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大雪無情人有情
重啟2006,低調不了一點 作者:躲雨的魚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392章 大雪無情人有情
“秦總,秦總,我們的援兵來了!”
秦宇還在疑惑為什麽突然發出喧鬧,卻見林莉跌跌撞撞的突然跑過來喊道。
“援兵?我們哪來的援兵?校內網所有還在金陵的人不都在這裏了嗎?”
“不是校內網,是同學,是金陵城內所有大學還在校的學生組織起一支龐大的誌願者隊伍,大家,來幫忙了!”
林莉喘著粗氣,好不容易才將一句完整的話說出口。
而此時,其實秦宇已經不需要她說明了,因為,那一麵麵印著學校校徽的旗幟,已經告訴了秦宇答案。
“金陵大學、東南大學、理工大學、信息工程大學、郵電大學……”
一所所耳熟能詳的大學名稱,伴隨著無數年輕的麵容出現在秦宇的眼前。
“秦總,我們來了,你辦了這麽大一件好事,怎麽不提前和我們說!”
一張張被冷風凍的通紅的臉龐出現在秦宇麵前,大家每一個人的臉上都帶著笑容,認識的,不認識的,都熱情的湧到秦宇麵前,每一個人,都想和這位傳奇的學生說一句話。
而在學生的身後,隻見一輛輛紅色的三輪車被蹬的飛快,一張張熟悉,但又叫不出名字的麵容讓秦宇怔住了。
這都是拚團網已經放假的派送員,他們怎麽也來了!
“各位觀眾大家好,歡迎大家收看金陵電視台午間新聞。”
“席卷全國的大寒潮已經持續一周時間,無數被困於金陵火車站的人民群眾時時刻刻牽動著大家的心弦。”
“在昨日,由本土企業拚團網組建的暖心小屋已經正式投入使用。”
“而在今日,金陵軍區主要領導分赴金陵各交通要道,和“臨汾旅”官兵一起,幫助駐地群眾抗擊50年來最大的雪災!”
“而在奮戰的官兵身後,四百多支,近兩萬名全市各大院校學生自行組建的誌願者團隊更是勇敢的承擔起新時代大學生的責任,在抗險救災的第一線,用青春的壯舉,譜寫出一份凱旋的讚歌!”
“大雪無情人有情,這些年輕的麵孔用事實告訴我們,八零後不是垮掉的一代,他們同樣能扛起祖國偉大複興的重任。”
電視機前,無數人被電視上的畫麵所感動,但是,被從第一線接替下來的秦宇,才能更真切的感受到這份感動。
城市的交通早就已經癱瘓,在軍隊疏通前,這群可愛的年輕人,僅僅依靠自己的雙腿,從學校一步一步走到了這裏。
很多人身上滿是烏黑的泥水,更有人手掌和膝蓋都已經磕破,沒有人知道他們一路走來在路上摔了多少跤,也沒有人知道他們這一路吃了多少苦。
但來到這裏的第一時間,所有人一句怨言都沒有,直接就接替了早已疲累不堪的校內網眾人。
每一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微笑,身體上的疲累和傷痛根本就掩蓋不了他們那顆赤誠的心。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就是當代年輕人的血性,這就是當代年輕人無私奉獻的精神。
滯留在車站的人群,在這一刻停止了躁動,那顆萬分渴望迴家的心,在此時平靜下來。
看著眼前的年輕人,他們也同樣需要迴家,他們在上一刻也是被困在這裏的孩子。
但是,現在呢?他們可以放下一切隻為自己服務,這是他們的義務嗎?這是他們本來就應該做的事嗎?
不!他們也隻是一群孩子,一群在外求學渴望迴家的孩子。
此刻,即使鐵路依舊封閉,即使無數晚點的告示牌還在翻動,但是,候車的人群安靜了下來,大家明白,此刻,全國都在努力,都在為了他們迴家努力。
匯集了幾萬人的站前廣場從未這麽安靜過,每一個人都努力的控製著自己的情緒。
婦女兒童先走,老人先走,身體不舒服的人先走。
不再需要警察強製約束,每一個人在此時都仿佛想通了,前所未有的和諧秩序在人群中爆發,而連續工作超過三十小時的警察們,在這一刻,終於可以長舒一口氣,情況終於好轉起來。
秦宇站起身,看著周邊一起席地而坐休息的眾人,臉上不由露出微笑。
“秦總,我們是不是做了一件很偉大的事情?”
