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淑妃在後宮名冊上發現一個有趣的人,住在淩霜宮的婕妤陶茿。她冷眼看著,陶婕妤明明年齡不小了,偏偏要往嫩打扮。她化妝手段極高,說能易容都不誇張。一頭好頭發,今天梳成這樣,明天弄成那型,又新奇又別致。妝容也與眾不同,還常常變化,時而嫵媚,時而英氣,時而小家碧玉,時而大家閨秀。


    陶婕妤在宮中獨樹一幟,與其他妃嬪都不來往,主要靠自己的多變媚惑皇帝。她與諸宮雖不來往,也沒什麽不愉,隻是對王皇後,算恨到骨子裏的。隻要能給王皇後添堵,她是不怕麻煩,甚至不怕死的。王皇後宮外孕手術後,一直臥床養病,陶婕妤就日日前去看望,並不是噓寒問暖,而是冷嘲熱諷。


    起初吳淑妃不明所以,還是楊德妃偷偷跟她透了底。陶婕妤原姓王,是王皇後的庶長姐。當初皇家與王家聯姻,王家怕嫡幼女王淑孝一個人進宮當皇後勢力單薄,準備把王家最漂亮的女孩王淑賢當做陪嫁送進宮裏。王淑孝一直不喜歡這個庶姐,她太漂亮,太狐媚,不但不會幫扶自己,就不得還要影響自己的位置。入宮前幾日,就讓人給王淑賢下了毒,讓人把她的屍體扔到亂墳崗去。王淑賢命大沒死成,在城外亂墳崗醒來,跑進通善醫坊求救。通善醫坊的小宛姑姑看她可憐,救了她一命。她改母姓陶,因解藥中有一味藥名萹茿,就胡亂取了個名字為茿,字唯識。


    吳淑妃笑問:“有意思,她怎麽進的宮?是不是來找王皇後報仇的。”


    楊德妃道:“聽我父親說了一嘴,孫小宛同情她,要收她為徒弟,她不肯。小宛姑姑教給她一些醫術,還給她一筆錢。白先生把她介紹給一個江湖人千麵夫人做女仆,夫人極善易容術,估計是跟著學了些本事。千麵夫人過世後,她找到十七公主府,自薦做梳妝娘子,被咱們皇帝看到了,就跟公主討了她進宮做宮人。那時王皇後跟蕭庶人正鬥得要緊,她鑽了空子,人會打扮很占便宜,得寵了一段時間,混上了婕妤。她跟宮裏的人都不對付,不過,也沒刻意害過誰,就是跟王皇後勁兒大。”


    吳淑妃聽了笑笑:“那麽大仇恨,不為報複才怪。你聽聽她的字,唯識,分明是內懷怨結。這是看過玄奘法師的《唯識論》了吧,論中有曰,雲何為恨,由忿為先,懷惡不舍,結怨為性,能障不恨,熱惱為業,謂結恨者不能含忍,恆熱惱故。”


    楊德妃道:“表姑,我有一事不懂,上次皇後宮外孕是必死的病,您幹嘛要救她呢?她死了,您不就有機會了嗎?四妃中,隻有您才有親生的皇子,最有機會登上後位啊。”


    吳淑妃理一下表侄女的頭發道:“曉晴,王氏死了也是原後,不但要下葬皇陵,我們的孩子都要尊稱一聲先母後,祭祀也是以她為先,繼皇後要比她低半頭的,我不服。隻有讓她活著的時候被廢除後位,才會失去入陵和享祭的待遇。”


    楊德妃點點頭,表示懂了,又問:“蕭庶人的兒子,那是皇子啊,怎麽不給我撫養,要送給鄭賢妃?”


