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親切
跟著莫大遊曆笑傲江湖 作者:青梅綠茶殺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林風庭把水倒滿茶壺,開口道:
“可能人家藏拙吧,真正修行有成的高手是不會輕易展露的,似我這樣隨意賣弄的,反而是最下乘。”
唐寅笑了笑,又搖了搖頭道:
“你在誆騙我,對了,都忘記問你們該如何稱唿了。”
眾人當即起身,自我介紹起來。
“衡山派,向大年。”
“衡山派米為義。”
……
“衡山派,林言。”
“京城雷氏,雷祖耀。”
唐寅也一一還禮,道:
“原來是衡山派的俊傑,難怪我這屋裏都亮堂了許多!”
林風庭道:
“先生謬讚了。”
唐寅擺了擺手,又道:
“對了,剛才說到內力,也不知道你們武林中人避不避諱談這個,我倒是十分好奇。以前結識了個朋友,他就會,不過比起林小兄弟這一手來,似乎又不是同一個東西。”
林風庭道:
“內力啊,習武之人倒是不避諱談這個,甚至很多武林宿老一見麵就免不了要研討一二,隻是要注意尺度不讓師門傳承外流罷了。”
向大年也道:
“內力其實和武技是一樣的,隻要不露核心,盡可暢所欲言。先生既對內功一道感興趣,就是送先生一部內功心法又何妨?”
唐寅立即擺手拒絕道:
“哪裏哪裏!隻是好奇而已,哪有才剛見麵就收人禮物的!”
雷祖耀笑著勸道:
“不妨事,反正他們衡山派家大業大,這麽多年斬妖除魔肯定收獲了不少秘籍,區區一部心法何足道哉,反正不是我家的我不心疼哈哈哈!”
唐寅道:
“雷小友不是衡山派的?”
雷祖耀道:
“目前還不是,至於以後是不是就看衡山派的前輩高人們肯不肯收我了。”
唐寅聽雷祖耀如此一說,不由迴憶起曾經四處拜師卻處處碰壁的經曆,感慨道:
“會收的!會收的!像我這樣的有一個就夠了……”
他聲音越來越小,眉眼間滿是落寞。不過大家聽力都異於常人,自然都聽得真切。
林風庭若有所思,結合前世了解到的知識來看,唐寅出遊那段時日,遭遇應該不會太好。
唐寅年輕時心氣很高,科舉屢奪頭名,必定推助了他的傲氣。科場舞弊一事被牽連之後,仕途難有出路,他自然不會在一棵樹上吊死,棄文習武是極好的選擇。
不過一個三十多歲的人,一個常常花天酒地的人,哪怕是以營利為目的的武館都不太樂意收,更何況把名聲義節看得比性命更重的門派?屢屢碰壁肯定是想都不用想的。
林風庭道:
“唐先生,我這裏有一篇《小藥王經》,對治病療傷很有益處,乃是北嶽恆山派定逸師太傳與我的。恆山醫者仁心,這《小藥王經》乃是她們為我開的一張“藥方”,這“藥方”我此時送給需要的人,她們肯定不會怪罪的。”
唐寅立馬拒絕,嚴肅道:
“這怎麽能行?武林秘籍哪能輕易外傳?”
林風庭笑不語,自顧起身,走到角落裏的書桌前,找起了白紙。
唐寅想要上前阻攔,可話還未出口,林風庭倒先問道:
“唐先生,紙在哪裏?”
