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遙不可及
四合院:何傻柱的嶄新人生 作者:海龍0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418章 遙不可及
“不必拘束,坐下說話。”
清陽揮手示意。
兩女落座後,清陽笑著問道:
“哪位先說?”
“後土姐姐(女媧姐姐)您先來吧。”
二人齊聲道,旋即相視一笑。
“那麽便由我來先說。”
“很好。”
“老師,我們最近在思考輪迴的意義與人族的作用。”
“我們注意到洪荒的故事核心幾乎都圍繞著人族。
為何一定要以人族為主角?這是必然還是偶然?” 女媧小心翼翼地說,期待著老師的迴答。
清陽微微一笑,心中暗暗點頭:地球的特殊地位讓這一安排順理成
在與地之尊者後土交談論道,並結合自身的感悟與推演之後,靈芸心中逐漸清晰明了,理解了為何人族能夠成為天地的主角,何以他們被視為諸多世界的寵兒。
靈芸美眸閃亮,一字一句地道:“這正是因著人族不僅僅代表其一族,更代表著‘眾生’。”
上清心神微震,眉頭微微一揚,視線聚焦於靈芸,深思不已。
無怪乎在他感知中,靈芸與後土的到來能進一步充實和鞏固這神話體係。
好厲害的見解啊,誰料到靈芸竟能有這樣的奇思妙想?
人族……代表的是所有生靈?
好驚人的設想啊,若洪荒的強者與眾生們都能有這樣的思維和境界,自己豈不就輕鬆了許多?上清心裏暗暗稱快。
見到上清讚賞的目光,靈芸深受鼓舞,知道自己想法或許有些獨特卻並無謬誤,便一口氣將全盤想法道出。
“天君,我的思考是這樣:按洪荒故事所述,天地間有三道——天、地與人;隻有這三個層麵完全歸位才能形成一個真正的秩序。”
她繼續解析:“什麽叫‘天’呢?天承載著宇宙規則及法則;‘地’又代表六道輪迴與亡者的去處;而‘人’呢,即是一切有生命的實體——這便是人之道的核心要義。”
靈芸接著說道:“如果我們僅以‘人族’涵蓋‘人之道’的概念,那如何可以比擬其他兩大領域,更遑論列為人天地之一。”
確定此觀念正確後,靈芸提出了更深層次的問題,特意向上清請示自己的想法是否可行。
“我想到一種方法”,靈芸認真地向上清建議說,“我想從提升和穩固人族入手,以他們為起點,建立和完善‘人’的位置和影響範圍。
通過人族的拓展來吸納其他的生物體進入這一框架。”
靈芸解釋到:“人即為萬物生靈,所有形態的智慧生命,我們自身亦是由‘人’形演化而來,這種存在形式本質上便代表了人的顯像。
如果我能成功凝聚整個洪荒的所有部族歸入此道格內,則意味著我可以以此為基礎開始構建更大的結構——現實界的統轄。”
當靈芸描述完自己雄偉而又具體的願景,眼睛裏充滿了希望之光。
隻是掌握一個種族或是作為創造的源頭,對靈芸而言顯然太狹隘、太無力了!她期待掌控更為廣大的“人之道”,這個涵蓋了現實中所有的生靈與智慧,這才是她真正夢寐以求的目標。
若她能達到這般境界,那時她將是萬類生命與智慧之源,一切生靈都將因她的意誌而生。
這便是力量,這才叫震撼人心!
然而麵對這樣的構想,靈芸還需要具體的行動計劃和方法支持,才能讓夢想變為事實。
因此,她在向上清表達過這些願景之後,請求他給予更多實際性的指導,特別是關於實施步驟方麵的。
上清聽著靈芸的宏圖大略,並對她進行了深入指點,讓她明白宏偉的夢想需要堅實的根基和明確的方法來實現。
靈芸則表達了自己願意接受教導和指導的決心,在此之後,二人一同探討如何將構想變成行動,進而塑造更為完整且豐富的神話世界。
";你想得很好,"; 上清輕笑著開口, ";但是計劃太過宏大且模糊。” 他的言下之意並非全盤否定,而是鼓勵女媧進一步思索實現方式和所需的具體措施,以及如何確保每一步都能夠穩健落地。
“你所說的這一切非常美好,可你真的準備好如何付諸實踐嗎?沒有基礎與路徑支撐的理想再宏大也隻能成為空談。
人族雖為起始點, 沒有足夠的支撐也難以達致更高層的道之本質。”
“人之道早已存在,並非由你所開創,而你是其中的一環。
不過這不代表你不能做出卓越貢獻或深刻變革。”他繼續教導說:“你要理解的是‘人之道’並不單取決於你的個人行動或者單一概念,它涉及到更廣泛更深遠的關係與變化。”
上清語重心長地教誨道:“既然你能想出這一點,已證明你在進步與成長。
接下來需要學習如何將理念轉化為具體行動,並為之付出不懈努力,逐步建立屬於你的成就。”他承諾將教授靈芸相關知識以助其發展,使其在未來道路上有所依據而不至茫然無所措。
### “道?”女媧與土母麵露驚愕。
雖然對“道”有所理解,但對於太尊特別強調的“道”感到疑惑。
什麽是道?
