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曙光之眼!
我,港島現金王,開局收割島國! 作者:明天不吃肉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當然可以!”謝爾蓋很確定道。
“紅星擾頻風暴係統的研發方向就是與衛星監測技術的融合。”
“通過與聯盟衛星網絡建立的數據鏈路,衛星能實時提供敵方電子設備位置信息。”
“係統接收後自動調整幹擾參數,對目標精準幹擾。”謝爾蓋教授走到控製台,操作電腦向林耀東展示係統與衛星聯動的演示。
屏幕上模擬的戰場地圖顯示多個敵方目標位置,隨著衛星數據更新,“紅星擾頻風暴係統”迅速響應,調整幹擾頻率和功率,準確指向目標。
“猶如給幹擾裝置裝上千裏眼,能精準打擊敵人。”教授形象比喻。
“實戰中,這種融合優勢顯著。”
“當聯盟軍隊在邊境麵臨敵方威脅,衛星提前發現敵方軍事部署和調動,將信息傳至‘紅星擾頻風暴係統’。”
“係統即刻啟動,幹擾敵方雷達和通信,給出錯誤信息,使敵方無法掌握聯盟軍隊動向。”
“同時,聯盟軍隊借機調整作戰部署,發動突然襲擊,占據戰場主動。”
聞言,林耀東眉頭不禁蹙起,功能是很強。
不應該說很強,應該說非常牛!
可他要的不是戰爭啊!
他要的是幹擾通信信號,不是幹擾敵方雷達。
“能不能幹擾敵方信號源?比如通信雷達?”
聞言,謝爾蓋想了想,隨後搖了搖頭:“林大將,我們現在的研究方向隻有雷達信號,是向下發射的頻率波。”
“衛星接收地麵的信號,然後經過處理,向下傳遞改變後的頻率。”
“如果接收空中的信號源,那隻能進入外太空才能收集內太空的信號,並且,信號會極度不穩定。”
“成本太高,而且對於迴收衛星難度太大,以現在的技術難以做到。”
聞言,林耀東隻能作罷:“那反輻射導彈呢?能不能抵禦?”
既然是研發方向是戰爭,那就從戰爭的方麵思考。
“可以的,林大將!”謝爾蓋再次點頭。
“我很嚴謹的確定,紅星擾頻風暴係統是現今這個時代最先進的電子戰技術,沒有之一。”
“任何反輻射導彈都逃不過紅星擾頻風暴係統的監測。”
“隻要發現反輻射導彈我們就可以發射與目標雷達信號相似但帶有錯誤信息的信號,誤導反輻射導彈偏離目標。”
聞言,林耀東詫異的看向謝爾蓋:“如果是常規導彈呢?”
“能不能製造虛假信號,引導飛往我們想要它抵達的目標進行打擊?”
“應該可以!”謝爾蓋眼睛一亮,又激動了。
“不過這需要進行大量實驗。”謝爾蓋一邊說著,一邊取出紙筆開始記錄起來。
林耀東打眼一看,鬼畫符,完全看不懂。
“當紅星擾頻風暴係統檢測到導彈信號,提前發布和攻擊頻率相似的虛假信號源來引導導彈偏離原有軌跡是可行的。”謝爾蓋一邊寫著,一邊迴答林耀東的問題。
“利用虛假信號源引導導彈偏離原有軌跡的技術在20世紀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就開始出現雛形。”
“在‘大黃蜂’計劃中,大英人試驗的brakemine雷達波束騎乘防空導彈采用了波束騎乘方案,這是早期利用目標跟蹤雷達波束充當製導波束將導彈引導至目標的嚐試,也是最早的利用類似原理引導導彈的實踐。”
“而較為成熟的幹擾技術在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開始逐步應用,當時電子技術的發展使得產生和發射虛假信號源成為可能,主要應用於對抗雷達製導導彈和幹擾敵方雷達係統等方麵。”
“但是,這隻是理論中。”克留科夫笑著從林耀東身後解釋道。
“去年,米國在以色列部署的“愛國者”地空導彈係統進行了首枚箭-1型反導導彈的試射,並未成功進行目標攔截。”
“但是,他們不能,我們不一定不行,因為紅星擾頻風暴係統是現今最先進的係統。”
“接下來的時間隻要進行重複模擬實驗,一定可以!”謝爾蓋說出這句話時,充滿自信。
“麻煩謝爾蓋教授了。”林耀東笑著點點頭。
“繼續完善一下係統,裝備到我的十五架白天鵝上。”
“再升級一下反輻射導彈,爭取做到影響周圍100米以上。”
聯盟的反輻射導彈影響範圍隻有20米左右,上次能夠造成那麽好的效果,是因為突然出現的電子幹擾將他們打懵了。
換句話說,如果之前提前有準備,林耀東就算能贏,也不會贏得這麽瀟灑。
而且反輻射導彈內部裝有戰鬥部內裝66千克高能炸藥,預製破片在炸藥爆炸時能形成塊以上的破片。
林耀東要的是碾壓效果,所以並沒有裝填高能炸藥!
