是石頭。接著重新再射,終究不能再射進去了。李廣駐守過各郡,聽說有老虎,常常親自去射殺。到駐守右北平時,又去射虎,老虎跳起來傷了李廣,李廣最終同樣射死了老虎。


    李廣為官清廉,得到賞賜就分給他的部下,飲食總與士兵在一起。李廣一生到死,做二千石俸祿的官共四十多年,家中沒有多餘的財物,始終也不談及家產方麵的事。李廣身材高大,兩臂如猿,他善於射箭也是天賦,即便是他的子孫或外人向他學習,也沒人能比得上他。李廣語言遲鈍,話不多,與別人在一起就在地上畫軍陣,然後比射箭,按射中較密集的行列還是較寬疏的行列來定罰誰喝酒。他專門以射箭為消遣,一直到死。 李廣帶兵,遇到缺糧斷水的地方,發現有水,士兵還沒有飲遍,他不去靠近水;士兵還沒有完全吃上飯,李廣一口飯也不嚐。李廣對士兵寬厚和緩不苛刻,士兵因此愛戴他,樂於為他所用。李廣射箭的方法是,看見敵人逼近,如果不在數十步之內,估計射不中就不射。隻要一發射,敵人立即隨弓弦之聲倒地。因此他領兵幾次被困受辱,射猛獸也曾被猛獸所傷。


    沒過多久,石建去世,於是皇上召見李廣,讓他接替石建任郎中令。元朔六年(前123年)李廣又任後將軍,跟隨大將車衛青的軍隊從定襄出塞,征伐匈奴。許多將領因斬殺敵人首級符合規定數額,以戰功被封侯,而李廣的軍隊卻沒有戰功。過了兩年,李廣以郎中令官職率領四千騎兵從右北平出塞,博望侯張騫率領一萬騎兵與李廣一同出征,分行兩條路。行軍約幾百裏,匈奴左賢王率領四萬騎兵包圍了李廣,李廣的士兵都很害怕,李廣就派他的兒子李敢騎馬往匈奴軍中奔馳。李敢獨自和幾十名騎兵飛奔,直穿匈奴騎兵陣,又從其左右兩翼突出,迴來向李廣報告說:“匈奴敵兵很容易對付啊!”士兵們這才安心。李廣布成圓形兵陣,麵向外,匈奴猛攻,箭如雨下。漢兵死了一半多,箭也用光了。李廣就命令士兵拉滿弓,不要放箭,而李廣親自用大黃弩弓射匈奴的副將,殺死了好幾個,匈奴軍才漸漸散開。這時天色已晚,軍吏士兵都麵無人色,可是李廣卻神態自然,更加注意整頓軍隊。軍中從此都很佩服他的勇敢。第二天,又去奮力作戰,博望侯的軍隊也趕到了,匈奴軍才解圍退去。漢軍非常疲憊,所以也不能去追擊。當時李廣軍幾乎全軍覆沒,隻好收兵迴朝。按漢朝法律,博望侯行軍遲緩,延誤限期,應處死刑,用錢贖罪,降為平民。李廣功過相抵,沒有封賞。


    當初,李廣的堂弟李蔡和李廣一起侍奉文帝。到景帝時,李蔡累積功勞已得到年俸二千石的官位。武帝時,做到代國的國相。元朔五年(前124)李蔡被任為輕車將軍,跟隨大將軍衛青攻打匈奴右賢王有功,達到斬殺敵人首級的規定,被封為樂安侯。元狩二年(前121)間,代公孫弘任丞相。李蔡的才幹在下等之中,聲名和李廣相差很遠,然而李廣得不到封爵和封地,官位沒超過九卿,可是李蔡卻被封為列侯,官位達到三公。李廣屬下的軍官和士兵們,也有人得到了侯爵之封。李廣曾和星象家王朔私下閑談說:“自從漢朝攻打匈奴以來,我沒有一次不參加。可是各部隊校尉以下的軍官,才能還不如中等人,然而由於攻打匈奴有軍功被封侯的有幾十人。我李廣不算比別人差,但是沒有一點功勞來獲取封地,這是為什麽呢?難道是我命相中就不該封侯嗎?還是本來就命該如此呢?”王朔說:“將軍自己迴想一下,難道曾經有過值得悔恨的事嗎?”李廣說:“我曾當過隴西太守,羌人有一次反叛,我誘騙他們投降,投降的有八百多人,我用欺詐手段在同一天把他們都殺了。直到今天我最大的悔恨隻有這件事。”王朔說:“災禍,沒有比殺死已投降的人更大的了,這也就是將軍不能封侯的原因。”


