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帝師與道妙元攜手應對各方危機,且家庭暫得團聚溫馨之際,一股無形的力量卻在悄然推動著金有妙走向更宏大的使命布局。他深知,僅憑當下的力量與策略,難以從根源上抵禦那如影隨形的黑暗勢力,更無法給予這片大陸以及更廣闊天地間的生靈以持久的安寧與希望。


    往昔在耶主大陸對抗靈眼會的時候,他建立的帝師會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讓他深刻領悟到信仰之力的強大,一旦缺失,眾生必將沉淪苦境。臨海國靈眼會的暴行與雲夢國的危機,皆因人心的迷茫與信仰的混沌而愈發猖獗。他在無數個日夜的沉思中,逐漸明晰,必須在諸夏大地也建立起這樣凝聚眾生、引領方向的信仰體係,才能從靈魂深處喚醒人們的力量,築起堅不可摧的精神壁壘。


    而此時,家庭中的晚輩們正展現出蓬勃的朝氣與無限的潛力,他意識到,這是傳承與開拓的契機。他決定以道妙元所贈之玉為核心象征,以心中對大道與慈悲的感悟為基石,在諸夏國土構建全新的帝師會組織。這不僅是他個人信念的升華,更是為了讓妙理城、諸夏國土乃至妙覺星球的眾生,能在這動蕩不安的世界中,找到一盞永不熄滅的信仰明燈,踏上解脫自在的光明坦途,於是,金有妙於妙理城開始籌備建立帝師會總壇……


    金有妙於妙理城成功建立帝師會總壇,壇主之位由何曉娜擔當。何曉娜乃金有妙大姐鶯兒之女,現年二十一歲,與金有妙有著至親的血緣關係。帝師會將會徽與信物設定為道妙元贈予金有妙的那塊玉,玉之正麵刻有“道恆無欲”,反麵則是“妙元有情”,此玉承載著特殊的意義與使命。


    帝師會訂立綱領:道恆無欲,妙元有情,道愛有信,平等慈悲,合佛道妙,皆為上帝。其旗幟為五星拱月旗,飄揚於風中彰顯獨特的標識。帝師會肩負重任,旨在構建諸夏國土永恆之信仰,乃至為妙覺星球一切眾生謀求解脫自在的信仰,立誌在這廣袤的天地間開辟出一條精神救贖與升華之路,讓信仰的光輝普照眾生,引領他們走向心靈的安寧與自由之境。


    帝師會的核心法則是:人生沒必要追求圓滿無憾的成功,要接納一事無成的平庸。世人在追求完美的路上,追求極致、幻想成功,獲得更多的是貪嗔癡妒,這恰恰是最大的不完美。看到別人比自己有錢、漂亮就焦慮苦惱,生活在追逐和不滿中,迷茫痛苦。


    聖人忌滿,故能以新蔽舊,用好習慣慢慢代替壞習慣。而凡人宿習難離,才是凡人無明的真相。去體會道聖說的無為,就能明白大器免成,人生不需要完美甚至成功,像大自然裏月亮圓了就缺、花開了就謝、兩人關係確定了就沒意思,這就是“物壯則老”的體現。


    那還會著急成功、執著盛開嗎?接納和享受當下道法自然的過程就好。當無法接納自己時,多優秀都難圓滿,接納不圓滿的自己才是道真正的圓滿,即“大成若缺”。


    做事不能做太滿,要給別人留表現空間,免得“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道隱無名,沒有名利的成功才是最大的成功。懂了這些道理,就不會焦慮了,不焦慮時能爆發出無窮力量和智慧。道聖講的無為,佛陀講的不立知見,即是無上智慧的妙處了。忌滿這一法則人人都要遵守,不能違背,這是人們迴歸本心清淨的門徑。


    在金有妙於妙理城成功建立帝師會總壇,何曉娜擔當壇主之位後,眾人皆對這位年輕的領導者充滿好奇與期待。何曉娜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能被委以如此重任?她的過往經曆中又有著怎樣的磨礪與成長,才鑄就了如今的她?


