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大夏帝國成立
朕為女子,可為帝乎! 作者:愛吃桂花杏仁露的雷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靖難軍在東南沿海建立了大量的機場,部署了足夠多的飛機和兩棲部隊用來保護東南沿海,防禦侵略者。
二下江南後,全國被統一。
靖難軍政府的文武官員們再次上表勸進。
李聖君再次推脫,不想稱帝。
王剛和陳羽率領眾人浩浩蕩蕩地抵達了長安,懷著激動與期待的心情麵見李聖君,並齊聲說道:
“我們這些人之所以死心塌地地追隨於您,無非就是希望能夠攀附上您這尊貴無比的龍鱗、依附您那華麗耀眼的鳳翼啊!”
“待到您登上皇位之日,我們也好跟著沾光,得以光宗耀祖、封妻蔭子,享受榮華富貴。”
其中一人更是上前一步,拱手作揖後言辭懇切地道:
“倘若您執意不肯稱帝,那麽為了各自的錦繡前程,我們實在難以預料眾人將會采取何種極端手段啊!還望您三思而後行呐。”
李聖君自幼便生長在紅旗下,沐浴著溫暖和煦的春風,所接受的教育皆是關於平等、公正以及法治的理念。
她一直以來所踐行的也是人人平等、互利共贏的合作原則。
然而,她同樣深知社會的進步並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需要循序漸進,逐步推進的。
麵對眾人如此殷切的期望,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她心想既然大家皆有此想法,那自己也隻能暫且放下心中堅持的信念,勉為其難地順應民意,開國稱帝了。
當聽聞李聖君終於點頭答應稱帝時,靖難軍中的各級官員們無不欣喜若狂。
他們仿佛看到了封侯拜相的美好未來正在向自己招手,想到即將成為名垂青史的開國元勳,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興奮與自豪之情。
於是乎,大家興高采烈地開始著手籌備開國的各項事宜,忙得不亦樂乎。
然而,恰恰就是在這樣看似平靜的時刻,一場極其嚴重的事件毫無征兆地爆發了。
李聖君那已然九歲的大女兒李英,一直以來都是個乖巧懂事的孩子,但最近幾日卻一反常態,不斷地詢問著李聖君:
“母親,為何別人家的孩子都有父親陪伴左右,可我卻從未見過自己的生父?”
麵對女兒突如其來的疑問,李聖君心中猛地一沉,她以其敏銳的洞察力察覺到,定是有人在暗地裏教唆女兒如此發問。
盛怒之下,李聖君當機立斷,即刻派遣麾下精銳的錦衣衛著手調查此事。
經過一番縝密的偵查與追蹤,真相終於水落石出——原來竟是當年出身於清風寨的那一幫人在幕後搗鬼。
得知此消息後,李聖君的臉色愈發陰沉得嚇人。
對於這些人的動機和心思,李聖君毫無興趣去探究知曉。
此刻的她滿心所想隻有一件事,那便是即將踏上稱帝之路的自己,絕不容許任何可能成為人生汙點的事情存在。
她立誌要成為眾人眼中從天而降、完美無瑕的聖人,而非一個身世底細皆為人所知的平凡之人。
因此,李聖君毫不猶豫地下達了一道冷酷無情的命令:
將老刀把子、柳樹根以及蘑菇頭等一幹人等統統處以極刑。
一時間,整個京城都被籠罩在了一片緊張壓抑的氛圍之中。
與此同時,早已退隱迴家、年事漸高且不再擔任官職的楊二娃,正悠然自得地在家中安享晚年生活。
當聽聞昔日清風寨出身的那些舊友們已被盡數處決的噩耗之後,他大驚失色,急忙吩咐自己的孫子速速駕車送他前去麵見李聖君。
大帥府內,氣氛莊嚴肅穆。
隻見楊二娃恭恭敬敬地雙膝跪地,低垂著頭顱,不敢有絲毫懈怠,他用顫抖且敬畏的聲音對著端坐在上方的李聖君說道:
“大元帥啊,那天老漢我正在自家田地裏辛勤勞作呢,突然間天空傳來一陣震耳欲聾的雷鳴聲。”
“那雷聲可真是嚇人呐,仿佛要將整個大地都撕裂開來一般。”
說到這裏,楊二娃停頓了一下,咽了口唾沫,接著繼續說道:“我被這突如其來的雷聲嚇得夠嗆,趕忙抬頭朝著天空望去。”
