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已深,萬籟俱寂,唯有我書房的燭火在不安地跳動,仿佛也在為那段沉重的曆史而顫抖。我,一個微不足道的曆史執筆者,此刻卻仿佛被一隻無形的手拽進了兩千多年前那風雲變幻的秦朝末年,親身經曆著秦始皇之死帶來的一係列驚心動魄的事件,每一幕都刻滿了陰謀、恐懼與無奈,宛如一場揮之不去的噩夢。


    我仿佛清楚地記得那一天,秦始皇嬴政在沙丘宮病倒了。我作為侍奉在側的曆史執筆者,仿佛親眼目睹了這一切。陛下原本威嚴的麵容此刻毫無血色,雙眼緊閉,幹裂的嘴唇不時地微微顫動,發出一些含糊不清的聲音。他躺在臥榻上,原本象征著至高無上權力的龍袍此刻也顯得黯淡無光,仿佛被抽走了精氣神。


    宮廷內外早已流言四起,有人私下裏說,陛下在巡遊途中曾遇到一位神秘的黑衣老者。那老者宛如鬼魅般突然出現,目光犀利地直視陛下,然後說出那句令人毛骨悚然的話:“祖龍今年死。”陛下當時震驚不已,立刻下令捉拿此人,可那老者瞬間消失得無影無蹤,隻留下一片恐慌與混亂。自那以後,陛下的身體便每況愈下,仿佛被那神秘的預言詛咒了一般。


    發病之初,陛下隻是偶爾咳嗽幾聲,並未引起太多人的警覺。但我仿佛卻隱隱感到不安,因為我仿佛注意到陛下的眼神中時常流露出疲憊與憂慮,這是以往不曾有的。那日,陛下像往常一樣與大臣們商議國事,他坐在案幾前,手中還握著竹簡,突然眉頭緊皺,輕咳了幾聲。我趕忙遞上絲帕,當陛下接過擦拭嘴角時,我驚恐地發現絲帕上竟有一絲淡淡的血跡。那一刻,我的心猛地一沉,仿佛預感到了什麽可怕的事情即將發生。


    周圍的大臣們也都麵露驚惶之色,太醫們立刻上前診脈。他們的臉色越來越凝重,額頭上豆大的汗珠滾落下來,雙手顫抖著搭在陛下的手腕上,久久不敢放下。我站在一旁,大氣都不敢出,隻能焦急地等待著太醫的診斷結果。


    “陛下龍體已被重疾侵蝕,怕是……怕是無力迴天了……”一位太醫顫抖著聲音說道,隨後他們都默默地跪了下來,頭深深地埋在地上,不敢言語。


    聽到這句話,我的心仿佛被重錘狠狠地擊中。陛下,這位統一六國、威震天下的千古一帝,難道真的要離我們而去了嗎?而此時,趙高的出現打破了短暫的寂靜。


    “到底如何?陛下究竟怎樣了?”趙高那尖銳而惶恐的聲音在宮殿內迴蕩著,他怒目圓睜,一把揪住一位太醫的衣領,厲聲問道。


    那太醫嚇得瑟瑟發抖,聲音顫抖著說:“大人,陛下的病情……微臣實在是無能為力啊……”


    趙高鬆開手,眼神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慌亂,但很快又恢複了鎮定。他開始在宮殿內來迴踱步,似乎在謀劃著什麽。我心中湧起一股不祥的預感,悄悄地退到了一旁,盡量讓自己不引人注目,我知道,接下來可能會有大事發生。


    果然,沒過多久,趙高便找到了胡亥。我躲在一旁,聽到了他們的談話。


    “公子,陛下將不久於人世,如今扶蘇遠在邊疆,手握重兵,若他繼承皇位,您可怎麽辦啊?”趙高眯著眼睛,低聲對胡亥說道。


    胡亥眼中閃過一絲慌亂與貪婪:“趙大人,我該如何是好?我雖為陛下之子,可從未想過會有這般局麵。”


    趙高湊近胡亥,輕聲說道:“公子,機不可失啊。隻要我們篡改陛下的遺詔,扶持您登上皇位,這大秦的天下,不就是您的了嗎?”


    胡亥麵露猶豫之色:“這……這可是大逆不道之事,萬一被發現,我們都將死無葬身之地啊。”


    趙高冷笑一聲:“公子,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如今陛下身邊皆是我們的人,隻要您下定決心,此事必能成功。至於扶蘇,隻需一道假詔,賜他一死,便可永絕後患。”


    胡亥咬了咬牙,最終點了點頭:“也罷,就依趙大人所言。隻是此事千萬要小心謹慎,不可走漏半點風聲。”


    趙高心中暗自得意,臉上卻裝出一副忠心耿耿的模樣:“公子放心,一切都包在我身上。”


    看著他們的陰謀在我眼前一步步展開,我卻無能為力。我隻是一個小小的執筆者,在這權力的旋渦中,連自己的命運都無法掌控,又怎能去阻止這一切呢?


