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北疆三衛,但行仁事程仲德
三國:我,真皇叔,三興大漢 作者:不吃煙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鄒楫的絕情。
讓高男武,高發歧心若死灰。
直至車輿駛入幽邃的神武門宮道,二人才從恍惚中清醒。
神武門另外一頭,是大漢的軍政核心,天子與群臣理事的大業宮,周圍巡視者更是殿中尉卒,非是他們能夠擅闖之地。
啪的一聲。
高男武直挺挺的跪在神武門前。
見狀,高發歧咬牙跪下。
今日若是求不來生路,跪死在神武門前,總比被大漢的軍卒砍下腦袋,燒了身軀要好。
“過去一點。”
“莫要攔了路。”
一個殿中尉卒過來肅然道。
“諾。”
高男武連忙跪著挪了十餘步。
這一幕,殿中尉卒都看的連連搖頭。
一介外邦之王,何苦如此失儀,不就是一死嗎?
隨著驕陽升空。
六部院,鎮國府之人入宮理事,一輛輛車輿經過之時,無不是掀起帷幔看著這副奇景。
“何事?”
“竟然令他跪在此地?”
呂布靠著神武門,給典韋塞了一把烤棗。
“禮部事。”
典韋把烤棗塞入革帶懸掛的皮包中,低聲道:“有人上稟,說是高句麗王願意除國號,去大王之名,請求歸附大漢,不過被典客司的員外郎拒絕了。”
呂布愣了一下,詫異道:“北府軍破城,嚇死其王的高句麗?”
“嗯!”
典韋點了點頭。
“嘖。”
呂布搖了搖頭,轉身走向鎮國府。
一連三日。
神武門外,成為不少人擁簇之地。
洛陽的百姓,外邦商人,連各州參考的貢士都來看一眼。
甚至,消息都傳入城外的軍營之中。
大漢罪營。
軻比能燒著火灶,滿是感慨道:“此人聰慧,可比段日陸眷!”
蹋頓冷笑一聲,說道:“某可是聽說夫餘王尉仇台,於不少人麵前駁斥高句麗王室並非出自夫餘,此子取死有道!”
“高句麗。”
“當真是有大幸。”
軻比能神情複雜的望向洛陽城。
當年,若他們有高男武這般睿智,怎麽會淪落到如此下場。
與此同時。
大業宮,天祿閣內。
劉牧審閱過禮部呈遞的考卷,沉聲道:“策論西域?”
“是。”
駱俊恭敬道:“策論之題是中樞令所定,餘下文考題皆是由六部尚書,國子監,共同擬定!”
“便如此吧!”
劉牧沉聲道:“盡快刊印,行會試之事!”
“臣遵詔。”
駱俊恭敬道。
劉牧靠著大椅,淡笑道:“高男武還跪著呢?”
“是。”
駱俊臉色頓時發苦。
一國大王,跪在神武門前祈求並歸大漢。
這是禮部的失職,然這種宣揚大漢的雄事,他又不好托殿中尉驅離,隻能任由這麽跪下去,等候劉牧下禦製處理。
“此事,到此為止吧!”
“高句麗除國號,傳鎮國府,設北疆三衛。”
“六部院,鎮國府,合議治土納百姓之事。”
“至於陳桐上書遠交近攻,為營州開礦,便擇夫餘人為先。”
“朕聽聞尉仇台譏諷高句麗王室,既然他們並歸為大漢百姓,自要平舊怨。”
“典韋,你傳鎮國府,責令王戎為將,從肅慎,挹婁,北沃沮,百濟抽調軍卒,輜重,再統北疆三衛討滅夫餘!”
劉牧敲打著扶手,眼中滿是漠然之色。
“臣遵詔。”
駱俊,典韋肅然應諾。
劉牧之口諭,定兩國之生死。
頃刻,便讓六部院,鎮國府為之震動。
不久,鄒楫端著飯食與清水,行於神武門外,望著搖搖欲墜的二人歎了口氣。
“上使。”
“請給高句麗一個機會。”
高男武跪行兩步,與高發歧一左一右抱住鄒楫的大腿。
“起來吧。”
“陛下不願見大漢人行跪禮。”
鄒楫將飯食放在地上,沉聲道:“吃了飯以後,迴去好生休息,明日一早來禮部商議歸治之事,莫要誤了時辰。”
“多謝。”
“多謝上使。”
高男武,高發歧喜極而泣,連忙起身作揖道謝。
連跪三日,他們成為所有人的笑話,但終究是為高句麗求得一條活路,未來他們也是大漢人了,淩駕於夫餘等國之上!!!