“就在這時,令人驚奇的一幕出現了——隻見一束耀眼奪目的金光宛如一道閃電般從天而降。那光芒實在太過強烈,刺得我的眼睛幾乎都睜不開了。”
楊二娃深吸一口氣,努力平複著內心的激動情緒,繼續描述道:“而當那束金光漸漸消散之際,一個身影逐漸清晰地展現在我的眼前。”
“那個人正是您啊,大元帥!當時您周身散發著一種無法言喻的神聖氣息,莊重威嚴,讓人不禁心生敬仰之情。”
“老漢我當時心裏就想,您一定是上天專門派遣下來拯救咱們這些受苦受難的老百姓的救星啊!所以,我毫不猶豫地連忙上前,誠惶誠恐地將您請進了我們村子裏。”
其實,楊二娃此番前來麵見李聖君,完全是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
為此,他特意將當年發生的事情經過一番精心篡改,硬是說成了李聖君如同天神下凡一般從天而降。
李聖君靜靜地聽完楊二娃所言,微微眯起雙眼,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她心中暗自思忖著,這楊二娃所說之話倒是頗為合自己心意。
於是,她緩緩開口對楊二娃說道:“嗯,起來吧。日後若是還有其他人詢問此事,你便照著今日所講的說辭迴答即可。”
“另外,關於你們村裏那些人的嘴巴,你可得好好管束一下,切不可讓他們四處胡言亂語,壞了本帥的名聲。”
楊二娃如蒙大赦,忙不迭地應聲道:“是,是!小的明白,一定謹遵大元帥的吩咐,絕不讓村裏任何人多嘴半句。”
說完,他又磕了幾個響頭,這才戰戰兢兢地站起身來,退到一旁去了。
迴家之後,楊二娃立刻把村裏人召集起來,統一口徑,同時把幾個喜歡當初亂說話的給處死了。
為了全村人的幸福,他們幾個必須犧牲掉。
共和九年十一月二十九日這一天,注定要載入史冊。
李聖君曆經無數次鏖戰與權謀較量,終於成功地削平天下、威服四海。
她一路橫掃群雄,最終成就了大一統的偉業。
其仁德之名傳遍海內,天下百姓無不對其德行心懷敬仰之情。
就在眾人翹首期盼之際,李聖君選擇在繁華壯麗的長安城登基稱帝。
新朝國號定為“大夏”,寓意著如夏日般繁榮昌盛;建元“龍鳳”,象征著吉祥如意,並以次年作為龍鳳元年,開啟全新的時代篇章。
為穩定社稷、安定民心,李聖君冊立長子李政為太子,昭示著皇位傳承的正統性和穩定性。
同時,他任命李文秀擔任首相一職,組建內閣來統籌管理國家事務,確保江山長治久安。
此外,李聖君論功行賞,對眾多功臣予以厚封。
其中,王剛因赫赫戰功獲封為齊國公,並授予元帥軍銜;陳羽同樣憑借卓越軍功受封楚國公,也擁有元帥軍銜。
其他將領們根據各自功績大小,分別獲得不同等級的爵位賞賜......一時間,朝堂上下皆大歡喜,人人感恩戴德。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李聖君稱帝後的第一道聖旨竟是下令在神秘而廣袤的羅布泊為自己建造一座宏偉壯觀的陵寢。
不僅如此,她還親自點名召集了一大批頂尖科學家前往該地,精心設計那深埋於地下的宮殿。
為保障工程順利進行,李聖君更是派遣整整一個軍的精銳士兵負責守衛施工場地,務必為自己打造出一座能夠永久安寧、不受外界幹擾的陵寢。
這座陵寢無疑成為了當時舉國矚目的焦點,人們紛紛猜測它將會何等奢華與神秘。
逃到國外的世家地主財閥們聽到李聖君要為自己建設陵寢的消息後,紛紛舉杯相慶,在他們看來大夏帝國剛剛建立,國家還不富裕,到處都是用錢的地方。
而李聖君居然把錢挪去建立陵寢,他們打迴來的日子不會太遠了。
東洋王聽聞李聖君建國稱帝的消息後,如遭雷擊般呆立當場,滿臉不可置信之色。
他眉頭緊蹙,嘴唇微張,似乎想要說些什麽,但最終還是未能吐出隻言片語。
片刻之後,他迴過神來,急忙召集了幾位對神龍帝國文化深有研究的大臣前來商議此事。
待眾人到齊,東洋王迫不及待地開口問道:“諸位愛卿啊,你們皆是熟知神龍帝國文化之人。”
“本王一直以為,神龍帝國向來是重男輕女,女子地位低下,何以這李聖君區區一介女流之輩,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公然稱帝呢?”
