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臣待王焱以真心,王焱必以真心待兒臣!”
柴軒斬釘截鐵道。
柴昊盯著柴軒,深深的看了一眼道:“玄宗待安祿山以真心,楊貴妃認他做幹兒子,可安祿山以真心迴報玄宗和楊貴妃了嗎?”
柴軒道:“父皇用安祿山和王焱做對比,是否太武斷了!”
柴昊冷笑道:“自古以來,大奸似忠,馬德忠,你將王焱離京時在船頭所吟誦之詩詞,呈上來!”
“諾!”
馬德忠迅速取來,遞於柴軒。
柴軒皺著眉,將王焱當日吟誦的詩詞看了一遍,頓覺胸腔起伏,好似有股熱血就欲噴薄而出,“父皇,這首詞豪邁、大氣,堪稱我大周開國以來第一詞,不知父皇以為其中那句不對?”
柴昊道:“朕從此詞可以看出,王焱非久居人下之輩,就如那黃巢所提反詩,我花開後百花殺!”
柴軒辯不過柴昊,他覺得柴昊已經魔怔,總是會幻想有人要謀逆。
放眼朝堂,你問誰最有可能造反?
難道還有人比老四更有可能?
柴軒拱手道:“父皇,兒臣會派人盯緊王焱,但凡他敢有反骨,必殺之!”
“唉,朕時日無多,等朕撒手人寰,希望你能壓製此獠!”
柴昊歎息。
柴軒道:“父皇乃是天子,吉人天相,怎能將時日無多、撒手人寰這些詞掛在嘴邊!”
“唉,天子之言,不過愚民之說,試問這世間,有誰真能得上天庇佑,老而不死!”
柴昊笑道。
“對了,你小妹,相中了糜業的長子糜巍,朕已經讓禮部擬詔,冊封糜巍為駙馬,擇日成婚!你覺得如何?”
柴昊問道。
柴軒道:“小妹相中了糜巍,這是不是弄錯了?”
“哦,哪裏不對勁?”
柴昊反問。
柴軒皺眉道:“父皇的武德司和東廠,掌管京師的所有風吹草動,難道不清楚糜巍的底細?”
柴昊歎了口氣道:“自然是知道一點,但你小妹,從小聰慧,很有主見,她打定主意,朕也無法幹預。”
柴軒道:“糜巍從小嬌生慣養,年紀輕輕,就是秦淮河上有名的風流公子,要不是仗著靡老將軍的威名,他早就因爭搶花魁而被人打死了!
這樣一個渣滓,小妹嫁給他,能有什麽好日子過?”
“以小妹的手段,婚後將糜巍管的服服帖帖,還不是輕輕鬆鬆。”
柴昊道。
父子二人陷入了沉默。
顯然,對於柴雲溪相中了糜巍這件事,兩人其實都不太滿意。
柴軒這時也想明白了柴昊為什麽不反對。
反而願意促成此事。
靡家是大周將門的中流砥柱,如果能與靡家聯姻,對於柴氏坐穩江山,是有極大助力的。
隻是柴雲溪為何相中了糜巍這個廢物,柴軒百思不得其解。
反觀靡家,對這樁從天而降的喜事,也是受寵若驚。
這些年,糜業一直遠在漢中,疏於對糜巍的教導。
導致糜巍在建康無人約束,肆意妄為。
為此糜業也是頭疼,擔心糜巍就此荒廢。
不曾想,皇帝要將最聰明的公主柴雲溪,下嫁給自己的兒子糜巍。
這讓糜業在成都高興的整日合不攏嘴。
他深知柴雲溪的聰慧,婚後定然可以管住自己那個不成器的兒子。
同時也清楚皇帝的心思。
自古以來,皇室無小事,任何舉動,其中都是蘊含極大的深意。
此次靡家和皇室之間的關係捆綁的更加緊密。
靡家勢必要拚死扞衛皇室。
陳兵二十萬在蜀地邊境的吐蕃,在收到大理向播州進軍的消息後,也是蠢蠢欲動。
吐蕃一直勸說大理,聯合進軍蜀地,共分巴蜀。
但大理不願意,反而選擇向播州下手。
此舉雖然讓吐蕃失望,但也沒有出乎他們的意料。
雖然段太明不是很聰明,可也沒有完全傻的無藥可救。
知道與虎謀皮的結果。
兩家雖然達成了軍事同盟協議,可一旦涉及利益問題,撕破臉皮也就是分分鍾的事情。
沒了大理這把刀,吐蕃對入侵蜀地,也是非常躊躇。
這些年,吐蕃和大周之間,為了劍南諸地,曾經多次爆發戰爭,互有勝負。
但吐蕃最後都是被打退的那一個。
這讓吐蕃人對入侵大周有了心理陰影。
如今吐蕃的統治者,名叫赤德仁讚,尊崇佛教,在境內大力推廣佛教。
與大理、天竺之間,有著相似的精神信仰,這也讓三者間的關係非常緊密。
大理向播州動兵的同一時間,段太明遣使入邏些城,督促赤德仁讚盡快起兵,唿應大理在播州的軍事行動。
但赤德仁讚表麵上答應的好好的,可在暗地裏,仍是命令吐蕃軍隊,暫時按兵不動,觀察形勢。
高元在崖陽關下損兵折將,王焱卻是輕輕鬆鬆的拿下了婁山關。
這讓大理軍隊高層倍感壓力和恥辱。
“進攻!”
