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產力低下的封建社會,人口是第一生產力。
沒有足夠的百姓繳納賦稅,哪來錢糧供養軍隊和政府。
又哪來兵源補充軍隊?
哪來奴仆,為統治者當牛做馬?
大周和金國也因此展開了一場激烈的人口爭奪戰。
完顏匈命蚩虎率領血修羅,火速南下,攔截南遷的百姓。
若是能帶迴來最好,帶不迴來,就地斬殺。
當周軍發現韃子的騎兵在幹擾他們的行動時,也是大吃一驚,急忙將這一情況朝上級稟報。
柴昊聞言,當即勃然大怒,派人告訴何敬之,立即終止議和,作為對完顏匈的警告。
同時將僅剩的兩千多驍騎軍,交由史國柱統率,反擊韃子騎兵。
而王焱那邊,也收到了韃子騎兵出沒的消息,當即組織騎卒截殺這些韃子。
如今王焱麾下,也有七八百騎卒。
這都是擊潰金軍收獲的戰果。
雖說沒有褚和尚的騎卒驍勇,但也是一支難得的機動力量。
另一邊,在壽春的完顏慶,是悲喜交加。
悲的是世子的頭銜終究還是讓弟弟完顏嘉得去了。
喜得是完顏嘉成人質了。
往後再也沒人可以阻擋他在南院的腳步了。
等到完顏匈薨了,隻要他完顏慶把握好時機,這宋王的位子,還不是手到擒來。
隻是,完顏匈將十數萬大軍都給賠了個底朝天。
就算他將來接任了宋王,想要恢複國力,擺在他眼前的,也是一條極為漫長且艱巨的道路啊。
而眼下,他所能做的便是,將壽春百姓都給遷走。
壽春與蔡州人口基數相當,如果說有什麽差距,那就是蔡州要比壽春更富裕一些。
可拋開貧富不論,一旦百姓全都遷徙光了,隻剩一座空城,想要重新經營起來,沒有數年乃至十數年的光景,那是想都別想。
金軍這邊動員百姓往潁州、淮南一帶遷徙,那邊的嶽羽和趙忠就接到了稟報。
事實上,這段時間,嶽羽和趙忠,一直都在密切關注壽春城內的金軍動向。
自從王焱大破完顏匈的輝煌戰績傳開後,兩淮戰場的風向就出現了一百八十度大轉彎。
那些暗中和韃子眉來眼去的豪強、大族,全都換了一副嘴臉,主動捐錢捐糧,為周軍提供幫助。
更有不少豪強大族,幹脆將族中的青年子弟派出來,參加軍隊,要為大周效忠。
那些蟊賊土匪,也是棄暗投明,再也不敢胡作非為。
一時間,兩淮諸州政通人和,河清海晏。
這讓總覽兩淮軍政的趙忠,喜笑顏開,第一次覺得順風仗是這麽好打的。
為了報壽春失守之仇,嶽羽親率數百騎兵,奔襲壽春通往潁州、淮南的道路。
阻止壽春百姓北遷。
完顏慶得知周軍阻截,立刻遣軍予以痛擊。
但嶽羽極為靈活,見到韃子騎兵包抄,便立刻率部撤走。
一時間,雙方你來我往,都在極力阻止對方遷徙人口,同時也在抓緊將百姓送到安全區。
柴昊和完顏匈誰都不肯讓步,議和也因此陷入了擱置。
然而雙方此時誰都耗不起。
時間一眨眼就來到了九月,每日的人嚼馬咽所耗甚巨。
柴軒頻頻催促柴昊,盡快完成議和,他這邊實在要撐不住了。
完顏匈的情況更糟。
因為他強征各地民夫,導致即將到來的秋收沒有足夠的人手進行收割。
很多田地的稻穀因為無人打理,出現荒蕪、凋零。
崔壽告訴完顏匈,必須趕緊議和,然後讓民夫和士兵返鄉,進行秋收。
這讓完顏匈十分頭痛。
他征募的輔兵、民夫,死傷無數,如今身體健全,還能返鄉幹活的,已是寥寥無幾。
崔壽早知這個結果。
他也隻是變相的催促完顏匈放下那點可憐的自尊和驕傲,抓緊議和。
因為南院的府庫,真的見底了。
便是耗子來了也要抹淚走的那種。
並且,這段時間雙方都在抓緊遷人,如今還沒有被遷走的,已所剩不多。
繼續因此事僵持,實在不明智。
作為議和的兩方代表,何敬之與張有亮,在簡單的互相試探後,便坐到了一起。
開始商討議和的具體事宜。
而眼下,大周因為打贏了關鍵一仗,麵對金人,處於絕對的上風。
因此,韓愚、糜業等鷹派將領,以及朝中官員,都嚷嚷著要最大程度逼迫完顏匈低頭服軟。
在永安帝時期,甚至更久遠的元康帝,大周對金人,年年進貢,俗稱歲幣。