“而且更令人費解的是,居然沒有人站出來反對她!這究竟是何緣由?”
話音剛落,隻見其中一名大臣緩緩站起身來,先是向東洋王行了一禮,然後恭敬地迴答道:
“啟稟大王,您所言極是,神龍帝國的確存在著重男輕女的傳統觀念。然而,李聖君此次稱帝之舉,其實與這種文化並無衝突之處。”
東洋王聞言,臉上的疑惑之色愈發濃重,追問道:“愛卿,此中道理,還望你能詳細道來。”
那位大臣清了清嗓子,接著說道:“大王有所不知,這李聖君之所以能夠順利登上皇位,並非依靠他人的支持,而是憑借其鐵血手段。”
“據臣所知,她在奪取政權的過程中,將那些膽敢違抗她命令、不肯歸順於她的人盡數誅殺。”
“所以,即便她身為女子,也能穩穩當當地坐在那張龍椅之上。”
聽到這裏,東洋王恍然大悟。
世人皆以為皇帝乃是因得到眾人擁護方能登基,卻未曾想到,真正的開國之君往往是通過武力鎮壓,使得無人敢於反抗,方才能成就霸業。
當東洋帝國的大臣們得知神龍帝國內部實現統一這一震撼性消息時,無不大驚失色、惶恐不安。
多年來,為了侵略神龍帝國這片富饒之地,他們不遺餘力地研究並學習其文化。
隨著對神龍帝國文化了解得愈發深入,這些大臣們心中便越發清晰地認識到一個事實:
一旦神龍帝國完成真正意義上的統一,那麽憑借其雄厚的實力與底蘊,絕非他們小小的東洋帝國所能抗衡得了的!
麵對如此嚴峻的形勢,這些大臣們為了各自家族的長遠發展和世代傳承,不得不未雨綢繆,認真思考起日後的退路來。
然而,在東洋帝國內部還存在著一群狂熱的軍國主義分子。
他們早已被野心和欲望蒙蔽了雙眼,全然不顧及當前局勢的險惡以及可能帶來的嚴重後果。
在經過長達一年緊鑼密鼓的籌備之後,這群喪心病狂的家夥終於按捺不住內心的躁動,悍然向神龍帝國境內的靖難軍發動了猛烈的攻擊。
一時間,戰火紛飛,硝煙彌漫,整個地區陷入了一片混亂之中。
與此同時,國際社會也正麵臨著一場前所未有的巨大經濟危機。
對於大多數國家而言,這場危機無疑是一場沉重的災難,但對於資源匱乏的東洋帝國來說,卻意外地成為了一次難得的機遇。
由於經濟危機導致物價暴跌,過去用同樣多的美元隻能購買一噸銅,而如今竟然可以輕鬆購得足足五噸之多!
這使得東洋帝國得以以極低的成本大量購入各類急需的軍事物資,從而進一步增強了自身的軍事力量。
但這種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取優勢的行為,終究無法掩蓋其侵略本質,必將遭到正義的製裁和曆史的審判。
經濟危機猶如一場風暴席卷全球,但對於李聖君而言,卻是一件好事。
由於經濟危機導致大量企業倒閉、裁員潮洶湧而至,眾多優秀的工程師失去工作崗位,同時許多傑出的科學家因缺乏資金支持而陷入困境。
然而,這些人才卻如同珍珠般散落在社會的各個角落,等待著有識之士將他們發掘並匯聚起來。
李聖君敏銳地察覺到這個難得的機遇,她毫不猶豫地伸出橄欖枝,以優厚的待遇和廣闊的發展空間吸引那些失業的工程師以及資金匱乏的科學家們投身於她所領導的大夏帝國。
這些精英們如魚得水,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技能和智慧才華,極大地推動了大夏帝國的工業進程和科學研究水平的提升。
時光荏苒,轉眼間來到了龍鳳元年一月二十日。
在這一天,大夏帝國向世人宣告了一項重大決策——向東洋帝國發出平叛削藩的通告,並派遣百萬雄師出征,在綠水河畔與東洋帝國的百萬大軍展開激烈交鋒。
這場驚世駭俗的大戰瞬間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二下江南後,全國被統一。
靖難軍政府的文武官員們再次上表勸進。
李聖君再次推脫,不想稱帝。
王剛和陳羽率領眾人浩浩蕩蕩地抵達了長安,懷著激動與期待的心情麵見李聖君,並齊聲說道:
“我們這些人之所以死心塌地地追隨於您,無非就是希望能夠攀附上您這尊貴無比的龍鱗、依附您那華麗耀眼的鳳翼啊!”