唐寅有些不好啟齒,家裏的白紙已經用完很久了,一直沒有錢買,便支吾道:
“這……恰好用完了。”
眾人看出他的窘境,也不戳破。
郭天雲道:
“不如就寫在牆上吧。”
李高平道:
“不好,寫在牆上不易保存,而且傷筆又費墨……總之我覺得不是太好。”
大家都聽出了李高平話裏的意思,若站在唐寅的角度,以後把牆上的內容記熟了,他大概是會把字跡毀掉的。
而毀掉字跡就要毀掉牆皮,重新刷一層蓋上都不行,對唐寅來說成本還是高了。
向大年起身,走到火爐旁撿起一截粗壯的木柴,猛然拔劍,寒光連閃,便將之劈成一塊一掌多寬半臂多長的木板。
他把揮手一擲,木板便飛射到林風庭手中。
唐寅大驚,木柴是如何變成了木板,他根本就沒看清,隻見光華閃逝,木板就飛了過來。
他再往木板上一看,切麵光滑平直,遠比木匠細細打磨過的更加規整。
林風庭見這木板正反兩麵倒是好了,可左右、頭尾還比較粗糙,甚至有泥沾在上麵。於是他也拔劍去削。
刷刷幾劍,隻見幾條邊角廢料落下,木板頓時方正潔淨,完美無瑕。
郭天雲見硯台上沒有水,走到水桶邊並指聚氣,引動一顆指頭樣大的水珠懸空浮起,在空中滴溜溜轉起了圈。
隻見他揮手一指,水珠頓時劃出一條弧線輕輕飛出,落入硯台之中。
初時水珠凝而不散,自顧跳動圓轉,片刻後便失去支撐緩緩變形,直至將硯台浸潤。
林風庭得了師兄們幫助,便抄起已經隻剩指節大小的墨塊研磨起來。
唐寅卻驚為天人,且不說隔空取水了,光是向大年和林風庭那幾劍,都完全顛覆了他的認知。
正待唐寅迴過神來想接過墨塊研墨時,林風庭已經取來炸毛分叉的毛筆蘸起了墨。
筆、墨雖“不是太好”,卻不影響林風庭落筆。
既是默寫內功心法,自當極力避免訛誤,林風庭便寫起了正楷小字,並加上標點細細注釋。
一塊木板不夠寫,那就再來一劍,一塊木板頓時成了兩塊。
林風庭正寫時,唐寅頗有些尷尬。雖說是在自己家裏,但他卻手足無措,一時之間不知是該坐下還是站著,亦或幹些什麽。
糾結了半晌,唐寅也覺得再糾結也不是個事,便大大方方地伸頭去看林風庭寫。
見了林風庭的字,他鄭重地點了點頭,並說道:
“林小兄弟的字,和我衡山兄弟的頗有共通之處啊!”
眾人都一頭霧水,什麽“衡山兄弟”?
林風庭也愣了一下,停了手,仔細想了片刻,隨即恍然,笑道:
“文先生的小楷也是當世一絕,我們兄弟幾個前些年學書法那會兒還臨摹過他的字呢!”
唐寅一喜,對方居然還聽說過自己的兄弟,並臨過對方的字,還真是讓他欣喜,也讓他不得不慨歎有緣。
“真是有緣啊!我徵仲兄弟祖籍衡山,又自號衡山,你們也來自衡山,我也喜歡衡山,還在衡山住過一段時日。今天咱們相遇,倒讓我有種他鄉重逢的親切感。”
“可能人家藏拙吧,真正修行有成的高手是不會輕易展露的,似我這樣隨意賣弄的,反而是最下乘。”
唐寅笑了笑,又搖了搖頭道:
“你在誆騙我,對了,都忘記問你們該如何稱唿了。”
眾人當即起身,自我介紹起來。
“衡山派,向大年。”
“衡山派米為義。”
……
“衡山派,林言。”
“京城雷氏,雷祖耀。”
唐寅也一一還禮,道:
“原來是衡山派的俊傑,難怪我這屋裏都亮堂了許多!”
林風庭道:
“先生謬讚了。”
唐寅擺了擺手,又道:
“對了,剛才說到內力,也不知道你們武林中人避不避諱談這個,我倒是十分好奇。以前結識了個朋友,他就會,不過比起林小兄弟這一手來,似乎又不是同一個東西。”
林風庭道:
“內力啊,習武之人倒是不避諱談這個,甚至很多武林宿老一見麵就免不了要研討一二,隻是要注意尺度不讓師門傳承外流罷了。”
向大年也道:
“內力其實和武技是一樣的,隻要不露核心,盡可暢所欲言。先生既對內功一道感興趣,就是送先生一部內功心法又何妨?”
唐寅立即擺手拒絕道:
“哪裏哪裏!隻是好奇而已,哪有才剛見麵就收人禮物的!”
雷祖耀笑著勸道:
“不妨事,反正他們衡山派家大業大,這麽多年斬妖除魔肯定收獲了不少秘籍,區區一部心法何足道哉,反正不是我家的我不心疼哈哈哈!”
唐寅道:
“雷小友不是衡山派的?”
