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大司馬開府
開局即亡國,什麽?我是慕容衝 作者:燕城河塞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上朝並不是天天都上的,不上朝和不理政是兩迴事,不上朝不代表不理政,理政也不一定非要上朝才行。
秦漢時期在每個月的初一和十五舉行大朝會。到東漢初期,一度改為一個月隻舉行一次大朝會。
後來甚至連一月一次的大朝會都取消了,當然日常政務便交由宰相機構。
漢武帝時期產生中外朝製,到魏晉時期相權進一步分化為三省六部,後來三省六部製在隋唐發展完善。
魏晉南北朝時,三公已經被視為虛職了,因為他們的權力都已經轉移到中朝機構去了。
所以慕容暐在決定慕容衝入朝議政的朝會也隻不過是三省及中外朝官宰輔實權官的議政。
這還是規模大的了,皇帝主持議政的時候也不多,更多的是太傅慕容評領著朝廷主要官員議政處理事務。當然主要議政人員實際上是三省長官,最後將結果報由皇帝。
慕容衝這個大司馬也在議政範圍之內,不過由於佐官尚未配備齊,他去報到的時間就延後了。
慕容衝是中山王又是大司馬剛剛獲得了開府之權,佐官未定,慕容衝整天思索著哪裏有賢才可以截胡。文臣有幾個,但是武將就少了很多,前燕將領主要是宗室,既然是宗室慕容衝還真不好收為幕僚。
當然也有人需要慕容衝注意,慕容鳳,年紀與他相仿,前燕滅國後慕容鳳就立誌複興大燕,年紀輕輕便在丁零、鮮卑中享有盛名。
後燕時期驍勇善戰,燕冠軍將軍宜都王鳳每戰,奮不顧身,前後大小二百五十七戰,未嚐無功。
慕容鳳小小年紀便見識不凡,與慕容衝交談良久一見如故,慕容衝直接邀請他加入自己的幕府,不過慕容鳳倒是拒絕了,以自己年齡尚幼為故。
除了宗室之外前燕拿的出手的將領無非是尚書郎悉羅騰、虎賁中郎將柒幹津,還都是皇帝近臣。有些曆史名將自己雖然知道但是算算年齡要麽沒出生,要麽就是還是個小孩,現在自己需要的是一支能夠保全自己逃出鄴城的精銳。
不過慕容衝也通過皇甫真等人知道了一些有潛力的將領。
大司馬開府的佐官慕容衝雖然有自主權,但是不是都自己說了算。
五月份遼東傳來消息,慕容令起兵,結果其弟慕容麟告密,慕容令身死。
慕容衝暗道可惜,慕容令還是有才能的好好培養不失為一個優秀的繼承人,慕容令一死慕容垂就再也沒有一個合適的繼承人出來扛鼎了。
不過慕容麟確實是一個“奇才”,專業坑貨,坑爹坑兄,慕容垂出走龍城他告密,結果慕容垂被迫出走前秦。最後在參合陂坑死了後燕近十萬大軍。豬隊友曆來隻有兩種:他不行他要坑你,他行他還坑你。
慕容麟就是第二種,有一定的軍事能力,在後燕複國戰爭中戰功赫赫,但最終在坑人中繼續坑下去。
……
六月,前秦傳來消息。苻堅以王猛為主帥,親送王猛於灞上。
苻堅囑托道:“景略當先破壺關,平上黨,一舉瓦解燕國要塞。燕國畢竟強盛,攻克鄴城當要謹慎,朕親自監督糧草運輸,總攬後勤。”
王猛信心滿滿:“仰仗主上威德,下賴將是用命。蕩平殘胡,如風掃葉。”
說完兩人哈哈大笑起來。王猛大軍離去,苻堅看著遠去的大軍不由道:“景略,鄧羌用兵,燕國又有何懼。”
苻堅迴頭看了看慕容垂,慕容垂麵色如常,苻堅安慰道:“慕容令的事情朕已經知道了,令公子不忘故國可謂忠心,如今下場令人哀痛。節哀。”
慕容垂瞬間麵色哀戚:“臣悲不自己,陛下恕罪。”“無妨無妨,喪子之痛,人之常情嘛。”