“待到您登上皇位之日,我們也好跟著沾光,得以光宗耀祖、封妻蔭子,享受榮華富貴。”
其中一人更是上前一步,拱手作揖後言辭懇切地道:
“倘若您執意不肯稱帝,那麽為了各自的錦繡前程,我們實在難以預料眾人將會采取何種極端手段啊!還望您三思而後行呐。”
李聖君自幼便生長在紅旗下,沐浴著溫暖和煦的春風,所接受的教育皆是關於平等、公正以及法治的理念。
她一直以來所踐行的也是人人平等、互利共贏的合作原則。
然而,她同樣深知社會的進步並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需要循序漸進,逐步推進的。
麵對眾人如此殷切的期望,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她心想既然大家皆有此想法,那自己也隻能暫且放下心中堅持的信念,勉為其難地順應民意,開國稱帝了。
當聽聞李聖君終於點頭答應稱帝時,靖難軍中的各級官員們無不欣喜若狂。
他們仿佛看到了封侯拜相的美好未來正在向自己招手,想到即將成為名垂青史的開國元勳,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興奮與自豪之情。
於是乎,大家興高采烈地開始著手籌備開國的各項事宜,忙得不亦樂乎。
然而,恰恰就是在這樣看似平靜的時刻,一場極其嚴重的事件毫無征兆地爆發了。
李聖君那已然九歲的大女兒李英,一直以來都是個乖巧懂事的孩子,但最近幾日卻一反常態,不斷地詢問著李聖君:
“母親,為何別人家的孩子都有父親陪伴左右,可我卻從未見過自己的生父?”
麵對女兒突如其來的疑問,李聖君心中猛地一沉,她以其敏銳的洞察力察覺到,定是有人在暗地裏教唆女兒如此發問。
盛怒之下,李聖君當機立斷,即刻派遣麾下精銳的錦衣衛著手調查此事。
經過一番縝密的偵查與追蹤,真相終於水落石出——原來竟是當年出身於清風寨的那一幫人在幕後搗鬼。
得知此消息後,李聖君的臉色愈發陰沉得嚇人。
對於這些人的動機和心思,李聖君毫無興趣去探究知曉。
此刻的她滿心所想隻有一件事,那便是即將踏上稱帝之路的自己,絕不容許任何可能成為人生汙點的事情存在。
她立誌要成為眾人眼中從天而降、完美無瑕的聖人,而非一個身世底細皆為人所知的平凡之人。
因此,李聖君毫不猶豫地下達了一道冷酷無情的命令:
將老刀把子、柳樹根以及蘑菇頭等一幹人等統統處以極刑。
一時間,整個京城都被籠罩在了一片緊張壓抑的氛圍之中。
與此同時,早已退隱迴家、年事漸高且不再擔任官職的楊二娃,正悠然自得地在家中安享晚年生活。
當聽聞昔日清風寨出身的那些舊友們已被盡數處決的噩耗之後,他大驚失色,急忙吩咐自己的孫子速速駕車送他前去麵見李聖君。
大帥府內,氣氛莊嚴肅穆。
隻見楊二娃恭恭敬敬地雙膝跪地,低垂著頭顱,不敢有絲毫懈怠,他用顫抖且敬畏的聲音對著端坐在上方的李聖君說道:
“大元帥啊,那天老漢我正在自家田地裏辛勤勞作呢,突然間天空傳來一陣震耳欲聾的雷鳴聲。”
“那雷聲可真是嚇人呐,仿佛要將整個大地都撕裂開來一般。”
說到這裏,楊二娃停頓了一下,咽了口唾沫,接著繼續說道:“我被這突如其來的雷聲嚇得夠嗆,趕忙抬頭朝著天空望去。”
“就在這時,令人驚奇的一幕出現了——隻見一束耀眼奪目的金光宛如一道閃電般從天而降。那光芒實在太過強烈,刺得我的眼睛幾乎都睜不開了。”
楊二娃深吸一口氣,努力平複著內心的激動情緒,繼續描述道:“而當那束金光漸漸消散之際,一個身影逐漸清晰地展現在我的眼前。”
“那個人正是您啊,大元帥!當時您周身散發著一種無法言喻的神聖氣息,莊重威嚴,讓人不禁心生敬仰之情。”