這才是最恐怖的地方!
“好的,林大將!”謝爾蓋立馬答應下來。
“對了,‘曙光之眼’進程如何了?”
聞言,謝爾蓋看向一位年輕的女科學家。
女科學家連忙熱情地介紹道:“林先生,我是普魯士柏林量子科技研究中心的艾米莉。”
林耀東點點頭,和艾米莉握了握手。
“‘曙光之眼高分辨率偵察衛星係統’已經研發成功。”
隨著艾米莉一頓操作,在實驗室的大屏幕上,展示著一幅清晰的衛星圖像。
艾米莉指著屏幕說:“這就是我們的‘曙光之眼’拍攝的畫麵。”
“它采用了最先進的光學成像技術和電子掃描技術,能夠拍攝到地麵上車輛牌照大小的物體,分辨率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曙光之眼高分辨率偵察衛星係統由多顆衛星組成,它們在不同的軌道上運行,相互配合,實現了對全球範圍內的實時監測。”
“衛星上搭載的光學相機采用了大口徑的鏡頭和高靈敏度的感光元件,能夠捕捉到極其微弱的光線。”
“即使在夜晚,也能通過紅外成像技術清晰地拍攝到地麵目標。”
“我們還在衛星上集成了先進的圖像處理算法。”
“衛星拍攝到的圖像會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和分析,將有用的信息提取出來,然後通過高速數據鏈路傳輸迴地麵。”
艾米莉伸手指了指實驗室的一個角落,角落裏擺放著一排巨大的服務器:“它們負責接收和處理衛星傳來的數據。”
“這些服務器采用了並行計算技術,能夠在短時間內處理海量的數據,確保信息的及時傳遞。”
“曙光之眼與軍事指揮係統有著緊密的聯係。”
“一旦衛星監測到重要的情報信息,比如敵方軍事設施的調動、導彈發射準備等情況,會立即通過穩定的通信鏈路傳輸到指揮中心。”
“很不錯!”林耀東看著屏幕中大約能有40萬像素的畫質,很是滿意。
最起碼,下次不用再看圖猜地方了。
“我會再批兩筆額外的科研經費,一筆加大研發力度。”
“一筆算是你們的獎勵!”
“再加再勵!”
聽到林耀東的話,一眾科學家紛紛笑了。
“我在給你們一個課題,光刻機,如果誰能研發出350納米,我個人獎勵1億盧布!”
“如果能研發出250納米、180納米、150納米、130納米、90納米、65納米,每上升一個規格,我獎勵2億美元!”
“光刻機?我們需要聯盟的厄爾布魯士-3-1超級計算機輔助。”謝爾蓋想了想,提出申請。
“可以!”厄爾布魯士-3-1超級計算機在1990年10月完成測試。
其峰值處理速度約為每秒5.6億次數學運算,與米國和島國的一些中型超級計算機性能相當。
“叮鈴!”就在這時,林耀東的電話響了起來。
“社長………”是櫻子準備動手了?