永安帝為了偏安一隅,更是向金人稱臣。
這在韓愚、糜業等老一派將領眼中,實乃奇恥大辱。
如今,他們也要讓金人嚐嚐被羞辱的滋味。
柴昊自然也想看到完顏匈對自己俯首稱臣的場景。
於是命何敬之在談判桌上擺出強硬姿態,一定要讓完顏匈低頭服軟。
但完顏匈哪會輕易低頭,尤其是聽到周廷要他每年進貢歲幣,更是放聲大笑,斥責柴昊倒反天罡。
作為談判大臣的何敬之,也覺得柴昊的要求實在離譜。
目前隻是打贏了一仗,又不是抄了人家的後路,哪能咄咄逼人。
談判因此又陷入了僵持局麵。
就在完顏匈都快鬆口答應每年給周廷十萬兩歲幣意思意思的時候,柴昊鬆口了,表示可以不要歲幣,但雙方互市必須由大周主導。
論做生意,目前北地還沒有一個規模能與宇大、縱橫等相提並論的商會。
雙方互市的結果,必然是大周獲利。
完顏匈也想從南土獲取北地沒有的緊俏物資,但他也知道自己即便想主導互市的控製權,最後還是爭不過南土商會。
索性將互市的主導權讓給周人,結束這令人窒息的談判。
而談判的最後,何敬之提出用蔡州換取壽春。
這是完顏匈意料之中的事情,因此並不意外,很爽快的答應了周人的條件。
在十月底,雙方約定壽春歸周國所有,蔡州還於金國,自此罷兵止戈,結為友邦。
議和正式結束。
王焱也收到了柴昊的旨意,率部從蔡州撤出,返迴鄧州。
三日後,抵達鄧州,受到了柴昊的隆重接待。
當著文武百官的麵,柴昊宣布了對王焱的封賞,拔為兵部侍郎,賜千金,良田萬頃。
王焱早就知道了自己的封賞,所以並不意外。
謝主隆恩後,便輪到了靡陽等人。
靡陽被拔為摧鋒軍都統,赴廣州上任。
魯順、羅橫、丁峰等人,全部再升一級,拔為統製、營指揮使。
僅有少部分人仍在禁軍任職,大多數人都被派往全國各地任職。
這讓諸將依依不舍。
都是同生入死的兄弟,如今天各一方,昔日縱有諸多摩擦,如今也都煙消雲散。
大周在取得絕對勝利的情況下,與金人簽訂盟約,也遭到了無數人的詬病和非議。
因盟約在蔡州以北的新蔡簽訂,史稱新蔡之盟。
沒有足夠的百姓繳納賦稅,哪來錢糧供養軍隊和政府。
又哪來兵源補充軍隊?
哪來奴仆,為統治者當牛做馬?
大周和金國也因此展開了一場激烈的人口爭奪戰。
完顏匈命蚩虎率領血修羅,火速南下,攔截南遷的百姓。
若是能帶迴來最好,帶不迴來,就地斬殺。
當周軍發現韃子的騎兵在幹擾他們的行動時,也是大吃一驚,急忙將這一情況朝上級稟報。
柴昊聞言,當即勃然大怒,派人告訴何敬之,立即終止議和,作為對完顏匈的警告。
同時將僅剩的兩千多驍騎軍,交由史國柱統率,反擊韃子騎兵。
而王焱那邊,也收到了韃子騎兵出沒的消息,當即組織騎卒截殺這些韃子。
如今王焱麾下,也有七八百騎卒。
這都是擊潰金軍收獲的戰果。
雖說沒有褚和尚的騎卒驍勇,但也是一支難得的機動力量。
另一邊,在壽春的完顏慶,是悲喜交加。
悲的是世子的頭銜終究還是讓弟弟完顏嘉得去了。
喜得是完顏嘉成人質了。
往後再也沒人可以阻擋他在南院的腳步了。
等到完顏匈薨了,隻要他完顏慶把握好時機,這宋王的位子,還不是手到擒來。
隻是,完顏匈將十數萬大軍都給賠了個底朝天。
就算他將來接任了宋王,想要恢複國力,擺在他眼前的,也是一條極為漫長且艱巨的道路啊。
而眼下,他所能做的便是,將壽春百姓都給遷走。
壽春與蔡州人口基數相當,如果說有什麽差距,那就是蔡州要比壽春更富裕一些。
可拋開貧富不論,一旦百姓全都遷徙光了,隻剩一座空城,想要重新經營起來,沒有數年乃至十數年的光景,那是想都別想。
金軍這邊動員百姓往潁州、淮南一帶遷徙,那邊的嶽羽和趙忠就接到了稟報。
事實上,這段時間,嶽羽和趙忠,一直都在密切關注壽春城內的金軍動向。
自從王焱大破完顏匈的輝煌戰績傳開後,兩淮戰場的風向就出現了一百八十度大轉彎。
那些暗中和韃子眉來眼去的豪強、大族,全都換了一副嘴臉,主動捐錢捐糧,為周軍提供幫助。
更有不少豪強大族,幹脆將族中的青年子弟派出來,參加軍隊,要為大周效忠。