“老漢我當時心裏就想,您一定是上天專門派遣下來拯救咱們這些受苦受難的老百姓的救星啊!所以,我毫不猶豫地連忙上前,誠惶誠恐地將您請進了我們村子裏。”
其實,楊二娃此番前來麵見李聖君,完全是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
為此,他特意將當年發生的事情經過一番精心篡改,硬是說成了李聖君如同天神下凡一般從天而降。
李聖君靜靜地聽完楊二娃所言,微微眯起雙眼,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她心中暗自思忖著,這楊二娃所說之話倒是頗為合自己心意。
於是,她緩緩開口對楊二娃說道:“嗯,起來吧。日後若是還有其他人詢問此事,你便照著今日所講的說辭迴答即可。”
“另外,關於你們村裏那些人的嘴巴,你可得好好管束一下,切不可讓他們四處胡言亂語,壞了本帥的名聲。”
楊二娃如蒙大赦,忙不迭地應聲道:“是,是!小的明白,一定謹遵大元帥的吩咐,絕不讓村裏任何人多嘴半句。”
說完,他又磕了幾個響頭,這才戰戰兢兢地站起身來,退到一旁去了。
迴家之後,楊二娃立刻把村裏人召集起來,統一口徑,同時把幾個喜歡當初亂說話的給處死了。
為了全村人的幸福,他們幾個必須犧牲掉。
共和九年十一月二十九日這一天,注定要載入史冊。
李聖君曆經無數次鏖戰與權謀較量,終於成功地削平天下、威服四海。
她一路橫掃群雄,最終成就了大一統的偉業。
其仁德之名傳遍海內,天下百姓無不對其德行心懷敬仰之情。
就在眾人翹首期盼之際,李聖君選擇在繁華壯麗的長安城登基稱帝。
新朝國號定為“大夏”,寓意著如夏日般繁榮昌盛;建元“龍鳳”,象征著吉祥如意,並以次年作為龍鳳元年,開啟全新的時代篇章。
為穩定社稷、安定民心,李聖君冊立長子李政為太子,昭示著皇位傳承的正統性和穩定性。
同時,他任命李文秀擔任首相一職,組建內閣來統籌管理國家事務,確保江山長治久安。
此外,李聖君論功行賞,對眾多功臣予以厚封。
其中,王剛因赫赫戰功獲封為齊國公,並授予元帥軍銜;陳羽同樣憑借卓越軍功受封楚國公,也擁有元帥軍銜。
其他將領們根據各自功績大小,分別獲得不同等級的爵位賞賜......一時間,朝堂上下皆大歡喜,人人感恩戴德。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李聖君稱帝後的第一道聖旨竟是下令在神秘而廣袤的羅布泊為自己建造一座宏偉壯觀的陵寢。
不僅如此,她還親自點名召集了一大批頂尖科學家前往該地,精心設計那深埋於地下的宮殿。
為保障工程順利進行,李聖君更是派遣整整一個軍的精銳士兵負責守衛施工場地,務必為自己打造出一座能夠永久安寧、不受外界幹擾的陵寢。
這座陵寢無疑成為了當時舉國矚目的焦點,人們紛紛猜測它將會何等奢華與神秘。
逃到國外的世家地主財閥們聽到李聖君要為自己建設陵寢的消息後,紛紛舉杯相慶,在他們看來大夏帝國剛剛建立,國家還不富裕,到處都是用錢的地方。
而李聖君居然把錢挪去建立陵寢,他們打迴來的日子不會太遠了。
東洋王聽聞李聖君建國稱帝的消息後,如遭雷擊般呆立當場,滿臉不可置信之色。
他眉頭緊蹙,嘴唇微張,似乎想要說些什麽,但最終還是未能吐出隻言片語。
片刻之後,他迴過神來,急忙召集了幾位對神龍帝國文化深有研究的大臣前來商議此事。
待眾人到齊,東洋王迫不及待地開口問道:“諸位愛卿啊,你們皆是熟知神龍帝國文化之人。”
“本王一直以為,神龍帝國向來是重男輕女,女子地位低下,何以這李聖君區區一介女流之輩,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公然稱帝呢?”
