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院的正上方是一座主考廳,雕梁畫棟間盡顯莊重肅穆。
主考官趙挺之負手站在廳前的雕花欄杆處,兩位副考官分侍左右。從這裏俯瞰下去,一排排狹小的考房盡收眼底,考生們正全神貫注地奮筆疾書,隻聞一片沙沙聲響徹考場。
微風拂過,廳中高懸的燈籠輕輕搖曳,光影在趙挺之的臉上晃動。他目光掃視著下方忙碌的考生,突然打破這靜謐,轉頭看向兩位副考官,出聲道:“二位以為,此次會試,何人能脫穎而出,奪得會元之位?”
其聲雖輕,卻在這寂靜的大廳中迴蕩。兩位副主考聽聞後都陷入了沉思。
片刻,中書舍人範致虛出聲道:“聽聞蘇老大人的弟子武植參加了此次科舉。前段時間元宵節,他作的那首《青玉案》一詞諸位可還記得?我也有所耳聞,實乃精彩非凡。以他之才,我覺得此次會元應是他了。”言罷,側目看向趙挺之。
趙挺之聞範致虛之言,眉頭微微一皺。武植是蘇軾弟子之事,他早已知曉。近段時間,武植在京師文壇聲名赫赫,無人不曉。
可惜的是,蘇軾為保守派,趙挺之卻是改革派先鋒,二者政見如水火不容。因此,趙挺之對武植並無太大好感,甚至有些厭惡。
範致虛在旁,見趙挺之臉色陰沉,顯露出不快之意,便不再吭聲。
他心裏很明白其中的緣故。此次官家任命了三名會試的考官,趙挺之是新派人物,他自己屬於舊派,翰林學士劉大人則是中立派。
武植是蘇軾的弟子,趙挺之肯定會把他歸到舊派那一類,心裏自然對武植有些反感。
“那武植如今雖說在京師聲名赫赫,然而此次會試競爭極為激烈,有眾多來自江南的舉子,他們皆是從各地選拔出的傑出人才,才情出眾、學識深厚,個個都不輸給武植。在此種情形下,武植想要在會試中奪得會元之位,恐怕不易”。趙挺之聽了範致虛的話語,緩緩開口迴道。
他自然是不希望武植奪得會元之位的,如此一來,朝堂之中舊黨的勢力定然會有所增加。所以出聲反駁了範致虛。
站在一旁的劉學士將兩人之間那微妙又尷尬的氣氛瞧得一清二楚,他眉頭微微一蹙,旋即嘴角上揚,露出一抹溫和的笑意,當即朗聲道:“兩位大人方才所言,皆是句句在理,這科舉之事,本就是天下學子公平競爭之舞台。無論是出身貧寒還是富貴之家,無論來自何方,在這考場之中,人人平等。就如同那熔爐一般,不管是光芒萬丈的真金,還是徒有其表的廢鐵,隻需要在這科舉的試煉場上走一遭,一試便知分曉。屆時,是龍是蟲,自見分曉,又何須在此處過多爭執呢?”
趙挺之和範致虛聽聞劉學士之言,皆微微頷首。誠然,究竟是誰才情更更勝一籌?待科舉結束自會明了,兩人又何必在此暗自較勁呢?
下方肅穆的考場中,武植正心無旁騖地奮筆疾書。此時,他完全不知道考場之上有三位考官正在談論自己。
此時武植已經把策論寫到了結尾部分,很快就能完成了,正因如此,他對考場之外的情況毫無在意,全部的心神都凝聚在眼前的這份答卷上。
“唿”!武植長舒一口氣,緩緩放下手中的毛筆,接著扭了扭肩膀,總算是寫完了。他目光落在眼前那寫得滿滿當當的策論上,臉上露出滿意的神色,點了點頭。
武植抬眸望向考房之外,日頭高懸,已然是中午時分。他不禁有些訝異,沒想到自己寫這篇策論居然花費了整整三個時辰。
他暗自思忖,以自己目前的書寫速度,況且從開始動筆直至結尾都未曾停歇,一直是奮筆疾書,都耗時如此之久。若是換作其他學子,恐怕花費的時間要數倍於自己。由此看來,古時科舉考試規定為期三天,確實是有其合理性的。
武植將寫好的策論收好,隨後伸手從一旁拿出方百花準備的飯食。打開包裹,竟還能感受到絲絲溫熱,畢竟現在才是科舉的第一天呢。他輕輕歎了口氣,眉頭微皺,“哎,看樣子後兩天就隻能吃幹糧了。這科舉考試可真是個苦差事,真不知道其他學子是如何熬過來的。”想到這裏,武植的臉上也浮現出無奈的神情。
武植用完飯時,時間已然來到了下午。他看向第二部分的詩詞考題,上麵僅有一個要求,那便是要求考生創作一首詞或者詩,用以表達自身的誌向。
