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荊軻不會武術,為什麽還要去刺殺秦王呢?
我刷的視頻通古代,古人求別停 作者:白嶼島的秦大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荊軻不會武術,而且明知道他不會成功,還去了,為什麽呢?】
看到這個標題。
正在跟秦舞陽前往秦國的荊軻睜了睜幹澀的眼睛,看了一眼天幕。
露出了一個滲人的笑容。
然後低著頭繼續往前走。
沒有人知道他那番笑是什麽意思。
……
【荊軻出發去秦國的時候,帶了一大堆東西。
燕國地圖、秦始皇仇敵樊於期的頭、沾滿毒藥的匕首,還帶了一個13歲就敢殺人的秦舞陽。】
【即便準備的這麽充足,為什麽會失敗了呢?
而且為什麽要找他去呢?】
【荊軻是齊國人,後來到了衛國,衛國被秦滅亡之後,他又到了燕國。】
【荊軻從小時候開始就是讀書學劍的,但是他的主業是讀書,學劍隻是為了強身健體。】
【所以他的武功並不高。】
【荊軻到了燕國之後,交到了一個大俠朋友叫田光。
田光非常欣賞他,算是慧眼識珠。】
……
成堆的老百姓擠在天幕下邊。
看到這裏也算是唏噓感歎。
因為!
一個人被另外一個強者認可,是每一個人都想要得到的禮遇。
就像一個農民,突然之間被村裏的首富認可,死活要把閨女嫁給他。
這小夥子還被樂瘋啊!
所以!
如果不是後來那件大事情的發生的話,可能荊軻在燕國,還真能做到丞相這個級別的高官。
所以。
讓人們看到這裏,對荊軻後來的命運非常惋惜。
……
【話說當時國與國之間為了避免打仗,把國軍的兒子送到對方當人質。
燕國太子丹就被派往秦國成為人質。
但是秦王一點兒都不喜歡他,太子丹害怕了,就偷偷跑迴到了燕國。】
【太子丹破壞了國與國之間的協議,那麽給了秦王出兵的借口。】
【太子丹害怕了,就找到了自己的老師,說能不能把秦王給刺殺了。
隻要秦王死了,秦國必定大亂,然後他們可以聯合其他諸侯國,一起把秦國給滅了。】
……
大秦位麵。
嬴政明明想到這件事情,都會嚇得一哆嗦。
因為當時在大殿之上,自己被荊軻追殺的特別狼狽。
差點就被他刺殺成功了。
也是他命不該絕。
好多次都要快成功的時候,總有一個意外事情的發生。
讓整個局勢發生了扭轉。
否則!
統一天下的人就應該是秦國的下一代君王了。
不過。
對於這件事情而言,
秦王還是比較欣賞荊軻的。
雖然是對手。
但英雄總是相惜的。
……
【這個時候,太子丹的老師就把田光推薦給了他。】
【田光一看說我年齡很大了,幹不了這事兒了。
就把荊軻又推薦給了太子丹。】
【然後太子丹就給田光說,你得給我保守秘密。
於是天田光就找到了荊軻,把太子丹請他的想法說出來之後,當著荊軻的麵就自殺了。】
【然後用這種方式來告訴太子丹他保守了秘密。
還有用這種方法告訴荊軻,你已經無路可走了。】
【相當於是把荊軻直接架在火上烤了。】
……
漢武帝瞅著天幕。
瞧著天幕上太子丹給荊軻行國禮的場麵,不禁啞然失笑。
“作為一個帝王來說,他是不合格的。”
“但是從當時的社會環境和角度出發,太子丹忍辱負重,如果真讓他幹成了,以後會是一位了不起的帝王。”
“可惜,他人找對了,就是沒有耐心。”
……
【太子丹對荊軻以禮相待,說出了自己的計劃。】
【荊軻隻有立誌做一位文臣的,他並不是武夫。
所以他聽了太子丹說的計劃之後第一時間就拒絕了。】
【但是太子丹不死心,三番五次勸說他,並且老在他跟前說田光為了這件事命都搭進去,你不去不行啊。】
【於是,荊軻就答應了。】
【當時秦國大軍壓境,燕國已經危在旦夕。】
【太子丹見荊軻仍然沒有出行的打算,就去催他。】
【荊軻說現在這個情況之下,我怎麽去接近秦王呢?】
【他說他需要兩件東西,一個是秦王最痛恨的叛將樊於期的人頭。
另一個就是燕國的地圖。】
【太子丹把一切都準備好之後,荊軻又沒動靜了。】
【其實這是為什麽呢?結合當時的情況,我們可以分析出,荊軻應該是在等一位武林高手。】
【因為他的計劃是,他在刺殺秦王的這件事當中,扮演的主要角色是忽悠秦王。
而真正下手的是那位武林高手。】
【但是那位武林高手一直沒來,那時候的通信不發達。
不知道對方是個什麽情況。】
【太子丹已經等不及了,然後就用激將法讓荊軻趕緊去秦國刺殺秦王。】
【荊軻憤怒不已,但是為了自己的氣節,他還是出發了。】
【所以才有了後來膾炙人口的那一首詩: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
【因為在他走的時候,就已經知道刺殺行動還沒有完全準備好。
所以!
