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不同的人生
四合院:帶走隨身空間下鄉 作者:分乏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我確實知道一些情況,但並不清楚具體何時實施。”接過報紙,薛成遠開始瀏覽。文件名稱是《1977年高等學府招生通知》。
該通知指出:包括工農兵幹部、知識青年、 ** 和應屆畢業生等群體,凡符合條件的皆可報考;要求報考者年齡在20歲左右,最大不得超過25歲;但對於擁有豐富實踐經驗且取得一定成果或是確實有特長者,年齡上限可放寬至30歲,並且婚姻狀況不限。選拔標準涵蓋道德品質、智力水平和身體健康三方麵,最終根據綜合評估擇優錄取。
采取個人自願報名、參加統一考試以及地區(市)初步篩選和高校正式錄取的方式進行。錄取原則強調全麵衡量德智體三項指標,並從中挑選優秀者入取。重新實行全國統考,考試題目由各省最高一級教育主管部門自行命製。
看完長長的通告,薛成遠默默地點了點頭,這與他之前了解到的信息一致。早在前幾日與於興生和幾位領導交流時,他已經獲悉了這一消息。
二人特意讓他——這位剛出茅廬的大學講師,從學生和年輕人的角度,提供了一些意見和建議。若說到其中的一些創新之處,自傲地說,這裏麵也有他的貢獻。不過,實際執行的部分就不再與他相關,之後的事他也未再介入。“成遠,看報紙的第二版,還有這裏的部分!”辛琇晶指了一下那則相對不起眼的報道——關於新經濟發展方向的討論。
放下報紙,薛成遠看向辛琇晶:“你今天還有什麽課嗎?”
“沒有了,今天的課程都結束了。”
“走。”
薛成遠起身,朝不遠處的幾位年長同事揮揮手,便離開了辦公室。“劉老師,您今天看報紙了麽?上麵有什麽新聞嗎?”旁邊一位年老的教師向其他人問道:“剛才看到薛成遠同誌一看完報紙就要出去,也不知道他急著去哪兒。”
“應該是關於恢複高考的事情,他可能會有一些中學時代的好友因此而提前收到了通知書。”有人應答道。
“恢複高考確實是一個重要的轉變,意味著我們將來教的學生會更加多樣和有才華了。”另一個人附和道。
“哦,對了!魯老師那邊最近有消息嗎?”
“有了,確切消息說今年底他就迴來了。”
“怎麽那麽快就決定迴來?”一位老師表現出好奇。
此時辛琇晶帶著疑問的表情跟著薛成遠走入了房間,“恢複高考和經濟建設討論,這些確實是當前的重大事件!”
接著,薛成遠將報紙遞給了辛琇晶,並指向文章中一個角落裏的部分:“你看這最後一句,看懂了沒有?”她接過去仔細閱讀。“歡迎海外華人同胞迴國,這裏寫得很明白,當然我也明白了。”
“那麽你知道這意味著什麽呢?”
“還不太懂。”
薛成遠輕輕揉了揉辛琇晶的長發,說道:“你已經是教師隊伍裏的一員了,怎麽還不理解其中更深層次的含義呢?”
“頭發都弄亂了!”
辛琇晶不滿地邊整理著散亂的頭發邊對薛成遠說道:“那還不是因為你比我厲害,人家才半年就成為了講師,我可是奮鬥了好幾年才行,怎麽能相提並論啊?”
“要是我也有你那麽聰明,那我就把你給養起來了。”
“哈哈,如果你願意的話,我倒是可以考慮接受,但你現在得先幫我解釋清楚這件事。”辛琇晶玩笑地迴應道。
“你家裏給你父母寄來的信收到過沒?”
“有一封是在去年寄來的,經過了王家村轉郵,不過我一直沒迴信告訴他們我現在過得如何。”薛成遠笑著說:“那麽,你父母現在的身份算是什麽?他們是哪國人?”
“自然是北國的國民了。”
說到一半,辛琇晶突然停了下來,眼睛睜大,帶著驚詫的眼神看向薛成遠:“你是說,他們可以算作海外的同胞,能夠根據國家新的政策享受一些福利或權益?”“你已經想到這一點了?”