    吳淑妃道:“你是我的表侄女,是自家人,總要為你考慮。蕭氏是仇人,她的兒子長大了不知如何,養大一個皇子不容易,總會投入很多精力和感情。四皇子要是老實呢,皇帝給他封地,有吃有喝有樂子,當他的諸侯王還好。就怕是不死心,要造反,到時怕你傷心,還會連累你。給你一個公主,嫁出去,不影響大局。我得勢了,你是無憂的,我失敗了,你也可以讓公主為你養老。”


    楊德妃鬆了一口氣,人都是自私的。當初表姑挺著肚子被皇後接進宮,她是冷眼旁觀的。後來蕭氏失勢,她得到公主的撫養權,心裏開始偏向吳淑妃。因為大家是親戚,有些利益互相牽扯,心裏也多少防著這位表姑,怕她將來上位了,因為爭寵等原因,翻臉不認人。現在聽她這麽為自己打算,心才算放到肚子裏。心道,隻要我無後顧之憂了,你們隨便鬥。


    王皇後每天水深火熱,心裏非常痛苦。她怨恨皇帝,薄情寡義,她病了也不經常來看她,倒是跟其他妃嬪快活。也怨恨王家,明明自己是為王家的地位穩固才入宮為後,他們都各自算自己的小賬,根本不為她著想。她後悔,為什麽要接吳如意迴宮,這才是一頭白眼兒狼。又後悔,當初怎麽不多下點藥,看著那王淑賢死得透透的才扔出去,省得她現在天天來氣人。


    太子作為王皇後的養子,腦子雖不聰明,卻有幾分孝心。每日下了學,就來坤寧宮裏看望皇後,侍奉湯藥。有一日下學早,太子到坤寧宮時,陶婕妤還在。看著太子圍著皇後打轉,陶婕妤十分嫉妒,譏諷道:“真是個孝順的好兒子,可惜呀,認賊做母了。太子您是不知道,您的生母是被人毒死的。皇後表麵上賢慧善良,其實惡毒無比呢。大門戶出來的嫡女,有幾個是真心善良的呢。”


    皇後變了臉色:“陶婕妤,你還有沒有點尊卑的觀念呢。再多言,我依家法杖斃了你。”


    陶婕妤笑道:“太子,看見了嗎?一言不合,就要杖斃了我呢。說起來,我可是她的親姐姐呢。柳夫人多年不育,家裏老夫人賜下身邊的陶氏當侍妾,生下我這庶長女後,姨娘小心謹慎的巴結奉承柳夫人,就這樣,也被柳夫人給逼死了。後來柳夫人生下嫡女,簡直把我當眼中釘,嫡妹看我有幾分姿色,怕奪了她的寵愛,可是給我下了毒藥。我雖然逃過一命,其實是傷了壽數的。不過,看到她現在遭了報應,我死也能閉上眼睛了呢。”


    皇後道:“我是嫡,你是庶,你生來就是陪襯我的,這就是命。我是皇後,你是婕妤,我掌管後宮家法,要你生死也是一句話的事。實在氣急了,連借口也不必找,直接打死算完。”


    陶婕妤對太子道:“你原是庶子,現在成了皇後的養子,更是大秦太子。可是,你的親生娘就是被皇後害死的,為的就是讓你一心聽命於她。生你養你的人骨枯黃土,你為了太子的名頭,卻要親侍殺母仇人。皇後大勢已去,以後還會有新皇後,新皇後會有自己的親生孩子,就你這樣的人,自私虛偽、無情無義,太子之位能坐多久呢?”


    太子此時不過十幾歲的小少年,聽了陶婕妤的話,如何能不害怕。他是不聰明,但皇宮出生的孩子,又不是完全不懂人情世路。親娘的死,他心裏多少能想清楚點,可是不敢追究。吳淑妃的崛起,他也看明白的,五皇弟、六皇弟將來或許就會成為嫡子。自已這個太子,到時候身份尷尬,一個不好,就會死得不明不白。他緊張地看了一眼皇後,母後的眼神變得淩厲,黃白的臉變得更加猙獰。太子忙道:“陶婕妤不必來離間我母子,母後對我有大恩,我銘記於心,一刻不敢忘。母後好好休息,兒子迴東宮做功課去了。”說著,一溜煙地跑了。


