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發兵。


    攻伐章程早已定下。


    封侯之功,愈發的難以獲取。


    張繡想要加封,其他人何嚐不是想要奪封侯之功。


    荊州。


    南郡境內,百舸爭流。


    大量的軍甲戰備,輜重糧草被運輸至輜重營壘之內。


    船塢渡口之處。


    夏侯惇凝望從遠處駛來的車輿,整理了一下甲胄,下令道:“甘寧,你且領軍看著這些人將輜重歸營,某要去迎接陛下。”


    “諾。”


    甘寧嘴角微微一抽。


    潘鳳望著遠去的身影,幽怨道:“這廝,明明自己有部卒,為何要讓我等來監察這些外邦人運輸輜重。”


    “他們在駐防。”


    “僅監軍而已,又不用我們自己搬。”


    劉政磕著炒苴麻,淡淡道:“再說了,元讓將軍還給賞我們二斤炒苴麻,這可是妙才將軍從雍州帶來的吃食。”


    “你們快看,他還是個外邦王。”


    段日陸眷蹲在渡口,指著背了一袋炒豆艱難前行之人。


    “外邦之王?”


    甘寧,潘鳳,劉政頓時來了興趣。


    天子南下至營,他們是罪軍,沒有前去迎接的資格,隻能在此處打發時間了,若不然也不會被夏侯惇拉來行監軍之事。


    “身毒的。”


    “叫什麽阿難敵。”


    段日陸眷吐出苴麻殼,淡淡道:“笈多臣國攻破象城,便把他劁了送來大漢挖溝渠,恰好此次安排在荊州了。”


    “哦?”


    “你怎麽知曉?”


    甘寧杵著定業刀疑惑道。


    段日陸眷解釋道:“我們要入益州,總得打探一下何人運輸輜重,所以便聽到此人的過往。”


    “原來如此。”


    潘鳳,劉政恍然大悟。


    唯獨,甘寧意味深長的瞥了一眼。


    段日陸眷果然不可不防,竟然都開始關注輜重運輸的情況,絕對有篡奪他這個大漢罪軍之將位置的想法。


    隻是,自己又因何沒有去想這些事情?


    想到此處,連甘寧自己都不由苦笑一聲。


    大漢罪軍,也要爭功啊,若不然他們這些作為上位之人,遲早被人踩下去。


    四人交談之際。


    襄陽大營,轅門之處。


    劉牧踩著馬凳,走下六馬車輿。


    從陳郡匯合而來的許褚按刀行於左側,而祝融則是行於右側。


    “陛下萬年。”


    “大漢萬年。”


    早就匯聚於襄陽的文武盡皆作揖而拜。


    左右列陣的將卒,更是奉武揚戈,眼眸中滿是熾熱之情。


    如今,劉牧貴為天子,少行衝鋒陷陣之事,但他們有不少人,曾見過攜纛入陣之景。


    在他們心中,論天下驍勇者,無人能出天子其右。


    “免了。”


    “行軍打仗,勿拘泥於俗禮。”


    劉牧提著衣袍,淡笑道:“荊州各軍的輜重可備齊?”


    “陛下。”


    夏侯惇連忙出列,恭敬道:“西府軍第四軍團的輜重已經備齊,介士,護商,建武還差三個月的糧草,預計十一月中旬便可運輸至荊州,並且分配輜重從卒。”


    “可。”


    劉牧走向帥帳,側目道:“杜卿,瀛州風景如何?”


    “大漢之地,風景自是極好。”


    杜景不卑不亢道:“待天下靖平,陛下統禦四海,令八荒賓服,便可巡大漢各州之景,登泰山而祭!”


    “朕怕是沒閑暇之時。”


    劉牧搖頭失笑一聲。


    為天子者,躬耕天下以為先。


    如今的他,與曾經的劉宏沒什麽區別,皆是一宮之主而已,鮮能巡天下各州。


    “天下終有長平之時。”


    賈詡笑勸道:“陛下還需巡視各州,體恤百姓之情,方可知大漢興否!”


    “怎的?”


    “一個個如此說話?”


    劉牧邁入帥帳之內,淡淡道:“可是有什麽不決之事?”


    頃刻。


    帳中寂靜無聲。


    隻餘下眾文武一陣陣唿吸聲。


    劉牧掀袍入座,目光落在李宣的身上。


    文武有親疏,一些秘事不能啟奏,有僭越之嫌。


    但是,監州尉是他的耳目,更是監察天下的利刃,豈能遮掩大事。


    “陛下。”


    李宣深吸了口氣,從左側案幾上抽出一份帛書呈上,恭敬道:“昨日,長沙郡來人,奉送帛書名刺!”


    “益陽長公主?”


    劉牧靠著大椅,並未取過帛書。


    但,眸子中的冷意卻令眾文武不由膽寒。


    益陽長公主他們並不熟悉,甚至征討荊州之前,極少人知其姓名。


    可他們沒有想到,這位桓帝胞妹,竟然敢遣人送上帛書名刺,恭請劉牧會晤於襄陽。


    “是。”


    李宣頭皮發麻道:“益陽長公主奏請朝見陛下,故而請令沿江防線,任由羅侯寇氏的艦船北上!”


    “仲德擬令。”


    “準沿江防線放羅侯寇氏艦船北上。”


    劉牧撚著玉韘,淡淡道:“不論如何,這位都是桓帝胞妹,大漢的益陽長公主,朕見一見她又何妨。”


    “諾。”


    程昱頓時鬆了口氣。


    作為鎮國府之人,他對宗族內事了解的不少。


    至少,曾翻閱過監州尉呈遞於軍谘司的密檔,益陽長公主顯然來者不善。


    “對了。”


    劉牧抬眸道:“既然要來,便讓她帶著寇封,朕好見見這位姑表弟,免得來日還需去長沙益陽看望。”


    “諾。”


    程昱躬身應允道。


    “徐卿。”


    劉牧敲打著扶手,淡淡道:“朕來之前,荊州還未定下主帥,討伐荊南之事,便由你統籌,十二月之前,朕要讓西府軍進入巴郡,李宣負責對接各方軍情,勿要延誤。”


    “臣遵詔。”


    徐榮,李宣作揖恭拜道。


    “杜卿。”


    劉牧淡淡道:“王卒尉護送祝融與你同行,安南中各部,想必中樞院已經將益州政令發來,三日之內你給朕寫一份諫書,帥正六部所製規章!”


    “臣遵詔。”


    杜景心中頓時一緊。


    何謂帥正,合乎法度,改正。


    這是在考驗他對南中的了解,亦或對六部擬定政令不足而修正?


    當然,更有可能是在考校他,能否按照曾經所書策論,政安益州南中各部。


    “便如此吧!”


    “各營按章程行事。”


    劉牧淡笑道:“餘下之事,朕見過益陽長公主再論。”


    “諾。”


    眾文武應聲退出帥帳。


    “仲康。”


    劉牧安排道:“明日去荊山捉一頭鹿迴來,朕要款待宗室之女。”


    “諾。”


    許褚眉頭狂跳,拱手離開帥帳。


    以獵鹿而設宴款待宗室之女,怎麽看都不是什麽善事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我,真皇叔,三興大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不吃煙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不吃煙火並收藏三國:我,真皇叔,三興大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