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陽如血,無力地灑在鎬京那殘垣斷壁之上,將破碎的影子拉得老長,仿佛是西周昔日輝煌的最後掙紮。曾經巍峨壯麗的宮殿,如今半數已化作焦土,黑色的灰燼在風中飄散,混合著血腥與腐臭的氣息,彌漫在每一寸空氣中。那高聳的城牆上,斑駁的磚石訴說著歲月的滄桑和戰爭的殘酷,多處已坍塌損毀,缺口處像是大地張開的幹裂嘴巴,無聲地悲歎著王朝的命運。


    我,隱於曆史暗影中的執筆者,目睹著這一切,手中的筆仿若也被這沉重的氛圍壓得顫抖,卻又不得不記錄下這場足以改寫華夏曆史走向的大遷徙。天王居處殿前,身著素服,其形容消瘦而憔悴,雙目深陷,望著這片祖宗基業,眼神中滿是悲涼與無奈,嘴唇微微顫抖,卻久久無言。左右臣子亦皆麵色凝重,此次東遷,關乎著周王朝的生死存亡,卻又充滿了未知與艱難,仿佛前方是一片迷霧籠罩的茫茫大海,看不到彼岸的方向。


    “天王,車馬已備,宜早發,庶免他變。”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臣上前,他身形佝僂,聲音沙啞而憂慮,每一個字都仿佛是從心底擠出來的。此老臣者,乃朝中耆宿,職司司徒,掌邦教之職,素為天王所重。


    天王微微頷首,長歎一聲,那歎息聲似要把心肺都掏空:“鎬京難守,洛邑雖遙,然為周室新望,願此去順遂無虞。”


    在鄭、秦、晉等諸侯的護送下,浩浩蕩蕩的遷徙隊伍開始緩緩啟程。百姓們拖家帶口,推著破舊的板車,那車輪在坑窪的道路上發出“嘎吱嘎吱”的刺耳聲響,車上堆滿了為數不多、寒酸簡陋的家當。老人們拄著拐杖,腳步蹣跚,眼神中滿是對這片故土的不舍,渾濁的淚水在眼眶裏打轉,時不時抬手用那滿是青筋和皺紋的手背擦拭著;孩子們則緊緊跟在父母身旁,小臉髒兮兮的,眼中透著迷茫與恐懼,有的孩子緊緊拽著母親的衣角,仿佛那是他們唯一的安全港灣。


    隊伍沿著渭水河畔前行,那曾經清澈見底、波光粼粼的河水,如今也似在為西周的衰落而嗚咽。水麵上漂浮著雜物和落葉,河水變得渾濁而緩慢,秋風瑟瑟,吹起路邊的枯草,發出“沙沙”的聲響,仿佛是這片大地無聲的悲歎。


    “此行去,未知何日歸故土。”一位老者停下腳步,迴望身後那越來越遠的鎬京,幹裂的嘴唇微微顫抖,喃喃自語道。


    “但求苟全性命,他鄉亦可為家。”旁邊的年輕人安慰著,但聲音中卻也難掩失落,眼神中透著對未來的不確定和迷茫,雙手緊緊握著手中的鋤頭,那是他們在這亂世中唯一的防身之物和謀生工具。


    前行未久,便遇一艱難險阻——一條因雨水而漲水的河流。河水湍急,渾濁的浪花拍打著岸邊,濺起層層水花,發出“嘩嘩”的巨響,仿佛是一條憤怒的蛟龍在咆哮。隊伍不得不停下,尋渡之法。


    “天王,河水深險,車馬難過,當覓船筏。”負責探路的甲士前來稟報,其身著破舊鎧甲,甲片多有損毀,衣甲之上泥汙與汗水交織,滿麵塵灰,神色惶急。此甲士職屬虎賁,乃王之近衛,素以忠勇聞。


    諸侯們紛紛行動起來,晉侯立於河邊,大聲指揮著麾下士卒四處尋找可用的木材和船隻,其聲洪鍾,響遏行雲:“汝等速往周遭搜尋,勿遺一處有船筏之所!”鄭伯則往來於百姓之間,撫慰眾人:“諸鄉親毋憂,吾等必保眾人安渡。”其聲溫和而有力,給惶恐不安的百姓們帶來了一絲慰藉。鄭伯者,伯爵之尊,鄭國之君,世受周室恩賞,於此時亦竭誠輔弼。