    陶婕妤冷笑幾聲,趾高氣揚地迴她的淩霜宮去了。


    沒多久,陶婕妤出告王皇後在後宮行巫蠱之術,詛咒天子和吳淑妃及她的兩位皇子,並在皇後宮裏搜出證據。仁宗心裏有疑慮,但他早想收拾日漸囂張的王家和柳家,眼前到是個好機會。讓人把皇後的母親柳夫人驅趕出皇宮,再不許入宮。又下旨廢掉王皇後,貶為庶人,關進冷宮幽禁起來。


    後位空缺,多股力量都覬覦皇後之位,仁宗皇帝被這些人逼得頭痛病犯了,每日昏昏沉沉的,又覺得太陽穴痛得象炸裂,視力也模糊起來。


    偏偏這時候,高句麗做亂,聯手百濟與匈奴一些部落,共同進攻新羅。新羅多年來一直對大秦示好,改國姓為李,年年上貢。現在新羅有難,自然向上邦大國求助。國內又有兩地報了水災,急需朝廷賑災。內憂外患,奏章如雪片般飛進來,皇帝不能不管,他能力一般,帶病工作效率極低,一些臣子趁機推諉,臣民們怨聲載道的。


    吳淑妃給皇帝喂了藥膳,再幫他揉著太陽穴,皇帝強忍頭痛,合著眼睡著了。吳淑妃下了床,到書案後麵坐下,看桌上的一堆奏章,心疼起皇帝來,大著膽子,模仿著仁宗的筆跡,幫他批閱了。


    仁宗睡到半夜忽然驚醒,揉揉有些麻木的頭,太陽穴還有點隱隱悶痛。喊宮人來扶他如廁,淨了手,讓倒杯茶來,他還要繼續批奏章。喘著氣打開奏章,發現已經批好了,那字跡跟自己幾乎一樣,還以為是做夢。就問宮人:“誰來過了?誰翻朕的奏折了?”


    貼身的小太監景祥迴:“皇上,吳淑妃侍候您吃藥膳,又逗留了很長時間,除了她再沒別人進來。”


    皇帝咬牙切齒:“吳淑妃膽子太大了,後宮不得幹政,還敢批奏章。”罵歸罵,自己親自檢查了一遍,看批得很妥當,比自己想得周道,心裏鬆口氣,總算能踏實睡個覺了。


    第二天早朝前,吳淑妃又來了,給他拿來三樣東西,一盤子肉蒸餅,一盒裏是依依食品廠生產的咖啡粉,用開水衝泡,混上牛乳與糖粉,喝了能提神。一盒是秘藥阿芙蓉粉,能止痛醒神。先服侍皇帝用了兩塊糕點,再給皇帝吃了秘藥,然後泡一杯咖啡。皇帝昨晚難得睡了個好覺,精神本就好不少。先吃些肉蒸餅墊墊胃,喝了秘藥,不知是心理作用,還是真有奇效,頭痛果然好了不少。那個咖啡初入口時有些不適應,喝下去胃裏到是暖暖的,精神更好一些。


    吳淑妃看皇帝精神不錯,笑道:“昨晚上看皇上睡著了,不忍心叫醒。可是放著那些奏章不批,今日上朝,那些大臣又要煩著皇上了。臣妾大膽,幫您批了,後宮不許幹政,咱們下不為例,皇上要替臣妾保密啊。”


    皇帝沒好氣地點了一下她的腦袋,罵道:“如意啊,你知道還敢幹,真是不想要小命了,下次不許了。”


    吳淑妃笑笑:“臣妾遵命。今日朝堂上,皇上要處理掉那個敗軍之將王久昌,支援新羅之戰,那人連敗數陣,損兵折將六千多人,依率可斬。那人是孫國舅提拔上來的,是個酒囊飯袋,孫國舅才不管國家如何,隻知道提拔自己的追隨者掌控軍隊。要是國舅為他說情,皇上萬不可答應。之後,你可讓徐世玨兄弟領兵出戰,奪迴丟失的城池。再讓蘇勇領兵,跟在徐將軍後麵,一起去對抗高句麗。”


    皇帝看她一眼,點點頭。其實先帝在時,如意還是才人,就常常給自己出主意,事後證明,如意確實有宰相之才,可惜是個女人,隻能給自己當淑妃了。又想著,後宮無主不是長事,最有資格的就是淑妃。她能力出眾,又善解人意,還有兩個皇子傍身。吳家自吳四信過世後一直走下坡路,淑妃跟她幾個兄弟關係也不好。不過,後族勢力弱正好可防著外戚幹政,這是個不錯的借口。


