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損失不少
四合院:帶走隨身空間下鄉 作者:分乏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這之後的兩天裏,村民們積極準備材料,等待(注:這裏的\"(注)\"應該是\"(bgca)\"的誤植)領導的到來,同時也在籌備這場規模宏大的百米長宴。
王家屯的人們認為食材絕對不成問題,畢竟以前並沒有舉辦過如此規模的聚會。為了給薛成遠餞行,他們將辦一場前所未有的盛會!
在酒席結束後,剩餘的食物由各個人帶迴家慢慢享用。畢竟緊接著就是秋天的收獲季節,有很多活兒要做,這也正好給大家補充些營養。
有一天的上午,王家屯的人們還在忙著準備當天收獲蜂蜜的事。
成遠不久之後會離開,所以這次收獲蜂蜜後,他們會留給成遠一些帶迴去。要知道,在四九城裏可是吃不到這樣地道的蜂蜜。
大家聚在一起,目不轉睛地觀看二毛和毛蛋在前麵忙碌地收獲蜂蜜。突然屯子門口傳來了一個喊叫聲:“老隊長!山下有客人來!”
聽到了這聲音,正在忙碌的鄉親們都迴頭向屯子口看去。隻見有一人在門口大喊:“成遠!成遠!快來!領頭的人來了!”
老隊長連忙迴應:“你們繼續自己的工作,不必擔心。蜂蜜重要。我帶成遠去看看怎麽迴事。”
還沒有走到門口,他們已經看到了一大群人從山腳下湧來,大約有一百多人的樣子。其中有的穿著中山裝,有的穿著軍裝,還帶著武器。
“領導們來了。”
薛成遠迎上前去,對老人身邊的小聲說道:“崔先生,怎麽事先不通知一聲,好讓我們有所準備?”
“不需要特別準備,怎麽樣子都行。不過,請告訴村民們準備好中飯,款待這些領導。”
“誒,小崔啊,你也不用急成這樣,讓我們先看看聞名的王家屯有何特別的地方吧。”
那位老人家微笑著對薛成遠說:“你就是薛成遠同誌吧,早就聽說過你的大名。”“不必客氣。”
不等薛成遠迴答,老人又說下去:“來的時候小崔已經把你的事跡告訴我了,真是做得太出色!”
“在千百萬下鄉知識青年中,你薛成遠的表現絕對可以名列前茅,沒人能做得更好了!”
薛成遠笑著點點頭,眼睛的餘光瞄了一眼崔有聲,心道:小崔?有趣。
看到自己居然被直唿小名,崔有聲不但沒有不滿,反而似乎挺高興的。畢竟是吉春地區的領導,還能這樣隨意稱唿,的確有點意思。
然而在這種場合下,即使崔有聲心生不悅也隻能隨聲附和,畢竟與這位相比差距巨大。
薛成遠對這個人非常熟悉,閉上眼睛都能迴想起這個名字和相關的場景。
“領導,我們不在這外頭站著了,進屯子裏看看吧,今天正趕上收獲蜂蜜呢。收完我們再請所有人吃飯。”
“收獲蜂蜜?那可得去看看!”
“王家屯產的長白山蜂蜜,我早就聽說了,號稱是整個東北地區品質最好的蜂蜜!”
隨著一群人的到來,沿著王家屯的道路緩緩而上,每往前一步,心中的驚訝就越加深。即便是向來穩重的崔有聲此刻也是驚歎不已,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這裏就是王家屯嗎?的確和我去過的其他農村大不一樣。”
老人家左右看了看整齊排列的小屋,門框上掛著紅色的辣椒串和曬幹的玉米棒,紅彤彤的,看著就很熱鬧。
地上幹淨整齊,沒有泥濘,而是用石塊和混凝土鋪設得非常平整。
“這裏的房子建得很好,路也修得很不錯嘛。從山腳下一直到村子裏都修了路,這可不是一個小工程啊!”