……
中山王府:
慕容衝看罷帛書,這正是前線秦軍的消息。
堂下眾人分列兩側,左側文臣一列大司馬左長史申胤、右長史劉寇、左司馬封孚、右司馬可足渾紹。
右側武將一列站著大司馬衛隊中郎將燕羽、副將劉高。
這些人構成了大司馬的佐官,這其中也有這勢力劃分。右長史劉寇是慕容評推薦的人,這個人出自慕容評幕府,有些陰險。右司馬可足渾紹很明顯可足渾氏一黨,不過是離可足渾翼比較遠的一支親戚。衛隊主副二將都是皇帝下旨任命的。
左長史申胤倒是老熟人了,沒想到他從司徒左長史掉到了大司馬左長史。,倒是封孚有些意外,不過封孚也是一位大才,現在也就三十來歲。後來的南燕宰相,直言敢諫公開斥責皇帝。
南燕後期政治不明,一次皇帝慕容超問封孚:“朕比得上以往哪個君王?”封孚答:“夏桀、商紂那樣的君主。”
晉書評價:“常外總機事,內參密謀,雖位任崇重,謙虛博納,甚有大臣之體。”
不過封孚有本事,他弟一樣有本事,善能著文。
衛隊中郎將燕羽也是有誌不得用之人,早年為慕容俊的宮廷宿衛,慕容恪主政時期,隨軍出征,參與了攻克洛陽,平定呂護之亂。後來又在宮廷宿衛,確切來說他這個名字就是慕容俊賜名的。至於副將劉高,那十足是個廢物,處處掣肘燕羽。
百人衛隊雖多,但並不是人人可用,剩下不過幾個月了,慕容衝讓燕羽秘密挑選精銳,訓練士卒。
為了行事方便慕容衝通過燕羽、皇甫真等人找到了左衛將軍孟高,左衛將軍孟高也是忠義之人,一口答應秘密挑選精銳。同時囤積軍械,慕容衝並不按常規燕軍要求他們,反而愈發嚴苛,當然厚待也是少不了的,兩天一肉還是能辦到的。
至於劉高,慕容衝直接讓燕羽不用理會平時隊伍交給他帶,而燕羽就秘密訓練挑選出來的精銳士卒。
大燕武備鬆弛也沒多久,畢竟慕容恪去世也不過三年,不少士卒都是跟隨慕容恪打過仗的,還有人參與過廉台之戰,那戰是慕容恪與冉閔的巔峰對決。
秦漢時期在每個月的初一和十五舉行大朝會。到東漢初期,一度改為一個月隻舉行一次大朝會。
後來甚至連一月一次的大朝會都取消了,當然日常政務便交由宰相機構。
漢武帝時期產生中外朝製,到魏晉時期相權進一步分化為三省六部,後來三省六部製在隋唐發展完善。
魏晉南北朝時,三公已經被視為虛職了,因為他們的權力都已經轉移到中朝機構去了。
所以慕容暐在決定慕容衝入朝議政的朝會也隻不過是三省及中外朝官宰輔實權官的議政。
這還是規模大的了,皇帝主持議政的時候也不多,更多的是太傅慕容評領著朝廷主要官員議政處理事務。當然主要議政人員實際上是三省長官,最後將結果報由皇帝。
慕容衝這個大司馬也在議政範圍之內,不過由於佐官尚未配備齊,他去報到的時間就延後了。
慕容衝是中山王又是大司馬剛剛獲得了開府之權,佐官未定,慕容衝整天思索著哪裏有賢才可以截胡。文臣有幾個,但是武將就少了很多,前燕將領主要是宗室,既然是宗室慕容衝還真不好收為幕僚。
當然也有人需要慕容衝注意,慕容鳳,年紀與他相仿,前燕滅國後慕容鳳就立誌複興大燕,年紀輕輕便在丁零、鮮卑中享有盛名。
後燕時期驍勇善戰,燕冠軍將軍宜都王鳳每戰,奮不顧身,前後大小二百五十七戰,未嚐無功。
慕容鳳小小年紀便見識不凡,與慕容衝交談良久一見如故,慕容衝直接邀請他加入自己的幕府,不過慕容鳳倒是拒絕了,以自己年齡尚幼為故。
除了宗室之外前燕拿的出手的將領無非是尚書郎悉羅騰、虎賁中郎將柒幹津,還都是皇帝近臣。有些曆史名將自己雖然知道但是算算年齡要麽沒出生,要麽就是還是個小孩,現在自己需要的是一支能夠保全自己逃出鄴城的精銳。
