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寒霜高價買金鎖
李老迴到房間的時候,他已經想到了哪本文集,沒錯,就是明朝的明文望族書籍。
在明朝,有六個顯赫的名門望族,蜀中的蓬溪席家,兩廣會州的水北王氏。蒲州的明代官商望族張氏,還有會安的劉氏以及黃河三角洲的杜氏家族和魏氏家族。
所以方才他保留意見,是李老不確定這鬆樹和鹿除了福佑寓意之外,還是哪個名門望族之孫的名字了。
他記憶中,好像有個名門望族之孫就是叫鬆鹿。
迴到客棧寒霜的房間,溫小花這會掌眼。
說起來,溫小花是李老的徒弟不假,但是她這麽些年早已經衣缽了李老的技藝,更加在眼神,細節上比李老也不差。
她作為女人,對於長命鎖這種雜件的鑒賞也有些年頭了。
這東西起源是在漢代,那個時候還不是當下這種樣式,而是長命摟,一種五色的絲帶。
但用意大同小異,當時就是為了避諱不祥,至明代,演變成兒童專用頸飾,後來逐漸發展成長命鎖。
長命鎖的材質有金、銀、鐵等,出現最多的則是銀鎖。金鎖當然也有,一般多是出在富貴人家,不是大戶根本不會用金鑄造長命鎖,所以比起銀鎖和鐵鎖來,金鎖的數量本身就很少了。
物以稀為貴,長久以來,金鎖的價值在長命鎖中是最高的,溫小花曾見過高超的工藝,而入目這個金鎖,她更是曉得,這一件不逞多讓,足以堪稱項飾上品了。
溫小花沒有李老那麽保守,她可知,在明代晚期,恰好是流行金鎖的黃金時代,在那個朝代,也興盛了鬆鹿這種專用的題材來預祝新生兒可以一生平安,長命百歲,福祿東海。
溫小花直言:“我家老頭子沒有做出鑒定,那你們就先聽聽我的意見吧,這金鎖的工藝堪稱是一流。而且這金鎖到代,我判斷它是一個出自明代晚期的作品,應當是出自大戶人家,其流傳有序,為什麽流露民間不得而知,但的確是不可多得的一件上品。”
寒霜笑了:“看來還真的是一件寶貝,那溫師傅,你鑒定這個金鎖大概值多少錢呢?”
溫小花皺了一下眉,思考了幾秒道:“按照它到代的程度,品相,工藝,我覺得四五十萬是有的,如果可以研推出來出自哪家名門望族,可能價值還會有所增高。可就這麽眼下去瞅,他沒有留下任何標誌,實難更進一步了。”
溫小花鑒賞完畢,將長命鎖安好放在桌麵上,她的定價說來也不是特別自信。
因為古董文玩,越加沒有參照之後,誰也不好說它到底能有多少價值,畢竟這也是十分抽象的東西。
溫小花的鑒定跟陳博最早的預期差不多了,他當時根據著靈氣判斷,也琢磨著三四十萬差不離。
剛要說什麽,李先念老爺子抱著一本書籍就興高采烈地跑過來了:“找到了找到了。”
李先念一邊小跑一邊說著,看得出他非常的開心。
寒霜迎上道:“李老,找到什麽了?”