    又過了兩年,大將軍衛青、驃騎將軍霍去病率軍大舉出征匈奴,李廣幾次親自請求隨行。天子認為他已年老,沒有答應;過了很久才準許他前去,讓他任前將軍。這一年是元狩四年。


    李廣不久隨大將軍衛青出征匈奴,出邊塞以後,衛青捉到敵兵,知道了單於住的地方,就自己帶領精兵去追逐單於,而命令李廣和右將軍的隊伍合並,從東路出擊。東路有些迂迴繞遠,而且大軍走在水草缺少的地方,勢必不能並隊行進。李廣就親自請求說:“我的職務是前將軍,如今大將軍卻命令我改從東路出兵,況且我從少年時就與匈奴作戰,到今天才得到一次與單於對敵的機會,我願做前鋒,先和單於決一死戰。”大將軍衛青曾暗中受到皇上的警告,認為李廣年老,命運不好,不要讓他與單於對敵,恐怕不能實現俘獲單於的願望。那時公孫敖剛剛丟掉了侯爵,任中將軍,隨從大將軍出征,大將軍也想讓公孫敖跟自己一起與單於對敵,故意把前將軍李廣調開。李廣當時也知道內情,所以堅決要求大將軍收迴調令。大將軍不答應他的請求,命令長史寫文書發到李廣的幕府,並對他說:“趕快到右將車部隊中去,照文書辦。”李廣不向大將軍告辭就起程了,心中非常惱怒地前往軍部,領兵與右將車軍趙食其合兵後從東路出發。軍隊沒有向導,有時迷失道路,結果落在大將軍之後。大將軍與單於交戰,單於逃跑了,衛青沒有戰果隻好迴兵。大將軍向南行渡過沙漠,遇到了前將軍和右將軍。李廣謁見大將軍之後,迴到自己軍中。大將軍派長史帶著幹糧和酒送給李廣,順使向李廣和趙食其詢問迷失道路的情況,衛青要給天子上書報告詳細的軍情。李廣沒有迴答。大將軍派長史急切責令李廣幕府的人員前去受審對質。李廣說:“校尉們沒有罪,是我自己迷失道路,我現在親自到大將軍幕府去受審對質。”


    到了大將軍幕府,李廣對他的部下說:“我從少年起與匈奴打過大小七十多仗,如今有幸跟隨大將軍出征同單於軍隊交戰,可是大將軍又調我的部隊去走迂迴繞遠的路,偏又迷失道路,難道不是天意嗎!況且我已六十多歲了,畢竟不能再受那些刀筆吏的侮辱。”於是就拔刀自刎了。李廣軍中的所有將士都為之痛哭。百姓聽到這個消息,不論認識的不認識的,也不論老的少的都為李廣落淚。右將軍趙食其單獨被交給執法官吏,應判為死罪,用財物贖罪,降為平民。


    李廣有三個兒子,名叫當戶、椒、敢,都任郎官。一次天子和弄臣韓嫣戲耍,韓嫣行為有些放肆,李當戶去打韓嫣,韓嫣逃跑了,於是天子認為當戶很勇敢。李當戶死得早,李椒被封為代郡太守,二人都比李廣先死。李當戶有遺腹子名李陵。李廣死在軍中的時候,李敢正跟隨驃騎將軍霍去病。李廣死後第二年,李蔡以丞相之位侵占景帝陵園前大道兩旁的空地,因而獲罪,應送交法吏查辦,李蔡不願受審對質,也自殺了,他的封國被廢除。李敢以校尉官職隨從驃騎將軍出擊匈奴左賢王,奮力作戰,奪得左賢王的戰鼓和軍旗,斬殺很多敵人首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答題:從始皇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妖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妖皇並收藏答題:從始皇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