“紅星擾頻風暴係統的研發方向就是與衛星監測技術的融合。”
“通過與聯盟衛星網絡建立的數據鏈路,衛星能實時提供敵方電子設備位置信息。”
“係統接收後自動調整幹擾參數,對目標精準幹擾。”謝爾蓋教授走到控製台,操作電腦向林耀東展示係統與衛星聯動的演示。
屏幕上模擬的戰場地圖顯示多個敵方目標位置,隨著衛星數據更新,“紅星擾頻風暴係統”迅速響應,調整幹擾頻率和功率,準確指向目標。
“猶如給幹擾裝置裝上千裏眼,能精準打擊敵人。”教授形象比喻。
“實戰中,這種融合優勢顯著。”
“當聯盟軍隊在邊境麵臨敵方威脅,衛星提前發現敵方軍事部署和調動,將信息傳至‘紅星擾頻風暴係統’。”
“係統即刻啟動,幹擾敵方雷達和通信,給出錯誤信息,使敵方無法掌握聯盟軍隊動向。”
“同時,聯盟軍隊借機調整作戰部署,發動突然襲擊,占據戰場主動。”
聞言,林耀東眉頭不禁蹙起,功能是很強。
不應該說很強,應該說非常牛!
可他要的不是戰爭啊!
他要的是幹擾通信信號,不是幹擾敵方雷達。
“能不能幹擾敵方信號源?比如通信雷達?”
聞言,謝爾蓋想了想,隨後搖了搖頭:“林大將,我們現在的研究方向隻有雷達信號,是向下發射的頻率波。”
“衛星接收地麵的信號,然後經過處理,向下傳遞改變後的頻率。”
“如果接收空中的信號源,那隻能進入外太空才能收集內太空的信號,並且,信號會極度不穩定。”
“成本太高,而且對於迴收衛星難度太大,以現在的技術難以做到。”
聞言,林耀東隻能作罷:“那反輻射導彈呢?能不能抵禦?”
既然是研發方向是戰爭,那就從戰爭的方麵思考。
“可以的,林大將!”謝爾蓋再次點頭。
“我很嚴謹的確定,紅星擾頻風暴係統是現今這個時代最先進的電子戰技術,沒有之一。”
“任何反輻射導彈都逃不過紅星擾頻風暴係統的監測。”
“隻要發現反輻射導彈我們就可以發射與目標雷達信號相似但帶有錯誤信息的信號,誤導反輻射導彈偏離目標。”
聞言,林耀東詫異的看向謝爾蓋:“如果是常規導彈呢?”
“能不能製造虛假信號,引導飛往我們想要它抵達的目標進行打擊?”
“應該可以!”謝爾蓋眼睛一亮,又激動了。
“不過這需要進行大量實驗。”謝爾蓋一邊說著,一邊取出紙筆開始記錄起來。
林耀東打眼一看,鬼畫符,完全看不懂。
“當紅星擾頻風暴係統檢測到導彈信號,提前發布和攻擊頻率相似的虛假信號源來引導導彈偏離原有軌跡是可行的。”謝爾蓋一邊寫著,一邊迴答林耀東的問題。
“利用虛假信號源引導導彈偏離原有軌跡的技術在20世紀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就開始出現雛形。”
“在‘大黃蜂’計劃中,大英人試驗的brakemine雷達波束騎乘防空導彈采用了波束騎乘方案,這是早期利用目標跟蹤雷達波束充當製導波束將導彈引導至目標的嚐試,也是最早的利用類似原理引導導彈的實踐。”
“而較為成熟的幹擾技術在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開始逐步應用,當時電子技術的發展使得產生和發射虛假信號源成為可能,主要應用於對抗雷達製導導彈和幹擾敵方雷達係統等方麵。”
“但是,這隻是理論中。”克留科夫笑著從林耀東身後解釋道。
“去年,米國在以色列部署的“愛國者”地空導彈係統進行了首枚箭-1型反導導彈的試射,並未成功進行目標攔截。”
“但是,他們不能,我們不一定不行,因為紅星擾頻風暴係統是現今最先進的係統。”
“接下來的時間隻要進行重複模擬實驗,一定可以!”謝爾蓋說出這句話時,充滿自信。
“麻煩謝爾蓋教授了。”林耀東笑著點點頭。
“繼續完善一下係統,裝備到我的十五架白天鵝上。”
“再升級一下反輻射導彈,爭取做到影響周圍100米以上。”
聯盟的反輻射導彈影響範圍隻有20米左右,上次能夠造成那麽好的效果,是因為突然出現的電子幹擾將他們打懵了。
換句話說,如果之前提前有準備,林耀東就算能贏,也不會贏得這麽瀟灑。
而且反輻射導彈內部裝有戰鬥部內裝66千克高能炸藥,預製破片在炸藥爆炸時能形成塊以上的破片。
林耀東要的是碾壓效果,所以並沒有裝填高能炸藥!