“而且更令人費解的是,居然沒有人站出來反對她!這究竟是何緣由?”
話音剛落,隻見其中一名大臣緩緩站起身來,先是向東洋王行了一禮,然後恭敬地迴答道:
“啟稟大王,您所言極是,神龍帝國的確存在著重男輕女的傳統觀念。然而,李聖君此次稱帝之舉,其實與這種文化並無衝突之處。”
東洋王聞言,臉上的疑惑之色愈發濃重,追問道:“愛卿,此中道理,還望你能詳細道來。”
那位大臣清了清嗓子,接著說道:“大王有所不知,這李聖君之所以能夠順利登上皇位,並非依靠他人的支持,而是憑借其鐵血手段。”
“據臣所知,她在奪取政權的過程中,將那些膽敢違抗她命令、不肯歸順於她的人盡數誅殺。”
“所以,即便她身為女子,也能穩穩當當地坐在那張龍椅之上。”
聽到這裏,東洋王恍然大悟。
世人皆以為皇帝乃是因得到眾人擁護方能登基,卻未曾想到,真正的開國之君往往是通過武力鎮壓,使得無人敢於反抗,方才能成就霸業。
當東洋帝國的大臣們得知神龍帝國內部實現統一這一震撼性消息時,無不大驚失色、惶恐不安。
多年來,為了侵略神龍帝國這片富饒之地,他們不遺餘力地研究並學習其文化。
隨著對神龍帝國文化了解得愈發深入,這些大臣們心中便越發清晰地認識到一個事實:
一旦神龍帝國完成真正意義上的統一,那麽憑借其雄厚的實力與底蘊,絕非他們小小的東洋帝國所能抗衡得了的!
麵對如此嚴峻的形勢,這些大臣們為了各自家族的長遠發展和世代傳承,不得不未雨綢繆,認真思考起日後的退路來。
然而,在東洋帝國內部還存在著一群狂熱的軍國主義分子。
他們早已被野心和欲望蒙蔽了雙眼,全然不顧及當前局勢的險惡以及可能帶來的嚴重後果。
在經過長達一年緊鑼密鼓的籌備之後,這群喪心病狂的家夥終於按捺不住內心的躁動,悍然向神龍帝國境內的靖難軍發動了猛烈的攻擊。
一時間,戰火紛飛,硝煙彌漫,整個地區陷入了一片混亂之中。
與此同時,國際社會也正麵臨著一場前所未有的巨大經濟危機。
對於大多數國家而言,這場危機無疑是一場沉重的災難,但對於資源匱乏的東洋帝國來說,卻意外地成為了一次難得的機遇。
由於經濟危機導致物價暴跌,過去用同樣多的美元隻能購買一噸銅,而如今竟然可以輕鬆購得足足五噸之多!
這使得東洋帝國得以以極低的成本大量購入各類急需的軍事物資,從而進一步增強了自身的軍事力量。
但這種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取優勢的行為,終究無法掩蓋其侵略本質,必將遭到正義的製裁和曆史的審判。
經濟危機猶如一場風暴席卷全球,但對於李聖君而言,卻是一件好事。
由於經濟危機導致大量企業倒閉、裁員潮洶湧而至,眾多優秀的工程師失去工作崗位,同時許多傑出的科學家因缺乏資金支持而陷入困境。
然而,這些人才卻如同珍珠般散落在社會的各個角落,等待著有識之士將他們發掘並匯聚起來。
李聖君敏銳地察覺到這個難得的機遇,她毫不猶豫地伸出橄欖枝,以優厚的待遇和廣闊的發展空間吸引那些失業的工程師以及資金匱乏的科學家們投身於她所領導的大夏帝國。
這些精英們如魚得水,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技能和智慧才華,極大地推動了大夏帝國的工業進程和科學研究水平的提升。
時光荏苒,轉眼間來到了龍鳳元年一月二十日。
在這一天,大夏帝國向世人宣告了一項重大決策——向東洋帝國發出平叛削藩的通告,並派遣百萬雄師出征,在綠水河畔與東洋帝國的百萬大軍展開激烈交鋒。
這場驚世駭俗的大戰瞬間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