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龍長生不老的小旋渦還沒有開始旋轉,就被天幕狠狠的劈碎了。


    【網友:我就是嬴政,現在急需200塊錢去買票,去兵馬俑喚醒我的將士們,誰給我轉錢我封誰為大將軍。】


    【我服了,你們是真一點兒常識都沒有,還穿越?


    還借錢?


    俺活了1000年?


    你們是不是忘了吃長生藥的?還有趙高和易小川?】


    【你這點兒騙術就別拿出來丟人現眼了,才200塊?


    祖龍這麽寒酸的嗎?


    實話跟你說吧,祖龍早就加我微信了,跟我借了1萬,要去解凍海外資產,到時候還我一個億。】


    ……


    “騙術?”


    嬴政才看明白。


    “以朕的名義?”


    原來後世有人利用他的名義去騙人。


    “丞相,難道他們真的以為朕還活著?”


    李斯被問的一頭霧水。


    不知道該如何迴答。


    “陛下精神萬古長存。”


    自古以來,未有長生者。


    長生?


    不過是既得利益者在獲得了足夠多的財富和地位之後。


    不願意將自己的財富和地位拱手讓與他人。


    就想著能不能獲得一種功法修煉,或者是藥丸吞了之後,長時間生於人間而不死。


    隻不過是美好的願望而已。


    事實上。


    也不是所有人都希望自己長生不死的。


    尤其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底層人民,在得知有來生的可能之後。


    就想早點結果了自己。


    下一輩子能投個好胎。


    ……


    其他位麵的封建大家長或者是名人暗暗鬆了一口氣。


    好在說的不是自己。


    而且。


    好像說嬴政總是圍繞他想長生不死這一點進行。


    尤其是嘉靖皇帝。


    看到嬴政竟然活到了後世2000年,更加篤定自己能成仙。


    事實上。


    想成仙和想長生不老的本質是沒有區別的。


    都是不想死。


    既然祖龍都能長生不死。


    可見他修仙的想法是沒錯的。


    ……


    【根據野史記載,孔子周遊列國,其實就是一個身高兩米的壯漢,帶著三千小弟,挨個國家去收保護費。】


    嗯???


    孔子一腦袋問號。


    “收保護費?”


    “放……額……胡說八道!”


    “不就是想讓禮樂崩壞的諸侯們實行仁政,恢複周禮嘛。”


    “後世之人簡直無聊至極。”


    子路道:


    “師尊!”


    “是野史而已,當不得真。”


    “您在我們周遊列國,所作所為皆是聖人之舉。”


    “想必後人也隻是在開玩笑而已。”


    【沒毛病,論語其實就是孔子給道上定的規矩。


    隻不過後世把名字理解錯了,本意應該是掄語。】


    【比如,徒手打猛虎蛟龍的人被孔子按在地上摩擦。


    意為“君子不重則威”。


    君子下手不重就不能樹立威信。】


    【孔子在的時候禮樂春秋,孔子沒了的時候,戰國爭霸。


    你品,你細品!】


    “唉!”


    “到底還是打起來了。”


    從網友的留言當中,孔子看到了自己死後的世界。


    根本沒有恢複周禮。


    大家打成了一團,已經沒有往日兄友弟恭的模樣了。


    也是。


    周朝剛開始的時候。


    大家都是兄弟,即便是雙方發生點摩擦,也都是點到為止。


    後來!


    諸侯之間的血緣關係越來越淡薄。


    為了利益相互攻伐,也在所難免。


    子路:


    “師尊!”


    “不必悲傷,您已經盡力了。”


    ……


    南朝宋。


    劉裕亮了亮自己的二頭肌。


    “似乎朕跟他有的一比。”


    太監看了一眼,立馬閉上了眼睛。


    “陛下,可以了。”


    “簡直亮瞎了老奴的狗眼,別著涼了,收起來,收起來。”


    ……


    古人們對後世把孔子說真是一個比野獸還猛的的肌肉壯漢。


    連腦補都補不出來那樣的畫麵。


    天天宣傳仁愛禮儀的好好先生,戰鬥力怎麽可能那麽強呢?


    如果他一個人那麽強,當年周遊列國的時候就不會帶三千人出行了。


    這三千人一方麵是自己的學生,另一方麵還要擔負起保護他的重任。


    要說孔子的學生裏有比較厲害的人,可信度還比較高。


    簡直了。


    野史果然夠野。


    朱元璋倒有些躍躍欲試,想看看後世的人會把自己說成是什麽。


    想來也就是自己當乞丐和和尚那一段經曆有的說。


    其他的嘛,也沒什麽可說的。


    ……


    【根據野史記載,道光皇帝想把英國女王收入後宮。


    並且覺得這是英國女王的榮幸。


    因為她是二婚。】


    “沒錯!”


    “朕是有這方麵的想法。”


    “她說擔心嫁過來水土不服,最後這件事不了了之了。”


    “這怎麽能是野史呢?”


    “這件事已經記錄在案,天幕不可能連這點都不知道吧?”


    說起這件事。


    道光一點兒都不含蓄。


    我堂堂天朝上國,想要娶你彈丸之地的女王。


    並且你還是二婚。


    你就偷著樂吧。


    主要是他也想嚐一嚐不一樣的黑暗料理罷了。


    雙方也算是門當戶對。


    ……


    各朝代封建大家長們,雖然不知道英國女王究竟是哪一個國家。


    但是。


    對於他們秉承“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這種觀念來說。


    英國也可以成為附屬國。


    附屬國的女王嫁給皇帝,那是誠意的體現。


    什麽?


    不嫁?


    那就打到你嫁為止。


    幸虧這個叫英國的國度,跟華夏並不接壤。


    否則。


    早就把女王送到了皇帝的龍床上。


    ……


    這個時候恰好在天幕上播放了一張女王的照片。


    一眼就被成吉思汗給認出來了。


    “洋妞?”


    “我還以為是多了不起的品種。”


    “當年外麵出去打仗的時候,都不知道打到了哪裏。”


    “到處都是這種女人。”


    “車輪高的男子全部處死,剩下的女人都犒勞了士兵。”


    “不才。”


    “本人的大帳之內,也曾有這種模樣的女人服侍過。”


    確實!


    道光皇帝所在的那個年月,是一段特殊的曆史時期。


    那時的清朝長期處於閉關鎖國的狀態,對外部世界的了解非常有限。


    道光帝作為封建王朝的統治者,在麵對英國這樣的“蠻夷之邦”時,


    仍然以天朝上國的視角去看待和理解。


    他可能認為將英國女王納為妃子,就可以解決與英國的矛盾和爭端。


    這種想法充分暴露了他的愚昧無知和短視。


    這也從側麵反映出清朝統治者在麵對外部挑戰時的盲目自大和應對無力,成為後世的一個笑柄。


    但。


    道光帝想要的,成吉思汗遠在800年前就通過暴力手段做到了。


    事實再一次證明。


    想要吃點兒好的,沒點手段可不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刷的視頻通古代,古人求別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白嶼島的秦大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白嶼島的秦大爺並收藏我刷的視頻通古代,古人求別停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