門下,大堂之中。
六部院,鎮國府對坐。
程昱神情平淡道:“陛下口諭,某想諸位都明白,高句麗縱是歸治,也當類同率善之族,你們門下與六部何意?”
“遵詔而行。”
顧雍神情肅然道:“從荀令君擬定的第一份率善規章開始,修改為北疆三衛之族的規章,至於討伐夫餘之事,想必鎮國府不需要兵部供給輜重吧!”
“不需要。”
賈詡搖了搖頭,淡笑道:“一個夫餘而已。”
“可惜。”
衛覬惋惜道:“工部有大匠勘測,營州樂浪郡的鐵礦,縱是整個大漢都算首屈一指,從高句麗轉為討伐夫餘,還是有點太遠,浪費的時間太多。”
“挖礦。”
“亦可為大漢之功。”
程昱意味深長道:“你們可以在率善的章程中,添加挖礦的功績,畢竟雍涼的礦產也不少!”
“哦?”
頓時,六部不少人眸子一亮。
顧雍臉色發黑道:“仲德,但行仁善之事啊!”
程昱幹咳一聲,起身道:“諸位且繼續商議,某迴鎮戍司擬鎮戍令,好使王戎將軍早做籌備!”
“嗯。”
眾人連連頷首。
生怕程昱留下,再說出什麽驚天之言。
畢竟,曾經一句圍捕叛逆,已經被不少人奉為圭臬,隱隱有種成為大漢國政的苗頭,萬萬不能讓他再肆意發言諫政了。
“走了。”
程昱臉色有些難看,氣衝衝的離開門下尉。
他所言都是為了大漢,更是不惜背負萬古罵名,怎的就不受待見了,還是鎮戍司的莽夫好相處啊!
“諸位。”
荀攸沉聲道:“北疆三衛,恐怕鎮國府有人要前往營州處置,且高句麗的歸治,六部院亦要遣人前往。”
“有田令君。”
顧雍不禁說道:“某會請詔陛下,使元皓巡視營州之時,處理高句麗歸治,你們鎮國府準備誰去?”
“某去吧。”
戲誌才淡笑道:“正好去看一看陳桐治下的營州。”
“可。”
荀攸,賈詡頷首。
顧雍揉了揉眉心,無奈道:“元皓此行還有一年有餘,希望他不會突發奇想渡海去瀛州,不然都不知何時能歸。”
“瀛州?”
眾人臉色變得古怪無比。
以田豐的性子,瀛州怕是非去不可了。
讓高男武,高發歧心若死灰。
直至車輿駛入幽邃的神武門宮道,二人才從恍惚中清醒。
神武門另外一頭,是大漢的軍政核心,天子與群臣理事的大業宮,周圍巡視者更是殿中尉卒,非是他們能夠擅闖之地。
啪的一聲。
高男武直挺挺的跪在神武門前。
見狀,高發歧咬牙跪下。
今日若是求不來生路,跪死在神武門前,總比被大漢的軍卒砍下腦袋,燒了身軀要好。
“過去一點。”
“莫要攔了路。”
一個殿中尉卒過來肅然道。
“諾。”
高男武連忙跪著挪了十餘步。
這一幕,殿中尉卒都看的連連搖頭。
一介外邦之王,何苦如此失儀,不就是一死嗎?
隨著驕陽升空。
六部院,鎮國府之人入宮理事,一輛輛車輿經過之時,無不是掀起帷幔看著這副奇景。
“何事?”
“竟然令他跪在此地?”
呂布靠著神武門,給典韋塞了一把烤棗。
“禮部事。”
典韋把烤棗塞入革帶懸掛的皮包中,低聲道:“有人上稟,說是高句麗王願意除國號,去大王之名,請求歸附大漢,不過被典客司的員外郎拒絕了。”
呂布愣了一下,詫異道:“北府軍破城,嚇死其王的高句麗?”
“嗯!”
典韋點了點頭。
“嘖。”
呂布搖了搖頭,轉身走向鎮國府。
一連三日。
神武門外,成為不少人擁簇之地。
洛陽的百姓,外邦商人,連各州參考的貢士都來看一眼。
甚至,消息都傳入城外的軍營之中。
大漢罪營。
軻比能燒著火灶,滿是感慨道:“此人聰慧,可比段日陸眷!”
蹋頓冷笑一聲,說道:“某可是聽說夫餘王尉仇台,於不少人麵前駁斥高句麗王室並非出自夫餘,此子取死有道!”
“高句麗。”
“當真是有大幸。”
軻比能神情複雜的望向洛陽城。
當年,若他們有高男武這般睿智,怎麽會淪落到如此下場。
與此同時。
大業宮,天祿閣內。
劉牧審閱過禮部呈遞的考卷,沉聲道:“策論西域?”