    皇帝把自己的意思跟幾個心腹大臣一說,眾人都不讚同。吳淑妃是先帝的才人,因為懷了皇嗣,前皇後大度,讓她重迴後宮。她就該循規蹈矩,夾著尾巴作人。一國皇後豈是什麽人都能當上的,萬千高門貴女隨便挑,此人不合適。


    中書舍人李服大膽站出來上奏:“臣以為,吳淑妃是皇後的不二人選。她才華出眾,胸有韜略,以皇後身份掌管後官,肯定讓陛下沒有後顧之憂。將來當太後,肯定能輔佐以後的新君。普通百姓家娶婦,不論出身,也都想要找能幹賢淑的,何況皇家。先秦時,趙姬原是呂相小妾,送與質子為妾,生下始皇統一六國。先漢時,景帝的王夫人也是二嫁之身,生了武帝打下西域。”仁宗聽了大喜,更加下了決心。


    皇帝這幾日表現得不錯,奏章批閱速度加快,處理事情得當。尤其是斬殺敗將王久昌,命徐世玨為主帥,徐世金和蘇勇為副帥,迎擊高句麗,眾臣很是服氣。


    年底有捷報傳來,高句麗大敗,傷了原氣。新羅危機解除,向皇帝表示感謝。李服在朝堂上提議立吳淑妃為皇後,眾大臣馬上反對起來,七嘴八舌地發表反對意見。皇帝又讓他們吵得頭痛,有些心煩。最後禮部尚書許炎站出來進言:“眾位大人不同意立淑妃為後,最重要的原因是她曾是先帝的才人。可是,先帝在世時,因為一則子虛烏有的傳言讓吳氏入宮。後來迴心轉意,把她賜給了皇帝。先帝起居注裏有記載,既然是先帝所賜,也算師出有名了。”


    仁宗聽了大驚,他都不知道的事,許尚書從哪裏知道的,還有記載,這不可能。眾臣也議論紛紛,認為許炎胡言亂語。等拿來先帝的起居注,居然真找到了記錄。


    輝宗四十九年春,太史令李春風和欽天監台正袁四海兩人商議,合著預言《無極圖》,先帝聽說他們要寫讖書,怕人們預知未來,對大秦不利。就親自去了欽天監,先帝右手握一隻麻雀,一隻左腳跨入門檻,一隻腳在門外。兩位大人忙起身接駕,先帝問:“愛卿,朕現在是想進屋,還是想退出去?朕手裏這隻麻雀是死是活?”兩位大人頭上見汗,連稱不知。


    先帝道:“你們兩位也算是高人,一不知進退,二不知死活,還寫什麽預言書,就此停了吧。”李大人推了一下袁大人的背,兩人對視一眼,馬上應承了。


    三人坐下飲茶閑談,太史令李春風猶豫再三進言:“陛下,有一事不得不稟告。孫皇後血中有病,因此早逝。陛下與皇後的四女三子,都遺傳了孫皇後的血脈,身體不是很結實。恐怕以後太子的子嗣量少而體弱,沒幾個長壽的。吳才人天生鳳命,除不掉,除之後患無窮。但是用好了,會利大秦子嗣,不如賜給太子。”


    皇帝勃然大怒,袁台正也進言:“陛下不要生氣,您心胸寬廣,處處為國考慮。李大人說得對,吳才人的血脈非常好,她的孩子肯定是健康聰慧的,對大秦以後的接續大有益處。”皇帝思慮再三,寫下一道手諭讓袁四海保存:太子夫婦如一切正常,育有兒女,此諭秘而不發。如新帝即位,中宮無子,子嗣不旺,此女可從感恩寺接出,賜給我兒。


    眾臣讓人把欽天監台正找來,一問此事,袁四海長歎一聲,讓人把先帝的手諭取來,展示給眾人看。大臣們看到先帝的手諭,都不吱聲了,仁宗也鬆了一口氣。對於吳淑妃是先帝才人這件事,仁宗嘴上說不在乎,心裏也是很忌諱的。現在有他父皇的手諭在,一切都順理成章,再不怕天下人取笑。