薛成遠輕拍了幾下桌子上的報紙,以加深辛琇晶的理解:“正是如此,你的父母屬於與國家有著血緣聯係的同胞們的一部分。”
“不用糾結往事,我們現在關注的是眼前的情況!”
“如果他們迴來了,應該住在哪兒呢?以前的房子還能找到麽?那房子又該歸誰?”辛琇晶繼續追問。
“你不是一般人,能這麽快想到這裏,真是難為你了。”稍作停頓後,她又說:“你是說如果我們能找到合法的證據證明,那之前屬於我們家的住所就能物歸原主?”
“不叫歸還,本來就應當是你家的財產。”薛成遠糾正道。
聽到這番話,辛琇晶的情緒忽然變得興奮起來:“那依你說,以前叔叔阿姨留給你的東西,有可能再拿迴來?”
“你得叫我爸媽,不是叔叔阿姨。”薛成遠看了她一眼,糾正道:“事情還不能確定,需要等到政策明確了再說。但隻要政策允許,我一定會把這些東西全都要迴來!我的父母給我留下了城裏的許多房產,一處都不少,全部都要收迴來!至於那群占房的人,政策一旦敲定,我會立刻讓他們搬出去。”
聽到這裏,辛琇晶的心情複雜起來:“可是,如果我爸媽迴來,我這邊怎麽辦?”
她又道:“當年我媽讓你一起出山去別的地方生活,我那時沒有同意。萬一現在見麵,會是怎樣一番情形?”
薛成遠反問道:“你會後悔當時的決定嗎?”
辛琇晶毫不猶豫地搖了搖頭:“絕不後悔!”她堅定地說,“我若離開了,恐怕今生都無法與你相見,那將會是一種完全不同的人生。”
薛成遠見狀,起身拿起信紙和鋼筆,邊寫邊說:“既然你都不後悔,那麽這些問題就不必多慮。”他寫了一會兒後繼續說道:“把所有的事情看淡一點,你仍是你的父母的女兒,血濃於水,你就當他們是出去工作旅行幾年而已,這樣想就不會有負擔了。”
辛琇晶附和著,緊挨著薛成遠坐下,好奇地問道:“你是在給鄭桐他們寫信?”
該通知指出:包括工農兵幹部、知識青年、 ** 和應屆畢業生等群體,凡符合條件的皆可報考;要求報考者年齡在20歲左右,最大不得超過25歲;但對於擁有豐富實踐經驗且取得一定成果或是確實有特長者,年齡上限可放寬至30歲,並且婚姻狀況不限。選拔標準涵蓋道德品質、智力水平和身體健康三方麵,最終根據綜合評估擇優錄取。
采取個人自願報名、參加統一考試以及地區(市)初步篩選和高校正式錄取的方式進行。錄取原則強調全麵衡量德智體三項指標,並從中挑選優秀者入取。重新實行全國統考,考試題目由各省最高一級教育主管部門自行命製。
看完長長的通告,薛成遠默默地點了點頭,這與他之前了解到的信息一致。早在前幾日與於興生和幾位領導交流時,他已經獲悉了這一消息。
二人特意讓他——這位剛出茅廬的大學講師,從學生和年輕人的角度,提供了一些意見和建議。若說到其中的一些創新之處,自傲地說,這裏麵也有他的貢獻。不過,實際執行的部分就不再與他相關,之後的事他也未再介入。“成遠,看報紙的第二版,還有這裏的部分!”辛琇晶指了一下那則相對不起眼的報道——關於新經濟發展方向的討論。
放下報紙,薛成遠看向辛琇晶:“你今天還有什麽課嗎?”
“沒有了,今天的課程都結束了。”
“走。”
薛成遠起身,朝不遠處的幾位年長同事揮揮手,便離開了辦公室。“劉老師,您今天看報紙了麽?上麵有什麽新聞嗎?”旁邊一位年老的教師向其他人問道:“剛才看到薛成遠同誌一看完報紙就要出去,也不知道他急著去哪兒。”
“應該是關於恢複高考的事情,他可能會有一些中學時代的好友因此而提前收到了通知書。”有人應答道。
“恢複高考確實是一個重要的轉變,意味著我們將來教的學生會更加多樣和有才華了。”另一個人附和道。
“哦,對了!魯老師那邊最近有消息嗎?”