溫小花了解這個老頭,說道:“他一定是找到了古籍中有關這個金鎖的信息,快拿來讓大家看看吧。”
李先念樂了,做學問的他每每破解一個古董,都會是這樣天真如同孩子般的神情。
李先念哈哈大笑,走來道:“喏,你們看,在明代名門望族的蓬溪席家裏,席上珍的孫子,他的孫子就叫席鬆鹿。這專門介紹席家的這本世家裏還說了,席上珍為席書之孫,兩人皆為進士,如席書愛其孫,席上珍也倍愛其孫席鬆鹿。幼時專請匠師為鬆鹿打造黃金鎖,黃金鐲,並在其上刻鬆、鹿為念。”
李先念捧著書過來讓寒霜、陳博看。二人瞅去,果不其然,在這本書中就找到了相關的記載。
席氏當“有明”之時,人文輩出,科甲蟬聯,文章相業,甲於全蜀,是“有明”一代盛極一時的名門望族。
從明嘉靖至崇禎朝百餘年間,四川蓬溪席家一門四進士、一家七舉人、三人入《明史》。席書及其孫席上珍,皆為進士。
席書與其弟席春,皆位列三品九卿,故席家出現了"祖孫進士、兄弟九卿"之盛況。
此事在全國傳為美談,還被明代文壇泰鬥王世貞載入了《皇明盛事》一書中。
“原來這個金鎖竟然是出自這個席家。那這麽說來的話,傳承的年代已經夠久遠了啊?”陳博表示驚掉了下巴。
李先念道:“沒錯,距今已經是有四百年了。”
“這樣的名門望族,怎麽沒有把這金鎖流轉在他們家族裏邊。”陳博好奇。
李先念猜測道:“席書其孫席上珍當進士之年,早已經不是在明代的黃金時期,那時候倭寇來犯,史書記載席上珍多次抗倭,席上珍就是在抗倭鬥爭中犧牲的。自那之後,席家開始走向沒落,估摸著家道中落,這長命鎖被抵出去流於民間了吧?可到底是怎樣,我們現在已不得而知。”
是啊,曆史的事情,不迴溯當年,誰又能說的清呢,不過,大家現在有一點可以確信,那就是這金鎖便是出自望族席家。
是席上珍請宮廷匠師專門為其孫打造,可以說也是具有一定的意義。
那麽,有了這樣一個典故,這金鎖的價值必然要高出許多。
溫小花歎:“這麽一來,金鎖四五十萬就買不了了,起碼要再加五十萬,最少一百萬啊。”
隻有不到幾分鍾的時間,一把長命鎖從五十萬就變成了一百萬,想想這也的確夠刺激的。
陳博聽了卻有點不好意思,畢竟,這把鎖是要賣給寒霜的,這一來二去,寒霜要多花不少錢了。
李先念道:“溫小花說的沒錯,金鎖的價值有多增益,一百萬差不多。”
這還隻是席家,要是出自宮廷朱家,那真的就是天價寶物了。不過,陳博已經很滿足了。
他看向寒霜,說實話,已經不知道如何開口了。
寒霜始終淺淺笑著,似乎這東西的價值越高,她越喜歡,絲毫沒有受到鑒定價值高的影響,當兩人的鑒賞塵埃落定,寒霜道:“陳博,那這東西你還舍不舍得賣給我?”
李老迴到房間的時候,他已經想到了哪本文集,沒錯,就是明朝的明文望族書籍。
在明朝,有六個顯赫的名門望族,蜀中的蓬溪席家,兩廣會州的水北王氏。蒲州的明代官商望族張氏,還有會安的劉氏以及黃河三角洲的杜氏家族和魏氏家族。
所以方才他保留意見,是李老不確定這鬆樹和鹿除了福佑寓意之外,還是哪個名門望族之孫的名字了。
他記憶中,好像有個名門望族之孫就是叫鬆鹿。
迴到客棧寒霜的房間,溫小花這會掌眼。
說起來,溫小花是李老的徒弟不假,但是她這麽些年早已經衣缽了李老的技藝,更加在眼神,細節上比李老也不差。
她作為女人,對於長命鎖這種雜件的鑒賞也有些年頭了。
這東西起源是在漢代,那個時候還不是當下這種樣式,而是長命摟,一種五色的絲帶。
但用意大同小異,當時就是為了避諱不祥,至明代,演變成兒童專用頸飾,後來逐漸發展成長命鎖。
長命鎖的材質有金、銀、鐵等,出現最多的則是銀鎖。金鎖當然也有,一般多是出在富貴人家,不是大戶根本不會用金鑄造長命鎖,所以比起銀鎖和鐵鎖來,金鎖的數量本身就很少了。
物以稀為貴,長久以來,金鎖的價值在長命鎖中是最高的,溫小花曾見過高超的工藝,而入目這個金鎖,她更是曉得,這一件不逞多讓,足以堪稱項飾上品了。
溫小花沒有李老那麽保守,她可知,在明代晚期,恰好是流行金鎖的黃金時代,在那個朝代,也興盛了鬆鹿這種專用的題材來預祝新生兒可以一生平安,長命百歲,福祿東海。
溫小花直言:“我家老頭子沒有做出鑒定,那你們就先聽聽我的意見吧,這金鎖的工藝堪稱是一流。而且這金鎖到代,我判斷它是一個出自明代晚期的作品,應當是出自大戶人家,其流傳有序,為什麽流露民間不得而知,但的確是不可多得的一件上品。”
寒霜笑了:“看來還真的是一件寶貝,那溫師傅,你鑒定這個金鎖大概值多少錢呢?”
