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北宋是一個反人類常識的朝代
我刷的視頻通古代,古人求別停 作者:白嶼島的秦大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北宋是一個反人類常識的朝代。】
……
標題一出,古人全體懵逼。
什麽玩意兒?
反人類常識?
前麵還在視頻中說宋朝是華夏最富有最強悍的朝代。
怎麽這會兒又說是反常識呢?
古人不解。
不知道後人們究竟要把曆史玩成什麽樣?
那這倒要看看了。
北宋是如何反常識的。
……
【北宋可以說是被藝術家玩崩了的朝代。】
【也是一個反人類常識的朝代,這裏有著當時世界上第一經濟大都市。】
【有著占據語文課本,半壁江山的背誦天團。】
【也有著世界上第一造船技術,而且四大發明中,有三大發明都出自北宋。】
【他民殷國富,文采風流,也是一個人口總數,突破一億的輝煌王朝。】
【然而如此強盛的國家打仗幾乎沒贏過。
靖康之恥更是被擄走了,幾乎整個皇室。】
【那麽本作為什麽會出現如此奇葩的狀況呢?】
【這就得先從他們的皇帝說起,第一位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
【他被稱為史上最能打的皇帝,僅靠一根棍子闖蕩江湖。
據說雙截棍就是他創造的,而且軍人家庭出身的趙匡胤。
從小就有一個建功立業的夢想。】
【然而他投了無數份簡曆,也隻能給別人打打零工。】
【後來得到了一個老和尚的指點,投奔了後周太祖郭威,在郭威死後,他又隨繼位的老板柴榮南征北戰,屢立戰功。】
【而後趙匡胤被升為殿前都檢點,俗稱皇家保安隊大隊長。】
【然而就當他想著再接再厲,慢慢往上爬的時候,老天爺不答應了。】
【一個天大的機遇突然砸到了他的臉上。
後周皇帝陳榮駕崩了。】
【隻留了一個7歲的小朋友接班兒,沒過多久也就是公元960年,大年初一,契丹人又趁著朝廷換屆跑過來砸場子。】
【身為禁軍統領的趙匡胤立馬挺身而出。
結果剛走到一個叫陳橋驛的地方,有人就在軍中散布議論。
說皇帝又弱,不能親政,我們為國效力破敵。
有誰知曉呢?】
【不若先用力,趙匡胤為帝,然後再出發北征。】
【將士們的情緒很快就被煽動了起來,次日趙匡胤就一眾兄弟按在椅子上披上了皇帝的工作服。】
【他也隻好勉為其難的接受了。】
【而後趙匡胤又率軍返迴了京城開封,逼迫小皇帝讓位。】
【這就是陳橋兵變和黃袍加身的故事。】
……
看到這裏。
古代的封建大家長和老百姓們好像在前麵的天幕中看過一次黃袍加身的故事。
但是印象不是很深刻。
這一次重新觀看,覺得這老小子就是提前設計好的。
根本就沒什麽契丹寇邊,就是他們一些高層兄弟做的一個局。
是為了讓趙匡胤上位而已。
嗬嗬……
果然整個華夏古代封建帝製裏,趙匡胤是上位最輕鬆的那個。
幾乎是兵不血刃,就把皇帝的位置撈到了手裏。
欺負孤兒寡母。
這要是在漢朝,過完了整個三國時期,漢獻帝從一個小孩子長到了成年,即便手中沒有了權利。
那些長臣們,依然尊他為漢朝的皇帝。
並沒有行使廢立的把戲。
趙匡胤咋不然。
前一任剛一死,7歲的小皇帝剛剛繼位,他就覺得自己的機會來了。
覺得這是天命所歸。
直接行了廢立之事。
其實這樣做很不地道,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奪皇位。
那是因為他的哥哥李建成,已經把他視為眼中釘,肉中刺。
他們兩個之間必須要死一個人,才能結束這一場皇位爭奪戰。
而趙匡胤在7歲小皇帝正好需要他穩定朝堂的時候。
他竟然把皇位自己搶走了。
真不要臉!
這是所有古代封建大家長和老百姓們給出的評語。
不過話又說迴來了。
這何嚐對老百姓不是一件好事呢?