“是。”
駱俊恭敬道:“策論之題是中樞令所定,餘下文考題皆是由六部尚書,國子監,共同擬定!”
“便如此吧!”
劉牧沉聲道:“盡快刊印,行會試之事!”
“臣遵詔。”
駱俊恭敬道。
劉牧靠著大椅,淡笑道:“高男武還跪著呢?”
“是。”
駱俊臉色頓時發苦。
一國大王,跪在神武門前祈求並歸大漢。
這是禮部的失職,然這種宣揚大漢的雄事,他又不好托殿中尉驅離,隻能任由這麽跪下去,等候劉牧下禦製處理。
“此事,到此為止吧!”
“高句麗除國號,傳鎮國府,設北疆三衛。”
“六部院,鎮國府,合議治土納百姓之事。”
“至於陳桐上書遠交近攻,為營州開礦,便擇夫餘人為先。”
“朕聽聞尉仇台譏諷高句麗王室,既然他們並歸為大漢百姓,自要平舊怨。”
“典韋,你傳鎮國府,責令王戎為將,從肅慎,挹婁,北沃沮,百濟抽調軍卒,輜重,再統北疆三衛討滅夫餘!”
劉牧敲打著扶手,眼中滿是漠然之色。
“臣遵詔。”
駱俊,典韋肅然應諾。
劉牧之口諭,定兩國之生死。
頃刻,便讓六部院,鎮國府為之震動。
不久,鄒楫端著飯食與清水,行於神武門外,望著搖搖欲墜的二人歎了口氣。
“上使。”
“請給高句麗一個機會。”
高男武跪行兩步,與高發歧一左一右抱住鄒楫的大腿。
“起來吧。”
“陛下不願見大漢人行跪禮。”
鄒楫將飯食放在地上,沉聲道:“吃了飯以後,迴去好生休息,明日一早來禮部商議歸治之事,莫要誤了時辰。”
“多謝。”
“多謝上使。”
高男武,高發歧喜極而泣,連忙起身作揖道謝。
連跪三日,他們成為所有人的笑話,但終究是為高句麗求得一條活路,未來他們也是大漢人了,淩駕於夫餘等國之上!!!
門下,大堂之中。
六部院,鎮國府對坐。
程昱神情平淡道:“陛下口諭,某想諸位都明白,高句麗縱是歸治,也當類同率善之族,你們門下與六部何意?”
“遵詔而行。”
顧雍神情肅然道:“從荀令君擬定的第一份率善規章開始,修改為北疆三衛之族的規章,至於討伐夫餘之事,想必鎮國府不需要兵部供給輜重吧!”
“不需要。”
賈詡搖了搖頭,淡笑道:“一個夫餘而已。”
“可惜。”
衛覬惋惜道:“工部有大匠勘測,營州樂浪郡的鐵礦,縱是整個大漢都算首屈一指,從高句麗轉為討伐夫餘,還是有點太遠,浪費的時間太多。”
“挖礦。”
“亦可為大漢之功。”
程昱意味深長道:“你們可以在率善的章程中,添加挖礦的功績,畢竟雍涼的礦產也不少!”
“哦?”
頓時,六部不少人眸子一亮。
顧雍臉色發黑道:“仲德,但行仁善之事啊!”
程昱幹咳一聲,起身道:“諸位且繼續商議,某迴鎮戍司擬鎮戍令,好使王戎將軍早做籌備!”
“嗯。”
眾人連連頷首。
生怕程昱留下,再說出什麽驚天之言。
畢竟,曾經一句圍捕叛逆,已經被不少人奉為圭臬,隱隱有種成為大漢國政的苗頭,萬萬不能讓他再肆意發言諫政了。
“走了。”
程昱臉色有些難看,氣衝衝的離開門下尉。
他所言都是為了大漢,更是不惜背負萬古罵名,怎的就不受待見了,還是鎮戍司的莽夫好相處啊!
“諸位。”
荀攸沉聲道:“北疆三衛,恐怕鎮國府有人要前往營州處置,且高句麗的歸治,六部院亦要遣人前往。”
“有田令君。”
顧雍不禁說道:“某會請詔陛下,使元皓巡視營州之時,處理高句麗歸治,你們鎮國府準備誰去?”
“某去吧。”
戲誌才淡笑道:“正好去看一看陳桐治下的營州。”
“可。”
荀攸,賈詡頷首。
顧雍揉了揉眉心,無奈道:“元皓此行還有一年有餘,希望他不會突發奇想渡海去瀛州,不然都不知何時能歸。”
“瀛州?”
眾人臉色變得古怪無比。
以田豐的性子,瀛州怕是非去不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