溫小花皺了一下眉,思考了幾秒道:“按照它到代的程度,品相,工藝,我覺得四五十萬是有的,如果可以研推出來出自哪家名門望族,可能價值還會有所增高。可就這麽眼下去瞅,他沒有留下任何標誌,實難更進一步了。”
溫小花鑒賞完畢,將長命鎖安好放在桌麵上,她的定價說來也不是特別自信。
因為古董文玩,越加沒有參照之後,誰也不好說它到底能有多少價值,畢竟這也是十分抽象的東西。
溫小花的鑒定跟陳博最早的預期差不多了,他當時根據著靈氣判斷,也琢磨著三四十萬差不離。
剛要說什麽,李先念老爺子抱著一本書籍就興高采烈地跑過來了:“找到了找到了。”
李先念一邊小跑一邊說著,看得出他非常的開心。
寒霜迎上道:“李老,找到什麽了?”
溫小花了解這個老頭,說道:“他一定是找到了古籍中有關這個金鎖的信息,快拿來讓大家看看吧。”
李先念樂了,做學問的他每每破解一個古董,都會是這樣天真如同孩子般的神情。
李先念哈哈大笑,走來道:“喏,你們看,在明代名門望族的蓬溪席家裏,席上珍的孫子,他的孫子就叫席鬆鹿。這專門介紹席家的這本世家裏還說了,席上珍為席書之孫,兩人皆為進士,如席書愛其孫,席上珍也倍愛其孫席鬆鹿。幼時專請匠師為鬆鹿打造黃金鎖,黃金鐲,並在其上刻鬆、鹿為念。”
李先念捧著書過來讓寒霜、陳博看。二人瞅去,果不其然,在這本書中就找到了相關的記載。
席氏當“有明”之時,人文輩出,科甲蟬聯,文章相業,甲於全蜀,是“有明”一代盛極一時的名門望族。
從明嘉靖至崇禎朝百餘年間,四川蓬溪席家一門四進士、一家七舉人、三人入《明史》。席書及其孫席上珍,皆為進士。
席書與其弟席春,皆位列三品九卿,故席家出現了"祖孫進士、兄弟九卿"之盛況。
此事在全國傳為美談,還被明代文壇泰鬥王世貞載入了《皇明盛事》一書中。
“原來這個金鎖竟然是出自這個席家。那這麽說來的話,傳承的年代已經夠久遠了啊?”陳博表示驚掉了下巴。
李先念道:“沒錯,距今已經是有四百年了。”
“這樣的名門望族,怎麽沒有把這金鎖流轉在他們家族裏邊。”陳博好奇。
李先念猜測道:“席書其孫席上珍當進士之年,早已經不是在明代的黃金時期,那時候倭寇來犯,史書記載席上珍多次抗倭,席上珍就是在抗倭鬥爭中犧牲的。自那之後,席家開始走向沒落,估摸著家道中落,這長命鎖被抵出去流於民間了吧?可到底是怎樣,我們現在已不得而知。”
是啊,曆史的事情,不迴溯當年,誰又能說的清呢,不過,大家現在有一點可以確信,那就是這金鎖便是出自望族席家。
是席上珍請宮廷匠師專門為其孫打造,可以說也是具有一定的意義。
那麽,有了這樣一個典故,這金鎖的價值必然要高出許多。
溫小花歎:“這麽一來,金鎖四五十萬就買不了了,起碼要再加五十萬,最少一百萬啊。”
隻有不到幾分鍾的時間,一把長命鎖從五十萬就變成了一百萬,想想這也的確夠刺激的。
陳博聽了卻有點不好意思,畢竟,這把鎖是要賣給寒霜的,這一來二去,寒霜要多花不少錢了。
李先念道:“溫小花說的沒錯,金鎖的價值有多增益,一百萬差不多。”
這還隻是席家,要是出自宮廷朱家,那真的就是天價寶物了。不過,陳博已經很滿足了。
他看向寒霜,說實話,已經不知道如何開口了。
寒霜始終淺淺笑著,似乎這東西的價值越高,她越喜歡,絲毫沒有受到鑒定價值高的影響,當兩人的鑒賞塵埃落定,寒霜道:“陳博,那這東西你還舍不舍得賣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