對於武植這個穿越者而言,第二部分的詩詞並不算難。他的腦海中開始飛速迴憶前世北宋之後那些聞名遐邇的詩詞,突然間,他眼神一亮,清朝鄭板橋的《詠竹》躍然而出,武植提筆便在卷紙上書寫起來: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片刻之間,一首以漂亮的瘦金體寫就的詩詞便大功告成。武植微微俯身,輕輕吹了吹那尚未幹透的墨跡,隨後將目光投向了第三部分的經義內容。
不過,他略一思忖,心想:算了,今日就到此為止吧。今天已經順利完成了兩部分,而這科舉考試的時間還剩下兩天呢。
念頭至此,武植轉身走向考房內那略顯簡陋的木床,盤曲著雙腿坐了上去。此時他無事可做,便開始修煉起《混元納氣功》來,一時間,考房內靜謐無聲,隻有他輕微的唿吸聲在空氣中若有若無地迴蕩。
修煉之時,時間仿若白駒過隙,總是過得飛快。武植沉浸於修煉《混元納氣功》之中,隻覺心神完全被其吸引,不知不覺間,一睜眼,已然是第二天清晨。
他先是緩緩起身,活動了一下有些僵硬的身體,接著拿出幹糧簡單地吃了幾口,便徑直走向考桌。
他的目光落在了經義的試題之上,大致瀏覽了一遍。那些經義試題對他來說並無難度。憑借著遠超常人的智力,四書五經的內容他早已爛熟於心。
僅僅兩個時辰,武植便順利地將今日的試題全部完成。做完試題後,他又開始繼續修習《混元納氣功》,沉浸在自我提升的修煉世界裏。
“當當當……”貢院之中的鍾聲再度敲響。
正在修煉的武植緩緩睜開雙眼,“哎,終於考完了。”
他輕聲慨歎,起身活動了一下略顯僵硬的身體,便有條不紊地收拾起自身的物品。
此時考場內一片繁忙之景,考官們神色肅穆,來迴穿梭,檢查著考場的狀況。將士們認真維持著秩序,保證考生能夠有序離開。
眾多考生排著隊,朝著貢院的大門行進,每個人的臉上皆帶著各不相同的神情,有輕鬆釋然的,有滿臉疲憊的,也有神色凝重的,還有一部分考生,因連續三天都被困在狹小的考房裏,身體已然極度虛弱,在軍土攙扶才能緩緩前行,慢慢走出貢院。
武植剛踏出貢院大門,目光便被熟悉的身影吸引,隻見弟弟武鬆和方百花正在不遠處翹首以盼。
武植那超強的體質在此時盡顯優勢,曆經整整三天緊張又艱苦的考試,他卻依舊神采飛揚,絲毫未被這場大考影響。再看周圍那些一同走出貢院的學子,大多麵容憔悴、疲憊之色溢於言表。
武植踏步,快步向兩人走去。一見麵,武鬆就迫不及待地問道:“哥哥考得如何?”
“放心吧,雖說不敢保證能中會元,但考取貢士還是十拿九穩的。”武植郎聲道。
武植轉頭看向身旁的方百花,眼中滿是期待:“百花姑娘,咱們快些迴家吧。這三天的科舉可把我折騰壞了,除了第一天能吃到你親手做的熱飯,後麵兩天我都隻能啃幹糧,那滋味可真不好受,現在我嘴裏都快沒味兒了。你呀,迴去可得好好給我做一頓飯呢。”武植邊說邊笑,眼中閃爍著光芒。
方百花聽到武植的話,嘴角微微上揚,輕輕點了點頭。武鬆在一旁看著兩人,也露出了笑容。隨後,三人朝著武植家中走去,一路上有說有笑,仿佛這三天的疲憊都在歡聲笑語中漸漸消散。
貢院之中,氣氛肅穆凝重。眾多考官正有條不紊地忙碌著。他們小心翼翼地收攏各個考生的試卷,將其整理存妥當。待所有試卷都完成後,便被一一移送至貢院的大廳之中存放。
收卷之後,彌封官迅速行動起來,仔細地把考卷上考生的姓名、籍貫等個人信息折起掩蓋,確保毫無紕漏。接著,便有專人負責將彌封後的試卷重新抄寫,形成朱卷。每一個環節都嚴格把控,不容許絲毫差池。最後,這些朱卷才會被交付給閱卷的考官,一場關乎考生前途的閱卷之旅就此拉開序幕。
主考官趙挺之負手站在廳前的雕花欄杆處,兩位副考官分侍左右。從這裏俯瞰下去,一排排狹小的考房盡收眼底,考生們正全神貫注地奮筆疾書,隻聞一片沙沙聲響徹考場。
微風拂過,廳中高懸的燈籠輕輕搖曳,光影在趙挺之的臉上晃動。他目光掃視著下方忙碌的考生,突然打破這靜謐,轉頭看向兩位副考官,出聲道:“二位以為,此次會試,何人能脫穎而出,奪得會元之位?”