以前每當改朝換代的時候,老百姓都要承受家破人亡的代價。
就為了滿足一個人想要當皇帝的私欲。
而趙匡胤。
沒有讓天下老百姓流一滴血,然後就完成了改朝換代的事情。
這就是給予全天下老百姓的福音。
就僅這一點。
天下的老百姓都不能說他不好。
皇帝是誰做老百姓我不關心,老百姓們關心的是能不能吃飽飯。
既然趙匡胤做皇帝比那個7歲的小朋友做皇帝更好。
那為什麽不換他去做呢?
……
【因為趙匡胤發家是在宋州,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商丘。
所以國號曰宋。】
【公元960年宋朝正式建立,趙匡胤登基稱帝。
是為宋太祖,定都開封,趙匡胤和其他帝王不同。】
【他氣量寬宏以德服人,當上皇帝後對後周的舊臣不計前嫌,全部提拔重用。
而且為了彌補前任皇帝,還賜給了他們一塊兒憑證。
承諾柴氏子孫隻要不造反,幹啥都行。】
【有罪都不得加刑,這就是單書鐵券免死金牌。】
【然而這個時候天下依舊很亂,宋朝這個時候充其量也隻是一方霸主。】
【在臥榻之下,豈容他人酣睡,趙匡胤想要坐穩這個位置,隻有統一全國,把別的國家打服才行。】
【但是攘外必先安內,趙匡胤本來就是通過篡位得來的皇帝。
所以他非常提防自己手下的人走他的老路。】
【這讓他寢食難安,而且上朝時大臣們,總是交頭接耳的說話。
這讓他覺得這幫人,時時刻刻都在商量著謀反。】
【於是發明家趙匡胤就想到了一個辦法。】
【他把宋代官員的帽子,延長出一對長長的翅膀。】
【這樣大臣之間說話就隻能保持距離,進行公開交談。】
【而後他又組織了一場名為杯酒釋兵權的團建活動。】
【瓦解的地方就是和當朝大員手中的權力。】
【加強了皇帝的中央集權。】
【之後宋朝就開始了重文輕武的政策,這也導致了宋朝武將的地位直線下降,甚至到了後期,武將見了文臣還要下跪行禮。】
……
看到這裏。
好多的封建大家長們,對他這一招佩服的是五體投地啊!
……
標題一出,古人全體懵逼。
什麽玩意兒?
反人類常識?
前麵還在視頻中說宋朝是華夏最富有最強悍的朝代。
怎麽這會兒又說是反常識呢?
古人不解。
不知道後人們究竟要把曆史玩成什麽樣?
那這倒要看看了。
北宋是如何反常識的。
……
【北宋可以說是被藝術家玩崩了的朝代。】
【也是一個反人類常識的朝代,這裏有著當時世界上第一經濟大都市。】
【有著占據語文課本,半壁江山的背誦天團。】
【也有著世界上第一造船技術,而且四大發明中,有三大發明都出自北宋。】
【他民殷國富,文采風流,也是一個人口總數,突破一億的輝煌王朝。】
【然而如此強盛的國家打仗幾乎沒贏過。
靖康之恥更是被擄走了,幾乎整個皇室。】
【那麽本作為什麽會出現如此奇葩的狀況呢?】
【這就得先從他們的皇帝說起,第一位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
【他被稱為史上最能打的皇帝,僅靠一根棍子闖蕩江湖。
據說雙截棍就是他創造的,而且軍人家庭出身的趙匡胤。
從小就有一個建功立業的夢想。】
【然而他投了無數份簡曆,也隻能給別人打打零工。】
【後來得到了一個老和尚的指點,投奔了後周太祖郭威,在郭威死後,他又隨繼位的老板柴榮南征北戰,屢立戰功。】
【而後趙匡胤被升為殿前都檢點,俗稱皇家保安隊大隊長。】
【然而就當他想著再接再厲,慢慢往上爬的時候,老天爺不答應了。】
【一個天大的機遇突然砸到了他的臉上。
後周皇帝陳榮駕崩了。】
【隻留了一個7歲的小朋友接班兒,沒過多久也就是公元960年,大年初一,契丹人又趁著朝廷換屆跑過來砸場子。】
【身為禁軍統領的趙匡胤立馬挺身而出。
結果剛走到一個叫陳橋驛的地方,有人就在軍中散布議論。