    與此同時,在民間,秦始皇的病情也引發了種種傳言和不安。我偶爾能聽到百姓們的議論,他們的聲音中充滿了擔憂。


    “聽說陛下病重,這天下會不會因此大亂啊?”一位老者憂心忡忡地說道。


    “唉,若是陛下駕崩,新帝繼位,不知這律法是否會更加嚴苛,我們老百姓的日子可怎麽過啊……”一位年輕的農夫滿臉愁容地接話道。


    在秦朝嚴苛的律法之下,百姓們早已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我曾親眼見過一戶人家,隻因孩子不小心在竹簡上寫了幾個字,被官府認為是對律法的不敬,全家老小都被抓進了監獄,遭受了殘酷的刑罰。那孩子的母親在獄中哭訴著:“我們到底犯了什麽罪啊?這律法為何如此無情?”周圍的囚犯們也隻能無奈地歎息,他們深知在這秦法之下,冤獄無處不在,百姓的生死隻在掌權者的一念之間。


    “秦法森森似虎狼,蒼生無辜陷羅網。


    徭役賦稅苦難當,冤魂夜夜哭斷腸。”


    宮廷內的陰謀在黑暗中悄然推進,而民間的百姓則在律法的陰影下苦苦掙紮。秦始皇的駕崩,如同一場暴風雨的前奏,即將給這個龐大的帝國帶來更為劇烈的動蕩。


    迴首望去,秦始皇的一生波瀾壯闊,他統一六國,建立起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王朝,推行郡縣製、統一度量衡、修築長城……這些舉措無不影響深遠。然而,在他晚年,卻癡迷於求仙問道,妄圖長生不老,為此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他曾多次派遣徐福率領船隊出海尋找仙藥,徐福每次都帶迴一些奇奇怪怪的物品,聲稱是仙山的特產,但秦始皇的身體卻並未因此好轉。同時,他又大興土木,修建阿房宮、驪山陵等大型工程,苛捐雜稅繁多,律法嚴苛到近乎殘忍的地步,使得百姓苦不堪言,民怨沸騰。


    如今,這位帝王即將離去,他所建立的帝國也將麵臨著未知的命運。趙高的弄權、胡亥的昏庸,以及民間積累已久的矛盾,猶如一顆顆定時炸彈,隨時可能將大秦帝國的輝煌炸得粉碎。而我,作為這曆史的執筆者,隻能將這一切如實記錄下來,讓後人知曉那段波瀾壯闊卻又充滿悲哀的曆史歲月。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趙高和胡亥加快了他們的陰謀步伐。他們一方麵封鎖秦始皇駕崩的消息,對外宣稱皇帝隻是龍體欠安,需要靜心修養;另一方麵,趙高親自偽造了秦始皇的遺詔,賜死扶蘇和蒙恬。


    當那道致命的詔書送到扶蘇手中時,我仿佛能感受到他內心的悲痛與絕望。


    “父而賜子死,尚安複請!”扶蘇淚流滿麵,說完便欲拔劍自刎。


    蒙恬連忙勸阻道:“陛下如今出遊在外,未立太子,諸公子皆在鹹陽,使臣將三十萬之眾守邊,公子為監,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來,即自殺,安知其非詐?請複請,複請而後死,未暮也。”


    然而,扶蘇卻搖了搖頭:“父命不可違,我意已決。”說罷,便揮劍自刎,鮮血染紅了腳下的土地。


    蒙恬不肯就死,被使者囚禁起來。


    趙高和胡亥得知扶蘇已死,心中大喜,便開始著手準備胡亥的登基事宜。他們迴到鹹陽後,秘不發喪,直到一切準備就緒,才宣布秦始皇駕崩的消息,並讓胡亥繼位,是為秦二世。


    秦二世繼位後,趙高被任命為郎中令,成為了朝廷中炙手可熱的人物。他利用手中的權力,開始大肆鏟除異己,將那些可能對自己地位構成威脅的大臣們紛紛陷害下獄。


    我曾親眼目睹趙高誣陷李斯謀反的那一幕。


    “陛下,李斯位極人臣,卻心懷不軌,暗中與反賊勾結,意圖篡奪皇位,其心可誅啊!”趙高在秦二世麵前聲淚俱下,演技精湛。


    秦二世本就昏庸無能,輕易便相信了趙高的讒言:“趙高,你所言可是屬實?若有半句假話,朕定不饒你。”


    “臣對陛下忠心耿耿,絕不敢有半句虛言。陛下可派人嚴查,李斯的罪行定會大白於天下。”趙高心中冷笑,臉上卻滿是忠誠之態。


    於是,李斯被下獄,遭受了殘酷的刑罰。在獄中,李斯仰天長歎:“大秦之基業,竟要毀於趙高之手,我悔啊!”但最終,還是含冤而死。


    隨著李斯的倒台,趙高徹底獨攬大權。他在朝堂上指鹿為馬,公然試探群臣的忠心。


    一日,趙高命人牽來一頭鹿,卻對秦二世說:“陛下,臣尋得一匹良駒,特獻給陛下。”


    秦二世瞪大了眼睛,笑道:“趙高,你莫不是糊塗了?這分明是一頭鹿,怎說是馬?”


    趙高卻麵不改色,環顧四周群臣:“陛下,您再仔細瞧瞧,這分明是馬啊。諸位大臣,你們說這是鹿還是馬?”


    群臣麵麵相覷,一些膽小怕事的紛紛附和趙高:“陛下,這……這確是馬。”而少數正直的大臣剛要開口反駁,卻被趙高暗中記下,日後尋機陷害。


    自此,朝廷上下一片黑暗,忠良之士或被殺害,或歸隱山林,大秦帝國在趙高的弄權之下,搖搖欲墜,曾經的輝煌逐漸被黑暗所吞噬,走向了覆滅的深淵,隻留下這一段令人痛心疾首的曆史,讓後世之人感歎權力的腐蝕與昏君佞臣的危害,也時刻警醒著人們,正義與清明才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基石,而百姓的幸福與安寧,才是一個政權最應該守護的根本。


    當我從這段曆史的迴憶中驚醒,看著眼前的燭火,心中久久不能平靜。我拿起筆,在紙上寫下這一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曆史的執筆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雅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雅謹並收藏曆史的執筆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