其聲雖輕,卻在這寂靜的大廳中迴蕩。兩位副主考聽聞後都陷入了沉思。
片刻,中書舍人範致虛出聲道:“聽聞蘇老大人的弟子武植參加了此次科舉。前段時間元宵節,他作的那首《青玉案》一詞諸位可還記得?我也有所耳聞,實乃精彩非凡。以他之才,我覺得此次會元應是他了。”言罷,側目看向趙挺之。
趙挺之聞範致虛之言,眉頭微微一皺。武植是蘇軾弟子之事,他早已知曉。近段時間,武植在京師文壇聲名赫赫,無人不曉。
可惜的是,蘇軾為保守派,趙挺之卻是改革派先鋒,二者政見如水火不容。因此,趙挺之對武植並無太大好感,甚至有些厭惡。
範致虛在旁,見趙挺之臉色陰沉,顯露出不快之意,便不再吭聲。
他心裏很明白其中的緣故。此次官家任命了三名會試的考官,趙挺之是新派人物,他自己屬於舊派,翰林學士劉大人則是中立派。
武植是蘇軾的弟子,趙挺之肯定會把他歸到舊派那一類,心裏自然對武植有些反感。
“那武植如今雖說在京師聲名赫赫,然而此次會試競爭極為激烈,有眾多來自江南的舉子,他們皆是從各地選拔出的傑出人才,才情出眾、學識深厚,個個都不輸給武植。在此種情形下,武植想要在會試中奪得會元之位,恐怕不易”。趙挺之聽了範致虛的話語,緩緩開口迴道。
他自然是不希望武植奪得會元之位的,如此一來,朝堂之中舊黨的勢力定然會有所增加。所以出聲反駁了範致虛。
站在一旁的劉學士將兩人之間那微妙又尷尬的氣氛瞧得一清二楚,他眉頭微微一蹙,旋即嘴角上揚,露出一抹溫和的笑意,當即朗聲道:“兩位大人方才所言,皆是句句在理,這科舉之事,本就是天下學子公平競爭之舞台。無論是出身貧寒還是富貴之家,無論來自何方,在這考場之中,人人平等。就如同那熔爐一般,不管是光芒萬丈的真金,還是徒有其表的廢鐵,隻需要在這科舉的試煉場上走一遭,一試便知分曉。屆時,是龍是蟲,自見分曉,又何須在此處過多爭執呢?”
趙挺之和範致虛聽聞劉學士之言,皆微微頷首。誠然,究竟是誰才情更更勝一籌?待科舉結束自會明了,兩人又何必在此暗自較勁呢?
下方肅穆的考場中,武植正心無旁騖地奮筆疾書。此時,他完全不知道考場之上有三位考官正在談論自己。
此時武植已經把策論寫到了結尾部分,很快就能完成了,正因如此,他對考場之外的情況毫無在意,全部的心神都凝聚在眼前的這份答卷上。
“唿”!武植長舒一口氣,緩緩放下手中的毛筆,接著扭了扭肩膀,總算是寫完了。他目光落在眼前那寫得滿滿當當的策論上,臉上露出滿意的神色,點了點頭。
武植抬眸望向考房之外,日頭高懸,已然是中午時分。他不禁有些訝異,沒想到自己寫這篇策論居然花費了整整三個時辰。
他暗自思忖,以自己目前的書寫速度,況且從開始動筆直至結尾都未曾停歇,一直是奮筆疾書,都耗時如此之久。若是換作其他學子,恐怕花費的時間要數倍於自己。由此看來,古時科舉考試規定為期三天,確實是有其合理性的。
武植將寫好的策論收好,隨後伸手從一旁拿出方百花準備的飯食。打開包裹,竟還能感受到絲絲溫熱,畢竟現在才是科舉的第一天呢。他輕輕歎了口氣,眉頭微皺,“哎,看樣子後兩天就隻能吃幹糧了。這科舉考試可真是個苦差事,真不知道其他學子是如何熬過來的。”想到這裏,武植的臉上也浮現出無奈的神情。
武植用完飯時,時間已然來到了下午。他看向第二部分的詩詞考題,上麵僅有一個要求,那便是要求考生創作一首詞或者詩,用以表達自身的誌向。