不過慕容衝也通過皇甫真等人知道了一些有潛力的將領。
大司馬開府的佐官慕容衝雖然有自主權,但是不是都自己說了算。
五月份遼東傳來消息,慕容令起兵,結果其弟慕容麟告密,慕容令身死。
慕容衝暗道可惜,慕容令還是有才能的好好培養不失為一個優秀的繼承人,慕容令一死慕容垂就再也沒有一個合適的繼承人出來扛鼎了。
不過慕容麟確實是一個“奇才”,專業坑貨,坑爹坑兄,慕容垂出走龍城他告密,結果慕容垂被迫出走前秦。最後在參合陂坑死了後燕近十萬大軍。豬隊友曆來隻有兩種:他不行他要坑你,他行他還坑你。
慕容麟就是第二種,有一定的軍事能力,在後燕複國戰爭中戰功赫赫,但最終在坑人中繼續坑下去。
……
六月,前秦傳來消息。苻堅以王猛為主帥,親送王猛於灞上。
苻堅囑托道:“景略當先破壺關,平上黨,一舉瓦解燕國要塞。燕國畢竟強盛,攻克鄴城當要謹慎,朕親自監督糧草運輸,總攬後勤。”
王猛信心滿滿:“仰仗主上威德,下賴將是用命。蕩平殘胡,如風掃葉。”
說完兩人哈哈大笑起來。王猛大軍離去,苻堅看著遠去的大軍不由道:“景略,鄧羌用兵,燕國又有何懼。”
苻堅迴頭看了看慕容垂,慕容垂麵色如常,苻堅安慰道:“慕容令的事情朕已經知道了,令公子不忘故國可謂忠心,如今下場令人哀痛。節哀。”
慕容垂瞬間麵色哀戚:“臣悲不自己,陛下恕罪。”“無妨無妨,喪子之痛,人之常情嘛。”
……
中山王府:
慕容衝看罷帛書,這正是前線秦軍的消息。
堂下眾人分列兩側,左側文臣一列大司馬左長史申胤、右長史劉寇、左司馬封孚、右司馬可足渾紹。
右側武將一列站著大司馬衛隊中郎將燕羽、副將劉高。
這些人構成了大司馬的佐官,這其中也有這勢力劃分。右長史劉寇是慕容評推薦的人,這個人出自慕容評幕府,有些陰險。右司馬可足渾紹很明顯可足渾氏一黨,不過是離可足渾翼比較遠的一支親戚。衛隊主副二將都是皇帝下旨任命的。
左長史申胤倒是老熟人了,沒想到他從司徒左長史掉到了大司馬左長史。,倒是封孚有些意外,不過封孚也是一位大才,現在也就三十來歲。後來的南燕宰相,直言敢諫公開斥責皇帝。
南燕後期政治不明,一次皇帝慕容超問封孚:“朕比得上以往哪個君王?”封孚答:“夏桀、商紂那樣的君主。”
晉書評價:“常外總機事,內參密謀,雖位任崇重,謙虛博納,甚有大臣之體。”
不過封孚有本事,他弟一樣有本事,善能著文。
衛隊中郎將燕羽也是有誌不得用之人,早年為慕容俊的宮廷宿衛,慕容恪主政時期,隨軍出征,參與了攻克洛陽,平定呂護之亂。後來又在宮廷宿衛,確切來說他這個名字就是慕容俊賜名的。至於副將劉高,那十足是個廢物,處處掣肘燕羽。
百人衛隊雖多,但並不是人人可用,剩下不過幾個月了,慕容衝讓燕羽秘密挑選精銳,訓練士卒。
為了行事方便慕容衝通過燕羽、皇甫真等人找到了左衛將軍孟高,左衛將軍孟高也是忠義之人,一口答應秘密挑選精銳。同時囤積軍械,慕容衝並不按常規燕軍要求他們,反而愈發嚴苛,當然厚待也是少不了的,兩天一肉還是能辦到的。
至於劉高,慕容衝直接讓燕羽不用理會平時隊伍交給他帶,而燕羽就秘密訓練挑選出來的精銳士卒。
大燕武備鬆弛也沒多久,畢竟慕容恪去世也不過三年,不少士卒都是跟隨慕容恪打過仗的,還有人參與過廉台之戰,那戰是慕容恪與冉閔的巔峰對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