那些蟊賊土匪,也是棄暗投明,再也不敢胡作非為。
一時間,兩淮諸州政通人和,河清海晏。
這讓總覽兩淮軍政的趙忠,喜笑顏開,第一次覺得順風仗是這麽好打的。
為了報壽春失守之仇,嶽羽親率數百騎兵,奔襲壽春通往潁州、淮南的道路。
阻止壽春百姓北遷。
完顏慶得知周軍阻截,立刻遣軍予以痛擊。
但嶽羽極為靈活,見到韃子騎兵包抄,便立刻率部撤走。
一時間,雙方你來我往,都在極力阻止對方遷徙人口,同時也在抓緊將百姓送到安全區。
柴昊和完顏匈誰都不肯讓步,議和也因此陷入了擱置。
然而雙方此時誰都耗不起。
時間一眨眼就來到了九月,每日的人嚼馬咽所耗甚巨。
柴軒頻頻催促柴昊,盡快完成議和,他這邊實在要撐不住了。
完顏匈的情況更糟。
因為他強征各地民夫,導致即將到來的秋收沒有足夠的人手進行收割。
很多田地的稻穀因為無人打理,出現荒蕪、凋零。
崔壽告訴完顏匈,必須趕緊議和,然後讓民夫和士兵返鄉,進行秋收。
這讓完顏匈十分頭痛。
他征募的輔兵、民夫,死傷無數,如今身體健全,還能返鄉幹活的,已是寥寥無幾。
崔壽早知這個結果。
他也隻是變相的催促完顏匈放下那點可憐的自尊和驕傲,抓緊議和。
因為南院的府庫,真的見底了。
便是耗子來了也要抹淚走的那種。
並且,這段時間雙方都在抓緊遷人,如今還沒有被遷走的,已所剩不多。
繼續因此事僵持,實在不明智。
作為議和的兩方代表,何敬之與張有亮,在簡單的互相試探後,便坐到了一起。
開始商討議和的具體事宜。
而眼下,大周因為打贏了關鍵一仗,麵對金人,處於絕對的上風。
因此,韓愚、糜業等鷹派將領,以及朝中官員,都嚷嚷著要最大程度逼迫完顏匈低頭服軟。
在永安帝時期,甚至更久遠的元康帝,大周對金人,年年進貢,俗稱歲幣。
永安帝為了偏安一隅,更是向金人稱臣。
這在韓愚、糜業等老一派將領眼中,實乃奇恥大辱。
如今,他們也要讓金人嚐嚐被羞辱的滋味。
柴昊自然也想看到完顏匈對自己俯首稱臣的場景。
於是命何敬之在談判桌上擺出強硬姿態,一定要讓完顏匈低頭服軟。
但完顏匈哪會輕易低頭,尤其是聽到周廷要他每年進貢歲幣,更是放聲大笑,斥責柴昊倒反天罡。
作為談判大臣的何敬之,也覺得柴昊的要求實在離譜。
目前隻是打贏了一仗,又不是抄了人家的後路,哪能咄咄逼人。
談判因此又陷入了僵持局麵。
就在完顏匈都快鬆口答應每年給周廷十萬兩歲幣意思意思的時候,柴昊鬆口了,表示可以不要歲幣,但雙方互市必須由大周主導。
論做生意,目前北地還沒有一個規模能與宇大、縱橫等相提並論的商會。
雙方互市的結果,必然是大周獲利。
完顏匈也想從南土獲取北地沒有的緊俏物資,但他也知道自己即便想主導互市的控製權,最後還是爭不過南土商會。
索性將互市的主導權讓給周人,結束這令人窒息的談判。
而談判的最後,何敬之提出用蔡州換取壽春。
這是完顏匈意料之中的事情,因此並不意外,很爽快的答應了周人的條件。
在十月底,雙方約定壽春歸周國所有,蔡州還於金國,自此罷兵止戈,結為友邦。
議和正式結束。
王焱也收到了柴昊的旨意,率部從蔡州撤出,返迴鄧州。
三日後,抵達鄧州,受到了柴昊的隆重接待。
當著文武百官的麵,柴昊宣布了對王焱的封賞,拔為兵部侍郎,賜千金,良田萬頃。
王焱早就知道了自己的封賞,所以並不意外。
謝主隆恩後,便輪到了靡陽等人。
靡陽被拔為摧鋒軍都統,赴廣州上任。
魯順、羅橫、丁峰等人,全部再升一級,拔為統製、營指揮使。
僅有少部分人仍在禁軍任職,大多數人都被派往全國各地任職。
這讓諸將依依不舍。
都是同生入死的兄弟,如今天各一方,昔日縱有諸多摩擦,如今也都煙消雲散。
大周在取得絕對勝利的情況下,與金人簽訂盟約,也遭到了無數人的詬病和非議。
因盟約在蔡州以北的新蔡簽訂,史稱新蔡之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