對於武植這個穿越者而言,第二部分的詩詞並不算難。他的腦海中開始飛速迴憶前世北宋之後那些聞名遐邇的詩詞,突然間,他眼神一亮,清朝鄭板橋的《詠竹》躍然而出,武植提筆便在卷紙上書寫起來: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片刻之間,一首以漂亮的瘦金體寫就的詩詞便大功告成。武植微微俯身,輕輕吹了吹那尚未幹透的墨跡,隨後將目光投向了第三部分的經義內容。
不過,他略一思忖,心想:算了,今日就到此為止吧。今天已經順利完成了兩部分,而這科舉考試的時間還剩下兩天呢。
念頭至此,武植轉身走向考房內那略顯簡陋的木床,盤曲著雙腿坐了上去。此時他無事可做,便開始修煉起《混元納氣功》來,一時間,考房內靜謐無聲,隻有他輕微的唿吸聲在空氣中若有若無地迴蕩。
修煉之時,時間仿若白駒過隙,總是過得飛快。武植沉浸於修煉《混元納氣功》之中,隻覺心神完全被其吸引,不知不覺間,一睜眼,已然是第二天清晨。
他先是緩緩起身,活動了一下有些僵硬的身體,接著拿出幹糧簡單地吃了幾口,便徑直走向考桌。
他的目光落在了經義的試題之上,大致瀏覽了一遍。那些經義試題對他來說並無難度。憑借著遠超常人的智力,四書五經的內容他早已爛熟於心。
僅僅兩個時辰,武植便順利地將今日的試題全部完成。做完試題後,他又開始繼續修習《混元納氣功》,沉浸在自我提升的修煉世界裏。
“當當當……”貢院之中的鍾聲再度敲響。
正在修煉的武植緩緩睜開雙眼,“哎,終於考完了。”
他輕聲慨歎,起身活動了一下略顯僵硬的身體,便有條不紊地收拾起自身的物品。
此時考場內一片繁忙之景,考官們神色肅穆,來迴穿梭,檢查著考場的狀況。將士們認真維持著秩序,保證考生能夠有序離開。
眾多考生排著隊,朝著貢院的大門行進,每個人的臉上皆帶著各不相同的神情,有輕鬆釋然的,有滿臉疲憊的,也有神色凝重的,還有一部分考生,因連續三天都被困在狹小的考房裏,身體已然極度虛弱,在軍土攙扶才能緩緩前行,慢慢走出貢院。
武植剛踏出貢院大門,目光便被熟悉的身影吸引,隻見弟弟武鬆和方百花正在不遠處翹首以盼。
武植那超強的體質在此時盡顯優勢,曆經整整三天緊張又艱苦的考試,他卻依舊神采飛揚,絲毫未被這場大考影響。再看周圍那些一同走出貢院的學子,大多麵容憔悴、疲憊之色溢於言表。
武植踏步,快步向兩人走去。一見麵,武鬆就迫不及待地問道:“哥哥考得如何?”
“放心吧,雖說不敢保證能中會元,但考取貢士還是十拿九穩的。”武植郎聲道。
武植轉頭看向身旁的方百花,眼中滿是期待:“百花姑娘,咱們快些迴家吧。這三天的科舉可把我折騰壞了,除了第一天能吃到你親手做的熱飯,後麵兩天我都隻能啃幹糧,那滋味可真不好受,現在我嘴裏都快沒味兒了。你呀,迴去可得好好給我做一頓飯呢。”武植邊說邊笑,眼中閃爍著光芒。
方百花聽到武植的話,嘴角微微上揚,輕輕點了點頭。武鬆在一旁看著兩人,也露出了笑容。隨後,三人朝著武植家中走去,一路上有說有笑,仿佛這三天的疲憊都在歡聲笑語中漸漸消散。
貢院之中,氣氛肅穆凝重。眾多考官正有條不紊地忙碌著。他們小心翼翼地收攏各個考生的試卷,將其整理存妥當。待所有試卷都完成後,便被一一移送至貢院的大廳之中存放。
收卷之後,彌封官迅速行動起來,仔細地把考卷上考生的姓名、籍貫等個人信息折起掩蓋,確保毫無紕漏。接著,便有專人負責將彌封後的試卷重新抄寫,形成朱卷。每一個環節都嚴格把控,不容許絲毫差池。最後,這些朱卷才會被交付給閱卷的考官,一場關乎考生前途的閱卷之旅就此拉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