站在旁邊的崔有聲壓製住內心的情緒,對老前輩說:“首長,這裏的建築材料,除了水泥,其他的大部分都來自山裏的生產自給。”
王家屯有自己的磚窯,專門燒製紅磚,結合我們提供的水泥,才造就了這裏的發展。
“從前山路十分難行,山道上的溝溝壑壑讓人頭疼。每次往返山上下都要花費很長時間,且把山屯的產物運輸到山下極為不易,路上損失也不少。”
老者點頭表示理解,“如果你覺得這麽做對得起你自己就好,這些具體事務本就是你們當地領導需要承擔的責任,並非每一件事都必須向我匯報。”
“你覺得有必要處理的事情盡管去做,像這次,不是做得很不錯嗎?”
“這個王家屯如今不僅保持了鄉土風情,還增添了新的活力,這也有你的貢獻呢。”聽了這話,崔有聲緊繃的心終於放鬆了一些。
聽到領導的言語並無任何不滿或責備之意,他便知道局麵並未惡化到無可挽救的程度。
“來吧,我這一輩子也沒機會近距離看人們怎麽采集蜂蜜,今天的經曆算是開了眼!”說著,領導邀請隨行人員跟著薛成遠一起前行。
到達目的地後,大家給薛成遠及其團隊騰出了空間,集體觀看小寶與狗娃小心翼翼地采集蜂蜜的過程。
蜜蜂成群結隊在人們頭頂上方盤旋,形成了一片密密麻麻的黑雲,包圍了整個王家屯。這讓站在領導身旁的保鏢們心裏不由得緊張起來,蜜蜂數量太多,一旦蜂群襲擊人,後果將不堪設想!
“別緊張,怕什麽啊!”
老者揮動手臂,興趣盎然地看著小寶將金黃透亮的蜂蜜緩慢地倒入罐子中。“這裏的鄉民都在這兒觀看,不會有危險。”
“我記得之前的情況,蜜蜂飼養這項技術應該是成遠同誌研究出來的吧?”老者詢問身邊陪同的薛成遠:“如今鄉民們都掌握了這項技能了嗎?”
“並非人人精通。采蜜其實有一定的技術要求,不信你看,他們為什麽穿著防護服?因為蜜蜂會在取蜜時發動攻擊。”
薛成遠解釋說:“原先隻有我會采蜂蜜,由於要返迴京城繼續學業,我離家後便沒有人再會這項技能,因此才培養了幾位年輕但膽量足夠的小夥子來負責此事。”
“聽說去年蜂蜜產量很不錯?”
“也就一千多斤。”
王家屯的人們認為食材絕對不成問題,畢竟以前並沒有舉辦過如此規模的聚會。為了給薛成遠餞行,他們將辦一場前所未有的盛會!
在酒席結束後,剩餘的食物由各個人帶迴家慢慢享用。畢竟緊接著就是秋天的收獲季節,有很多活兒要做,這也正好給大家補充些營養。
有一天的上午,王家屯的人們還在忙著準備當天收獲蜂蜜的事。
成遠不久之後會離開,所以這次收獲蜂蜜後,他們會留給成遠一些帶迴去。要知道,在四九城裏可是吃不到這樣地道的蜂蜜。
大家聚在一起,目不轉睛地觀看二毛和毛蛋在前麵忙碌地收獲蜂蜜。突然屯子門口傳來了一個喊叫聲:“老隊長!山下有客人來!”
聽到了這聲音,正在忙碌的鄉親們都迴頭向屯子口看去。隻見有一人在門口大喊:“成遠!成遠!快來!領頭的人來了!”
老隊長連忙迴應:“你們繼續自己的工作,不必擔心。蜂蜜重要。我帶成遠去看看怎麽迴事。”
還沒有走到門口,他們已經看到了一大群人從山腳下湧來,大約有一百多人的樣子。其中有的穿著中山裝,有的穿著軍裝,還帶著武器。
“領導們來了。”
薛成遠迎上前去,對老人身邊的小聲說道:“崔先生,怎麽事先不通知一聲,好讓我們有所準備?”
“不需要特別準備,怎麽樣子都行。不過,請告訴村民們準備好中飯,款待這些領導。”
“誒,小崔啊,你也不用急成這樣,讓我們先看看聞名的王家屯有何特別的地方吧。”
那位老人家微笑著對薛成遠說:“你就是薛成遠同誌吧,早就聽說過你的大名。”“不必客氣。”
不等薛成遠迴答,老人又說下去:“來的時候小崔已經把你的事跡告訴我了,真是做得太出色!”