一化二,二生萬物。
道即為一切根源,是所有秩序和存在的根基。
宇宙何以存在?正是源自道。
由“道”衍生出的三千大道構成了諸天萬物的基礎。
如果洪蒙海遵循著三千大道的規則而存在,那象征至高無上的就是時間長河!
時空之主控製著主時流脈,這是一切運轉的關鍵,並最終受控於“道”。
道創生了萬物,任何法則皆由此而來,超越凡間的存在也是如此。
神話境界代表的是最頂峰的力量層次。
唯有證悟到“道”的人,才能淩駕諸天,獲得永生。
這一觀點,女媧和後土心知肚明。
問題是,為什麽提到“道”呢?在神話體係中,“道”的地位雖崇高,卻遠不及神話等級所擁有的潛力。
女媧與後土深知修行達到神話級別就能媲美“道”。
若在以前,對於女媧和後土而言,“道”遙不可及。
但現在有了新的修煉方法,目標和眼界自然不同了。
哪怕未達金仙境,但神話之法遠超一般道路,所以她們不解為何太尊如此強調“道”。
太清解釋說:“我說的‘道’是指神話中的路。”他繼續道,“人間的道,代表著神話之路,即為人仙之道。”
接著太清理解兩人疑惑,又說道:“就現階段而言,人仙之路完全不亞於任何高級功法的修行。”如果未來的修習法更加完善的話,則人仙可能會稍顯不足。
但就現階段來說兩者並無差異。
“這簡直是……”女媧與後土難以置信,腦門兒一陣眩暈。
“不必拘束,坐下說話。”
清陽揮手示意。
兩女落座後,清陽笑著問道:
“哪位先說?”
“後土姐姐(女媧姐姐)您先來吧。”
二人齊聲道,旋即相視一笑。
“那麽便由我來先說。”
“很好。”
“老師,我們最近在思考輪迴的意義與人族的作用。”
“我們注意到洪荒的故事核心幾乎都圍繞著人族。
為何一定要以人族為主角?這是必然還是偶然?” 女媧小心翼翼地說,期待著老師的迴答。
清陽微微一笑,心中暗暗點頭:地球的特殊地位讓這一安排順理成
在與地之尊者後土交談論道,並結合自身的感悟與推演之後,靈芸心中逐漸清晰明了,理解了為何人族能夠成為天地的主角,何以他們被視為諸多世界的寵兒。
靈芸美眸閃亮,一字一句地道:“這正是因著人族不僅僅代表其一族,更代表著‘眾生’。”
上清心神微震,眉頭微微一揚,視線聚焦於靈芸,深思不已。
無怪乎在他感知中,靈芸與後土的到來能進一步充實和鞏固這神話體係。
好厲害的見解啊,誰料到靈芸竟能有這樣的奇思妙想?
人族……代表的是所有生靈?
