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趙佶聽完武植的話語,原本凝眉沉思的麵龐也綻出欣喜之色,他挺直腰背,目光威嚴又帶著幾分審視,緩緩轉向李察哥,沉聲道:“李察哥,你也看到了,我大宋滿朝臣子,無一讚同你那無理要求。如今話已至此,朕且問你,西夏到底作何打算?是妄圖興兵犯境、挑起戰火,還是願息事寧人、保這長久和平?”


    聽了宋徽宗的話語,李察哥臉色瞬間陰沉下來,他萬萬沒想到,眼看這完美的計劃就要成功,卻被武直橫加阻攔給攪亂了。


    他扭過頭,將那充滿怨毒的目光投向武直,眼中那濃烈的殺意猶如曇花一現,轉瞬即逝。


    看來首道謀劃已然行不通了,無奈之下,唯有啟用那備用之策了,李察哥心底念頭急轉,麵上卻不動聲色。


    隨即朝著宋徽宗躬身一禮,言辭懇切地說道:“皇帝陛下,承蒙陛下撥冗接見。如今看來,我西夏懇請貴國免除上貢一事,怕是難以順遂了,既如此,我西夏為顧全兩國情誼,維係這長久的安穩平和,自也不願再作強求,隻是,下臣這兒尚有一樁微不足道的懇請,鬥膽望陛下能開恩應允。”


    宋徽宗聽到李察哥不再糾纏納貢之事,心中大喜,朗聲道:“李察哥,你有何請求但說無妨。”


    李察哥靜靜地聽完宋徽宗所說的話,嘴角悄然上揚,勾勒出一抹看似謙遜有禮,實則暗藏玄機的弧度。


    他上前一步,拱手作揖,畢恭敬說道:“皇帝陛下,大宋錦繡繁華,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威名遠播四海,我西夏上下向來對其滿心敬仰、無比向往。此番我西夏來出使大宋,帶來了三位精英才俊。”


    說完,他側身對著與之同行的一位老者說道:“這位乃是我西夏聲名遠揚的大儒賢師。此次出使,他對貴國心馳神往已久,一心期盼著能與貴國的鴻儒於朝堂之上論道。”


    接著,指著旁邊一位二十五六歲的青年開口道:“這位乃是我國箭術超凡入聖的神箭手,聽聞大宋人才濟濟,特意想在校場與大宋的神箭手切磋一番。”


    最後,他看向了一個身形魁梧、約莫三十歲左右的中年人說道:“這位是我西夏最為驍勇的勇士,他對貴國的高手仰慕已久,渴望能與大宋高手比武過招,還望陛下恩準。”


    宋徽宗聽聞李察哥之言,先是一愣,緊接著瞬間警覺起來:“這西夏怕是別有居心,所謂的領略風采不過是個幌子罷了。然而,此時此刻在這朝堂之上,倘若我大宋拒絕比試,如果不應,豈不是讓人覺得大宋膽小怯懦、畏縮不前,失了大國應有的氣度?”


    隨即,趙佶抬頭,高聲說道:“既然西夏豪傑有意領略我大宋風采,這倒也算是一樁雅事,朕應下了!”


    李察哥聽到宋徽宗應下了比試,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不易察覺的笑意,旋即再次拱手說道:“皇帝陛下,比試之道,向來講究有來有往、獎懲分明,若雙方毫無彩頭,不免失了興味,淪為一場尋常無趣的較量。


    我西夏國此番一片赤誠,甘願拿出三座城池當作賭注,隻要大宋能在這場比試中,贏了我西夏派出的三人裏的任何一人,我西夏定會即刻割讓一座城池給大宋,絕無二話。”


    宋徽宗趙佶及下方的眾大臣聽到李察哥的這番話語,神色瞬間凝固,他們都未曾想到這李察哥竟有如此魄力,豪擲三座城池作為賭注。


    可緊接著,眾人心中不禁暗暗擔憂起來。隻因為西夏國付出這般高昂的代價,定然是對參與比試的 三人充滿十足的信心。


    帝座中的宋徽宗此時雙眉緊鎖:“這西夏拿出了三座城池作為賭注,大宋身為宗主之國,倘若不能拿出對等的彩頭,必然有失妥當。”


    宋徽宗不禁暗暗懊悔自己答應了李察哥的比試請求。


    看到宋徽宗皺眉,李察哥朝身旁的老者使了個眼色,那老者當即心領神會,高聲說道:“皇帝陛下,老夫乃是西夏的翰林學士,向來對貴國的文化傾心不已、崇慕至極。此次前來貴國,一心盼望能夠與貴國的文學大家論道切磋。貴國身為泱泱大國,難道竟會懼怕老夫這來自邊陲小國之人嗎?”


    宋徽宗趙佶本就極重顏麵,被這老者言辭一激,頓覺氣血上湧,心內翻騰。當下眉梢一揚,坐直身子,開口應道:“既西夏國願以城池作賭,擺出這般陣仗,我大宋豈有不應戰、不奉陪之理?若你西夏國勝出,我大宋也會依約,割讓城池與西夏,斷不會食言!”