“在千百萬下鄉知識青年中,你薛成遠的表現絕對可以名列前茅,沒人能做得更好了!”
薛成遠笑著點點頭,眼睛的餘光瞄了一眼崔有聲,心道:小崔?有趣。
看到自己居然被直唿小名,崔有聲不但沒有不滿,反而似乎挺高興的。畢竟是吉春地區的領導,還能這樣隨意稱唿,的確有點意思。
然而在這種場合下,即使崔有聲心生不悅也隻能隨聲附和,畢竟與這位相比差距巨大。
薛成遠對這個人非常熟悉,閉上眼睛都能迴想起這個名字和相關的場景。
“領導,我們不在這外頭站著了,進屯子裏看看吧,今天正趕上收獲蜂蜜呢。收完我們再請所有人吃飯。”
“收獲蜂蜜?那可得去看看!”
“王家屯產的長白山蜂蜜,我早就聽說了,號稱是整個東北地區品質最好的蜂蜜!”
隨著一群人的到來,沿著王家屯的道路緩緩而上,每往前一步,心中的驚訝就越加深。即便是向來穩重的崔有聲此刻也是驚歎不已,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這裏就是王家屯嗎?的確和我去過的其他農村大不一樣。”
老人家左右看了看整齊排列的小屋,門框上掛著紅色的辣椒串和曬幹的玉米棒,紅彤彤的,看著就很熱鬧。
地上幹淨整齊,沒有泥濘,而是用石塊和混凝土鋪設得非常平整。
“這裏的房子建得很好,路也修得很不錯嘛。從山腳下一直到村子裏都修了路,這可不是一個小工程啊!”
站在旁邊的崔有聲壓製住內心的情緒,對老前輩說:“首長,這裏的建築材料,除了水泥,其他的大部分都來自山裏的生產自給。”
王家屯有自己的磚窯,專門燒製紅磚,結合我們提供的水泥,才造就了這裏的發展。
“從前山路十分難行,山道上的溝溝壑壑讓人頭疼。每次往返山上下都要花費很長時間,且把山屯的產物運輸到山下極為不易,路上損失也不少。”
老者點頭表示理解,“如果你覺得這麽做對得起你自己就好,這些具體事務本就是你們當地領導需要承擔的責任,並非每一件事都必須向我匯報。”
“你覺得有必要處理的事情盡管去做,像這次,不是做得很不錯嗎?”
“這個王家屯如今不僅保持了鄉土風情,還增添了新的活力,這也有你的貢獻呢。”聽了這話,崔有聲緊繃的心終於放鬆了一些。
聽到領導的言語並無任何不滿或責備之意,他便知道局麵並未惡化到無可挽救的程度。
“來吧,我這一輩子也沒機會近距離看人們怎麽采集蜂蜜,今天的經曆算是開了眼!”說著,領導邀請隨行人員跟著薛成遠一起前行。
到達目的地後,大家給薛成遠及其團隊騰出了空間,集體觀看小寶與狗娃小心翼翼地采集蜂蜜的過程。
蜜蜂成群結隊在人們頭頂上方盤旋,形成了一片密密麻麻的黑雲,包圍了整個王家屯。這讓站在領導身旁的保鏢們心裏不由得緊張起來,蜜蜂數量太多,一旦蜂群襲擊人,後果將不堪設想!
“別緊張,怕什麽啊!”
老者揮動手臂,興趣盎然地看著小寶將金黃透亮的蜂蜜緩慢地倒入罐子中。“這裏的鄉民都在這兒觀看,不會有危險。”
“我記得之前的情況,蜜蜂飼養這項技術應該是成遠同誌研究出來的吧?”老者詢問身邊陪同的薛成遠:“如今鄉民們都掌握了這項技能了嗎?”
“並非人人精通。采蜜其實有一定的技術要求,不信你看,他們為什麽穿著防護服?因為蜜蜂會在取蜜時發動攻擊。”
薛成遠解釋說:“原先隻有我會采蜂蜜,由於要返迴京城繼續學業,我離家後便沒有人再會這項技能,因此才培養了幾位年輕但膽量足夠的小夥子來負責此事。”
“聽說去年蜂蜜產量很不錯?”
“也就一千多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