知道自己肯定成功不了。
才在離別的時候,說出了這樣一番話。】
……
大唐位麵。
李世民喝了一杯酒,道:
“但是當時燕國已經被秦國團團包圍,太子丹急切也是應該的。”
“怪就怪那位武林高手,或者說消息傳播的太慢了。
如果有800裏加急,將這個消息告訴荊軻的那位武林高手朋友。
或許這件事情還能成功了呢。”
“那麽!”
“這裏又有一個問題出現了,如果當時荊軻刺殺成功了。
還有後麵的這些事兒嗎?”
“或者說還有咱嗎?”
這個問題當然不好迴答。
說對說錯都不討好。
但是別忘記。
大唐有一位頭鐵禦史。
專治帝王不開心。
那就是噴子魏征。
魏征出班奏道:
“所謂國策,是秦朝通過幾十代王定下來的終極目標。
即便是秦王嬴政出事兒了。
統一六國這件事還會落在後來人身上。”
“他們會一步一步堅定的執行他們所製定的國策。”
“所以根本就不會對後來的形勢有太大的改變。”
“至於說會不會有後來的大漢王朝?這就很難說了。”
“因為秦王如果突然暴斃,那麽兼任他位置的人一定是長公子扶蘇。
長公子扶蘇,人善好施。
先漢高祖一步實行了仁政,那麽,大漢王朝應該就不複存在了。”
“可是要說有沒有咱們,那當然是有的。”
“而且還會不會憑空多出來一些其他人,這就很難說了。”
這話說的都是實話。
也並沒有對李世民造成實質性的傷害。
聽完魏征的話。
李世民也鬆了一口氣。
總算是聽到一些不讓他動怒的話了。
難道這是老小子性子變了?
看到這個標題。
正在跟秦舞陽前往秦國的荊軻睜了睜幹澀的眼睛,看了一眼天幕。
露出了一個滲人的笑容。
然後低著頭繼續往前走。
沒有人知道他那番笑是什麽意思。
……
【荊軻出發去秦國的時候,帶了一大堆東西。
燕國地圖、秦始皇仇敵樊於期的頭、沾滿毒藥的匕首,還帶了一個13歲就敢殺人的秦舞陽。】
【即便準備的這麽充足,為什麽會失敗了呢?
而且為什麽要找他去呢?】
【荊軻是齊國人,後來到了衛國,衛國被秦滅亡之後,他又到了燕國。】
【荊軻從小時候開始就是讀書學劍的,但是他的主業是讀書,學劍隻是為了強身健體。】
【所以他的武功並不高。】
【荊軻到了燕國之後,交到了一個大俠朋友叫田光。
田光非常欣賞他,算是慧眼識珠。】
……
成堆的老百姓擠在天幕下邊。
看到這裏也算是唏噓感歎。
因為!
一個人被另外一個強者認可,是每一個人都想要得到的禮遇。
就像一個農民,突然之間被村裏的首富認可,死活要把閨女嫁給他。
這小夥子還被樂瘋啊!
所以!
如果不是後來那件大事情的發生的話,可能荊軻在燕國,還真能做到丞相這個級別的高官。
所以。
讓人們看到這裏,對荊軻後來的命運非常惋惜。
……
【話說當時國與國之間為了避免打仗,把國軍的兒子送到對方當人質。
燕國太子丹就被派往秦國成為人質。
但是秦王一點兒都不喜歡他,太子丹害怕了,就偷偷跑迴到了燕國。】
【太子丹破壞了國與國之間的協議,那麽給了秦王出兵的借口。】
【太子丹害怕了,就找到了自己的老師,說能不能把秦王給刺殺了。
隻要秦王死了,秦國必定大亂,然後他們可以聯合其他諸侯國,一起把秦國給滅了。】
……
大秦位麵。
嬴政明明想到這件事情,都會嚇得一哆嗦。
因為當時在大殿之上,自己被荊軻追殺的特別狼狽。
差點就被他刺殺成功了。
也是他命不該絕。
好多次都要快成功的時候,總有一個意外事情的發生。
讓整個局勢發生了扭轉。
否則!