高元親冒矢石,站在軍隊中央,指揮軍隊強攻崖陽關。
皇帝限期十日破關,令高元等高層將領寢食難安。
對於高元這些將領而言,其實是不願打仗的。
與漢人將領渴望建功立業的心理不同,大理的將領,更希望安穩度日。
隻是誰讓他們攤上了段太明這樣一位野心勃勃的君主。
大理的將卒愁眉苦臉,將投石車往前推進,利用投石車打擊崖陽關的守軍。
同時利用大象,搬運石磚,拋擲在崖陽關下。
楊敬見到大理軍的做法,背脊發涼。
大理軍見久攻不下,已是狗急跳牆,竟然打算堆石成梯,在崖陽關下壘砌出往上爬的斜坡。
這樣的做法,雖然費時耗力,但對崖陽關來說,卻是致命的。
換做其他軍隊,這樣做無異於愚公移山。
但對擁有七百多頭大象的大理軍來說,可是非常省力。
短短一天功夫,石磚就堆到了崖陽關的一半。
而弓弩對皮糙肉厚,且披甲的戰象來說,很難造成殺傷。
“將軍,這樣下去,最多兩日,賊人就能將磚石堆到我崖陽關平行的高度,如此一來,我軍將很難守住崖陽關!”
播州軍將士們人心惶惶。
楊敬道:“該死的大理軍,欺人太甚!今夜諸將隨我出關,與大理軍決一死戰!”
“諾!”
播州軍將士已被逼入絕境,皆是視死如歸。
而高元采取的是車輪戰,根本不給播州軍休息的時間。
等到楊敬率軍出關決戰,正好落入了大理軍的下懷。
起先楊敬的突然殺出,打了大理軍一個措手不及,正在進攻的大理軍隊,被殺的人仰馬翻,紛紛丟盔棄甲,落荒而逃。
楊敬趁勢大喊:“高元已死,爾等還不速速投降!”
其餘播州軍有樣學樣,喊叫道:“大理軍敗了,大家快逃啊!”
嚇得無數大理將士連甲胄、武器都來不及拿,便屁滾尿流而逃。
正在營帳內歇息的高元,聽聞楊敬殺出,先是驚喜,再是憤怒和驚恐。
擁有十萬戰兵和二十萬輔兵、民夫的大理,被區區一兩萬人的播州軍給打的丟盔棄甲,這不是恥辱嗎!
他身為三軍主將,如果不能力挽狂瀾,擊潰楊敬,奪取崖陽關,段太明必定誅他九族。
在這樣的情況,高元決定誓死迎戰。
一些將領想要勸說高元趕緊逃,但是遭到了高元的拒絕和怒斥。
“陛下是什麽人,諸位應該比我清楚,今日我等打了敗仗,逃迴羊苴咩城,大家還能有活路嗎?”
高元苦口婆心的勸說道。
“那大元帥的意思是?”
眾將被點醒,皆是後怕。
“左右是死,不如跟楊敬拚了,倘若戰死,陛下那邊,也不會為難我們的家人!”
高元道。
“誓死追隨大元帥!”