    孫國舅一夥還不服氣,一口咬定:“先帝把吳才人賜給皇帝,也沒說一定要她當皇後啊。吳淑妃已經是四妃之列,不耽誤她給陛下生養兒女。五望七姓多少貴女,再娶一個有福之人當皇後就是了。”


    仁宗曆來怕孫國舅,見他們這麽堅持,一時也不敢決斷。這時,徐世金上前啟奏:“陛下,這是您的家事,自己做主就是了,何必問臣等外人。”


    孫國舅肺都氣炸了,對徐將軍叫嚷:“你這是什麽話,皇家的事哪有私事?何況,這是要立一國的皇後。”


    徐將軍道:“不管家事還是國事,都是皇帝做主,陛下才是一國之君,大秦的主人。孫大人不過是外戚之流,也想把陛下的主都做了嗎?自實行科舉製度,文人憑成績出仕,武舉憑武功為將。我出身草莽,是憑軍功立身。那些氏族大家,隻憑出身蔭庇,就高居朝堂,本就不合理。我是個武人,說幾句粗話,家裏的女子不比男人,需要出將入相,女人能生育,會管家,才是合適的主婦。要想家庭和睦,自然要兩情相悅,牛不出頭強摁頭能過好日子嗎?為什麽皇後一定要是五望七姓人家的貴女呢?我看吳淑妃就很合適。”


    徐將軍一開口,軍方幾個重要將領都表了態:“陛下要立誰當皇後,我們也不懂。不過,吳淑妃的母親是個好的,金陽郡主在大秦支持了二百三十多所福利院,收養了成千上萬的孤兒,收留了許多無家可歸的女子。這其中有許多是戰爭孤兒,軍中烈屬。郡主的紡織廠、食品廠、莊園雇傭的,多是傷殘的軍士和軍烈屬,我們軍中人都講義氣,對她的女兒是支持的。”


    李服也上奏:“郡主在大秦建了三十八座圖書館,十二家印刷廠,對文化的傳承起了很大的作用。郡主還對寒門學子和庶人幫扶,助他們讀書,參加科考。試問朝中通過科舉的官員,有沒有受過金陽郡主的幫扶?”那些出身不太好的中低層官員,真有不少人受過圖書館的資助,此時也不敢昧著良心,都連連稱是。


    孫國舅看情勢不好,也偃旗息鼓了。到是諸葛大人七個不服八個不忿,倚老賣老的說:“老臣認為,這些人隻為私利,支持吳淑妃那個出身商戶的二嫁女子,無論如何,老臣不服。”皇帝氣壞了,當場就讓人把諸葛仁打出殿去,隨後把他貶到南粵宜州去當郡守。


    孫國舅迴來家,氣病了一場。仁宗探病迴宮,心還有點不踏實,後宮,吳淑妃卻給他報了喜訊,又懷孕一個多月了。


    過了年,仁宗親自下旨,冊立吳淑妃為皇後。孫國舅稱病一直沒上朝,尚書令韋大人保持中立,上官太傅不讚成。戶部楊尚書本就是吳皇後的親舅父,是舉雙手讚成。新任吏部尚書陳棟恰是吳皇後的表舅,肯定是巴不得的。禮部許尚書早選擇站隊吳皇後,自然讚成,兵部柴尚書也是讚成的,拿人手軟啊。柴家當初的產業被祖母賣給楊七,後來不給錢強行索要迴來。又仗著權勢,從楊七手裏強買了運河邊的一處要緊地皮,這是欠著人情呢,平陽昭公主臨終前還念著這個事。刑部林尚書未入仕前窮困,正是受到金陽郡主救濟的,現在還能說什麽。工部尚書閻立德不讚成,惹了皇帝不高興,正逼著老頭兒告老呢。其他官員,三三分,一部分人讚成,一部分人不讚成,一部分人保持中立。


