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你帶來了這麽多肉類、蔬菜、瓜果。”


    言畢,於鵬旻幹了手邊這杯水,繼續與薛成遠邊聊天邊用餐。“成遠,你們也別客氣,先慢慢吃,我這邊吃完還得迴去處理一些事情。”說完便站起了身,“老李、老馬,該換崗了。”


    “明白。”二人應道。


    眼看著他們相繼離去,鄭桐滿臉疑惑地問:“我可沒看錯吧?這些都是營裏的幹部,居然要去換崗守夜?這真的是嗎?”


    薛成遠還沒有迴應,鍾躍民插話了:“我們軍中傳統,每逢年末大年夜,都是由領導幹部親自上崗放哨。”


    “但這可是今天,也不是什麽大年三十啊?”


    “你剛才沒聽見領導是怎麽說的嗎?今天算是補過一次年節,因此也要照常補上次守夜。”


    “那些被派去守夜的人迴來時可以再繼續吃,不用因為他們在站崗而不讓大家先用餐,這是習慣了的規矩。”薛成遠輕笑著說,依舊從容地品嚐著他麵前的菜肴。


    這個駐軍的傳統,早在他到來之前就有了,這裏的戰士們都已經習以為常。


    按照於鵬旻所說,這樣的安排是為了不讓將士們在春節期間過於思鄉,能夠愉快地聚餐交談。


    “對了,成遠,既然已經定了出發時間,那在王家屯那邊的個人物品怎麽辦呢?”


    餐桌上,鍾躍民再次問道:“我記得你在那裏還有收音機、縫紉機、甚至是一些自行車等東西吧?”


    到了要迴去的時候,路途遙遠,你帶不了這麽多東西。“剩下的東西就留給村裏的大家吧,誰有需要就可以拿去用。”


    薛成遠慢悠悠地吃飯,問道:“怎麽,你有什麽打算嗎?”


    “我哪有什麽打算啊,隻是覺得你那些東西對我來說沒什麽用,我隻是問問,怕到了時候帶走不了,留在村裏也是浪費。”


    “這點不用擔心,之前隊長跟我說過這事。他說這些物品可以留給山屯使用,村民們集資把這些東西買下來,作為公有的財產,大家一起享用。”


    “如果有些人家不願意這麽做,隊長就會詢問村民們有沒有興趣購買。如果沒有人買,他就打算自己買下來,供自家使用。”


    薛成遠迴憶起隊長說的話,不由自主地笑了。當時聽到這話,他也很意外。本來還想把這些東西放到特殊的空間,等迴四九城後再帶迴去。沒想到隊長竟然早一步想到了解決方案。


    這樣一來就簡單多了,不帶這些東西迴去,留下來就可以。至於別的東西,等迴四九城後重新置辦。


    “成遠,要不要喝點兒?”


    鍾躍民推了推薛成遠:“既然來了,還是陪兄弟們喝兩杯。”


    “軍營不允許喝酒。”


    “軍隊規定的是住宿、訓練和執行任務時不準飲酒。我們不會喝太多,走,跟我來。”


    一邊是軍隊戰士在吃飯,另一邊這幾個人悄悄消失了,連影子都找不到了。


    半年的時間如白駒過隙。白山這個地方已經煥然一新,長白山變成了四季常青的“長青山”。


    這個曾經的土木結構小村,如今已經麵目全非。原本的房子都被拆除了一大半,山屯中的居民進行了重新規劃安置,用磚砌成的新式紅磚房依次排列,看起來整齊而有序,仿佛是精心設計的小鎮。


    屋頂設有出水口,不僅可以排雨水,還能晾曬東西,隻是需注意防範山中動物的光顧。屋前圍繞一圈籬笆,圈養了一些小家禽和牲畜。每戶房屋的麵積大約兩百平方米,相比過去,居住條件顯著改善了許多,家裏的人多了也不擁擠,每個人都有了自己的房間。


    王家屯從第一棟開始編號,一直到最後一戶,每一棟都非常容易辨認。附近的教室明亮寬敞,共有六個開間,其中五個作為教室,另外一個用於老師辦公。學校分為五個班級,由一些知識豐富、性格耐心的青年負責授課,采用分年齡分學科的模式,讓孩子們能更有效地學習。


    原來的養殖區域進行了科學劃分,種類分明,每個區域養殖特定種類的牲畜,避免混合飼養導致的問題,同時也擴大了規模,提高了養殖的數量。庫房也更加寬敞明亮,並進行了分類管理,存放不同類型的物資。


    新增設的沼氣池更大更牢固,管道係統直接延伸到各家庭,安裝有三重閥門以確保使用安全。


    若用一個詞來形容現在的王家屯,那就是“規範”。


    王家屯山道正在逐步建設中,初步計劃是先完成半邊山道,待這部分完工後再著手另一邊的建設。若在秋天收獲時節還未完成,則需暫停施工,直到繳完糧食後再繼續。無論何時,山道的建設和維護工作對於王家屯而言都是必要的。這是根據薛成遠的觀點得出的結論:要致富,首先得通路。


    起初,僅有王家屯人對薛成遠的話深信不疑;但隨著時間推移,上山的知青們也逐漸認識到薛成遠何以能在這樣一個閉塞的山村裏贏得全體村民的信任。他確實是既精明又實幹的人。當初,他們來到時曾抱有一份傲慢之心,卻很快被現實挫敗,變得不再自信。薛成遠以事實證明了自己,他的領導為王家屯帶來了顯而易見的進步和變化,包括更加科學的土地規劃以及村舍建設,既增加了住房數量又保留了足夠的空地用於未來擴建。


    與此同時,王家屯磚窯的聲譽也遠近聞名,不僅當地許多人都有所耳聞,甚至連距離較遠的吉春市領導崔有聲也了解到此信息,並對此展開了專門的研究討論。關於磚窯性質(農與工之間的界定)的問題,最終決定保持現狀不動,既認可其對本地發展做出的貢獻,也不急於給予工人身份或相關待遇。這種自我發展的模式受到肯定,因為它證明了即便是在政策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也能創造出有益於鄉村建設的實際成果。


    吉春方麵對王家屯的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大,尤其是提供更多的高需材料如水泥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四合院:帶走隨身空間下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分乏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分乏術並收藏四合院:帶走隨身空間下鄉最新章節