雷祖耀道:
“目前還不是,至於以後是不是就看衡山派的前輩高人們肯不肯收我了。”
唐寅聽雷祖耀如此一說,不由迴憶起曾經四處拜師卻處處碰壁的經曆,感慨道:
“會收的!會收的!像我這樣的有一個就夠了……”
他聲音越來越小,眉眼間滿是落寞。不過大家聽力都異於常人,自然都聽得真切。
林風庭若有所思,結合前世了解到的知識來看,唐寅出遊那段時日,遭遇應該不會太好。
唐寅年輕時心氣很高,科舉屢奪頭名,必定推助了他的傲氣。科場舞弊一事被牽連之後,仕途難有出路,他自然不會在一棵樹上吊死,棄文習武是極好的選擇。
不過一個三十多歲的人,一個常常花天酒地的人,哪怕是以營利為目的的武館都不太樂意收,更何況把名聲義節看得比性命更重的門派?屢屢碰壁肯定是想都不用想的。
林風庭道:
“唐先生,我這裏有一篇《小藥王經》,對治病療傷很有益處,乃是北嶽恆山派定逸師太傳與我的。恆山醫者仁心,這《小藥王經》乃是她們為我開的一張“藥方”,這“藥方”我此時送給需要的人,她們肯定不會怪罪的。”
唐寅立馬拒絕,嚴肅道:
“這怎麽能行?武林秘籍哪能輕易外傳?”
林風庭笑不語,自顧起身,走到角落裏的書桌前,找起了白紙。
唐寅想要上前阻攔,可話還未出口,林風庭倒先問道:
“唐先生,紙在哪裏?”
唐寅有些不好啟齒,家裏的白紙已經用完很久了,一直沒有錢買,便支吾道:
“這……恰好用完了。”
眾人看出他的窘境,也不戳破。
郭天雲道:
“不如就寫在牆上吧。”
李高平道:
“不好,寫在牆上不易保存,而且傷筆又費墨……總之我覺得不是太好。”
大家都聽出了李高平話裏的意思,若站在唐寅的角度,以後把牆上的內容記熟了,他大概是會把字跡毀掉的。
而毀掉字跡就要毀掉牆皮,重新刷一層蓋上都不行,對唐寅來說成本還是高了。
向大年起身,走到火爐旁撿起一截粗壯的木柴,猛然拔劍,寒光連閃,便將之劈成一塊一掌多寬半臂多長的木板。
他把揮手一擲,木板便飛射到林風庭手中。
唐寅大驚,木柴是如何變成了木板,他根本就沒看清,隻見光華閃逝,木板就飛了過來。
他再往木板上一看,切麵光滑平直,遠比木匠細細打磨過的更加規整。
林風庭見這木板正反兩麵倒是好了,可左右、頭尾還比較粗糙,甚至有泥沾在上麵。於是他也拔劍去削。
刷刷幾劍,隻見幾條邊角廢料落下,木板頓時方正潔淨,完美無瑕。
郭天雲見硯台上沒有水,走到水桶邊並指聚氣,引動一顆指頭樣大的水珠懸空浮起,在空中滴溜溜轉起了圈。
隻見他揮手一指,水珠頓時劃出一條弧線輕輕飛出,落入硯台之中。
初時水珠凝而不散,自顧跳動圓轉,片刻後便失去支撐緩緩變形,直至將硯台浸潤。
林風庭得了師兄們幫助,便抄起已經隻剩指節大小的墨塊研磨起來。
唐寅卻驚為天人,且不說隔空取水了,光是向大年和林風庭那幾劍,都完全顛覆了他的認知。
正待唐寅迴過神來想接過墨塊研墨時,林風庭已經取來炸毛分叉的毛筆蘸起了墨。
筆、墨雖“不是太好”,卻不影響林風庭落筆。
既是默寫內功心法,自當極力避免訛誤,林風庭便寫起了正楷小字,並加上標點細細注釋。
一塊木板不夠寫,那就再來一劍,一塊木板頓時成了兩塊。
林風庭正寫時,唐寅頗有些尷尬。雖說是在自己家裏,但他卻手足無措,一時之間不知是該坐下還是站著,亦或幹些什麽。
糾結了半晌,唐寅也覺得再糾結也不是個事,便大大方方地伸頭去看林風庭寫。
見了林風庭的字,他鄭重地點了點頭,並說道:
“林小兄弟的字,和我衡山兄弟的頗有共通之處啊!”
眾人都一頭霧水,什麽“衡山兄弟”?
林風庭也愣了一下,停了手,仔細想了片刻,隨即恍然,笑道:
“文先生的小楷也是當世一絕,我們兄弟幾個前些年學書法那會兒還臨摹過他的字呢!”
唐寅一喜,對方居然還聽說過自己的兄弟,並臨過對方的字,還真是讓他欣喜,也讓他不得不慨歎有緣。
“真是有緣啊!我徵仲兄弟祖籍衡山,又自號衡山,你們也來自衡山,我也喜歡衡山,還在衡山住過一段時日。今天咱們相遇,倒讓我有種他鄉重逢的親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