白溪、蔣晴、林莉,還有很多很多人此時都將目光投向秦宇。
“對,我們做了一件很偉大的事情,一件能讓大家都記住我們的事情,也許,他們不知道我們的姓名,不知道我們是誰,但是,大家都知道拚團網,知道在拚團網有一群可愛的年輕人,他們在大家最需要幫助的時刻出現,在這個寒冷的冬季,溫暖了千千萬萬人的心。”
隨著軍隊還有眾多誌願者的加入,金陵城的交通正在一點點恢複正常。
而當一聲公交車報站的聲音在站前廣場響起的時候,秦宇明白,自己這群人,可以輪換下去休息了。
廣袤的鐵路上,一列列古老的燃氣輪機機車正在全速奔跑,嘹亮的汽笛聲,在這一刻無異於天籟之聲。
隨著車站內第一列晚點的紅色告示變成綠色,終於,在大家眾誌成城的努力下,江省內短途列車開始恢複運營。
滯留在車站三天之久的人們,終於有人能踏上迴家的旅途。
麵對這場百年難得一遇的天災,人們,終於取得了短暫的勝利。
但是在全國範圍內,無數城市的人們,依舊在等著一個遙遙無期的通車通告。
2008年1月24日,臘月十七。
花城接近零度的低溫還有那飄飄灑灑的凍雨無時無刻不在告訴人們今年的不一般。
花城火車站,原本十萬人的聚集已經讓整個站前廣場不堪重負。
但是隨著越來越多中小企業的放假,無數退掉出租房想要迴家與家人團聚的人們在短短幾天時間內將這個數目從十萬變成了接近四十萬人。
而隨著一批又一批軍警的趕來,此時站前廣場用於維持秩序的軍警已經接近四萬人。
這一場巨大的災難甚至驚動了高層,全國無數目光此時都匯聚在花城,匯聚在這數目龐大的迴家人群中!
拚團網花城負責人已經和軍警一樣在站前廣場的暖心小屋中幾天都沒有合眼。
但是,當他看到那絲毫沒有減少,依舊是一片烏壓壓的人群,一種無力感籠罩在他的全身。
人太多了,根本就照顧不過來,現在被困在最裏麵的人,即使想出來都被一層又一層的人群包裹著根本動彈不得。
“秦總,秦總,我們的援兵來了!”
秦宇還在疑惑為什麽突然發出喧鬧,卻見林莉跌跌撞撞的突然跑過來喊道。
“援兵?我們哪來的援兵?校內網所有還在金陵的人不都在這裏了嗎?”
“不是校內網,是同學,是金陵城內所有大學還在校的學生組織起一支龐大的誌願者隊伍,大家,來幫忙了!”
林莉喘著粗氣,好不容易才將一句完整的話說出口。
而此時,其實秦宇已經不需要她說明了,因為,那一麵麵印著學校校徽的旗幟,已經告訴了秦宇答案。
“金陵大學、東南大學、理工大學、信息工程大學、郵電大學……”
一所所耳熟能詳的大學名稱,伴隨著無數年輕的麵容出現在秦宇的眼前。
“秦總,我們來了,你辦了這麽大一件好事,怎麽不提前和我們說!”
一張張被冷風凍的通紅的臉龐出現在秦宇麵前,大家每一個人的臉上都帶著笑容,認識的,不認識的,都熱情的湧到秦宇麵前,每一個人,都想和這位傳奇的學生說一句話。
而在學生的身後,隻見一輛輛紅色的三輪車被蹬的飛快,一張張熟悉,但又叫不出名字的麵容讓秦宇怔住了。
這都是拚團網已經放假的派送員,他們怎麽也來了!
“各位觀眾大家好,歡迎大家收看金陵電視台午間新聞。”
“席卷全國的大寒潮已經持續一周時間,無數被困於金陵火車站的人民群眾時時刻刻牽動著大家的心弦。”
“在昨日,由本土企業拚團網組建的暖心小屋已經正式投入使用。”
“而在今日,金陵軍區主要領導分赴金陵各交通要道,和“臨汾旅”官兵一起,幫助駐地群眾抗擊50年來最大的雪災!”
“而在奮戰的官兵身後,四百多支,近兩萬名全市各大院校學生自行組建的誌願者團隊更是勇敢的承擔起新時代大學生的責任,在抗險救災的第一線,用青春的壯舉,譜寫出一份凱旋的讚歌!”