好驚人的設想啊,若洪荒的強者與眾生們都能有這樣的思維和境界,自己豈不就輕鬆了許多?上清心裏暗暗稱快。
見到上清讚賞的目光,靈芸深受鼓舞,知道自己想法或許有些獨特卻並無謬誤,便一口氣將全盤想法道出。
“天君,我的思考是這樣:按洪荒故事所述,天地間有三道——天、地與人;隻有這三個層麵完全歸位才能形成一個真正的秩序。”
她繼續解析:“什麽叫‘天’呢?天承載著宇宙規則及法則;‘地’又代表六道輪迴與亡者的去處;而‘人’呢,即是一切有生命的實體——這便是人之道的核心要義。”
靈芸接著說道:“如果我們僅以‘人族’涵蓋‘人之道’的概念,那如何可以比擬其他兩大領域,更遑論列為人天地之一。”
確定此觀念正確後,靈芸提出了更深層次的問題,特意向上清請示自己的想法是否可行。
“我想到一種方法”,靈芸認真地向上清建議說,“我想從提升和穩固人族入手,以他們為起點,建立和完善‘人’的位置和影響範圍。
通過人族的拓展來吸納其他的生物體進入這一框架。”
靈芸解釋到:“人即為萬物生靈,所有形態的智慧生命,我們自身亦是由‘人’形演化而來,這種存在形式本質上便代表了人的顯像。
如果我能成功凝聚整個洪荒的所有部族歸入此道格內,則意味著我可以以此為基礎開始構建更大的結構——現實界的統轄。”
當靈芸描述完自己雄偉而又具體的願景,眼睛裏充滿了希望之光。
隻是掌握一個種族或是作為創造的源頭,對靈芸而言顯然太狹隘、太無力了!她期待掌控更為廣大的“人之道”,這個涵蓋了現實中所有的生靈與智慧,這才是她真正夢寐以求的目標。
若她能達到這般境界,那時她將是萬類生命與智慧之源,一切生靈都將因她的意誌而生。
這便是力量,這才叫震撼人心!
然而麵對這樣的構想,靈芸還需要具體的行動計劃和方法支持,才能讓夢想變為事實。
因此,她在向上清表達過這些願景之後,請求他給予更多實際性的指導,特別是關於實施步驟方麵的。
上清聽著靈芸的宏圖大略,並對她進行了深入指點,讓她明白宏偉的夢想需要堅實的根基和明確的方法來實現。
靈芸則表達了自己願意接受教導和指導的決心,在此之後,二人一同探討如何將構想變成行動,進而塑造更為完整且豐富的神話世界。
";你想得很好,"; 上清輕笑著開口, ";但是計劃太過宏大且模糊。” 他的言下之意並非全盤否定,而是鼓勵女媧進一步思索實現方式和所需的具體措施,以及如何確保每一步都能夠穩健落地。
“你所說的這一切非常美好,可你真的準備好如何付諸實踐嗎?沒有基礎與路徑支撐的理想再宏大也隻能成為空談。
人族雖為起始點, 沒有足夠的支撐也難以達致更高層的道之本質。”
“人之道早已存在,並非由你所開創,而你是其中的一環。
不過這不代表你不能做出卓越貢獻或深刻變革。”他繼續教導說:“你要理解的是‘人之道’並不單取決於你的個人行動或者單一概念,它涉及到更廣泛更深遠的關係與變化。”
上清語重心長地教誨道:“既然你能想出這一點,已證明你在進步與成長。
接下來需要學習如何將理念轉化為具體行動,並為之付出不懈努力,逐步建立屬於你的成就。”他承諾將教授靈芸相關知識以助其發展,使其在未來道路上有所依據而不至茫然無所措。
### “道?”女媧與土母麵露驚愕。
雖然對“道”有所理解,但對於太尊特別強調的“道”感到疑惑。
什麽是道?
一化二,二生萬物。
道即為一切根源,是所有秩序和存在的根基。
宇宙何以存在?正是源自道。
由“道”衍生出的三千大道構成了諸天萬物的基礎。
如果洪蒙海遵循著三千大道的規則而存在,那象征至高無上的就是時間長河!
時空之主控製著主時流脈,這是一切運轉的關鍵,並最終受控於“道”。
道創生了萬物,任何法則皆由此而來,超越凡間的存在也是如此。
神話境界代表的是最頂峰的力量層次。
唯有證悟到“道”的人,才能淩駕諸天,獲得永生。
這一觀點,女媧和後土心知肚明。
問題是,為什麽提到“道”呢?在神話體係中,“道”的地位雖崇高,卻遠不及神話等級所擁有的潛力。
女媧與後土深知修行達到神話級別就能媲美“道”。
若在以前,對於女媧和後土而言,“道”遙不可及。
但現在有了新的修煉方法,目標和眼界自然不同了。
哪怕未達金仙境,但神話之法遠超一般道路,所以她們不解為何太尊如此強調“道”。
太清解釋說:“我說的‘道’是指神話中的路。”他繼續道,“人間的道,代表著神話之路,即為人仙之道。”
接著太清理解兩人疑惑,又說道:“就現階段而言,人仙之路完全不亞於任何高級功法的修行。”如果未來的修習法更加完善的話,則人仙可能會稍顯不足。
但就現階段來說兩者並無差異。
“這簡直是……”女媧與後土難以置信,腦門兒一陣眩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