    宗室的人都傲,看不起吳皇後的出身,都不來觀禮,宗室長輩也不肯給吳皇後加冠。皇帝下令,戶部楊尚書為正使,禮部許尚書、兵部柴尚書為副使,給吳皇後送去封後詔書。徐世玨老將軍此時加封太尉,三公之一,又是先帝的老臣,與先帝曾經稱兄道弟。他欠了楊七不少人情,此時硬著頭皮出來,給吳皇後加了後冠。


    各國使節也不懂吳皇後為人,誰上位都行,跟他們沒厲害關係。不過,吳皇後的母親金陽郡主和妹妹吳平安,經營著許多產業,是他們想取經和合作的對象。吳皇後的親朋好友也都是朝廷重臣,在朝中極有勢力。所以,這些人聰明地送到禮物,紛紛朝賀。


    吳皇後的精力非比常人,一麵懷著身孕,照樣把後宮管理得井井有條。吳皇後是個有手段的人,她的心大,誌在後位,並沒那麽在乎小情小愛。她知道,皇家夫妻好比戰友,想一生一世一雙人就是妄想,所以後宮中還是要有些花瓶充門麵。不過,有野心的女人可容不下,隻要不作妖,侍寢輪著來,份例照舊例。


    她當皇後那日,淑妃位由出身京兆世家的冷昭容補上。目前來說,四妃還是聰明的,不在明麵上跟她做對。在封後大典上,四人對她進行了朝賀,吳皇後也投桃報李地免除了四妃每日的問安,隻半個月來一次即可。其他的妃嬪多在觀望,與吳皇後不遠不近,看家族的布局再說。


    王庶人在冷宮裏被困,吳皇後也不難為她,吃喝穿戴按五品才人的水準供應。倒不是吳皇後有多心善,就是沒把王庶人當迴事,迴想著王庶人也跟她沒什麽大仇,何不善待於她,遮遮眾人的眼。


    至於討人厭的蕭庶人,就按一般宮女待遇,餓不死,凍不死就行了。蕭庶人在冷宮多日,最初還奢望著家人能救她出去。至少,她有三個孩子,皇帝看在孩子麵上能想起她來。後來聽說王皇後被廢為庶人,大笑幾聲,跟她作對的人倒黴,她開心呢。不過,吳如意當上皇後,這對她來說大大不妙,倒是要想個法子害死這女人才解氣。


    宮中和諧,宮外卻是風雲詭譎。孫國舅收到一個消息,雖然沒有確實的證據,孫國舅也是起了殺心。相裏深一個侍妾朝陽,是孫國舅安排的內探,無意中得知,當初孫家子女同一時間出事,有可能是相裏深下的毒手。事情敗露的也是巧合,因為相裏深愛徒郭慎要娶金陽郡主的小女兒吳平安,相裏深決定在南陽老宅給兩人辦喜事。朝陽第一次見郭慎就覺得這人殺氣重,朝陽身邊的女侍總覺得這人麵熟。女侍原是跟隨孫家小姐的暗衛,因為保護小姐不利,讓小姐摔斷了腿,被打了一頓。培養暗衛不容易,殺了可惜,就送到朝陽身邊協助監視墨家相裏一脈。女侍後來想起,小姐出事那次,她恍惚看見過這人在附近,那時不知道他的身份,沒當迴事,現在見了,就把此人與那件事關聯起來。


    同時間,京兆韋家埋怨韋貴妃無能,肚子不爭氣,沒有給皇帝生下皇子,要不然也能爭一下後位。位置沒爭上,實在的好處要爭取。嫁到南陽墨家的韋氏,一定要生下孩子,就是生不了孩子,也要趕緊過繼一個兒子,將來繼承相裏墨氏的產業。


    冷宮王庶人的娘家也得到一個消息,相裏深與金陽郡主關係曖昧,相裏深對金陽郡主和吳皇後是傾力相幫,說不得吳皇後就是兩人生下的冤孽。要是這樣,奸生女有何麵目母儀天下。現在關鍵的是要找到確實的證據,就是栽贓也要坐實了這件事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命輪運轉,依依不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倪灣灣的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倪灣灣的書並收藏命輪運轉,依依不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