“大雪無情人有情,這些年輕的麵孔用事實告訴我們,八零後不是垮掉的一代,他們同樣能扛起祖國偉大複興的重任。”
電視機前,無數人被電視上的畫麵所感動,但是,被從第一線接替下來的秦宇,才能更真切的感受到這份感動。
城市的交通早就已經癱瘓,在軍隊疏通前,這群可愛的年輕人,僅僅依靠自己的雙腿,從學校一步一步走到了這裏。
很多人身上滿是烏黑的泥水,更有人手掌和膝蓋都已經磕破,沒有人知道他們一路走來在路上摔了多少跤,也沒有人知道他們這一路吃了多少苦。
但來到這裏的第一時間,所有人一句怨言都沒有,直接就接替了早已疲累不堪的校內網眾人。
每一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微笑,身體上的疲累和傷痛根本就掩蓋不了他們那顆赤誠的心。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就是當代年輕人的血性,這就是當代年輕人無私奉獻的精神。
滯留在車站的人群,在這一刻停止了躁動,那顆萬分渴望迴家的心,在此時平靜下來。
看著眼前的年輕人,他們也同樣需要迴家,他們在上一刻也是被困在這裏的孩子。
但是,現在呢?他們可以放下一切隻為自己服務,這是他們的義務嗎?這是他們本來就應該做的事嗎?
不!他們也隻是一群孩子,一群在外求學渴望迴家的孩子。
此刻,即使鐵路依舊封閉,即使無數晚點的告示牌還在翻動,但是,候車的人群安靜了下來,大家明白,此刻,全國都在努力,都在為了他們迴家努力。
匯集了幾萬人的站前廣場從未這麽安靜過,每一個人都努力的控製著自己的情緒。
婦女兒童先走,老人先走,身體不舒服的人先走。
不再需要警察強製約束,每一個人在此時都仿佛想通了,前所未有的和諧秩序在人群中爆發,而連續工作超過三十小時的警察們,在這一刻,終於可以長舒一口氣,情況終於好轉起來。
秦宇站起身,看著周邊一起席地而坐休息的眾人,臉上不由露出微笑。
“秦總,我們是不是做了一件很偉大的事情?”
白溪、蔣晴、林莉,還有很多很多人此時都將目光投向秦宇。
“對,我們做了一件很偉大的事情,一件能讓大家都記住我們的事情,也許,他們不知道我們的姓名,不知道我們是誰,但是,大家都知道拚團網,知道在拚團網有一群可愛的年輕人,他們在大家最需要幫助的時刻出現,在這個寒冷的冬季,溫暖了千千萬萬人的心。”
隨著軍隊還有眾多誌願者的加入,金陵城的交通正在一點點恢複正常。
而當一聲公交車報站的聲音在站前廣場響起的時候,秦宇明白,自己這群人,可以輪換下去休息了。
廣袤的鐵路上,一列列古老的燃氣輪機機車正在全速奔跑,嘹亮的汽笛聲,在這一刻無異於天籟之聲。
隨著車站內第一列晚點的紅色告示變成綠色,終於,在大家眾誌成城的努力下,江省內短途列車開始恢複運營。
滯留在車站三天之久的人們,終於有人能踏上迴家的旅途。
麵對這場百年難得一遇的天災,人們,終於取得了短暫的勝利。
但是在全國範圍內,無數城市的人們,依舊在等著一個遙遙無期的通車通告。
2008年1月24日,臘月十七。
花城接近零度的低溫還有那飄飄灑灑的凍雨無時無刻不在告訴人們今年的不一般。
花城火車站,原本十萬人的聚集已經讓整個站前廣場不堪重負。
但是隨著越來越多中小企業的放假,無數退掉出租房想要迴家與家人團聚的人們在短短幾天時間內將這個數目從十萬變成了接近四十萬人。
而隨著一批又一批軍警的趕來,此時站前廣場用於維持秩序的軍警已經接近四萬人。
這一場巨大的災難甚至驚動了高層,全國無數目光此時都匯聚在花城,匯聚在這數目龐大的迴家人群中!
拚團網花城負責人已經和軍警一樣在站前廣場的暖心小屋中幾天都沒有合眼。
但是,當他看到那絲毫沒有減少,依舊是一片烏壓壓的人群,一種無力感籠罩在他的全身。
人太多了,根本就照顧不過來,現在被困在最裏麵的人,即使想出來都被一層又一層的人群包裹著根本動彈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