統一天下的人就應該是秦國的下一代君王了。
不過。
對於這件事情而言,
秦王還是比較欣賞荊軻的。
雖然是對手。
但英雄總是相惜的。
……
【這個時候,太子丹的老師就把田光推薦給了他。】
【田光一看說我年齡很大了,幹不了這事兒了。
就把荊軻又推薦給了太子丹。】
【然後太子丹就給田光說,你得給我保守秘密。
於是天田光就找到了荊軻,把太子丹請他的想法說出來之後,當著荊軻的麵就自殺了。】
【然後用這種方式來告訴太子丹他保守了秘密。
還有用這種方法告訴荊軻,你已經無路可走了。】
【相當於是把荊軻直接架在火上烤了。】
……
漢武帝瞅著天幕。
瞧著天幕上太子丹給荊軻行國禮的場麵,不禁啞然失笑。
“作為一個帝王來說,他是不合格的。”
“但是從當時的社會環境和角度出發,太子丹忍辱負重,如果真讓他幹成了,以後會是一位了不起的帝王。”
“可惜,他人找對了,就是沒有耐心。”
……
【太子丹對荊軻以禮相待,說出了自己的計劃。】
【荊軻隻有立誌做一位文臣的,他並不是武夫。
所以他聽了太子丹說的計劃之後第一時間就拒絕了。】
【但是太子丹不死心,三番五次勸說他,並且老在他跟前說田光為了這件事命都搭進去,你不去不行啊。】
【於是,荊軻就答應了。】
【當時秦國大軍壓境,燕國已經危在旦夕。】
【太子丹見荊軻仍然沒有出行的打算,就去催他。】
【荊軻說現在這個情況之下,我怎麽去接近秦王呢?】
【他說他需要兩件東西,一個是秦王最痛恨的叛將樊於期的人頭。
另一個就是燕國的地圖。】
【太子丹把一切都準備好之後,荊軻又沒動靜了。】
【其實這是為什麽呢?結合當時的情況,我們可以分析出,荊軻應該是在等一位武林高手。】
【因為他的計劃是,他在刺殺秦王的這件事當中,扮演的主要角色是忽悠秦王。
而真正下手的是那位武林高手。】
【但是那位武林高手一直沒來,那時候的通信不發達。
不知道對方是個什麽情況。】
【太子丹已經等不及了,然後就用激將法讓荊軻趕緊去秦國刺殺秦王。】
【荊軻憤怒不已,但是為了自己的氣節,他還是出發了。】
【所以才有了後來膾炙人口的那一首詩: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
【因為在他走的時候,就已經知道刺殺行動還沒有完全準備好。
所以!
知道自己肯定成功不了。
才在離別的時候,說出了這樣一番話。】
……
大唐位麵。
李世民喝了一杯酒,道:
“但是當時燕國已經被秦國團團包圍,太子丹急切也是應該的。”
“怪就怪那位武林高手,或者說消息傳播的太慢了。
如果有800裏加急,將這個消息告訴荊軻的那位武林高手朋友。
或許這件事情還能成功了呢。”
“那麽!”
“這裏又有一個問題出現了,如果當時荊軻刺殺成功了。
還有後麵的這些事兒嗎?”
“或者說還有咱嗎?”
這個問題當然不好迴答。
說對說錯都不討好。
但是別忘記。
大唐有一位頭鐵禦史。
專治帝王不開心。
那就是噴子魏征。
魏征出班奏道:
“所謂國策,是秦朝通過幾十代王定下來的終極目標。
即便是秦王嬴政出事兒了。
統一六國這件事還會落在後來人身上。”
“他們會一步一步堅定的執行他們所製定的國策。”
“所以根本就不會對後來的形勢有太大的改變。”
“至於說會不會有後來的大漢王朝?這就很難說了。”
“因為秦王如果突然暴斃,那麽兼任他位置的人一定是長公子扶蘇。
長公子扶蘇,人善好施。
先漢高祖一步實行了仁政,那麽,大漢王朝應該就不複存在了。”
“可是要說有沒有咱們,那當然是有的。”
“而且還會不會憑空多出來一些其他人,這就很難說了。”
這話說的都是實話。
也並沒有對李世民造成實質性的傷害。
聽完魏征的話。
李世民也鬆了一口氣。
總算是聽到一些不讓他動怒的話了。
難道這是老小子性子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