這才是最恐怖的地方!
“好的,林大將!”謝爾蓋立馬答應下來。
“對了,‘曙光之眼’進程如何了?”
聞言,謝爾蓋看向一位年輕的女科學家。
女科學家連忙熱情地介紹道:“林先生,我是普魯士柏林量子科技研究中心的艾米莉。”
林耀東點點頭,和艾米莉握了握手。
“‘曙光之眼高分辨率偵察衛星係統’已經研發成功。”
隨著艾米莉一頓操作,在實驗室的大屏幕上,展示著一幅清晰的衛星圖像。
艾米莉指著屏幕說:“這就是我們的‘曙光之眼’拍攝的畫麵。”
“它采用了最先進的光學成像技術和電子掃描技術,能夠拍攝到地麵上車輛牌照大小的物體,分辨率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曙光之眼高分辨率偵察衛星係統由多顆衛星組成,它們在不同的軌道上運行,相互配合,實現了對全球範圍內的實時監測。”
“衛星上搭載的光學相機采用了大口徑的鏡頭和高靈敏度的感光元件,能夠捕捉到極其微弱的光線。”
“即使在夜晚,也能通過紅外成像技術清晰地拍攝到地麵目標。”
“我們還在衛星上集成了先進的圖像處理算法。”
“衛星拍攝到的圖像會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和分析,將有用的信息提取出來,然後通過高速數據鏈路傳輸迴地麵。”
艾米莉伸手指了指實驗室的一個角落,角落裏擺放著一排巨大的服務器:“它們負責接收和處理衛星傳來的數據。”
“這些服務器采用了並行計算技術,能夠在短時間內處理海量的數據,確保信息的及時傳遞。”
“曙光之眼與軍事指揮係統有著緊密的聯係。”
“一旦衛星監測到重要的情報信息,比如敵方軍事設施的調動、導彈發射準備等情況,會立即通過穩定的通信鏈路傳輸到指揮中心。”
“很不錯!”林耀東看著屏幕中大約能有40萬像素的畫質,很是滿意。
最起碼,下次不用再看圖猜地方了。
“我會再批兩筆額外的科研經費,一筆加大研發力度。”
“一筆算是你們的獎勵!”
“再加再勵!”
聽到林耀東的話,一眾科學家紛紛笑了。
“我在給你們一個課題,光刻機,如果誰能研發出350納米,我個人獎勵1億盧布!”
“如果能研發出250納米、180納米、150納米、130納米、90納米、65納米,每上升一個規格,我獎勵2億美元!”
“光刻機?我們需要聯盟的厄爾布魯士-3-1超級計算機輔助。”謝爾蓋想了想,提出申請。
“可以!”厄爾布魯士-3-1超級計算機在1990年10月完成測試。
其峰值處理速度約為每秒5.6億次數學運算,與米國和島國的一些中型超級計算機性能相當。
“叮鈴!”就在這時,林耀東的電話響了起來。
“社長………”是櫻子準備動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