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的王化。


    是一場滅絕文明的戰爭。


    卻非屠滅一地,而是以教義,以商業,輔以兵鋒,行王化之事。


    亦如當年步斐所言,大漢的王化,一曰文字,二曰貨幣,三曰兵事,四曰道統,四者俱成,便可使外邦臣服。


    戰爭,是一場見血的政治牟利。


    若僅是為了伐滅蠻夷與統轄遙遠之地,大漢並不得利。


    如此大的投入,一旦與收入不成正比,還不如深耕諸夏沃土。


    可是,大漢這一朝尚武,天子以封侯之功,以文武治世,注定不會停下征伐的腳步……


    兩日之後。


    千秋萬歲殿內。


    文武之臣,以左右分坐。


    戶部尚書羊衜起身進言道:“陛下,今諸州合計百姓一千零六十二萬戶,人四千餘萬,去年合計登記造冊的幼兒超過三百萬,年初定章程,擬十六萬萬錢,於各州郡縣建設學府,學院,學堂,並用以教學之師的度支,然,門下有異議。”


    “羊尚書。”


    “授學啟蒙的推行,可以遲一些。”


    顧雍沉聲道:“瀛州,營州,武州,乃至東府軍新駐夷州都在拓荒,更別提涼州的西海郡,今年度支已經超出不少,若如此推行仁政,天下何時能平,難道不應該遏止嗎?”


    “顧令君。”


    羊衜鏗鏘有力道:“授學不可止,須知工商事的推行,已經造成識字擅術算之人的短缺,若是因人而不足,致使工商不能推行,至少要耽擱數年,乃至十年的時間,人一生有幾個十年?”


    “陛下。”


    顧雍搖了搖頭,起身進言道:“臣以為,當先擬武州之善政,為百姓多加草場,六百畝若是耕田可以,可若是牧養牲畜便顯得有些逼仄,還請戶部思量,重擬政令。”


    “臣附議。”


    田豐起身作揖一拜道。


    劉牧輕叩扶手,望著帝陛之下的眾卿,沉聲道:“草場可以多分,然要多通道途,若不然如何能使武州之牲畜販往其他州郡,但授學之事亦不可阻!”


    “陛下。”


    荀彧起身進言道:“臣以為,先擱置帝陵修建之事,減少戶部度支。”


    “刷。”


    頓時,滿殿文武臉色巨變。


    凡天子登基,必修帝陵,為身後之事做準備。


    這是曆朝曆代的規矩,劉牧登基之時都沒有駁迴此政。


    沒想到,荀彧竟然敢在朝堂之上提出擱置帝陵工程,減少對外的支出。


    “諸位。”


    “帝陵真的著急嗎?”


    荀彧意有所指的抬眸掃過眾文武。


    “臣附議。”


    “請陛下思量!”


    羊衜,顧雍,田豐,沮授等人起身恭拜。


    天子予恩天下,人增其壽,這麽早修建帝陵乃無用之功。


    說句不善之言,難道天子還能比他們壽數少,走在他們的前麵?


    “可。”


    劉牧決斷道:“先停下帝陵修繕之事,將勞工發往各州修建道途,並建設授學之所!”


    “陛下明鑒。”


    衛覬恭拜道:“然,如今勞工不足!”


    “不足?”


    殿下,程昱打了個冷顫。


    若是他沒有記錯,如今在冊的勞工,不止是南中,益州,鮮卑,烏桓,還有不少甕奴,青,冀之罪人啊!


    “不錯!”


    衛覬微微一笑,說道:“如今在冊隻有一百一十六萬人,所以還需要鎮國府的支持,才能減少戶部度支,撐起工部的建設章程!”


    “咳。”


    賈詡連忙幹咳一聲。


    希望,希望程昱不要在廷議之時說錯話了。


    這些年,大漢將卒南征北戰,從未有過真正的休憩之年,兵部的度支更是一年比一年重,占比超過戶部的六成,必須要休養生息。


    程昱緘口不言,抬頭望向殿宇頂部。


    “額??”


    衛覬頓時一怔。


    程昱不開口,他還怎麽進言對外圍捕蠻夷啊!


    “衛卿。”


    “工部差多少人!”


    劉牧心中歎了口氣,感慨衛覬走上了歪路。


    不想著怎麽去減少工程用人,整天攛掇鎮國府對外開啟兵事圍捕蠻夷。


    “陛下。”


    衛覬連忙正色道:“工坊皆是我大漢的百姓,總計用工超過八百萬人,逢耕田之季則少至五百餘萬,然開路,修河渠,挖礦,運輸,及城池居所之建設,至少還有四百餘萬人的缺口!”


    “四百餘萬?”


    沮授臉色微變道:“瀛州不是有倭奴人嗎?”


    “殺的差不多了。”


    衛覬臉色一黑道:“這些蠻夷無禮,也許杜景手段太過兇戾,隻能供給瀛州挖礦,並不能送來各州開拓道途,某可是聽說青樓每月的收入不少,還分了一部分給瀛州用於建設!”


    羊衜訕笑道:“杜景送來不少人,戶部總得給他一個交代!”


    “夷州呢?”


    沮授再度問道。


    衛覬臉色更黑,滿是怨念道:“夷州於揚州東南,去海兩千裏,土地無霜,草木不死,所以鎮國府下令讓東府軍駐軍建設夷州,並讓蠻夷開荒耕田,且戶部還在往夷州,日南郡,瀛州,營州,武州遷徙良家,若不然工部怎麽會如此拮據!”


    “一句話。”


    “人不夠用了對吧!”


    禮部尚書劉洪顫顫巍巍的起身,歎道:“三韓之王今至洛陽,某聞瀛州刺史杜景,以商工之名從三韓渡百姓去瀛州,此舉許能讓營州刺史陳桐效法,從夫餘,高句麗,三韓引人前往武州,營州,青,冀進行工程建設。”


    “妙啊。”


    程昱捏住胡須,笑道:“等建設完工程,活下來多少再送迴去,我們又不需要付出什麽,隻需要以些許錢財支付,他們得了大漢的貨幣,在境內花不出去,又必須從大漢購買貨物,而我們可以給他們租借商艦,並收取關稅,從中賺取利益,這杜景有幾分意思!”


    “妙策?”


    衛覬,羊衜對視一眼。


    他們都有些不忍告訴程昱真相了。


    僅這幾個月都死了不少三韓人,還送迴去?


    杜景可沒有那麽良善,遣曹洪與甄家商賈對三韓威逼利誘,以極為廉價的利益,從三韓換取人力建設瀛州各郡!


    三韓因瀛州舊百國滅亡,以及遼東兵事的血腥,將所有不滿咽了下去。


    隻能說,陳桐,杜景,兩個人一個比一個心狠手黑,對外邦竭澤而漁,無用則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我,真皇叔,三興大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不吃煙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不吃煙火並收藏三國:我,真皇叔,三興大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