眾將覺得很有道理,於是紛紛拿起武器,在高元的指揮下,與楊敬展開廝殺。
柴軒斬釘截鐵道。
柴昊盯著柴軒,深深的看了一眼道:“玄宗待安祿山以真心,楊貴妃認他做幹兒子,可安祿山以真心迴報玄宗和楊貴妃了嗎?”
柴軒道:“父皇用安祿山和王焱做對比,是否太武斷了!”
柴昊冷笑道:“自古以來,大奸似忠,馬德忠,你將王焱離京時在船頭所吟誦之詩詞,呈上來!”
“諾!”
馬德忠迅速取來,遞於柴軒。
柴軒皺著眉,將王焱當日吟誦的詩詞看了一遍,頓覺胸腔起伏,好似有股熱血就欲噴薄而出,“父皇,這首詞豪邁、大氣,堪稱我大周開國以來第一詞,不知父皇以為其中那句不對?”
柴昊道:“朕從此詞可以看出,王焱非久居人下之輩,就如那黃巢所提反詩,我花開後百花殺!”
柴軒辯不過柴昊,他覺得柴昊已經魔怔,總是會幻想有人要謀逆。
放眼朝堂,你問誰最有可能造反?
難道還有人比老四更有可能?
柴軒拱手道:“父皇,兒臣會派人盯緊王焱,但凡他敢有反骨,必殺之!”
“唉,朕時日無多,等朕撒手人寰,希望你能壓製此獠!”
柴昊歎息。
柴軒道:“父皇乃是天子,吉人天相,怎能將時日無多、撒手人寰這些詞掛在嘴邊!”
“唉,天子之言,不過愚民之說,試問這世間,有誰真能得上天庇佑,老而不死!”
柴昊笑道。
“對了,你小妹,相中了糜業的長子糜巍,朕已經讓禮部擬詔,冊封糜巍為駙馬,擇日成婚!你覺得如何?”
柴昊問道。
柴軒道:“小妹相中了糜巍,這是不是弄錯了?”
“哦,哪裏不對勁?”
柴昊反問。
柴軒皺眉道:“父皇的武德司和東廠,掌管京師的所有風吹草動,難道不清楚糜巍的底細?”
柴昊歎了口氣道:“自然是知道一點,但你小妹,從小聰慧,很有主見,她打定主意,朕也無法幹預。”
柴軒道:“糜巍從小嬌生慣養,年紀輕輕,就是秦淮河上有名的風流公子,要不是仗著靡老將軍的威名,他早就因爭搶花魁而被人打死了!
這樣一個渣滓,小妹嫁給他,能有什麽好日子過?”
“以小妹的手段,婚後將糜巍管的服服帖帖,還不是輕輕鬆鬆。”
柴昊道。
父子二人陷入了沉默。
顯然,對於柴雲溪相中了糜巍這件事,兩人其實都不太滿意。
柴軒這時也想明白了柴昊為什麽不反對。
反而願意促成此事。
靡家是大周將門的中流砥柱,如果能與靡家聯姻,對於柴氏坐穩江山,是有極大助力的。
隻是柴雲溪為何相中了糜巍這個廢物,柴軒百思不得其解。
反觀靡家,對這樁從天而降的喜事,也是受寵若驚。
這些年,糜業一直遠在漢中,疏於對糜巍的教導。
導致糜巍在建康無人約束,肆意妄為。
為此糜業也是頭疼,擔心糜巍就此荒廢。
不曾想,皇帝要將最聰明的公主柴雲溪,下嫁給自己的兒子糜巍。
這讓糜業在成都高興的整日合不攏嘴。
他深知柴雲溪的聰慧,婚後定然可以管住自己那個不成器的兒子。
同時也清楚皇帝的心思。
自古以來,皇室無小事,任何舉動,其中都是蘊含極大的深意。
此次靡家和皇室之間的關係捆綁的更加緊密。
靡家勢必要拚死扞衛皇室。
陳兵二十萬在蜀地邊境的吐蕃,在收到大理向播州進軍的消息後,也是蠢蠢欲動。
吐蕃一直勸說大理,聯合進軍蜀地,共分巴蜀。
但大理不願意,反而選擇向播州下手。
此舉雖然讓吐蕃失望,但也沒有出乎他們的意料。
雖然段太明不是很聰明,可也沒有完全傻的無藥可救。
知道與虎謀皮的結果。
兩家雖然達成了軍事同盟協議,可一旦涉及利益問題,撕破臉皮也就是分分鍾的事情。
沒了大理這把刀,吐蕃對入侵蜀地,也是非常躊躇。
這些年,吐蕃和大周之間,為了劍南諸地,曾經多次爆發戰爭,互有勝負。
但吐蕃最後都是被打退的那一個。
這讓吐蕃人對入侵大周有了心理陰影。
如今吐蕃的統治者,名叫赤德仁讚,尊崇佛教,在境內大力推廣佛教。
與大理、天竺之間,有著相似的精神信仰,這也讓三者間的關係非常緊密。
大理向播州動兵的同一時間,段太明遣使入邏些城,督促赤德仁讚盡快起兵,唿應大理在播州的軍事行動。
但赤德仁讚表麵上答應的好好的,可在暗地裏,仍是命令吐蕃軍隊,暫時按兵不動,觀察形勢。
高元在崖陽關下損兵折將,王焱卻是輕輕鬆鬆的拿下了婁山關。
這讓大理軍隊高層倍感壓力和恥辱。
“進攻!”