說皇帝又弱,不能親政,我們為國效力破敵。
有誰知曉呢?】
【不若先用力,趙匡胤為帝,然後再出發北征。】
【將士們的情緒很快就被煽動了起來,次日趙匡胤就一眾兄弟按在椅子上披上了皇帝的工作服。】
【他也隻好勉為其難的接受了。】
【而後趙匡胤又率軍返迴了京城開封,逼迫小皇帝讓位。】
【這就是陳橋兵變和黃袍加身的故事。】
……
看到這裏。
古代的封建大家長和老百姓們好像在前麵的天幕中看過一次黃袍加身的故事。
但是印象不是很深刻。
這一次重新觀看,覺得這老小子就是提前設計好的。
根本就沒什麽契丹寇邊,就是他們一些高層兄弟做的一個局。
是為了讓趙匡胤上位而已。
嗬嗬……
果然整個華夏古代封建帝製裏,趙匡胤是上位最輕鬆的那個。
幾乎是兵不血刃,就把皇帝的位置撈到了手裏。
欺負孤兒寡母。
這要是在漢朝,過完了整個三國時期,漢獻帝從一個小孩子長到了成年,即便手中沒有了權利。
那些長臣們,依然尊他為漢朝的皇帝。
並沒有行使廢立的把戲。
趙匡胤咋不然。
前一任剛一死,7歲的小皇帝剛剛繼位,他就覺得自己的機會來了。
覺得這是天命所歸。
直接行了廢立之事。
其實這樣做很不地道,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奪皇位。
那是因為他的哥哥李建成,已經把他視為眼中釘,肉中刺。
他們兩個之間必須要死一個人,才能結束這一場皇位爭奪戰。
而趙匡胤在7歲小皇帝正好需要他穩定朝堂的時候。
他竟然把皇位自己搶走了。
真不要臉!
這是所有古代封建大家長和老百姓們給出的評語。
不過話又說迴來了。
這何嚐對老百姓不是一件好事呢?
以前每當改朝換代的時候,老百姓都要承受家破人亡的代價。
就為了滿足一個人想要當皇帝的私欲。
而趙匡胤。
沒有讓天下老百姓流一滴血,然後就完成了改朝換代的事情。
這就是給予全天下老百姓的福音。
就僅這一點。
天下的老百姓都不能說他不好。
皇帝是誰做老百姓我不關心,老百姓們關心的是能不能吃飽飯。
既然趙匡胤做皇帝比那個7歲的小朋友做皇帝更好。
那為什麽不換他去做呢?
……
【因為趙匡胤發家是在宋州,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商丘。
所以國號曰宋。】
【公元960年宋朝正式建立,趙匡胤登基稱帝。
是為宋太祖,定都開封,趙匡胤和其他帝王不同。】
【他氣量寬宏以德服人,當上皇帝後對後周的舊臣不計前嫌,全部提拔重用。
而且為了彌補前任皇帝,還賜給了他們一塊兒憑證。
承諾柴氏子孫隻要不造反,幹啥都行。】
【有罪都不得加刑,這就是單書鐵券免死金牌。】
【然而這個時候天下依舊很亂,宋朝這個時候充其量也隻是一方霸主。】
【在臥榻之下,豈容他人酣睡,趙匡胤想要坐穩這個位置,隻有統一全國,把別的國家打服才行。】
【但是攘外必先安內,趙匡胤本來就是通過篡位得來的皇帝。
所以他非常提防自己手下的人走他的老路。】
【這讓他寢食難安,而且上朝時大臣們,總是交頭接耳的說話。
這讓他覺得這幫人,時時刻刻都在商量著謀反。】
【於是發明家趙匡胤就想到了一個辦法。】
【他把宋代官員的帽子,延長出一對長長的翅膀。】
【這樣大臣之間說話就隻能保持距離,進行公開交談。】
【而後他又組織了一場名為杯酒釋兵權的團建活動。】
【瓦解的地方就是和當朝大員手中的權力。】
【加強了皇帝的中央集權。】
【之後宋朝就開始了重文輕武的政策,這也導致了宋朝武將的地位直線下降,甚至到了後期,武將見了文臣還要下跪行禮。】
……
看到這裏。
好多的封建大家長們,對他這一招佩服的是五體投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