“有了,確切消息說今年底他就迴來了。”
“怎麽那麽快就決定迴來?”一位老師表現出好奇。
此時辛琇晶帶著疑問的表情跟著薛成遠走入了房間,“恢複高考和經濟建設討論,這些確實是當前的重大事件!”
接著,薛成遠將報紙遞給了辛琇晶,並指向文章中一個角落裏的部分:“你看這最後一句,看懂了沒有?”她接過去仔細閱讀。“歡迎海外華人同胞迴國,這裏寫得很明白,當然我也明白了。”
“那麽你知道這意味著什麽呢?”
“還不太懂。”
薛成遠輕輕揉了揉辛琇晶的長發,說道:“你已經是教師隊伍裏的一員了,怎麽還不理解其中更深層次的含義呢?”
“頭發都弄亂了!”
辛琇晶不滿地邊整理著散亂的頭發邊對薛成遠說道:“那還不是因為你比我厲害,人家才半年就成為了講師,我可是奮鬥了好幾年才行,怎麽能相提並論啊?”
“要是我也有你那麽聰明,那我就把你給養起來了。”
“哈哈,如果你願意的話,我倒是可以考慮接受,但你現在得先幫我解釋清楚這件事。”辛琇晶玩笑地迴應道。
“你家裏給你父母寄來的信收到過沒?”
“有一封是在去年寄來的,經過了王家村轉郵,不過我一直沒迴信告訴他們我現在過得如何。”薛成遠笑著說:“那麽,你父母現在的身份算是什麽?他們是哪國人?”
“自然是北國的國民了。”
說到一半,辛琇晶突然停了下來,眼睛睜大,帶著驚詫的眼神看向薛成遠:“你是說,他們可以算作海外的同胞,能夠根據國家新的政策享受一些福利或權益?”“你已經想到這一點了?”
薛成遠輕拍了幾下桌子上的報紙,以加深辛琇晶的理解:“正是如此,你的父母屬於與國家有著血緣聯係的同胞們的一部分。”
“不用糾結往事,我們現在關注的是眼前的情況!”
“如果他們迴來了,應該住在哪兒呢?以前的房子還能找到麽?那房子又該歸誰?”辛琇晶繼續追問。
“你不是一般人,能這麽快想到這裏,真是難為你了。”稍作停頓後,她又說:“你是說如果我們能找到合法的證據證明,那之前屬於我們家的住所就能物歸原主?”
“不叫歸還,本來就應當是你家的財產。”薛成遠糾正道。
聽到這番話,辛琇晶的情緒忽然變得興奮起來:“那依你說,以前叔叔阿姨留給你的東西,有可能再拿迴來?”
“你得叫我爸媽,不是叔叔阿姨。”薛成遠看了她一眼,糾正道:“事情還不能確定,需要等到政策明確了再說。但隻要政策允許,我一定會把這些東西全都要迴來!我的父母給我留下了城裏的許多房產,一處都不少,全部都要收迴來!至於那群占房的人,政策一旦敲定,我會立刻讓他們搬出去。”
聽到這裏,辛琇晶的心情複雜起來:“可是,如果我爸媽迴來,我這邊怎麽辦?”
她又道:“當年我媽讓你一起出山去別的地方生活,我那時沒有同意。萬一現在見麵,會是怎樣一番情形?”
薛成遠反問道:“你會後悔當時的決定嗎?”
辛琇晶毫不猶豫地搖了搖頭:“絕不後悔!”她堅定地說,“我若離開了,恐怕今生都無法與你相見,那將會是一種完全不同的人生。”
薛成遠見狀,起身拿起信紙和鋼筆,邊寫邊說:“既然你都不後悔,那麽這些問題就不必多慮。”他寫了一會兒後繼續說道:“把所有的事情看淡一點,你仍是你的父母的女兒,血濃於水,你就當他們是出去工作旅行幾年而已,這樣想就不會有負擔了。”
辛琇晶附和著,緊挨著薛成遠坐下,好奇地問道:“你是在給鄭桐他們寫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