高元親冒矢石,站在軍隊中央,指揮軍隊強攻崖陽關。
皇帝限期十日破關,令高元等高層將領寢食難安。
對於高元這些將領而言,其實是不願打仗的。
與漢人將領渴望建功立業的心理不同,大理的將領,更希望安穩度日。
隻是誰讓他們攤上了段太明這樣一位野心勃勃的君主。
大理的將卒愁眉苦臉,將投石車往前推進,利用投石車打擊崖陽關的守軍。
同時利用大象,搬運石磚,拋擲在崖陽關下。
楊敬見到大理軍的做法,背脊發涼。
大理軍見久攻不下,已是狗急跳牆,竟然打算堆石成梯,在崖陽關下壘砌出往上爬的斜坡。
這樣的做法,雖然費時耗力,但對崖陽關來說,卻是致命的。
換做其他軍隊,這樣做無異於愚公移山。
但對擁有七百多頭大象的大理軍來說,可是非常省力。
短短一天功夫,石磚就堆到了崖陽關的一半。
而弓弩對皮糙肉厚,且披甲的戰象來說,很難造成殺傷。
“將軍,這樣下去,最多兩日,賊人就能將磚石堆到我崖陽關平行的高度,如此一來,我軍將很難守住崖陽關!”
播州軍將士們人心惶惶。
楊敬道:“該死的大理軍,欺人太甚!今夜諸將隨我出關,與大理軍決一死戰!”
“諾!”
播州軍將士已被逼入絕境,皆是視死如歸。
而高元采取的是車輪戰,根本不給播州軍休息的時間。
等到楊敬率軍出關決戰,正好落入了大理軍的下懷。
起先楊敬的突然殺出,打了大理軍一個措手不及,正在進攻的大理軍隊,被殺的人仰馬翻,紛紛丟盔棄甲,落荒而逃。
楊敬趁勢大喊:“高元已死,爾等還不速速投降!”
其餘播州軍有樣學樣,喊叫道:“大理軍敗了,大家快逃啊!”
嚇得無數大理將士連甲胄、武器都來不及拿,便屁滾尿流而逃。
正在營帳內歇息的高元,聽聞楊敬殺出,先是驚喜,再是憤怒和驚恐。
擁有十萬戰兵和二十萬輔兵、民夫的大理,被區區一兩萬人的播州軍給打的丟盔棄甲,這不是恥辱嗎!
他身為三軍主將,如果不能力挽狂瀾,擊潰楊敬,奪取崖陽關,段太明必定誅他九族。
在這樣的情況,高元決定誓死迎戰。
一些將領想要勸說高元趕緊逃,但是遭到了高元的拒絕和怒斥。
“陛下是什麽人,諸位應該比我清楚,今日我等打了敗仗,逃迴羊苴咩城,大家還能有活路嗎?”
高元苦口婆心的勸說道。
“那大元帥的意思是?”
眾將被點醒,皆是後怕。
“左右是死,不如跟楊敬拚了,倘若戰死,陛下那邊,也不會為難我們的家人!”
高元道。
“誓死追隨大元帥!”
眾將覺得很有道理,於是紛紛拿起武器,在高元的指揮下,與楊敬展開廝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