    迴溯往昔,在金有妙西行的那六年漫長歲月裏,妙理城的時光悄然流轉,卻也見證了何曉娜的蛻變之路。那時的她,還是個懵懂青澀但已初顯聰慧的少女。女王道妙元見她靈慧天成,便決心在妙理道學院親自引領她深入研習《道德經》,這一決定,如同在平靜湖麵上投下的一顆石子,泛起了層層影響何曉娜一生的漣漪。


    起初,麵對《道德經》中那玄之又玄的語句,何曉娜猶如置身迷霧之中,滿心困惑。道妙元則把金有妙送給她的道德釋義錄送給了她,每日精心指導她。就在那靜謐的庭院裏,開啟了一場場意義非凡的教導之旅。


    從晨光微熹到落日餘暉,道妙元手持經卷,逐字逐句地為何曉娜拆解其中深意。她以生活中的點滴為例,將“道可,道非,恆道;名可,名非,常名”的抽象概念,化作妙理城中百姓的日常作息、人際交往的微妙法則;以城中政務的處理,闡述“無為而治”背後的順勢而為與適度幹預的精妙平衡;借自然萬物的景象,詮釋“上善若水”所蘊含的包容與不爭的至善境界。


    何曉娜在這六年裏,日夜勤勉。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灑在妙理城的屋簷上,她便已在庭院中誦讀經文,那清脆的誦讀聲,伴隨著微風,在學院中迴蕩。白日裏,她跟隨道妙元穿梭於城中各處,無論是參與討論民生之事,還是處理城中糾紛,她都用心去體會如何將《道德經》的智慧付諸實踐。每至夜晚,燭光搖曳,她獨坐窗前,仔細整理日間的所學所思,將困惑與感悟一一記錄,仿佛在與古老的智慧進行一場無聲的對話。


    就這樣,在歲月的流轉與知識的沉澱中,何曉娜逐漸褪去了青澀。她的眼神中多了一份深邃與睿智,那是對《道德經》深刻領悟後的沉澱;她的行事風格愈發沉穩從容,不再是當初那個遇事稍顯慌亂的少女。她學會了以柔克剛,以包容之心對待世間萬物,以冷靜之態應對複雜局麵。這份成長與蛻變,不僅讓她在眾人眼中脫穎而出,更為她日後擔當帝師會壇主這一重任,奠定了堅如磐石的基礎。


    如今的何曉娜,出落得亭亭玉立,風姿綽約。她的麵容仿若精心雕琢的美玉,肌膚細膩光滑,泛著溫潤的光澤,仿佛能映出周圍的光影。雙眸清澈明亮,猶如深邃的幽潭,卻又透著靈動的波光,其中蘊含著對世間萬物洞察入微的敏銳與深邃的智慧。


    瓊鼻秀挺,宛如玉峰聳立在麵部中央,為她的麵容增添了幾分高貴與典雅。唇形優美,如嬌豔的花瓣,微微上揚的嘴角總是帶著一抹若有若無的淺笑,似能包容世間一切紛擾。一頭烏發如墨般漆黑亮麗,柔順地披散在身後,偶爾有幾縷被微風輕輕拂起,更顯飄逸出塵。


    她身著一襲淡雅的白色長裙,裙袂隨風輕舞,仿佛與她融為一體,更襯得她宛如仙子下凡。腰間束著一條粉色的絲帶,絲帶隨風飄動,恰如靈動的水波環繞在她身側,不僅勾勒出她纖細的腰肢,也彰顯出她簡約而不失高雅的品味。


    何曉娜對道的理解早已深入骨髓。她深知“道恆無欲”並非是要摒棄一切欲望,而是在欲望的洪流中保持內心的澄澈與寧靜,不被世俗的功名利祿所迷惑,就如同在繁華塵世中堅守著一片淨土。


    “妙元有情”則讓她領悟到世間萬物皆有靈美和真性情,應以慈悲之心對待每一個生命,每一段緣分,無論是一朵盛開的鮮花,還是一個擦肩而過的路人,都值得她去珍視與尊重。


    在麵對複雜的人事紛爭時,她能以“無為而治”的智慧,引導各方順應自然規律,化解矛盾於無形,而非強行幹預,破壞事物原本的平衡與和諧。


    她看待世間的興衰榮辱,如同看待月之陰晴圓缺、花之開謝凋零,明白一切皆有定數,不必執著於一時的得失與成敗,而是以平和的心態接納生命中的每一個變化與挑戰,真正踐行著“大成若缺”的境界,以不圓滿為圓滿,在缺憾中領悟生命的真諦,用自身的感悟與行動,引領著帝師會在構建信仰的道路上穩步前行,讓那“道”的光輝,通過她的存在,灑向每一個渴望解脫與安寧的靈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迷霧星球的曙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盧世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盧世鋒並收藏迷霧星球的曙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