    聽到趙佶的這番話,下方的群臣百官刹那間便坐不住了。但凡有點眼力的人都能明白,這顯然是西夏使臣的激將之計。緊接著,姚麟、何灌、曾布、趙挺之等一眾心懷國家與朝廷的重臣齊聲高喊:“陛下萬萬不可應允。”


    麵對群臣懇切諫言,趙佶此刻全然不為所動,話既已脫口而出,若再行收迴,豈不是盡顯自己怯懦之態、朝令夕改,況且“君無戲言”,帝王金口玉言,哪能隨意更改反悔,他自是不肯落得這般把柄,讓旁人看了笑話。


    下方的群臣看到趙佶這般神色,便知曉此事已無法挽迴,因而隻能無奈地歎氣。


    “眾愛卿,對於西夏使國提出的這三場比試,不知諸位愛卿可有推薦之人?”趙佶神色肅穆地看向了下方的眾大臣。


    下方的群臣聽了這話,皆是默不作聲。此次西夏使者明顯來者不善,必然準備得極為充分,況且兩國當下乃是以城池作為賭注,倘若自己所推薦之人輸了,定然會遭官家厭惡,影響自身的仕途,因此,整個大殿此刻鴉雀無聲。


    大殿之下,武植見文武百官都緘默不語,心裏清楚他們的顧慮。他略一凝神,深吸口氣,上前朗聲道:“陛下,微臣有可推薦之人,能與西夏豪傑一較高下。”


    聽聞武植的這番話,宋徽宗趙佶的眼神瞬間一亮,趕忙說道:“不知武愛卿所推薦之人是誰?”


    “稟官家,微臣所任職的龍衛右廂軍裏,有位叫花榮的校尉,堪稱神射手,這般人才著實難得,與西夏那些箭術高手比試,絕對有實力一爭高下。”


    武直抱拳稟奏完,略作停頓,又接著道,“還有那京師禦拳館天字號教師周侗周老前輩,是我大宋的絕頂高手,威名赫赫,對付西夏人,於他而言,簡直易如反掌。”言罷,武直目光直直投向了李察哥。


    趙佶聽聞武植接連推薦兩人,陰沉的臉色逐漸轉為欣喜。他心裏清楚,武植此人從來不會信口開河。雖說未曾聽聞過那個叫花榮的校尉,但周侗的赫赫威名他還是有所耳聞的。


    當即點頭說道:“好。那就依武愛卿所言,來人呐,趕快去把這兩人召入大殿。”旁邊的宦官領了皇命,急速朝著殿外跑去。


    “隻是,尚有一人之缺待薦,眾位愛卿,你們可有契合的人選?”宋徽宗趙佶神色不善地掃向文臣隊列。


    下方位列朝堂的蔡京,聽到趙佶之言,眼珠滴溜溜一轉,一抹不易察覺的狡黠光芒自眼目中一閃而過。他上前一步,整理衣冠,雙手抱拳,高聲稟道:“稟官家,微臣這兒倒有一人可舉薦,此人滿腹經綸、學富五車,才思之敏捷、學識之淵博,與那西夏的翰林學士論道比才,定能不落下風,一較高下。”


    “哦?”宋徽宗趙佶神色一振,微微前傾身子,目光看向蔡京,“蔡卿所舉薦的乃是何人?”


    蔡京臉上掛起看似熱忱的笑容,上前一步,拱手迴應:“稟官家,這人遠在天邊,近在眼前,正是武植武大人。武大人本就是新科狀元,才學卓絕,才華在京師早已聲名遠揚、備受讚譽。此次讓他與西夏的翰林學士比試,以武大人的能耐,取勝定然不在話下。”


    言罷,蔡京順勢看向武植,目光裏極快地閃過一絲不懷好意,恰似暗夜中一道冷冽的幽光。


    武植聽了蔡京的這番言語,神色一凜,眼眸看向蔡京。當他捕捉到蔡京眼中那不懷好意的神色時,心中瞬間明晰,這老家夥舉薦自己去與西夏人比試,是是妄圖讓自己在比試中落敗,進而致使官家對自己產生厭惡之情。


    “武愛卿嗎?”趙佶聽了蔡京的這番舉薦之語,眉頭微微皺起,下意識地輕聲自語。


    他心裏自然清楚武植才華橫溢、學識超群,隻是一想到對手是西夏那位在書海墨香中沉浸了幾十載的老翰林,趙佶不禁擔心武植閱曆尚淺,相比之下恐怕會略遜一籌。


    隨即,宋徽宗趙佶抬頭看向武植,說道:“武愛卿,蔡卿舉薦你與那西夏翰林學士比試,不知武愛卿意下如何?”


    “稟官家,既然蔡大人對下官懷有如此信心,那下官又怎能讓蔡大人失望呢!”說完,武植挑釁地看了蔡京一眼。


    趙佶見武直欣然應下,神色自信滿滿,心頭憂慮當即煙消雲散,點頭讚道:“好,武愛卿既有信心,這最後一人便由你擔當。”


    而後,趙佶轉頭看向西夏使臣李察哥,朗聲道:“李察哥,我大宋此番參與比試之人已然敲定,事不宜遲,咱們現下便移步前往大慶殿吧。”


    語落,趙佶當先起身,龍袍飄飄,領著朝堂上文武群臣,與西夏使者一行,浩浩蕩蕩朝著大慶殿而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郎別怕,我有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神馬呀1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神馬呀1並收藏大郎別怕,我有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