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曉娜繼續帶領學生們學習帝師手記:


    第二十六篇:觀心與中道


    直至今日我方才領悟,心中諸多明晰的概念與準則,反倒成了身心自在的羈絆。


    直至今日我方才知曉,聖人所講的佛法與大道,並非抽象概念或刻板準則,而是自身真切的感悟體驗。


    直至今日我方才明白,若拋開自身去探尋道法,自身都不複存在,道法又將依存何處?認知自我,便是洞悉那無上菩提大道,此即我的真性。


    直至今日我方才覺悟,生命的真意在於,真性的覺明之性亦能讓我明白一切明覺妄念的起落,從而能夠秉持中道,不貪戀、不推辭,不溺愛、不嗔怒,不抬高、不貶低,不怨恨、不妒忌。


    直至今日我方才發現,此真性的覺知蘊含一切表象卻又超脫於一切表象,存在於每個人的感知之中,使我踐行中道成為可能。


    直至今日我才明白這種覺醒,能於觀照內心時體悟自在,掙脫一切概念的枷鎖,抵達內心本然自由之境,亦能擺脫生死概念的纏繞束縛。


    直至今日我方才明白,所有善惡觀念皆是我的執念,宣揚善念意在祈求福祉,宣揚惡念意在宣泄嗔怨,這般愚昧的執著既未為我招來世間財祿官運,也未能消除我的煩惱憤懣。


    直至今日,了悟我的真性,在念頭萌動處能夠觀照內心自在,在言行思考時能夠踐行中道,才是真正的解脫自在。


    第二十七篇:合道與覺醒


    往昔曾有聖人談及合道與真人,論及覺醒與成佛,我曾一味地向外尋求佛道,執著於佛道概念而無法洞見真我。


    如今已明悟此真性即道即佛,就是真我,本為一體而非二元對立,若說我是佛道,名為佛道者,有表象時常常隱匿難辨,超脫表象又妙無而澄澈,然而真實的我恆定不變未曾缺失,就在此處思索精妙義理。


    知曉能思索者,明白我才是這唯一真實本質的根本,佛道即我,一切概念由我所創設,如作繭自縛。脫離一切概念,而本我依舊永恆澄澈,故而名為佛道。有超脫一切相的覺明的正遍知,在萬象中,能明白一切煩惱習氣的來龍去脈以及時刻我的身心活動。超脫表象時能明了空無與幽昧。


    聖人有例證言,我的真性,性之海洋廣袤無垠,遍及一切之處,成就一切法門,我的身軀恰似這海中的泡沫,生滅起始難以洞悉,性之海洋則澄澈恆常。


    泡沫與海洋本為一體真諦不二,言說其是與非是,便陷入妄想,此真性才是我具有靈性的根基,至於海中有無其他泡沫,此即為我見聞覺知的範疇,是我而非他者。


    我如今已明了,脫離自我,便不存在道或佛,亦不存在宇宙世界,故而明晰“真我”便是合道,亦是覺者,憑借覺性融入自我,便能觀照自在,每一念都不離覺知,便能成就佛體,每一念都因迷惑而累積迷惑,便會脫離聖境落入凡俗。


    故而說,自信是我的根本,它源自對真我的洞悉,以及對真我功德能力的堅信。


    我如今已明了,隻要如磐石般篤定地相信自己,覺了明知始終如一去踐行,在不同心念產生時,以覺性觀照,便是證入佛之覺悟成就無上大道。明了此“合道成佛”之法,亦能抵達真善之境,即做好自我以及自身之事,滿足自身應有而不生非份之想,若人人皆如此行事,天下便會大治,此即為真善之境。


    第二十八篇:清淨與願力


    覺照我之心體,超脫見聞覺知,我的內心便能不被沾染,心能生成一切表象又能超脫一切表象,超脫表象迴歸妙無,雖處妙無性卻不失,隨緣而真性不變,真性不變而能隨緣。


    了悟此真我,超脫表象而不染,此謂清淨,這般清淨,妙無而澄澈,能觀照諸般表象,見表象而不執表象,此即真我。觀照此清淨,能覺照真我,本無來處亦無去處,就在那裏,時時發揮效用,處處展露其用。


    了悟此清淨,我當生發心願,勤勉求取無上道果,即明晰我之真性,亦如聖人所言發菩提心者,依憑此願力,方能承接聖神之力,此即為真我源動力,歸向我無上道之本源,與聖人同在。


    欲求道果,若不生發心願,沒有願力,即便有聖者亦無法助我,內心便會隨順習氣業力,六道輪迴旋轉反複,覺照觀想難以興起,苦受感覺難以擺脫。


    聖人雖有言說,妄想狂性若能止息,止息便是我的菩提自性,道理雖是如此,若不生發心願,沒有願力替代業力,宿世習氣難以擺脫。


    若此時我有貪嗔癡慢疑妒等心念,不能清淨,亦能生發此菩提心,依憑聖人大願之力,我便能全然懺悔,消除我諸多業障。


    依憑此菩提心,能歸向無上正覺,與聖人同住,此即所謂慈悲心,憑借此願力,才能言說心非尋常之心,無心之心得以傳揚正法,能接納一切苦受命運緣分。


    此二者,實則是我真心,了悟我真心,言說空無而不空無,方能成就正覺,才能登臨無上道之本源,如此覺者,即聖人所言三昧功德,此超脫表象之功德,為我本自具足,若無聖人願力護持,便如同琴瑟無有按壓手指,亦無法奏響美妙音律。


    第二十九篇:功德與福分


    見聞覺知,是我真性妙明的外在延展,此妙明之性,具備六種功德,名為眼耳鼻舌身意,能夠成就我的身軀,具備六種根器。


    觀照世間萬物,皆因我之功德完備,舍棄我則無一物存在。


    我的自性,分化為六,自成因緣所依,名為地水火風空知,自我相互纏繞束縛,形成世間種種表象。


    聖人觀照此妙性,攝心不亂,即稱三昧,具備三種功德,為本體之德、有用之德、起用之德,此三昧功德,本是我真實之性,並非從外而來,具足一切表象福報。


    明晰此三昧功德,超脫表象而不失,即為無漏福報,當自行證得清淨,隨性自在而有,無需執著刻意為之。


    我曾執著於或色相、或滋味、或財富、或利益等,皆為有漏福報,以大的汙染去除小的汙染,福報終將耗盡,惡緣便會顯現。以小的汙染去除大的汙染,善境或許會增,此皆非清淨無漏的本然狀態。


    我如今已明了,今日我所曆經的種種境遇,皆是我自作自受。


    窮困時若能知足常樂,富餘時反倒釀成大禍,皆因內心狹隘而汙染深重之故。


    禍病時若能齊心協力度過難關,窮困時反而能夠增添財富,皆因內心豁達而汙染輕微之故。


    世間福分看似無有標準,實則是因或契合大道或背離大道之故。凡是契合大道者,求世間福報便能屢屢應驗,無需置疑。


    若說契合大道,了悟真性,堅定地做自己的主宰,做到心中有數而不生非分之想,心中有數而不被他人利用即可,一切煩惱厄運皆因非分之想、被人利用而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迷霧星球的曙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盧世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盧世鋒並收藏迷霧星球的曙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