    好容易渡過河流,隊伍繼續前行。然前路依舊坎坷。因連番戰亂,沿途村落多已荒廢,殘垣斷壁間偶爾能看到幾具無人掩埋的屍體,散發著令人作嘔的氣味。糧秣補給遂成大患,饑餓之影籠罩全隊。


    “天王,幹糧將罄,若不速覓補給,恐難至洛邑。”掌管糧草的膳夫焦急地向天王稟明,其麵色蒼白如紙,額上汗珠如雨,雙手不停搓撚衣角,惶惶然如熱鍋之蟻。膳夫之職,關乎飲食膳羞,今遇此困,心憂如焚。


    天王蹙眉,環顧諸侯:“諸公可有良策?”


    秦伯上前,神色堅毅:“天王,秦地雖亦遭戰亂,臣願遣人迴封邑籌措糧秣,速來救急。”秦伯者,嬴姓諸侯,據關中之地,擁兵自重,然於周室亦有勤王護駕之責。


    天王目中滿是感激:“秦伯此舉,誠為周室之幸。”


    在等待糧食的過程中,隊伍隻能放慢腳步,節省幹糧。百姓們餓得麵黃肌瘦,孩子們的哭聲在隊伍中此起彼伏,讓人心如刀絞。


    “娘,我餓……”一個小女孩拉著母親的衣角,虛弱地說道,她的眼睛黯淡無光,小小的身體搖搖晃晃,仿佛一陣風就能把她吹倒。


    母親含著淚,從懷中掏出一塊已經發硬的幹糧,掰下一小塊,喂到孩子口中:“乖孩子,再忍一忍,很快就有吃的了。”她的手顫抖著,眼神中滿是心疼和無奈,自己的肚子也在咕咕叫著,但卻把僅有的一點食物留給了孩子。


    終於,秦伯的運糧隊伍趕到,隊伍才得以繼續前進。一路上,山巒起伏,道路崎嶇難行。車馬不時陷入泥坑,士卒與百姓們不得不齊心協力,推車拉馬。


    “一二,一二……”眾人喊著號子,汗水濕透了衣衫,順著臉頰滑落,滴在滿是塵土的道路上。每一次用力,都伴隨著沉重的喘息聲和肌肉的酸痛,但腳步卻未曾停歇,因為他們知道,停下就可能意味著死亡。


    隨著隊伍逐漸接近洛邑,周朝的實力也在這一路的顛簸中進一步削弱。原本的王室軍隊在戰亂中折損大半,如今剩下的士卒也疲憊不堪,武器裝備更是破舊不堪。而諸侯們在東遷過程中,勢力卻逐漸崛起。他們的軍隊紀律嚴明,裝備精良,在解決各種困難時展現出了強大的實力,也讓沿途的百姓和士卒們對諸侯的威望有了新的認識。


    “觀晉侯之軍,嚴整有序,吾周師何時複昔日之威乎?”一位士卒望著晉軍的隊伍,不禁感歎道,眼神中滿是羨慕和失落,手中那柄生鏽的長槍無力地垂著。此士卒隸於王師,久曆戰陣,今見諸侯軍威,心有所感。


    “當此亂世,諸侯強則周室有望,唯願其能守忠王之節。”另一位士卒應道,語氣中帶著一絲憂慮和期盼,抬頭望著天空,仿佛在向上天祈禱著什麽。


    當隊伍終於抵達洛邑時,眾人皆已疲憊不堪。洛邑雖不及鎬京繁華,但卻有著一種新的生機。天王望著眼前的城池,心中五味雜陳。


    “此乃周室新始,願祖宗庇佑,再興朝綱。”天王默默禱祝,雙手合十,眼神中透著一絲希望的微光,盡管那光芒如此微弱,但卻是他在這黑暗亂世中唯一的寄托。


    此時,不知從何處傳來一陣悠揚的歌聲:


    “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這歌聲,唱出了天王的心聲,唱出了百姓們對過去的懷念和對未來的迷茫,也唱出了這個時代的滄桑巨變。在這歌聲中,我,作為曆史的見證者,將這一切詳盡地記錄下來。東遷之路雖已走完,但周朝的未來,卻依舊在這亂世的風雲中飄搖不定,而諸侯與王室之間的新秩序,也將在這洛邑之地,重新書寫。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曆史的執筆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雅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雅謹並收藏曆史的執筆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